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营的第一道防线非常脆弱,在猛烈的炮击下仅仅抵挡了两个小时就溃退到了第二道防线。
    京营面对新01师基本上都是被动挨打,只有新01师能打到他们,而他们却不到对方。
    任何的接触,都是一场屠杀。
    '  '
第284章:中华帝国,四权分立
    第284章:中华帝国,四权分立
    任何试图进行的反攻,都会召来火炮的猛烈招呼,而且新01师还会投入预备队进行阻击。
    事实证明这种阻击根本就是没必要的,前线的各营在优势火力下完全能够抵挡住京营的反扑。
    一场进攻与反扑的拉锯战在第一道防线上激烈的进行着。
    孙传庭一直试图打一场防守反击以赢取胜利,奈何武器的落后让这种防守反击起不到任何效果。
    各营在这个走廊中配合得愈加默契,一旦京营试图从某一点突破,两边就会架起机枪疯狂射击。
    加上正面的机枪阻击,就算是人再多也没用。以京营的装备,要想形成战斗力就必须采取密集阵形的方式,而这正是最容易被机枪快速屠杀掉的方式。
    在火炮和机枪的打击下,基本上能冲上来的也都失去了威胁,毕竟装备太差了,那装备都是山东军早年淘汰掉的东西。
    孙传庭在后面指挥得却是快要吐血了,大骂赵岩歹毒。赵岩下的这个套确实是太阴险了一些,竟然将三十万人限制在一个走廊里,然后再用先进的装备对京营展开杀戮。
    然而京营却是支撑不住了,很快便撤退到了第三道防线里。
    第三道防线是一条坚固的防线,用混凝土浇筑了大量的碉堡,当京营退下去后,孙传庭一清点损失却是大吃一惊。
    二十五万京营拼得只剩下十三万了,伤亡了十二万人,加上留在防线上的五万人,整个京营只剩下十八万人了。
    京营龟缩进第三道防线里,参谋部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还派人试探性的炮击了一个堡垒,测试了一下堡垒的强度。
    根据结果参谋部认为,强攻的话的确是可以拿下第三道防线,而且伤亡也不会太大,只要用火炮慢慢往前推就行了。
    不过这必然耗费较久的时间。
    最后参谋部决定采取攻心战术,炮兵在正午时停止了炮击,新01师上下开始就食,而参谋部连忙找了几百个写字写得不错的,将他们集中起来抄写宣传报。
    下午两点,十几个热气球升了起来,开始往京营的方向飞去。
    当这些热气球飞到了京营上空时,从上面撒下了一叠叠的宣传报,由于热气球飞得比较高,下面根本打不到。
    本身宣传报没什么问题,毕竟这年头不是每个士兵都认识字。
    但要命的是,京营也按照山东军的模式,也给士兵上了些文化课,虽然普及程度不如山东军,但许多士兵还是认得字的。
    宣传报有两面,一面是物质攻势,一面是思想攻势。
    物质攻势是以赏银为主,自动退出战场者,可领取赏银十两。思想的攻势,则是抓住京营士兵的出身进行拉拢。
    会参加京营的,大多都是贫苦百姓的儿子,或者原先军户的后代。他们长期生存在贫苦的状态,大致的意思就是赵岩代表百姓,只有他上位才能解决百姓们面临的困苦。
    这种思想攻势是极具威力的,但也不排除一些地痞无赖冲着京营的军饷才参军的,不过对付这些地痞无赖有物质攻势在。
    孙传庭着人捡了一张呈上查阅,看完之后大叹一声:“无力回天矣。”
    “大人,要不要让人把天上丢下来的纸张都收起来。”
    “不用了。”孙传庭摆了摆手,说道:“意离去者,不必刁难。”
    孙传庭深知此时已经是挡不住溃逃的态势了,京营大败之后士气低落,现在上下都不想再打了。
    若是战死可以获得胜利,也许大部分士兵都会选择继续作战。
    然而和山东军打仗几乎是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反而会白白丢了性命,很多士兵心里感觉不值。
    再则他们所信仰的忠于皇室的问题上,也在这一张宣传报的攻势下受到了动摇。
    一支军队要想无所畏惧,就必须有他们信仰的东西。
    是将入寇者赶出家园也好,是为了其他什么目标也好,这个目标必须是能引起共鸣的,必须是人们所能认同的。
    当这种信仰动摇时,又无人出来纠正。结果不过一个下午,整个京营就走了十万人,而且还有许多人看到走了那么多人,更已是没有胜利的希望,也从众走了。
    看着一群群离开战场的京营士兵,所有人都知道朱家皇室大势已去。
    “陛下,下诏吧”赵岩面无表情的沉声说道。
    ……
    九月二十,崇祯诏告天下,禅位于建威将军赵岩。
    当天孙传庭辞去京营都督一职,将京营移交山东政府统辖,十八万京营并入山东军,被调往颍州军区整训。
    不过在交出兵权后宣布退位之后,崇祯却和赵岩讨价还价起来。
    崇祯原本的意思是让赵岩入赘朱家,结果到现在赵岩不同意了,入赘朱家是坚决不干的,娶长平公主倒没问题,让她当皇后也没问题,就是封崇祯当太上皇也没问题,但赵岩要自立门户。
    明王朝此时已经走到了终点站。
    京营被赵岩掌控后,崇祯已经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崇祯郁闷了个半死,却已无力改变。
    入赘朱家?那自然是想都别想的,入赘太丢人了一些。
    至于封皇后的事情,可以封两个皇后嘛万历不就封过两个皇太后,他干嘛不能封两个皇后?
    崇祯宣告退位,让整个大明为之震动。
    战前谁也性不到,崇祯竟然会输掉这场决战。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赢得这场战争的山东新01师损失微乎其微,只有八十多人伤亡,而京营却伤亡了十二万人,阵亡五万人。
    赵岩的武功之盛,已经到了让人胆寒的程度。
    九月二十五,赵岩回到赵家堡,诏告天下成立‘中华帝国’,改崇祯十二年为帝国元年。
    ……
    鼎革之际,琐事繁多。
    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赵岩去解决,首先是定都的问题,有人认为赵家堡不太适宜当作为帝都。
    同时制度方面,又是需要详细制定。
    “定都之事,不知陛下有何要求?”张步云对赵岩问道。
    “选在汉人的传统活动区域吧”赵岩想了想说道,张步云在地图上看了半天,指着南京说道:“南京是传统的汉人活动区域中最为繁华的区域,乃是六朝古都,就是国运都不长久。”
    “算了,还是在黄县定都吧”赵岩看着地图权衡了好半天,还是决定不去变更,到处看下来,还是赵家堡边上的黄县最为合适。
    赵家堡虽然地形是山区,但往黄县防线发展就行了,那里是平原地带,同时这也是赵岩经营最久的地区,在这里根基最稳。
    至于交通问题,未来的铁路交通线将围绕着赵家堡来进行。
    之所以不进行变更,主要是迁都太麻烦了,再则江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那里人口较多,地皮又贵,正要在那里建个巨大的帝都,劳民伤财啊所以赵岩还是先把首都定在黄县。
    不过赵岩却有另外的定都计划,那就是在殖民地再建立几个陪都。
    澳大利亚显然不错,可以在那里建立一个陪都,地皮随便圈,在那里可以低成本的建立一个恢宏的帝都。
    定都的事情是确定下来了,不过在制度方面。
    赵岩还是倾向于君主立宪制,但这个立宪绝对不是为自己准备的。
    ……
    登基一事赵岩并不急,崇祯宣布退位后,赵岩即开始接收整个大明的行政权,第一个接收的就是内阁。
    内阁再次进行从组,张步云出任第一任内阁首辅,陈钟盛则被任命为西域总督,被赵岩打发到西域去了。
    内阁组建速度非常快,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在接收了原内阁的所有文案之后,随即开始接收大明各省行政权。
    去年培养的那些公务员已经有许多调入基层工作,现在能抽调的行政人员已经很多了。
    河北、江淮、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九省行政权都在这次接收的范围之列。
    这九省纳入行政范围后,也就天下一统,中华帝国的版图将变得非常广袤。
    各地官员很配合这次交替,赵岩与崇祯在真定府一战后,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识到了鼎革已不可逆转。
    忤逆之人必然会迎来残酷的打击,有些地方官离任之前,既然将地方财政席卷一空,这又引得各地武警频繁出动,到处抓捕离任官员。
    这次赵岩可不心慈手软,抓到证据就抄家。
    派遣出的官员在各地武警的配合下,很轻易的就掌握了各地的行政权,地方上不管是什么豪族,都要对官府低头。
    不为别的,只因为官府手上有兵,在这敏感时期,任何不配合的都可能被以铁血手段清扫。
    京城六部此时也被接收,接着就被解散掉了。
    江南各地区的官方机构和资产也被接收,例如江南织造局,以及秦淮河的教坊等,都被山东政府所接收。
    明庭官员大量丢官回籍,取而代之的是赵岩培养出的官员。
    地方官一到地方,首选宣布的就是丈量田亩,同时宣布亩数低于十亩的自耕农免税,并且免除所有百姓拖欠的赋税。而案件交由法院审理,法院一成立,必然要对当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翻案重审。
    同时必然收拢城内流民,并开设粥棚救济贫民。
    这一系列的政策下来,各地百姓心附,两下就把明王朝遗忘到爪哇去了,开始热烈欢庆中华帝国的成立。
    赵岩的登基被安排在了十月十八这天。
    而在内部制度的制定上,赵岩采取的是三权分立,即行政、司法、立法进行分离,互不统辖,互相平衡。在军事方面,施行军政分离,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属者即为帝国皇帝,军人不可干政。
    军权暂时还是要抓在手里的,等到时机成熟,自然可以将军权交由内阁。在那些开国功臣的待遇上,赵岩采取分给土地的奖赏方式。
    赵岩现在打下的土地多得根本开发不过来,这么多的土地,赏赐一些出去又有什么?
    他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十月初五,赵岩召集麾下文武,除了远在南洋和美洲的一些人来不及赶来外,其他的都集中到了赵家堡。
    这次集会很轻松,赵岩办了一个庆祝晚会。
    晚会上摆着许多精美的食物、水果,到场的文武百官都带着家眷,赵岩在晚会上宣布了赏赐。
    与其说是赏赐,应该说是一场分赃大会。
    “赵勇,晋升中华帝国中将,封侯爵,奖励澳洲土地十万亩。”
    “王文岳,晋升中华帝国中将,封侯爵,奖励澳洲土地十万亩。”
    “林毅,晋升中华帝国中将,封侯爵,奖励澳洲土地十万亩。”
    “吴永亮,晋升中华帝国少将,封子爵,奖励澳洲土地八万亩……”
    ……
    这天晚上,除了赵岩宣读的,下面还有一大堆的奖励名单,包括那些阵亡的士兵,都被追加了爵位,还奖励五百亩以上的土地。
    整各名单人数多达五万人,直接就分出去了五千多万亩土地。这两千多万亩土地将由登莱农业大学进行管理,然后收益按照股份多少分配出去,和东北地区的农场是一样的。
    这样的奖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