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岩一手导演的铁路大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天下人的眼球都被吸引到了赵岩和崇祯的决战之中。
    九月初,赵岩带领第一师五个步兵旅,外加新01师北进真定府。
    虽然说是两万人和三十万人决战,但总得有人压阵不是。同时赵岩还携带了大量的补给,除了决战之外,还做后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
    赵岩一路浩浩荡荡的前往真定府,后面还跟着数千名山东绅士商贾,以及一些跑来凑热闹的富家子弟和各报纸的记者。
    而崇祯的三十万京营早已到达真定府,双方也已经在封龙山之下划出了一个宽8里,长100里的战场。
    赵岩一直觉得这个圈套太过阴险了,其实以新01师在武器上的巨大优势,就算是不划这个固定的区域,一样可以获得胜利,只是变数还是存在一些的,所以赵岩宁愿阴险一些,也不去冒险。
    这次决战可谓是声势浩大,从大明各地赶来观战的人数就达到上万人。
    赵岩在动身之前给崇祯发了封电报,共邀崇祯前往封龙山观战,崇祯不甘怯场,咬牙答应了下来。
    真要是圈套的话,那也只好认了。以赵岩的实力,完全不必要用阴谋诡计,不仅在兵力上对崇祯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而且士兵身经百战,横扫八荒,也不是崇祯能够抵挡的。
    所以崇祯还是答应了,逃避还不如坦荡面对。赵岩此次确没有用什么阴谋诡计,用的却是阳谋诡计。
    赵岩这次兵出本来想坐火车到邯郸再北上,不过这个决定招到集体反对,赵全他们认为火车不太安全,还是骑马去的好。
    坐火车的确会给带来一些问题,张作霖不就是被炸死在火车上的么?所以赵岩也没坚持。
    因此就没有坐火车去,而补给则用火车先运输到邯郸,再从邯郸运到真定府,这样即快速也减少消耗。
    赵岩带着八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一路行军,九月十日到达真定府封龙山脚下,而先头部队早已与补给到达了封龙山脚下的战场边缘。
    双方之前约定,有三天的时间进行准备,之前赵岩又给了崇祯一特权,可以让他提前十天在战场上布防。
    当赵岩登上封龙山时,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战场中的庄稼早已收割完全,战场两边拉上了铁丝网,铁丝网延绵百里。
    形成了两条相距八里宽的平行线。
    两端都画上了白线,任何一方只要大规模溃败出这条白线,就算是败了。而两端向内延伸45里之处也画上了白线,这是双方布防的地方。
    而在北方的防线上,孙传庭已经让人连日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孙传庭让人在前面挖了数条深沟。
    这些深沟一个个宽三米,深达五米,再深沟上铺上了厚厚的木板,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深沟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这些防线以壕沟、铁丝网、地雷、散弹炮等布置为主。
    不明白情况的还以为这是山东军的防御工事。
    这种防御工事曾在镇江大战中使用过,让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山东军成功打退了满清的进攻,以致后来将满清围在朝鲜不得出。
    孙传庭作为京营的实际总指挥,可谓下了一番苦工,大力学习山东军的军事风格,并且成功的复制了数年前的山东军体系。
    只是这种体系已经过时了……这是很残酷的事实。
    当然,孙传庭的这种复制还是有些部分比较跟的上的,那就是对火炮的防御上,孙传庭在第三道防线用水泥浇筑了一条八里长的坚固地堡。
    孙传庭并不认为自己会输,毕竟三十万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山东军的炮击强度。
    山东军的火炮必然十分凶猛,山东军的一些火炮是朝廷造不出来的,京营在火炮上并不占优势。
    因此孙传庭强调的还是官兵的勇气。
    炮击虽然猛烈,但对于一支处于冲锋中的军队来说并非毁灭性的,因为炮击并非密集到不可突破。
    孙传庭从山东军的士兵口中得知,很多时候山东军所战胜的敌人都是被火炮给吓倒的。
    京营是孙传庭一手练出的,对于官兵的勇气还是有信心的。
    此番孙传庭感觉自己胜券在握,不过孙传庭还是谨慎的布置了三道‘牢不可破’的防线,在战术上可谓是极为重视。
    在经过十多天的布置后,孙传庭的三道防线在三十万官兵的连日奋战下修筑完成,崇祯视察之后极为满意。
    ……
    九月十五,新01师进入战场。
    赵岩根本在军中坐镇指挥,而是带着亲卫上了封龙山。此次作战由参谋部指挥,刘恒为总参谋,张志等人为副参谋。
    作战计划早就已经制定下来了,下面就是具体的战术实施,也没赵岩什么事情,他要做的就是观战即可。
    崇祯也带一群锦衣卫上了封龙山,君臣二人相见间,赵岩谈笑风生,依旧是没一点君臣的模样,更是没一点下跪的模样。
    从各地赶来观战的人,是上不了封龙山的。
    封龙山并不是太大,哪里能站得下那么多人,而且赵岩和崇祯都在山上,自然不允许闲杂人等近身。
    不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士绅、商贾,还有各报纸的记者还是允许登山的,而且每人还发给一个望远镜。
    封龙山高六百米,登高远眺,可以把整个战场尽收眼底。
    '  '
第282章:步枪发威
    第282章:步枪发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沐浴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文人诗兴大发。
    从封龙山上放眼整个战场,京营三十万兵马已经早早进入战场,在战场中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
    在万众瞩目下,一支特别的军队开始进入战场。
    这支军队就是参与此次大战的山东军‘新01师’,一个两万人的加强师,拥有两个炮兵团。
    让所有人都意外无比的是,这支军队即未身着任何铠甲,也没有装备什么冷兵器,放目所及者,是一身花花绿绿的迷彩服,以及一顶黑色的头盔。大多数士兵手里拿的都是一把人们从未见过的火枪。
    然而这种统一的军装,统一的步伐,却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
    孙传庭在封龙山上看着进入战场的山东‘新01师’,也是极为震惊,让他震惊的不是新01师那整齐的步伐,而是新01师中出现了许多他所不认识的装备。
    其中最大的一种就是重机枪,这种重机枪是用马匹拖拉的,看上去就和大明的超大版火枪一样。
    更让孙传庭感觉凝重的是,这支奇怪的军队装备了数量众多的火炮,虽然说很都是体积很小的炮。
    由于孙传庭并不知道这些火炮使用了新的发射药和新的炸药,所以并不太了解这些火炮的性能,在他的认知里,火炮这么小,威力不一定很大。
    最让孙传庭感觉担忧的还是山东军使用的新式火枪。
    山东军原来使用的火枪是射程170米的,后来又变成射程500米的,这次又换了新的。
    这种新式火枪的射程有多少?射速有多少?
    孙传庭心里没什么底。
    ……
    而崇祯在封龙山上看着战场,环顾四盼之下,感觉京营占了绝对的上风,因为人就比赵岩的两万人多出了十五倍。
    再则,此次赵岩派出的这个新01师,即无铠甲也无多少刀枪,只有枪头上的一把刺刀。
    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抵挡装备精良的京营?
    ……
    赵岩看着战场,则是略感悲意。
    这次打的是内战。
    而且即将屠杀三十万京营,这对赵岩来说还是有一些心理负担的,不过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决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
    进入战场后,新01师马上开始构筑防线。
    在战场南端45里处,新01师也构筑了三条防线,不过这三条防线只是简单的在前面拉上铁丝网,后面挖上两道堑壕,然后架上机枪。
    这只是一条八里长的防线,也就是4000米。
    这次机枪配备了300挺,比原先的144挺多出了一倍,这些机枪并非全部都投入到战场上,而是增加的机枪布置在后面,以及留下一些作为备用。
    144门机枪被布置在了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上平均每27米就有一挺重机枪,与铁丝网的距离约有300米。
    第二道防线上,同样是这样的布置,第三道防线上则没有布置机枪,但机枪的布置点正在划定。
    参谋部经过商议,将第一道防线分为300米一段,每段布置一个步兵营,总共布置了14个步兵营。
    而剩余的4个步兵营,则留为预备队使用,第二道防线则没有布置兵力。
    之所以布置了三道防线,主要是为了进行纵深防御,不过兵力毕竟有些不足,无法在三道防线上同时布置。两万人在四公里的防线上布置开,只能对第一道防线进行严密防守。
    另外4个步兵营作为预备队,即可以投入到第一道防线上堵口,也可以布置到第二道防线上阻击。
    这样的布置来说比较平均,没什么薄弱的环节。
    参谋部将防御面分为14个点,每个点1个步兵营,任何点上遭到进攻,其他点都可以支援那个遭到进攻的点。
    同时每个营还有配备5门75mm口径步兵炮,另外有团级36门75mm口径步兵炮和12门150mm口径步兵炮处于预备队状态。
    炮兵还拥有75mm口径加农炮92门,105mm口径榴弹炮64门,12门150mm口径口径榴弹炮24门。
    新01师作为一个加强型甲种师,多配备了一个炮兵团,现在新01师拥有两个炮兵团(师级),两个炮兵营(旅级),总人数达到两万余。
    对于防御工事的修筑上,参谋部并不认为防御工事能发挥用场,因为此次他们根本不需要防守。
    在强大的炮兵掩护下,完全可以进攻再进攻。
    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很认真的布置着防线。
    三天时间渐渐过去,新01师的防线在布置上根本不忌讳于人,没有做任何的掩饰,孙传庭将新01师的防线看了个一清二楚。
    ……
    九月十八,清晨。
    赵岩与崇祯二人来到封龙山顶,在一群卫兵的保护下,朝廷文武百官,以及山东政府文武官员合计数十人,与前来观战的天下士绅、名家数百人汇聚于封龙山祭坛之下。
    “今大明中兴,虏寇湮灭,武功大盛。其功绩者,皆为建威上将军所作。建威上将军本无意与皇室争天下,然时至今日,皇室不思守土,又集重兵于京畿之地,君臣二人日后必有一战,定局已成矣。哀哉,内战若起,百姓流离,建威上将军其心不忍矣……”
    茅元仪站在祭台上,大声宣读道:“为避鼎革之祸,建威上将军欲以二万之兵与皇室三十万京营一战,此战即为鼎革之战。皇室若败,则禅位于建威上将军。建威上将军若败,则归隐海外,基业让与朱家皇室。然不论胜负,胜者不可以武力对败者施以囚禁人身自由、威胁其与亲属之生命安全,更不得抢夺其个人合法财产。败者不得反悔,更不得另图再起……”
    “此战规则如下,即……若半数溃退出战场范围之内,则其方判为失败……”茅元仪最后对崇祯问道:“大明皇帝朱由检,可愿接受此约定?”
    “朕接受。”崇祯信心满满的说道。
    “建威上将军赵岩,可愿接受此约定?”
    “接受。”赵岩上前一步说道。
    “双方即以接受此约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