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监工在赵岩的要求下都很和善,没有出现暴力监工的问题。这些流民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淳朴和能吃苦,每天饭管饱,少有开小差的。
    碰上那些四肢健全,孔武有力又由头油脑,想开小差的家伙,监工就会以安置做为恐吓。这些流民都盼着做几个月的老公,然后分到耕牛和种子,像之前那批人一样安顿下来,这招百试不爽。
    对于那些老弱,能做多少做多少吧!这是不能勉强的。
    开饭无疑是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最开心的时候,赵家对他们向来是顿顿管饱,那菜用猪油炒得香喷喷的,饭用大木桶装着,每天到开饭的时候就从大食堂里抗到工地里。
    赵岩巡视时看到,一个壮汉坐在几块砖头上,一手拿着大葱,一手拿着面饼,在那大快朵颐,不一会就吃下了三块大面饼,这才满足的摸了摸肚子,一脸幸福的打了个饱嗝。
    这饭量绝对让赵岩为之汗颜,要他吃下三块大饼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看来还是要狠抓一下肉蛋奶的生产,不然粮食消耗很大啊!
    姜荣看到赵岩和张步云两人前来巡视,连忙跑了过去。
    “照这进度,要多久才能修好?”赵岩看着工地上忙碌的景象,对姜荣问道。姜荣沉吟半响,估计道:“应该大半个月就能把墙修起来了,加上其他一些后尾的活儿,一个月就能完工了。”
    “嗯!不过得保障质量。”赵岩微笑着说道。
    “东家放心,小的修了一辈子的城墙,还从没出过什么问题。”姜荣有些心虚的拍着胸脯说道,虽然登州城没问题,但还是那个了……不吉利啊!不吉利啊!姜荣连忙让自己忘掉那段不光彩事情。
    赵岩和张步云走在工地上,四周没什么人,张步云如同一个谋士般笑着建议道:“主公应当学太祖起家时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天下就算取不到手,也能雄霸一方。”
    “呵呵!我不称王。”赵岩打了个哈哈,继续在工地里看着,心想这家伙想入阁拜象想疯了,成天挑唆他的野心,真是万恶,我现在可是大明的臣子呢!
    对于明廷,赵岩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
    张步云眼睛一转,在后面想道:不称王?那称帝好了!
    边想还边点了点头,也未再说,继续跟着赵岩身边在工地上看着。
    这段时间张步云除了带人到处给人洗脑外,还兼职赵岩的谋士,时常发现体制中的漏洞,并能很快给出建议。对于张步云的能力,赵岩很是满意,让他省心不少。
    张步云这些日子和赵岩接触下来,发现赵岩很有思想和主见,别人说话即能听得入耳,同时并不是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往往能拿出更好的方案。
    并且学识渊博,虽然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无知,但在他身上表现出的创造力却是让张步云有些震惊。他的学识几乎都集中在赚钱,生产,强军三个方面。
    同时也接触到了赵家的核心所在,这也使得张步云一直困惑赵家为什么那么多银子的疑团为之而解。
    在赵家做事的人大多都知道玻璃厂这地方,但在玻璃镜的价值上却是还未有多少人知道。
    ……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家堡的城墙一段段的建了起来,赵家堡也变得越是闹腾,并不是人多了,而是赵家堡外面天天都在砰砰砰的打枪。
    每天都有火枪出厂,数量也逐日增多。那500名火枪兵练了一个月的刀法后,终于摸到火枪了。
    于是每天打枪的声音都是接连不绝。
    目前制造的这种火枪,平均只有300多发的寿命,结果在一整天的训练上,基本上是用一天就报废了。
    军器局的钻床几乎是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原本四天才能钻出一把,缩短到了一天半的时间。
    若是以后水轮机的功率加大,速度还能更快。
    ————
    三点。码字速度还是太慢!
    ahref=www。<;/a>;
第十章:防御体系
    赵家堡的格局是大堡包小堡,里面有一座小堡,那座小堡是用来生产玻璃制品的,一直是看守森严之地。
    在上万流民的日日修筑之下,大半个月后,城墙就已造好了。看上去和其他的城墙差异非常巨大。
    不仅八个凸出的角,城墙也是用水泥浇筑,墙上用水泥抹得平直。
    也进入了收尾阶段,用不了那么多人了。姜荣带着大部分人开始修筑安民堡。赵岩则开始建设防御体系。
    若是敌人来攻,如何防守?
    八个箭楼,全用水泥浇筑,里面能容纳十名火枪兵,箭塔必须有足够的枪弹供应。三面都要架设大炮,目前还没有大炮,赵岩只是把假设大炮的位置画了下来。
    然后形成一个没有死角的火力网。
    这样的体系一成,敌人如果密集的进行攻城,必然会死伤惨重。
    但这样还不够,如果敌人不顾伤亡不断冲击棱堡的话,还需要一些防止攀爬的手段。一般攀爬的最常规手段就是云梯,云梯这东西在墙上扣得死死的,一般很难把云梯推下去。
    一般守城的都是用一种方形的铁盘,铁盘下面布满尖刺,然后用一根绳索吊着,在城头上架一个滚动的木架,然后直接把铁盘沿着云梯放下去,把攀爬的敌人扎下去后,再把铁盘拉回来。
    嗯!这东西要有,每个面都得配备几个。
    手榴弹也要有,手榴弹还可以发展投掷兵,虽然野战作用可能效果不是很大,但打防守战还是很有效的。毕竟居高临下,更好投掷,可以弥补火炮射速慢的缺点,对付漏网之鱼比较有效。
    撞车则用火炮来对付,要是火炮没有炸掉撞车,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城门被炸开,还可以在城门后面防守。
    一般攻城方很少去对付城门,毕竟城门防守方可以在城门后防守,城门只是一个狭长的通道,经常撞开城门后,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也攻不进去。
    战时还要防止敌人挖地道,防止敌人挖地道的方法早就有了,让人在瓮里听音辨位,然后反挖过去,直接灌硫磺或水,地道战可以说是非常残酷的。
    这些防御方法,已经可以十分严密的阻止敌人进攻了。
    但棱堡还是有几个攻陷的方法的,第一个就是用炮轰,轰他几万发炮弹下去,可以说是笨办法,完全用银子砸。
    第二种就是围困,围困到弹尽粮绝投降为止。
    第三种用的就是堆土战术,因为棱堡的城墙一般都不高,可以一路堆土前进,堆出一个比城墙还要高的土堆,一路压过去。
    防守方高度警惕的情况下,只有这三种方法能攻陷了。
    城防最主要的还是警惕性以及储备、援军,赵岩将三个提拔上来的操守召集了起来,给他们制定下了明确的任务,以及考核标准。
    操守的任务除了督促下面操练乡勇外,还要确保堡内有足够粮食、弹药。平日还需派人在周边侦查,一旦有敌军兵临城下,马上进入防守状态。
    一个月的时间,赵家堡除了火炮还缺少之外,其他的防备都已完善。
    这一个月当中,赵勇和林毅不断派人押回剿匪时抓获的俘虏,这些俘虏都被抓去劳改,数量达到三千多人,而且都是年轻力壮的。
    这些俘虏抓回来,马上成了筑堡的生力军。
    在赵家堡外面建起了一个劳教所,专门看管这些土匪。普通的土匪喽啰先一律劳改两年,然后再进行分配。
    那些土匪头子和高层骨干则是重犯,有劳改五年的,也有劳改十年的,视情节严重与否进行定罪。
    这时赵勇和林毅也回来了,一个月的剿匪下来,阵亡了将近三十人。但收获也是十分丰厚的,粮食就缴获了五千多石,金银合计三万两,骡马三百多匹。
    一共剿灭土匪十五窝,斩首一千三百多级,可以说是把登州到莱州地段的官道附近的土匪都犁了一遍,除了几窝比较顽固的土匪,其他的都被铲除。
    “有的则是仗着熟悉地形,一进剿便遁隐深山,有的则是占着险地,我们缺少攻坚能力只能望而兴叹。”赵勇向赵岩叙述了那些土匪的情况。
    “另外阵亡的士兵中,一半是因为没有近战兵种掩护而阵亡。另外一半则是被土匪弓弩偷袭而死,同时也亏少铠甲。”
    根据这次剿匪的经验,赵岩意识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近战单位,一般近战单位是由火枪兵担任,火枪兵射击之后拔出腰刀进入方阵中,站在长枪兵的身边与靠近的敌军近战。
    这次剿匪因为火枪兵没有火枪,所以就没带出去,结果吃亏了。一大半的伤亡都是在那场对阵战中出现的。
    另外缺少铠甲,目前赵岩手下的工匠虽然会打造铠甲,但那种铠甲赵岩不太看得上。同时因为工匠并不多,打造其他东西还没时间,哪有时间去打造铠甲。
    铠甲最好的自然是板甲,那是铠甲的巅峰之作,之后火器的不断的进步,结束了铠甲的时代。
    板甲是一种同等重量下,防护能力最强,给与士兵轻便最大的铠甲。用人力是无法打造出的,板甲必须使用水力锻机打造。
    另外还缺少攻坚能力,大炮也是急缺。
    王文岳在赵勇回来后,先是消化了一下赵勇此次剿匪中学到的经验,然后就开拔了。
    第二营出动剿匪,带上了本营的火枪兵。
    一个月的打造下来,减去练习枪法时报废的,火枪的数量勉强凑齐了250把。这些火枪兵除了装备火枪,每人都装备了一把腰刀。
    同时王文岳这次出动去莱州剿匪,还需在平度再设立一个补给站。根据赵勇剿匪的经验来看,那些土匪都有一些存粮,完全足够队伍的消耗,也用不上补给站。但设立补给站毕竟有好处,以后经过平度时也能有补给的地方。
    补给站交给赵全去完成,目前赵家的‘济民商行’正在往山东全境铺张。一为收集情报,二来也可以赚银子,三来可以给军队提供补给。
    目前商行的商铺也就只有玻璃店这么一个单一的铺子,里面虽然不卖玻璃镜,但却在出售各种玻璃器皿、工艺品。
    林毅的骑兵营一半人马跟着去剿匪,另外一半人马则是用来护卫商队来往。
    从东三府运输物资来的商人这个月已经逐步增多了。
第十一章:歹意
    这几天运物资前来赵家堡的商人开始增多。
    两天前一个山东商人从宣大马市赶了一千多头马匹过来,这可把赵岩吓了一大跳,竟然一次赶了这么多的马过来。也把唐正泽弄得有些手忙脚乱,连忙让人扩大的马棚。
    明代马市以辽东最为重要,不过此时辽东局势糜烂,辽东马市也随之不存,也就剩下晋商能在辽东弄到马匹。
    甘肃的马市交易量也较大,那些农民军经常跑到西边的少数民族那里补充马匹。
    这批马匹中上上马有三百多匹,这些马大多是从少数民族那里买来的,当前的价格也就是一匹上上马四石米,三匹布绢,价格不到十两。
    而贩卖到赵家堡,一匹上上马能值24两,要是贩到其他地方,价格最高也就15两顶天了,前提是碰上傻子。
    赵岩的镜子,就算是规格最大的,价格也不到十两。价格占得最多的不是镜面,而是镜框。
    镜框如何做得更华丽、厚重、尊贵,若是在镶嵌一些什么宝石,成本会提高非常多,当然售价也会成倍提高。
    将赵家物资贩运到赵家堡,就能赚上一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