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并却是要开始治理了。
    赵岩自然不可能做亏本买卖,这么多银子砸下去修建水利工程,结果却被那些地主摘了桃子,心里怎么会爽?
    这四省是赵岩必然要在今年内吞下的,今年到明年把崇祯干倒也是目标,不过崇祯现在倒不倒影响不大,只是看他在那里不断蹦达,心里很不爽。
    最近杨嗣昌在各地联络地主和皇亲贵族等旧势力,赵岩自然察觉到了。
    一过完年,内阁就开始表决了,毫无意外,各个赵岩提出的议案都以绝大多数的票数通过了。
    赵岩在内阁的影响愈加庞大,近八成的阁员都已经在赵岩的阵营之中,赵岩现在的权利和皇帝没什么区别,只是有了一些监督罢了,但他每次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监督对他没什么影响。
    就算被抓到了把柄又怎么样,起码不是太大的把柄,例如年底崇祯又开始闹了,他说盐税没上缴。
    赵岩去年一分盐税都没上缴,这本来是皇帝的私房钱,结果被赵岩给吞了,崇祯自然要闹了。
    这事件还被崇祯用报纸渲染得很广泛,几乎整个大明都知道了。
    闹了将近半个月,赵岩根本不理他,也没有谁出来给他一个说法,崇祯上蹦下跳的闹了半个月,换来的……
    是无情的打击。
    内阁上班的第一天,直接就搞了一个提了个盐税改革议案,议案打算将盐税从皇帝手中收回,用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没钱了嘛自然是要从盐税上入手了,理由很光明正大,你一个歇菜的皇帝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
    这个议案在崇祯的强烈反对下还是通过了,不由内阁又弄了个议案,这个议案的内容是不再给崇祯拨军费。
    理由也很光明正大,内阁给皇室拨军费,那是为了守土之用,你朱由检做得很好,竟然把各省的兵力都裁撤了,既然你已经不旅行责任,为何还要给你下拨军费。
    赵岩对崇祯的打击开始了。
    经济上搞死他是必须的,能不能搞死尚不清楚,但起码要朝着这个方向去整,所以盐税不给了,军费也不给了。
    “接下来,就是剪除旧势力党羽的时候了。”赵岩得知两个议案通过后,心里有后续的计划。
    叫来张步云,让他抓紧时间向陕西、河南、四川、湖广地区派遣官员,并要求做出一个严密的行政计划。
    张步云在元宵节还没过完时,就向此四省派遣了官吏,内阁和山东的文书在地方上来往频繁。
    此四省的官员集体‘落马’,近半被调到了闲职上闲置起来,近半被摸了进去,这些贪官的油水也是不错的。
    赵岩在此四省活动的时间也不短,每个省都有一大票情报人员,哪个官贪,哪个官好一些都清楚得很。
    这次被摸进去的官员都是在地方上贪得比较严重的,除了这一批,之前还处置过一批,主要是其中有的省免税了,结果地方官还在收税,赵岩的情报人员一查就清楚,查清楚了自然是直接抓人,然后送到大理寺去审判。
    而崇祯闹腾了半个来月的盐税事件。
    基本上没几个人在意的,在意的都是站在崇祯一边的旧势力,也属于无理取闹的类型。
    赵岩今年的财政预算发那个面可谓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了大功夫,投入了这么多钱进去,缺他崇祯一个盐税算什么?
    '  '
第243章:农业分工
    第243章:农业分工
    崇祯十二年,是埋头发展的一年。
    元宵节一过,整个山东再次全面运转,军器局已经停止了火炮和火枪的生产,转而开始到处开设黄火药、黄炸药制造厂。
    这些制造厂分布各省,以靠近原材料和方便交通的地区为主。同时军器局紧锣密鼓的开始以平炉钢制造新式火炮,并开始制造毛瑟步枪。
    漠南、漠北、漠西及东北、奴尔干都司等地则到处开设马场,三百万两的预算对于养马来说很是充足。
    毕竟马匹在蒙古人手上缴获了许多,合格的母马数量已经增加到了八十余万匹左右,每年可以产出八十万头马。再加上民间自养马匹,每年最少可以增加一百五十万匹以上。
    因为马匹增多,东三府现在已经不种小麦了,开始改种大豆和花生等适合的作物,同时也种用来发展养殖业的玉米。
    而粮食产地则移到了东北、朝鲜地区,在辽东地区已经种下了大量的玉米,用来发展养殖业用的,而北部地区则是种大豆,同时整个东北也种下了大量的小麦和水稻。
    小麦去年冬季已经种下去了,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北部地区气温太寒冷,冬小麦种不成,会被冻死的。
    春季到来前是一个万分忙碌的时刻,东北地区的土地实在太多了,一户人家五百亩地也不多。
    在辽东、辽西、朝鲜的百姓冬天把一部分土地播下冬小麦,播种冬小麦的亩数从30亩~100亩不等,这样的亩数在夏收时才能忙得过来,否则明年夏收根本来不及收割小麦,小麦收割时间把握不好就会减产。
    还有300亩土地用来栽种苜蓿,苜蓿一年可以收四茬,每茬可产1500公斤左右,同时还能改善土壤,这些牧草将进行青贮。
    待到春天到来后,农场主就会种下大豆和玉米,有水田的则种下一些水稻,每个农场都有饲养鸡猪牛羊马,每天就所要做的就是把青贮好的饲料搬运出来,然后喂给牲畜。
    到了初夏的时候,冬小麦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完冬小麦,则会种下玉米或者大豆,忙得过来就多种,忙不过来的话就种牧场。
    一个农场的牧草产量一般在150万公斤左右(300亩),一头肉牛5~6个月出栏(350~400公斤左右),需要消耗4000公斤牧草(转换率10:1),一个农场可以养殖375头肉牛。
    不过一户人家显然忙不过来,所以大部分农场都直接圈成牧场,只保留大概100亩的牧草用作青贮(冬天用),而300亩地用做到350亩地用作放牧,剩下50~100亩用作房屋、蔬菜、畜栏等设施。
    不过无论是种作物还是养肉牛都没办法达到专一,首先肉牛不够,科技院的农业小组培育出是‘01登莱肉牛’,此时还不过几十头,而传统的肉牛倒是挺多,平均一分,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到几百头,每户农场主只分到了13头。
    所以这些农场主大多都在养殖其他牲畜,鸡鸭最多,猪也很多,这些都是繁殖较快的,因此每个农场的都养了比较多,同时还有种植作物的也很多。
    农场劳动力不足,是所有农产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问题是土地并未不足,每户人分到500亩土地是非常宽裕的。
    因此粗放种植和养殖业是当前农场发展的主要形态,在没有足够牲畜的情况下,养殖业和粗放种植结合是最好的选择。
    被在东北北部,后世吉林、黑龙江地区,则是大片赵岩的土地,这里是大规模农场,整个农场涵括了将近1/3个东北平原,同时还在西伯利亚南部占有2000万亩草场。
    这里广袤得一塌糊涂,虽然未开发的地区很多,但却是不愁发展养殖业的土地,上百万倭奴在这里辛勤劳作,还有最精密的管理。
    官办农场主要是种大豆、玉米和苜蓿,养的是马和肉牛,在西伯利亚和黑龙江等地区,冬小麦是种不了的,要种作物就得中大豆、土豆之类的,除了农作物外,就是养殖业了,耐寒性较好的苜蓿是主要牧草,玉米比较少(要种大豆)。
    对大豆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除了人吃的,还有马吃的,牛吃的,羊吃的,猪一般不喂大豆。牛和羊在产期的时候必须喂大豆,马在平时多多少少都得喂一些大豆才能养得膘壮。
    现在大豆的产区就规划在东北和山东地区,商品粮基地也在辽东,不过这个商品粮是肉类为主。
    那些分到土地的农场主都愿意发展养殖业,并不是太热衷于种植业。
    按照一户两到三个劳动力来劳作,在五百亩土地上进行养殖业,最少可以养活50个人,相当于是10亩地养活一个人,而种植谷物的话,一亩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南北方均值),按照理论来说,用肉食养活一个人所需的土地是谷物养活一个人的六到七倍,而现在10倍,主要还是劳动力不足的原因。
    在分工上,山东主要是进行大豆、花生、棉花的生产,外加一些小麦和较大的养殖业。
    而辽东、朝鲜则是主要生产大豆、水稻、青贮玉米、牧草,和大规模的养殖业。
    漠南、漠北则是主要的裘皮、羊毛产地,以及产马地。
    河北地区(北直隶)则同样是发展养殖业的地区,虽然赵岩没有在这里直接进行行政管理,不过许多商人却是在河北地区设立农场,学山东的农场模式大规模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出现了饲料青贮的技术后,变得非常有发展前景。
    多余的饲料可以用青贮的方式进行保存,这也导致了玉米和苜蓿成了主要的青贮对象,这两种东西是产量最高的牧草,同时在营养方面也不差。
    当然,河北也有大片官营农场,被满清多次扫荡的河北地区土地不值钱得很,商业部直接以跳楼价在河北地区够得大量土地。
    这些以跳楼价买下的土地慢慢开始升值了,由于没有了战乱的骚扰,加上平原地区的水利比较好修,因此河北地区的水利也修得不错,在这里发展养殖业却是非常方便,而且离销售市场也近。
    而在河南地区,则是生产棉花的地区。河南大部分都是旱地,所以河北是棉花的主要产区,大明大部分的商品化棉花都是河南产出的。
    湖广地区则是水稻的主产地,同时也是水牛的主要产地,目前每年有将近十万张牛皮输出。
    湖广地区没有什么纺织业,那里主要就是种水稻和养水牛,那里也最适合种水稻,是一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由于去年在长江流域的治理比较显著,而湖广地区又单独划分出来治理(湖泊众多),山东官员在接管了各州县的行政权后,即展开始惠农贷款,所谓惠农贷款就是缺少种子、农具可以向官府借钱购买,数额较小,也不收利息。
    而在四川地区则是一个农业发展潜力无比巨大的地区,天府之国的美誉可不是吹牛B的。
    水稻、小麦是四川的主要粮食作物,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而在水牛、黄牛、猪等养殖方面,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地区,后世的四川在水牛、黄牛、猪的数量上都是全国首位,粮食还突破450亿大关,目前这个年代的粮食产量还不高,450亿是不可能达到的了。
    而且可能是永远不可能达到,首先在生态保护上,此时赵岩并不鼓励在已发展了数千年的省份开荒,而是提倡保护环境,同时赵岩也不想继续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除非在作物品种比后世的还要牛B,才有可能超过那个恐怖的数目。
    四川盆地的小麦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为宜;小麦大面积收获期为4月底到5月上旬。
    水稻早稻播种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四川盆地一般可以提前5~10天)收获期:9月初至10月上旬。
    玉米播种期:谷雨前后(也可以3-5月播种)收获期:寒露前后(也可以6-7月收获)。
    油菜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15…20日(下旬时间);收获期在4月下旬。
    一般是水田种水稻,旱地种小麦,水稻可以种两季到三季,一般都是种两季,第三季这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