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积极备战的状态下,郑芝龙也力求与赵岩达成和解,更渴望窃取到山东先进的火炮技术。
    ……
    在强大的武力,再加上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各省局势虽然诡谲,却未曾发生什么动乱。
    赵岩在京城可谓是十分悠闲,各党官员连日纷纷求见,但除朱大典、颜继祖、陈钟盛、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其余官员一律不见。
    颜继祖与朱大典二人到了京城后,随即也开始了建党的工作,党员全由赵岩提供,也无需做什么,只需要把工作规章确定下来就行。
    那些公文也都发到了京师由赵岩处理,各省的情况在情报部的收集下,皆在赵岩的洞察之中。
    虽然内阁还未组建好,但内阁已经开始接手各地的奏章,对大明各省发号施令,所用的依旧是崇祯的玉玺。
    凡是内阁批完的奏章,直接去找掌印太监曹化醇,让曹化醇拿出玉玺在奏章上盖印,崇祯在失去行政权的情况下,曹化醇已经失去了对政令的把关能力。
    各地官员都是观望,打算看内阁的下一步动作,但内阁的动作很少,即未对任何地方官员进行打压,也未对官员进行什么变动,一切都维持着目前的局面,这让那些地方官员安心不少。
    内阁的这种动作,是赵岩处于目前的情况而定的,内阁刚刚重新组建,崇祯也刚刚退居深宫,各地官员自然不会很快适应。
    所以必须按照原本的行政习惯持续一段时间,让各地官员接受了之后,再慢慢将**集团进行肢解。
    组阁的程序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较为粗糙的《大明律》在修改之下,最终了下来,虽然显得粗糙,很多方面只是大层次的涵盖,但也比原本的《大明律》完善了太多。
    各党派的策论,经过三天的书写,也都提交了上来。
    策论的主题,围绕着‘治国’而展开,虽然赵岩之前已经说明,是改变大明现有困境的方法,然而很多党派提交的策论,却是什么‘以德治国’之类的孔曰子曰,一大堆用了上千年的空话、套话。
    赵岩看了,直接在上面打个X,不合格
    相对出众的,还是东林党提交的策论,东林党认为,应当限制皇亲国戚、大地主对土地的索取,同时提出,保护百姓的财产不被随意掠夺的政见,但他们还是坚持曾经提出的‘轻商税以资民利’的政策。
    下面附着‘钱谦益’三个大字,赵岩看了一阵不爽,这老鬼不去秦淮河泡妞,又跳出来蹦达……
    虽然赵岩不爽,但他深知治国之道,非以自身的喜恶来进行的,赵岩还是将这篇策论定为第一。
    ——————
    本本搞定了,今天先3000吧还没适应键盘
    '  '
第一百五十六章:组阁(下)
    第一百五十六章:组阁(下)
    东林党的策论在各党中获得第一,而齐党因为依仗着与赵岩同属山东派系的关系,对此次策论十分不重视,只是象征性的写了些套话,与其余各党的套话相比,可谓是倒数第一,赵岩毫不犹豫的,直接批了个倒一上去。
    十月初一,赵岩再次召集各党派。
    各党派的党首与副手一大早就到了赵岩下榻的这个‘内阁行政院’等候,钱谦益一大早也来了,心情并不是太好。
    颜继祖为首的民主党,和朱大典为首的共和党已经占据一半的席位,这是赵岩作为胜利者的战利品。
    卢象升的保皇党占据了四分之一席位,这可以看作是赵岩与封疆大吏的妥协出让,剩下的25%席位,则是分给他们这些没有兵权,无关轻重又较为棘手的朝中官员,现在全凭赵岩一人说的算,以钱谦益估计,齐党应当战局首位。
    而东林党,最多和其他党派一般,分得些许残羹,在内阁中也将是无足轻重的了,不过钱谦益的信心还是有的。
    因为保皇党中甚多东林党成员,这些东林党人能进入保皇党,多是正直之辈,若遇决策,只需说出个道理来,便能将他们拉拢到自己身边,同时还可以结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阁员,这样一来,他的发言权就会高出许多。
    当然,钱谦益自然没有傻瓜到去挑战赵岩的权威,他意在结交共和党和民主党,只是为了提高话语权罢了。
    钱谦益算是看出来了,山东兵强马壮,管理又较大明其他各省清明,只要赵岩不头脑过热,打仗打过头,崇祯在赵岩死掉之前是没有任何翻身余地的。
    从年龄和体质上来看,谁活得命长一目了然,至少在他本人挂掉之前,崇祯和赵岩二人可能都不会挂,因此投靠谁钱谦益自然很是明白。
    之前钱谦益拜访赵岩,被拒之门外,其余各党同样如此,如此看来,要想投靠赵岩,只有从行动上去表达了。
    前程方面,钱谦益是有绝对信心的。
    因为赵岩缺少一位有力的支持者。卢象升与朱大典二人虽然支持赵岩,但他们二人皆无他的名望。
    这个名望指的是文采方面,他钱谦益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地位,绝对要超出卢象升和朱大典。
    同时卢象升兵权在握,并非完全支持赵岩,还打着个保皇的旗号,只能说是一个有底线有准则的中立派。
    颜继祖就更无需多言了,与他钱谦益相比,名望上更是相差甚远。
    至于陈钟盛,刚入朝不久,天下人虽知此人,却也没什么声望。孙传庭就更不用说了,摆明了站在赵岩的对立面。
    同时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五十名阁员,更是个个无名。
    一路分析下来,钱谦益觉得赵岩缺少一个拥有号召力的助手,而他的号召力自然不是吹出来的。
    只要组阁之后,多响应一番赵岩的意图,在《大明日报》上多摇旗呐喊,自然也就会被赵岩引为心腹,到时升官发财是自然而然的事。
    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各党的人员全都到齐了,除了共和党、民主党的五十名阁员,以及保皇党的二十五名阁员,其余还有九个党派,将近上百名官员到场。
    这时,赵岩才从后堂走了出来。
    赵岩的精神看起来好得不得了,自从干倒崇祯后,心情大爽,加上长期不辍的锻炼,以及穿越后那强到不可思议的体质,绝对的精神饱满。
    赵岩手中拿着一打厚厚的策论,他一走出,众人纷纷向他作揖行礼,那句‘见过大将军’,在将近两百人的齐声下,竟比上朝时的万岁之声还要震耳,当然不排除那五十名从山东调来的阁员扯着嗓子的结果。赵岩笑着回了一礼说道:“诸位随本官坐下谈吧”
    “谢大将军。”众人又齐声道了句,随着赵岩一起坐了下来。赵岩抖了抖手中那叠厚厚的策论,抬头扫了一眼,众人不由紧张了起来。
    看赵岩这样子,是要宣布策论优劣排名了。
    “在做十二个党派,除共和党、民主党、保皇党三大党除外,其余九党的策论皆在此处。”赵岩说着将手中的策论拿高了些,然后继续说道:“策论之优劣,本官昨日连夜审阅,亦定出名次。然名次优劣与否,并非本官一人决定,既然我等行民主之政,自当行民主之为,本官再此宣读一番,由在座一同再行决定名次。”
    在场的所有官员皆是一楞,连孙传庭也是如此,他们原本以为这剩下的二十五个席位,绝对会由赵岩的喜好来决定,但现在看来,好像并非如此。
    难道是做戏?
    很多人心中都冒出这个想法,赵岩若想做戏,以现场这么多他的人员,再加上一些官员畏惧他的权势,完全可以把黑的说白的,死的说成活的。
    正是虚伪啊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再次出乎了在场官员的意料。
    只见赵岩从底部拿出一份策略,说道:“废话不多说,现在便开始吧倒数第一为齐党策论……”
    赵岩将策论一递,在边上的茅元仪接过这份策论宣读了起来。
    齐党的策论,十分简短,内容十分空洞,很快便念完了,下面的齐党官员脸色变了变,这才发现赵岩并未因为他们是同山东出身而偏袒他们。
    而其他官员的脸色则变得古怪起来,然而更多的疑惑不解,不知赵岩玩的什么把戏。
    “齐党策论,废话连篇,亦不用心书写,想必当之倒一,在做众位应无异议。”赵岩扬声说道。
    下面的百官纷纷议论起来,那些齐党官员纷纷面红耳赤。在场官员再次搞不懂赵岩在玩什么把戏了。
    只有卢象升这些和赵岩接触较多的人才知道赵岩的风格,赵岩行事,想来不喜什么阴谋诡计,为人更是正气。
    按照官场的生存法则,赵岩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混那是百分百的在基层就会阵亡的类型,但赵岩向来不在官场上混,而是用强大的武力说话。
    他的崛起,全是靠不断的实力积累,走的是至上的王道,而那些喜欢用勾心斗角,而不思发展的当权者,往往都有栽跟头的时候,因为除了阴谋诡计,他们本身的武力是很弱小的,即无法从**上消灭敌国,也无法抵御敌国对他们的**消灭。
    齐党很快被排除在外,原本赵岩是想多安排一些席位给他们的,实在是因为他们太不争气,竟然弄了个这么烂的策论上来,以赵岩的判定原则,也是有心无力啊现在只能把齐党官员下发到地方去了。
    虽然说这些齐党官员在**上都好不了多少,但起码是站在赵岩这个阵营的,在行事上也更加配合。
    接着,赵岩又一一让茅元仪和张志二人宣读其余各党策论,念完后,赵岩皆会给出一个判定优劣名次的原因。、
    在场百官有些并不认同赵岩的一些观点,但在双方辩论之下,那些官员很快败退了下去,赵岩每个观点都抓着道理的,但这些道理在这个年代并不一定说得通,因此需要辩证。
    赵岩这边人多势众,越说越让人感觉有道理,那些不敢苟同的官员,一个个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拜服。
    当念到第八份策论的时候,依然不见东林党的策论,钱谦益不由大感意外,赵岩竟然把第一给了东林党?
    这是钱谦益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所有东林党都未想到的。
    “东林党所书策论,相比之前八份,更为务实,当之无愧乃为第一。”赵岩在茅元仪念完东林党的策论后,起身说道。然而赵岩接着话锋一转,继续道:“然东林党的策论中说轻商税乃是为资民利,本官却是不敢苟同之。”
    “大将军此言差矣,轻商税却可资民利也例,一农夫所需铁锄一把,若朝廷收了矿税,铁锄之价必然窜涨,原只需银一钱,之后却需银两钱,乃至三钱,如此,民必疾苦诶。”这时一名东林党官员出列反驳道。
    “荒谬。”赵岩突然一拍桌子,高声呵斥,反问道:“哼,难道天下商业皆是打锄头的铁匠吗?本官所书的《工商规鉴论》已将商税说得很明白,若要利民,按你这种说法,大可以让内阁给铁匠补贴,让他把三钱的锄头卖成一钱,至于商税,照收不误。”
    见赵岩发火,那名东林党官员连忙被钱谦益使眼色给支了下去。
    “好了,既然诸位无有异议,那么策论的名次即如此排定。”赵岩扫视了一眼排排列坐的百官,见他们没说话,于是直接说道。
    “大将军英明。”突然一个官员出列奉承道,其他官员看到这一情况,有些犹豫了半响,也站起身跟着附和道。
    很多官员并不喜欢奉承,但有人带头,越来越多人起身,他们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