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决了,那就是十万三千人。
    这只是最理想的结果,多铎第一个要面临的就是如何掌控眼前收拢起来的兵马。当他收到斥候报告,明军正在打扫战场时,早就已经无心再战,并不去管他。
    当天晚上,多铎召集各蒙古旗主、以及满洲八旗的固山、梅勒,商议大事。
    “豫亲王,您一定要抢回肃亲王和礼亲王的尸首啊!”正红旗的一名梅勒额真在营帐中嚎哭起来。
    “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明军已经将肃亲王和礼亲王的尸首抢走了。”多铎满脸悲伤的说道。
    “可是……”
    “好吧!我给你两万人,你去抢吧!”多铎没等那名梅勒额真多说什么,十分爽快的对那名梅勒额真说道。
    “这个……那个……”那名梅勒额真吱吱唔唔的说不出话来,一提到明军,营帐内的气氛顿时压抑了起来,人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豫亲王,明人火炮凶悍,又拒地利而守,我们不可再轻举妄动。”其中一名蒙古旗主被吓得魂飞魄散。
    这若是还要进攻,他们满洲八旗在后面,送死的还不是他们蒙古八旗。
    多铎看了有些悲哀,明军的火炮已经把这些人吓破了胆,近期内是别想和明军打什么硬仗了。
    “此次我大清折损甚众,各旗皆不成建制,明日进行合旗整编,然后撤回镇江。”多铎打出了整编的理由,实际上是要往各旗安插亲信进行掌控,现在就剩下他这么一个豫亲王在辽东,济尔哈朗在辽西,辽东的事全由他说了算。
    ……
    “营长,营长,我们找到了豪格和代善的尸体。”副营长钱正国兴冲冲的跑去报告李然,李然听了精神一震,问道:“认清楚了?”
    “认清楚了,我们找了十几个俘虏去指认,从穿着到相貌一个不差。”钱正国兴奋的说道:“这可是两个伪清亲王啊!”
    李然拍手说道:“好,这次我们可立了大功,快让教委过去查验。”
    “已经在查验了。”钱正国这时又报告道:“清军的马匹都被炮弹吓得到处乱跑,斥候乘乱从前面牵回了两万多头马匹,只是我们没有那么多草料。”
    “这可比斩了两个亲王的功劳还大啊!”李然不由惊喜万分,“让人把这些马匹照看好,过几天支援就会来了,草料若没运到,也能把这些马匹赶出去自己野草。”
    战场的打扫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昨日的炮击一共击毙了将近两万清军,其中只有三千多名是真虏,其他的都是蒙汉八旗兵。
    第二天多铎以雷霆手段,掌控了六万大军,正午时,清军直接退往镇江。清军的退却也在李然的意料之中,清军的士气已经不允许他们再战。
    三月初十,这天林毅的骑兵到一营和炮兵营到达了登陆点,经过几个时辰的搬运,把所有物资都搬下了船只。
    一起登陆的还有参谋部的刘衡,辽东占据将由他进行指挥,刘衡虽然是半吊子出身,但经过这两三年来的成长,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军事才能,再加上对于山东军的作战方式和习惯都了如指掌,以及其他参谋人员的辅助,指挥辽东战场已是不成问题。
    林毅听闻了第三营的巨大战果,也十分欣喜,最让他兴奋的还是抢到的那两万多匹马,有了这些战马,骑兵营又能扩充了。
    “你小子干得不错,等捷报传回去,赵勇和王文岳他们两个肯定会妒忌得眼睛通红啊!”林毅哈哈大笑着拍着李然的肩膀笑道。
    “嘿嘿,手气好挡都挡不住啊!”李然得意的笑了笑,又想起了赵勇和王文岳两人在抓阄后的表情。
    刘衡即刻让人将捷报传回龙口,然后召集李然、林毅、黄耀三人商议下一步动作。
    “如今我们步兵营、骑兵营、炮兵营都已经登陆成功,并且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下面就进入围堵的重要环节,攻克镇江。”刘衡对三人说道:“若我们无法攻克镇江,到达鸭绿江南岸的黄台吉就可以与镇江方面配合,到时候就有可能出漏子,所以我们要尽早攻克镇江一线,彻底将东南一带的江面封锁。”
    “参谋长的意思是?”李然问道。
    “明日进攻镇江如何?黄台吉很可能已经到达南岸了。”刘衡说道,“虽说一个步兵营要打下镇江比较勉强,不过有炮兵和骑兵的掩护,也不会出什么岔子,等明天步兵第一营登陆,就可以对镇江发动总攻。”
    “没问题。”三人都答应了下来。刘衡的参谋部在前线指挥,主要是出谋划策,给出各种行动方案,然后得征求各营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
    三个营开始加紧准备,第二天三月初十一,步兵营在前,炮兵营在后,骑兵营两翼策应,一万五千人浩浩荡荡的朝着镇江而去。
    俘虏和战利品,则通过船只运回龙口,三艘军舰则沿途从海边掩护大队前进,从登陆点到镇江只有四十里的路程。
    清军若敢阻挡大军前进,先用火炮轰散阵形,然后再由骑兵冲上一遍,步兵再跟上进行打扫战场残余清军。
    这是山东军惯用的战术,也是朱棣使用的战术,目前欧洲的战术也开始向这种方式转变。这样的战术最主要的还是火炮质量和骑兵的素质。
    火炮自然无需担心,第三营和有火炮,炮兵营更有大量重炮,还有三艘军舰护护送,满清若来,绝对会叫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林毅的骑兵营,已经成军三年多,虽然吸收了大量新兵,且只有四千人,但无论是训练还是装备,都是最精锐的存在,有火炮辅助的骑兵营,绝对能痛殴数倍清军。
    斥候四出,侦查着四周的情况,全军淡定的行进着,士兵们又有些热血沸腾,他们终于踏上了辽东,在这片失地上作战,用建奴的鲜血洗刷帝国的耻辱。
    就当全军都期待着一场大战的时候,一名辽东特战大队士兵带了一个让全军愕然的消息。
    “满清退走了?”刘衡难以置信的问道。
    “是的,全都退走了,镇江连一个鞑子都没了。”那名留着辫子的特战队士兵肯定的回答道。
    “怎么可能!他们的皇帝还在朝鲜呢!怎么说退就退了?那他们不要皇帝了?”林毅大感不满,作为战场主力的骑兵营,还没在战场上露脸呢!敌人就跑了?而且还跑得如此干脆,半点象征性的抵抗都不做。
    “原本豪格、代善、多铎、济尔哈朗四人互相牵制。豪格、代善被我军击毙,济尔哈朗又在辽西牵制关宁军。辽东的权力出现了真空,这个多铎得了豪格、代善二人的兵马,估计是生出了野心。”刘衡顿时猜出了个大概,“多铎从镇江撤走,肯定是要去接管沈阳。”
    “如此说来,是鞑子的内部出了问题。原本以为把黄台吉堵在朝鲜,辽东会疯狂的向我们进攻,想不到变成这样。这场仗恐怕不是那么好打了。”林毅感叹道。
    “他们不送上门来,至多等攻下辽东后,耗些心力去围剿罢了,失了辽东,鞑子没有了地盘,很快也就会衰弱下去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政变
    山东军不费吹灰之力,便以进入了镇江。镇江城内此时已经是一片火海,多铎在撤离镇江前先是把汉官汉民杀了个精光,然后放了一把大火。
    城内到处都是尸体,当大火扑灭后,只找到了十几个生还的汉民,见到朝廷大军前来,随即匍匐大哭。
    见到这样的惨状,全体士兵都为之义愤,李然愤然道:“该死的鞑子,他日必当屠尽其族。”
    “就是他们跑到天涯海角,也要追杀到底。”林毅脸上也是一片铁青。
    “满洲野人几百万,可都是劳动力,拉去挖矿修路最好不过了,直接杀了岂不是太便宜了他们。”刘衡阴冷的笑道,“镇江城内就不去管他,第三营立即封锁镇江沿岸,与炮兵营分取凤凰堡、旋城、向北攻取险山堡、长奠、永奠、大奠、宽奠、新奠等地,彻底封锁鸭绿江沿岸。”
    “是。”
    “骑兵营派出两千人,扫荡方圆一百里内小股敌军,并收拢汉民。”
    “是。”
    “斥候大队时刻侦查清军主力动向,一有情况立即回报。”
    “是。”
    很快刘衡将任务分配了下去,多铎从镇江撤退后,镇江一带已经空虚之极,简直唾手可得。
    却说多铎,屠了镇江的汉民后,直接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返回沈阳,路上也不曾留下大军布防。
    多铎自然是别有用心,先让明军占据镇江,把黄台吉堵在朝鲜再说,当他掌控了大权,在来对付这些明军,然后再收编朝鲜的清军。
    多铎的大军从山区一路插到了辽阳,路上在青台峪、延山关各留下了五千大军死守这两处关隘。同时在辽阳留下了命令这两万大军,命这两万人分守辽阳、鞍山、海州、耀州、盖州一线,同时自己带着六万大军,直奔沈阳而去。
    人、马、铁矿、工匠,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沈阳周边的平原地带,那里才是满清的精华所在,镇江北部的那片山区就算是丢了也没什么重大的损失。
    ……
    三月十一这天,第三营彻底封锁了整个鸭绿江沿岸,整个镇江一带的江面有六艘军舰,四艘战船进行封锁,鸭绿江口岸还有十艘武装商船封锁。
    同时炮兵营和步兵营配合,一路向东北北,一路向西南,攻取沿途城镇。这些城镇的清军非常少,最多也就只有四五百,根本没有勇气抵挡,大多都弃城逃跑,少有负隅顽抗的。
    三月十二,第一营登陆镇江,参谋部手上能调动的兵力顿时充足了起来,刘衡随即命第三营全体出动,再向北攻打延山关、青台峪两处,彻底打通从镇江通往东北平原的路线。
    镇江北部的山区,有两条路线可以通行,一条就是凤凰城、青台峪,另外一条就是险山堡、长奠、永奠、大奠、宽奠、新奠、延山关。
    在这一片山区地带,防守起来十分容易,不必牵制太多的力量,所以刘衡随即命令李然攻取。
    同时命令赵勇第一营驻扎镇江,等待龙口军部命令。
    十二日,飞剪船带回了辽东的最新战况,赵岩在龙口的指挥部大感意外,李然竟然击毙了豪格和代善两个满清亲王。
    同时多铎竟不做抵抗,就让出了镇江。
    “止生,你看我们下一步如何走?”赵岩对茅元仪问道,现在摆在他眼前的问题,是先解决辽东,还是先解决朝鲜。
    “主公,我认为,辽东和朝鲜都不宜太快。”茅元仪说道。
    “为何?”赵岩不解的问。
    “先说朝鲜,满清七万大军困于朝鲜,已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但我们若要吞并朝鲜,首先得让这些清军在朝鲜闹上一通,然后我大军再进入朝鲜,一路坚壁清野,清军没了补给来源,自然也就土崩瓦解。”茅元仪指着地图说道:“对于朝鲜的七万清军,我们可以一边将他们不断向南赶,一边派人招降他们,向那些清军许以重利和优待,等他们投降后再把他们的武装解除,全拉去挖矿,还能得到数万战马。”
    “此计甚妙。”赵岩同意了下来,假意招降这条算计,他并不觉得有丝毫的不妥,和满清那群野蛮人要讲信用,那是傻子差不多。
    “辽东方面,我们之所以要慢,主要还是朝廷方面。我们现在还没办法一口吞下辽东,因此我们应先攻占辽东半岛,以及镇江北部的山区地带,接着广设棱堡稳住阵脚。然后我们从东北部进攻满清的老寨,再向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