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钞票的名字虽然变了,但是百姓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个钞票其实和以前的大明宝钞没什么区别,甚至两者的上面都有同样一句话,那就是“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钞票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这句话除了把大明宝钞变成大明钞票外,其它的根本一般无二。

对于假币。周重也一向是深恶痛绝,前世时他见过不少人辛辛苦苦的赚钱。可是却被几张假币骗去了所有的辛苦,因此对于造假币的人,他一向都认为应该见一个杀一个,现在大明的律法终于满足了他的这个心愿,从大明宝钞发行之时,上面就写明了,伪造假币者斩,举报造假币的人不但可以得到二百五十两赏银,而且还可以得到被举报者的家产,如此一来,那些造假者所冒的风险与所得的利润就不成比例,所以自从大明宝钞发行之后,很少有人敢制造假币,周重看到这句话如此有效果,所以干脆也直接用在了新的钞票上。

钞票分为四种,分别是十文、百文、一贯和十贯,而且发行的方式也十分温和,周重在统计了一下各个银行里的存银后,才决定印刷出两倍的钞票,而且这些钞票也不是一次性都放出来的,而是先运到京城里的各个银行,比如若是有人去银行存银子,以前都是由银行开出银票,不过现在他们却多了个选择,那就是可以把银子换成等价的钞票。另外若是有人取银子,同样也可以选择取出真正的白银或是钞票,这些都是自愿的,并没有任何强制。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对钞票这东西十分排斥,甚至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整个京城的银行竟然连一张最小面额的十文钞票也没有发放出去。不过对此周重也早有预料,所以他也没有丝毫的着急,而是等到官员们发放俸禄时,却全都用钞票代替银子,而且还事先告知这些官员,若是他们也不想用钞票的话,那就可以直接去银行换成银子和铜钱,绝对不会少一文。

因为受到大明宝钞的影响,不但大明的普通百姓对新发行的钞票没信心,连官员们也同样没有信心,所以在他们万般不情愿的拿到钞票后,几乎是以赛跑的速度跑到最近的银行,把手里的所有钞票拍在柜台上要换成银子,结果他们十分惊讶的发现,手里的钞票竟然真的可以换成真金白银,而且一文不少。

不过就算是这样,第一次发放给官员的钞票也几乎全都换成了银子和铜钱,不过也有一些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铁了心没有去换,比如严嵩这些银行里的官员,另外还有内阁里的几个大臣,最后还有周重自己。

虽然第一次发放钞票做为俸禄的效果并不太好,但是却也向外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朝廷这次说话算数,钞票的确可以换成等价的银子或铜钱,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政策能够坚持多久,但至少现在还是可以的,另外那些官员们的消息也更加灵通,他们通过关系向中央银行打听到许多内部消息,结果更加明白了钞票的价值,对于钞票也就不再那么排斥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等到官员们第二次拿到全是钞票的俸禄时,虽然还是有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兑换成银子和铜钱,但是没有兑换的却增加了不少,当然这些人之所以没有兑换,并不仅仅是相信钞票,而是因为北京城中一些有名气的商家开始宣布愿意收取钞票,比如城中最大的酒楼望海阁,就是第一个公开宣布收取钞票的商家。

钞票可以随时随地的兑换成银子和铜钱,而且还有商家愿意收取,这也就意味着钞票有了信用和流通的价值,再加上钞票的确比铜钱和银子要方便的多,所以从一开始只有个别人使用,慢慢的开始流行开来,银行里也开始有人主动将银子和铜钱兑换成钞票,当然也有人更喜欢用各个银行开据的银票,只不过银票虽然也可以做为纸币,但它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银票的面值一般最少也在一两以上,不像钞票使用起来那么方便。

银行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慢慢的让钞票成为市场上的流通货币,不过钞票虽然得到了认可,但是银子和铜钱同样也在市场上流通,若是再加上银票的话,那么大明就形成了四种货币并行的局面,对于这种情况,周重也不着急,因为他已经给银行制定了一个废除其它货币的时间表,其中银票做为各个银行私自发行的纸币,将在几年之后被禁止流通,只能做为人们存钱时的票据。

再接下来就是银子了,其实在元明之前,银子都是不能做为货币流通的,而是一种贵重的金属,甚至在明初之时,白银也同样被禁止流通,只是私下里的白银交易却从未禁止,直到正德年间时,白银已经做为一种常用的货币了。

不过现在有了钞票,白银就可以退出市场的流通了,当然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否则很可能会引起市场的混乱,所以周重觉得在自己去世之前,能够把白银禁止流通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最后的铜钱,则根本没有必要禁止,而是做为纸币的一种补充,后世不还有硬币做为纸币的补充吗?

自从钞票推广出去后,大明中央银行总算是走上了正轨,特别是第一年中央银行对十四家银行的账务普查之后,各个银行的账目都很清楚,这还要多亏了周重强制在银行里推行阿拉伯数字,以及账目的表格化,如此一来,账目上十分的清楚,虽然依然无法避免做假,但是却给查账之人带来很大的方便,以前要查上几个月的账目,现在甚至只需要十几天就查完了。

账目查完之后,各个银行按照之前的约定,把今年四分之一的收入做为税银上交给国库,另外在这一年里,中央银行也按照约定,保护十四家银行在各地的利益,遇到有官员为难他们时,中央银行的官员就会前去主持,甚至把官司打到京城来,有周重护着他们,这些官司自然都是银行得胜,毕竟那些地方官的手伸的实在太长了。

看到银行一切都走上正轨,周重对于严嵩的考察也已经结束,抛开私德不说,严嵩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短短一年里就已经把周重关于银行方面的知识全都吸收完毕,而且还根据大明的形势加以应用,甚至还对银行的职能有了新的想法,对此周重也很放心,于是最后就将央行行长的职位交给了他。

不过周重之所以把央行交给严嵩,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正德在宣府那边闹腾的厉害,他必须分出一部分精力放在正德那边,根本无暇再顾及银行的事情。

第四百七十八章应州之战(上)

时间回到一年之前,正德带着江彬等人的外四家军离开京城,兴高采烈的向宣府赶去,这时正是初秋时分,天气十分的凉爽,正是行军的好时机,而且一路上正德也终于亲眼看到了道路两侧无边的田地,田地大部分都是种着玉米与番薯。

看到自己推广的玉米和番薯这么受欢迎,甚至顶替原来的谷子和大事,这让正德也十分有成就感。有次正德偷偷带着谷大用,两人脱离军队去田地里偷了几根玉米棒子和几块半大的番薯,结果被田地的主人带着人追出去好几里,直到看到正德进到大军里时,那些人才吓的逃了回去,结果正德却是高兴的哈哈大笑,晚上还亲自煮了玉米和番薯做晚饭,结果他觉得这是自己吃的最为香甜的晚饭了。

一路上玩玩闹闹,最后花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终于从京城来到宣府。宣府并不仅仅是一座城池,大明的宣府是指由蓟镇四海冶至大同镇平远堡的长城,因为总兵官位于宣化府,所以才被称为宣府镇,其下有六路,分别为东路、中路、上北路、下北路、上西路和下西路,属于万全指挥都司的管辖范围。

周重来到宣府镇后,简直就像是蛟龙入海,每日里不是在宣府的花街里流连忘返,就是带着自己的亲耳到宣府周边的卫所去视查,而且他也不表明身份,每次去了也没有事先通知,见到普通士兵就会拉着别人聊天,到了吃饱时间。就直接在卫所里吃。而且和那些普通士兵样。都是端着个人头大小的海碗,碗里要么是玉米粥要么是番薯粥,外加几条咸菜和一个馒头,虽然饭菜十分简陋,但正德却丝毫不在乎,因为这正是他梦想中的生活。

不过正德却是个没有长性的人,他在宣府呆了将近一个月后,忽然觉得宣府的生活有些无聊。毕竟宣府这里属于边镇,本来就不是特别的繁华,唯一让正德感到新鲜的是这里的蒙古人很多,有些是在草原上走投无路归顺大明的,有些则是来宣府做生意的,毕竟草原上的许多物资都需要与大明做交易,而大明也需要草原上的马匹牛羊。

正德很快就对宣府的生活感到有些厌烦,甚至感觉连个好玩的地方都找不到,这让他感觉十分的无聊,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正德决定到其它地方走走,比如宣府周围的一些边镇。也许那里会有些好玩的东西,而且现在正值深秋,往年这时候正是草原人南下的时刻,若是能够遇到草原人南下的大兵那就更好了,毕竟正德想打仗都已经快想疯了。

说起来正德从京城来到宣府巡视已经够荒唐了,可是现在他不但不好好的呆在宣府,反而还要跑出去乱转,甚至还想和草原人打上一仗,这种事若是让北京的大臣们知道,肯定以死相逼让他回去,可惜现在正德身边只有江彬和钱宁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大臣。

正德还是十分讲规矩的,他知道大明的将领一般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驻地,想要在外节制军队的话,那就必须有一个正当的名义,所以正德就自己给自己加封了一个官职,那就是“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这个官职不但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威武,而且几乎是见官大一级,几乎所有的大明军队,他这个总兵官都有权力节制。

正德对于自己给自己封的这个官职也十分的满意,而且他还打算把这个官职正规化,所以还正儿八经的让人到吏部了备案,还给自己规定了品级和俸禄,结果这个消息传到京城后,使得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是哭笑不得,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正德给自己加封了官职后,他也就有了外出视查的理由,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里,他带着一支两千人的骑兵离开了宣府,开始巡视周围的几个边镇,而他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宣府镇西边的大同镇。

说起来正德的运气也真好,就在他刚刚来到大同府,并且在一个叫做阳和卫的卫所驻扎,准备以这里为中心开始他的大同视查之旅时,却忽然接到鞑靼小王子再次带兵南下的消息,这次依然是带领着五万草原骑兵,看样子正德九年的那次宣府之败,并没有让草原人死心,现在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鞑靼人再次恢复了实力,准备一雪前耻,只是这次鞑靼小王子吸取教训,没敢从上次吃了大亏的宣府南下,而是选择了宣府旁边的大同府。

正德之所以离开京城来到边镇,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与草原人打上一仗,所以他选择在初秋时分离开京城,等到他来到宣府时,刚好是草原人南下的日子,不过他在宣府等了大半个月,却一直没有等到南下的草原人,本来他以为今年草原人不会再南下了,没想到在大同这里竟然遇到这么一个大惊喜。

好不容易等到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德自然不会放弃,所以他立刻以自己那个总督军务威武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