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距离大明也更近,不必再乘船奔波万里。

对于台湾的开发,周重早就想做了,毕竟这座面积广阔的岛屿资源丰富,而且气候十分适合耕种,再加上距离大陆又近,岛上早就有不少汉人居住,唯一缺的就是大明对这里的管辖,现在自己手中有权,而且又要迁移灾民,所以周重就直接把台湾岛划进自己的治理地区,同时也打算迁移一部分灾民充实台湾的人口。

不过周重显然低估了大明百姓的乡土情结。以及他们对大海的恐惧。特别是许多灾民在上了船后发生了晕船。结果每天都有人吐的痛不欲生,后来虽然好了一些,但对海洋的恐惧已经深深的印在他们的心里。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这些灾民在听到可以选择留在离大明比较近的台湾岛时,立刻有一大半的人选择了去那里,没有现成的田地和房子算什么,只要有口吃的,家中又有劳力。田地可以开荒,房子可以重新盖,而且听说那里全是树林,木头根本不要钱,有这些现成的材料,盖个房子根本不是什么事。

所以最后经常总督衙门的统治,这次迁移的三十一万六千多百姓,最后选择去台湾的就有二十三万人,选择去马六甲的人却还不到十万,由此可知这些灾民是如何的眷恋故土。用他们的话讲,台湾毕竟在大明旁边。等到他们死了,还能让子孙们把自己运到老家埋到祖坟里,但若是去了南洋,那可是一辈子都别想回来了。

对于灾民们的选择,周重虽然有些遗憾,但却尊重他们的选择,二十多万人全都被送到台湾,分成十几部分定居在台湾岛各处,那些岛上原来居住的汉人也被重新归入大明的管辖,帮助官府安置那些灾民,至于粮食也很好解决,占城和吕宋都是南洋的产粮地,价格十分低廉,派船去买就是了。

安排好去台湾移民后,剩下的近十万去马六甲的移民也很快重新上船,这些移民之所以选择去马六甲,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因为家中劳力少,开荒建房很是吃力,所以还不如去马六甲港,也有些是属于胆大心细,从各方面打听到马六甲的富饶,所以决定去碰下运气,更有些人是不想再从土里刨食,听说马六甲那边要开建各种作坊,需要大量的人手,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不过只要他们愿意去马六甲,周重就十分高兴,毕竟那里才是近期开发的重点。

周重在双屿港一边休息一边处理移民的事,双屿港现在不但是海上的交易中心,同时也是他这个四海总督的治所,也就是政治中心,总督衙门也已经建造好了,平时周重就在这里办公,所有政令都是出自这里。

移民的事马虎不得,周重已经将这件事做为总督衙门的第一要务处理,总督府的几乎所有官吏都在围绕着这件事办公,毕竟光是迁移还不行,这些移民迁移到台湾和马六甲港后的生活也是他们需要考虑的,粮食仅仅是一方面,田地和耕种所需也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否则一个不好就可能引发大乱子。

周重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是泡在总督衙门办公,刚开始时他还有些不适应,毕竟之前他只是提督,管理的事情大都是军务,不像政务这么繁杂,可是现在要考虑几十万灾民的吃穿用度,以及各地的开发规划,这简直是要了他的老命。

幸好正德体谅周重初入官场,肯定对这些事情不熟悉,所以很快就给他派来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吏,这些人都是充实周重的总督府的,毕竟随着总督府的建立,文官体系就不能只有市舶司一个,现在双屿港以及周围的舟山群岛已经单独划为舟山府,台湾和马六甲也同样单独归分为府,朝廷已经派来知府、通判等官员,都归属于周重的管辖,现在舟山府的治所同样在双屿港,而台湾府和马六甲府的官员也都已经走马上任了。

有了这些官员的辅助,周重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许多,特别是移民方面的事,周重只要定下大的框架,剩下的自然有官吏自己去补充,而且他可以随时检察,若是不满意的地方,立刻就可以让官吏改正,做的不好他就可以按律处罚,直到这时周重才发现权力的好处,难怪那么多取暖人陷在权力之中无法自拔。

不过周重既然接下四海总督这个担子,也就接下来一份责任,上天好像也不想让他有片刻清闲,比如他才刚把移民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朝鲜那边就送来消息,让他不得不再次做好准备,因为他期待已久的朝鲜政变终于开始了。

之前已经介绍过,朝鲜现任国王燕山君李隆残暴不仁、荒淫无度,不但随意诛杀进谏的大臣,而且连自己的祖母都不放过,并且大肆收集美女供自己淫乐,甚至还把佛寺改为妓院,可以说在整个朝鲜历史上,都是有名的暴君。

也正是李隆的残暴不仁,使得整个朝鲜怨声载道,国内百姓困苦不堪,再加上东方的倭国人和西北方的女真人一直对朝鲜不断侵袭,更让朝鲜是内外交困,若是再让李隆这么胡闹下去,那么朝鲜很可能会发生灭国之祸。

在这种危急时刻,朝鲜内部的有识之士终于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暗中组成联盟,并且联络军队准备发动政变,把李隆从王位上赶下来。很快知中枢府事朴元宗、副司勇成希颜就被他们收买,再加上文官领袖柳顺汀,这三人很快成为发动政变的关键人物。

正德六年九月一日,柳顺汀三人组织军队杀进汉城,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将先带着军队扑杀外戚慎守勤和任士洪,这两人是李隆的心腹,其中慎守勤担任领议政之职,相当是宰相,手中握有重权,任士洪则是李隆身边的近臣,同样也是李隆的帮凶,以前李隆犯下的不少罪行都是任士洪鼓动的。

慎守勤和任士洪做为李隆最重要的助力,而且手中握有军权,只要杀了这两人,那么整个汉城都将在他们的掌握之下,到时李隆也没有办法,只能被他们逼着退位。

柳顺汀他们的计划很好,而且按照原来的历史,他们也的确成功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被周重插手了,在他们暗中联络时,周重就已经将他们几个的名单交给金文贤,通过金文贤又送到李隆那里,所以柳顺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李隆的监视之下。

九月一日的当天,柳顺汀三人带着大军杀进汉城,然后直奔慎守勤的府邸,按照他们得到的消息,今天慎守勤在府中设宴,宴请的不但有任士洪,而且还有其它依附李隆的党羽,刚好可以被他们一网打尽。

但是让柳顺汀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带着大军杀进慎守勤的府邸时,却发现这里根本就是一座空宅,不但没有见到慎守勤和任士洪,更是连个下人都没有见到,这下让柳顺汀三人暗叫不好,正准备退出府邸时,却没想到外面已经被宫廷卫队给包围了。

看到这种情况,柳顺汀三人自然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但他们知道以李隆的残暴,现在就算是跪地求饶也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还会被对方轻易捉拿,日后他们的家族是死路一条。

既然都是死,柳顺汀三人自然不愿意死的那么窝囊,因此他们三人带头拼死不降,手下的士兵也知道今日难逃一死,于是跟着三人拼命杀敌,虽然最后全军覆没,但也给宫廷卫队带来不小的伤亡,这也让李隆暴跳如雷,把所有参与叛乱的人全都砍掉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瓮人

朝鲜的这场政变并没有随着柳顺汀等人的死亡而结束,李隆在杀掉所有直接参与叛乱的人后,立刻按照之前金文贤暗中掌握的线索开始抓人,毕竟想要组织一场政变,光靠柳顺汀他们几个还是远远不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人支持。

朝鲜的政局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整个朝堂上大概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皇族、外戚、勋贵为主要力量的勋旧派,另外一派则是以读书人为主要力量的士林派,这两股主要政治力量从朝鲜建国之初就争斗不休,一直延续到朝鲜灭亡。

朝鲜现任国王李隆主要停靠勋旧派,比如他的心腹慎守勤等人,都是勋旧派中的代表人物,李氏朝鲜四大士祸中,有两次就是发生在李隆在位期间,无数士林派的读书人被杀,可以说他是整个朝鲜读书人的死敌,这也是李隆在历史上声名狼藉的最大原因,毕竟写史书的可都是读书人。

也正是李隆对士林的压制,使得所有读书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这次发动政变的柳顺汀等人也都是士族出身,而且他们仅仅是被人推到表面上的人,背后还有更多的支持者,他们之所以隐在背后,就是打算万一政变失败,李隆就算是猜到是他们在支持,但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根本没办法拿他们怎么样。

但是这次那些背后支持政变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天真了,他们以为李隆没有证据就不能拿他们问罪,可是这些读书人却忘了。李隆做为朝鲜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甚至敢杀死一手把自己养大的祖母。又把有名的古寺改为妓院,这种人在暴怒之下哪里还会讲什么规矩?

柳顺汀等人的政变失败后,李隆立刻派出无数军队大索全城,凡是与政变沾上一点关系的人,全都被他抓了起来,而且连审都不审,直接推到汉城西侧的大街口上斩首,一时间街道上人头滚滚。整条西大街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朝鲜的读书人世代相传,这种情况很像隋唐时期的世家门阀,在朝鲜这些读书人也被称为士族,这些士族可不仅仅是文官,许多士族出身的人也同样可以进入军队,手中掌握着不少兵权。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次政变之后,李隆看到国内的士族已经开始用武力反抗自己,这让在暴怒的同时,心中对士族也更加愤恨。于是很快就发布一道道王命,开始解除国内士族手中的兵权。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有时还会遭到士族们的武力反抗,不过李隆却是铁了心要把士族手中的兵权收回,结果再次引发了整个朝鲜的动乱,一时间整个朝鲜风声鹤唳,几乎到处都在杀人,到处都在造反。

周重接到情报的时候,正是朝鲜国内最乱的时候,对于士族的反抗,李隆彻底的疯了,不计后果的拼命派大军围剿,结果使得士族们或死或逃,以前那些自傲无比的士族现在过的比老鼠都惨,甚至不少人偷偷乘着船逃到了大明避祸,至少这段时间双屿港就出现不少从朝鲜逃来的士族,一个个都是狼狈不堪的模样,不用问也知道在路上吃了不少苦头。

“东家,朝鲜国王彻底的疯了,现在不分对错的在朝鲜胡乱抓人,不但那些士族倒霉,连一些无辜的人也被卷到这件事里,现在整个朝鲜都已经乱了,南方的三浦被倭人入侵,北方的女真人也趁机大举兴兵,只要朝鲜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亡国之祸!”高大的总督府正厅内,周重正在听取船长刘涛的汇报。

刘涛是南洋商会最为出色的一个船长,当初是周重亲自招到商会里的,十分受周重的信任,这一年为了监视朝鲜的动向,周重命令刘涛一直跑着不太重要的朝鲜航线,同时与金文贤保持着联络。

“嘿嘿,朝鲜乱就乱,反正不关咱们的事,这段时间削减一下运往朝鲜的货物,士族受到这么大的打击,咱们也就少了一批消费者。”周重却是满不在乎的道,对于朝鲜他没有任何好感,而且之所以把政变的消息事先泄露给李隆,就是为了让这个暴君多活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