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大宋的损失,又由何人来赔偿?”寇准逼问道。
    “这——这不是强词夺理么——”王钦若答不出话来,拂袖怒道。
    寇准转向皇帝,大声呼道,“陛下,若要想退却辽军,应先斩王钦若,以定军心!”
    “你——”王钦若指着寇准,被气得说不出话来,不过他心中却有了些惧意,自己何必出来做这个出头鸟呢?反正天塌下来有别人顶着,哪里轮的到自己。
    真宗非常头疼地看着下面的百官们,有些不知所措,年轻的皇帝仍然需要多加磨练,可以对方并没有给他这个实习的时间,他不由得将目光又转回到宰相吕端地身上。
    “吕相。如之奈何?”真宗的语气非常恳切。
    吕端叹了口气,心道良臣骁将多的是,只不过都被你们给逼走了。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陛下,少安毋躁。虽然辽兵来势汹汹。现下只是才出南京。我们仅在河北前线就有大军二十余万,曹枢密使久经战阵,用兵如神,自可保得河北无虞。惟有大同和潞州一线,历来是契丹人进攻地主要方向,上次战后。很多工事都需要加固,陛下应该早派上将,驻守三关口,以制辽军。还有。既然水师上次袭扰大辽南京颇见奇效,这次也可以令水师北移,以伺战机。”
    “谁人可以为将?”真宗听了吕端的话后,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于是问道。
    原本吵吵嚷嚷的大殿一下子又寂静了下来,本来应该踊跃报名地武将们却一个个霜打了一般蔫了下来,而文臣们倒是互相瞧过来瞧过去,一时间气氛极为奇怪。
    这也算是大宋官场上地一道奇景,因为宋自太祖和太宗以来,一直打压武将,而组建起相当发达地文官朝廷,在朝堂上面,武将们基本上是没有发言权的,除非皇帝质询下来,才敢战战兢兢地回答问题。
    不对等的文臣武将政治,也造成了后来很多有才干的武将经常死于文臣的构陷之下,最有名的自然是岳王武穆,因此有宋一朝地几百年间,尽管战争从来没有停顿下来过,出了名的武将却只有那么几个人,还是到了靖康之难后期,在此之前,间或有两个平定边事有成的,也仅仅是以文臣行武事的大臣,比如富弼,比如范仲淹。
    真宗感到很没有面子,喏大地朝堂之上,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不由得有些悲哀,也不知道自己这个还没有暖热的龙椅可以坐得多久。
    “老臣保举一人,可拒辽军!”此时忽然有一人站了出来,大声回答道。
    众人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先帝的妹夫,侍中高怀德。
    高怀德站了出来,向真宗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平西王历次与辽军作战,功勋卓著,群臣有目共睹,臣请皇帝下诏,着平西王率军入晋,迎击辽军!”
    此时一听高怀德如此提议,大家立刻热闹了起来,纷纷附议,表示最佳人选自然是平西王无疑,一致要求皇帝下诏,敦促平西王早日出兵,消弭战祸。
    不过皇帝和几个元老重臣却心中苦笑,使唤人也得看对象的,如今的西北可不是以前了。
    商量了半天后,最后真宗在寇准等大臣的鼓动下决定亲临前线,统领二十万大军北上,并遣使平西王府,要求出兵河东,共击契丹大军。
    “呵呵——”我看完朝廷发来的急报后,笑了笑道,“真是一点儿也不吃亏,刚封了我一个郡王,现在就要拿回报了。”
    “可是又要打仗了?”公主有些担心地问道。
    我点了点头,从篝火上面的烤肉上割了一块儿下来,塞进嘴里面咀嚼着,公主拿过信札,与宋迪凑在一处仔细看着,眉宇之间满是凝重,良久之后才说道,“契丹人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这一次南下肯定是预谋已久,恐怕就是没有耶律天德这一档子事情,他们也会发难的。”
    “这是一定的。”我慎重地向她们解释道,“本来每年冬天都是契丹人最为难过的时节,人缺粮食马缺草料,所以南下劫掠是必不可少的,所差别的,不过是规模大小而已。本来今年算是丰年,萧绰是没有必要大举南下的,可是偏偏有了这么一个由头儿!粮草充足,兵马又盛,韩德让坐镇后方,为萧绰消除了后患,此番战事,怕是较之以往,更要惨烈许多!”
    “王爷心中可是已有定计了?”公主问道。
    虽然我并不喜欢她叫我王爷,但是无奈公主和宋迪似乎对这个头衔儿非常看重,因此我也只得老老实实地接受了,听闻此言后,我苦笑道,“哪里有什么定计!不过不至于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就是了,想来我是吃不了亏的。”
    这倒不是我自信心嫉妒膨胀,而是我在西北立足以来,所做的事情无不是围绕着如何在逆境中生存而做的。论起兵强马壮,经历了多次远程作战的西北铁骑经验丰富,论起装备精良,西北的工业基础全世界没有第二个,论起中层将领,讲武堂培养出来很多具有新式军事思想的将领,步兵操典在基层军队中的应用,使得整个西北军的战斗力可协调力提升了很多,再加上我们所具有的大型攻防器械来,我说这话完全是不需要谦虚的。
    “既然非要打仗,那么就让西北军在战火中历练一下吧。”我最后决定道。
    十月初一,我点齐精兵三万,渡过黄河,向大同一线进发。
    第十六卷 天倾西北 第六章 来势汹汹
     更新时间:2009…7…3 17:26:23 本章字数:5289
    大宋新任皇帝真宗赵恒,是先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先太祖窦中的亲侄子,其母即元德皇后李氏。
    真宗出生于太宗皇帝在任秦王时的开封府第,据说出生之时赤光照室,左脚趾上面有天然生成的文字,状若天字。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皇帝对这个侄子非常喜爱,将他收在宫中教养。
    有一次真宗登上万岁殿,高倨于御榻之上安坐,太祖皇帝感到很奇怪,于是拍着他的后背问道,“做皇帝的感觉如何?”真宗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看老天的意思如何罢了。”太祖皇帝因此感到非常惊奇,认为此子今后大有作为。
    等到真宗就学受经,便与别人大不相同,几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因此太宗皇帝对这个三儿子非常喜爱,特意将大皇子遣出京师为王,并于太平兴国中,授其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继而加检校太傅、开封尹。后立为皇太子,改讳赵恒,仍判开封府事。
    及太宗驾崩,奉遗制即皇帝位于框前,当然,这是在与大皇子蜀王达成了协议之后。
    真宗即位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不过安稳日子还没有过得几天,北方的强国契丹,在大辽承天皇太后萧绰的率领下,以萧挞览为帅,以耶律斜轸为先锋。纠集了大军四十万,一路烟尘滚滚,马鞭南指。悍然发动了对大宋地冬季攻势。
    我在接到了朝廷的征召令的同时,也接到了自京师发回来地情报。
    真宗为了团结内部势力,共击契丹。一举破除即位以来的最大危局。不惜对大臣们大肆封官许愿。以吕端为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加右仆射,加寇准为枢密院副使并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皇太弟越王元份进封雍王,吴王元杰进封兖王,并兼中书令。徐国公元偓进封彭城郡王,泾国公元偶进封安定郡王。并同平章事。元俨封曹国公。侄阆州观察使惟吉为武信军节度使。
    以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傅潜、殿前都指挥使王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高琼并领诸军节度。驸马都尉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并为诸军节度使。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赵镭加南院使,左丞李至、礼部侍郎李沆并参知政事。
    除此之外,又为中外群臣进秩一等。静海军节度使、交趾郡王黎桓加兼侍中,进封南平王。并对各藩国大加抚慰。各藩王皆有封赐,便是我这个才封了的平西王,也得到了不少地金银玉器等物。
    为了安抚以前被太宗皇帝打击过地皇族,真宗下诏追赠皇叔廷美西京留守兼中书令、秦王,赠兄魏王德昭太傅、歧王德芳太保。上大行皇帝谧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复封大皇兄元佐也就是蜀王为楚王。
    十月十五日,大军开拔北上,渡过黄河,旌旗连绵二十余里不绝。
    十月十六日,有两颗大星坠于西南,军心不稳,随军司马、参知政事李昌龄上表称,天象反常,当尊崇圣人之后,以慰天心,于是便以孔子第四十五世孙延世为曲卓县令,袭封文宣公,并以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
    十月十八日,大辽军队前锋已经到达宋辽前线地白沟河一带。虽然大宋边军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迎战,奈何敌军势头太猛,沿途之上,烧杀抢掠,边境民众深受其害,一路行来,四散南逃,烽火已经渐渐向大宋境内蔓延过来。
    真宗与大臣们得到最新的战报后,非常忧虑,便以殿前都虞候范廷召领河西军节度使,葛霸为保顺军节度使,王汉忠为威塞军节度使,康保裔为彰国军节度使,王昭远为保静军节度使。以范廷召、葛霸为定州、镇州驻泊都部署,王汉忠为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康保裔为并、代州都部署。并以枢密使曹彬为镇海军节度使,知枢密院事赵镭为寿州观察使,同知枢密院事李惟清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向敏中、给事中夏侯桥并为枢密副使。
    虽然官封了一大堆,可是真宗毕竟没有经历过大事情,临到头却有些胆怯了,大军渡过黄河以后速度就慢了下来,尤其是听说辽军前锋已经越过白沟河猛攻霸州之后,心中更是惶恐不安,传令三军缓缓而行,自己则在黄河北岸驻扎下来。
    河北东路诸州在枢密使曹彬的指挥下,沉着迎战,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困守坚城,倚仗多年来准备下来的守城器械与囤积已久地粮草,同攻入河北的辽军展开拉锯战,一时之间胶着起来,难分轩轾。
    大辽承天皇太后萧绰见契丹军先攻河北诸城不克,便绕道攻瀛州,又不克,便欲迂回穿插直趋汴京,辽军主帅萧挞览昔日勘道在先,途中攻克祁州等地,声势一时大盛。
    此时宋真宗已经有些手足无措,便又问计于群臣。
    “陛下,此时已经别无他策,唯有尽快北上,与辽军主力决战于河北而已!否则我大宋家国危矣!”枢密院副使寇准操着一口山西话对真宗建议道。
    昔日的太子洗马王钦若,此时已经被封为礼部侍郎,闻言立刻反驳道,“副使此言差矣!如今契丹人马已经绕过河北诸州,直插南方,距离我大军也不过四五日的路程,我军现在不过二十余万部众,怎么能抵挡住对方地四十万铁骑呢?副使此时仍然坚持要陛下北上,其居心究竟何在?”
    寇准虽然年轻,此时却已经身居要职。入直中书了,不但是枢密院副使,更参知政事。深得先太宗皇帝和当今皇帝地重用,兼且他本人也是山西的望族,财大气粗。因此说起话来也是很不客气。“契丹人看似来势汹汹。却犯了兵家大忌,此番萧太后深入我大宋腹地,后方有曹大人等河北军州牵制,前方有我大军主力列阵于黄河北岸虎视眈眈,再加上沿途诸州实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人马地粮草补给必然不顺畅。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