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打了个哈欠,揉了揉惺松的睡眼,有些迷茫地呓语道:“王先生。我才刚洲睡醒,脸都没有洗,牙也没有刷,你就跑过来同我讲国家大事。这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吧?”
    “我也不想打扰大人你啊——“我的狗头军师有些无可奈何地诉苦道。”若非我这个什么陕西安抚使参赞的话根本没有人肯听,怎么可能这么早就来搅夫人你地清梦?”
    “哦?有这种事情?竟然有人不听你地号令?是谁这么大胆,说出来本大人打他的屁股——“我的脑袋慢慢地清醒了一些,用力晃了晃,想要将里面的瞌睡虫都给甩出去。
    王石雷非常感激地谢道:“多谢大人,你不但是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你更是替我们寒门学子铺平清云之路的础石。普天之下的官员中,谁人能像大人你这么无私这么清廉这么才华出众,这么忧国忧民——“
    “好了,好了——“这下子就算我三天没睡觉也该清醒了,我从床上爬起来问道:“你也不用再给我上套儿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好了。”
    “大人。长安知府应该是归管的吧?”王石雷却没有直接说目的,而是反问道。
    “嗯,是啊!有什么不对呢?”我一边回答着,心中一般考虑着,这家伙到底想要干什么?长安知府不就是他叔叔吗?莫非是想要我提拔提拔?可是也不对啊,知府以上的任免权力就直接归中央政府了,除非我想要谋反,否则怎么可能动他?
    王石雷却有些腼腆地说道。”这个——我想——要是细论起来,我给长安知府去一封书信,这个措辞上应该是上级对下级呢,还是下级对上级?还是其他什么——“
    哦,原来是这样!
    我心下顿时了然,王石雷一定是突然之间得到了不低的位置,想要到自己家亲戚面前显摆显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嘛,于是我笑着说道。”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你可以用陕西安抚使的名义来下封公文,那自然是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用你陕西安抚使参赞的语气去封私函|1⑹ k  小 说 wαр。⑴ ⑹k。CN整理|,至少应该是平级地,就看你想干什么了。”
    “这样啊,那我就明白了——“王石雷有些踌躇满志的样子。
    “王知府不是你叔叔吗?”我突然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啊——“王石雷有些猝不及防,吃了一惊”,大人你怎么知道?”
    “本夫人何许人也,自然是未卜先知!”我戏谑道。
    “那你也知道我远走西北的原因了?”王石雷有些忐忑地问道。
    我笑了笑道:“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知道?”
    王石雷泄气道:“那你又是怎么知道我是王知府的侄子的?”
    “猜的——你们都姓王嘛——“我立刻说了一个很无聊的理由出来。
    王石雷顿时为之气结,良久才缓过劲儿来,有些沉闷地对我说道,“我喜欢上了我的堂姐,可是我堂叔他认为我四处游荡,无所事事,因此不同意将堂姐许配给我,所以我才赌气远走西北,这一年来一直过着半游侠般地生活。”
    我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不由得点了点头,原来其中还有这个缘由了
    “现在我跟随大人转战西北,也算是国之栋粱了,我想堂叔他应该不会在阻拦我和堂姐的好事了吧?”王石雷有些憧憬地喃喃说道。
    我顿时无语,没想到我这位狗头军师还是一个情种。
    “你觉得,你那位堂叔如何?”我想了半天,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王石雷咬牙切齿地说道:“棒打鸳鸯,势利小人!”言下大为不忿。
    “啪——“的一声。我从床头抽出一封书信来,扔给了王石雷,“自己拿去看看吧。”
    有些狐疑地接过书信,王石雷慢慢地看引起来,越看越皱眉,脸色也忽明忽暗地变幻不定。默然无语良久,最后有些惊异地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么会这样——“
    书信正是长安知府王风仆交给我地那封推荐信,信中言辞恳切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这位远房侄子夸奖了一番。请我一定要看看是否可造之才,其中遣词用句颇为讲究,难得的好文子。
    我走上前去,轻轻地拍了拍王石雷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你还是太年轻了!”
    王石雷非常郁闷,纵使他认为自己才高八九斗学识比天高,可是终究没有料到自己一向痛心疾首的堂叔居然是天底下最关心自己的好人。心中地落差何其大也!
    “好了!你的事情我会上心的,你堂姐也一定会洗的白白地等你回去娶她,现在,我们先来谈话正事。”我将王石雷地脑袋拨了过来,将他从幻想中唤醒。
    王石雷献上地平定西北的计策,我已经看了两遍,但是终究还没有决定下来。因为其中的风险确实很大。
    他的主意非常简单,就是借刀杀人。
    据王石雷的了解,党项人不过百万之众,而且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大大小小有几十个部族,其中不乏矛盾,他的意思是分化党项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什么卑鄙的伎俩都可以用上,封官许愿,金钱攻势,结亲联姻,只要是能在党项人内部扶植起几个大部族来与李继迁分庭抗礼甚或是大打出手,什么代价都只得付出。
    最后,王石雷也提出了一条建议,收买吐蕃首领,由他们出兵攻灭党项人。
    “大人以为我地主意如何?”王石雷收拾了收拾心情,正容问道。
    我考虑了一下,回答道:“分化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借刀杀人也是代价最小的不二选择,不过皇帝满共才给了我五万两银子的军费,还要搞屯田,这点钱拿来收买粮食种子还勉强,拿来收买人的话,怕是没什么效果。而且你也知道的,这些个化外蛮夷们,你许给他们些空头的爵禄都是不济事的,见不到真金白银就想让他扪给你办事,绝对办不到!至于说让吐蕃出兵跟党项人火拼,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吐蕃人本来就跟党项人有矛盾,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地挑拨一下,应该还是有把握地,不过也有一点是无法预测的,河西之地向来韦饶,就怕是吐蕃人尝到了甜头,赖在这里不肯走啊!当年这样的例子可不在少数。”
    王石雷点了点头,这本来就是玩火的事情,一个把握不好总会引火焚身,如何处理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一些。
    两个人正要继续讨论的时候,外面有某兵来报,朝廷的谕令下来了。
    原来早些时候报上去的战报一到京师,太宗皇帝非常满意,朝廷里面也对我这次出兵西北比较有信心,特一下了谕旨勉慰,并对丧生在绥德之战中的王指挥使予以追赠,同时要求我尽快收服被党项人攻占地五州,推行屯田制度,以巩固大宋在西北的统治地位不受动摇,只是我在其中翻来覆去地找了几遍,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赏赐和军饷的问题。
    “靠!有道是皇帝不差饿兵啊——“我忍不住呻吟起来。
    张口屯田,闭口屯田,我也知道屯田地好处是大大的,可是种地也要有本钱啊!
    我也曾经粗略地算过一笔账,西北厢军的战斗力参差不齐,数量却在二十万左右,如果进行精简后,所编为十万,那就可以空出十万人的劳力来,就算是有些人不愿意回家,也有七八万人留下,按照每人给牛一头来计算,每人大约可以量田六顷,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种麦子、三分之一用来种棉花、剩下的种苜蓿,分别为大军提供粮食、棉花与牲畜饲料。
    这样的话,即便是陕北地力不足,以一顷地亩产粮食二十石来计算,一个人每年能够生产粮食四十石,而他自己的消耗超不过十石,这样便有三十石的余粮,七八万人的收成便可为大军提供超过二百五十万石的粮食,足可以为十万人的大军保障三年军粮!
    而苜蓿可恢复地力,无须精耕细作,主要作为休耕之用,兼以放牧牲畜,种植棉花则可以为大军提供衣物,果然是一举数得的好办法,难怪朝廷如此上心了!只要屯田成功,运送粮草的成本都省下来了!
    可是这一切美好前景都要建立在一个首要的条件之下,那就是先要收服河西诸州失地,否则大家哪里有心思拉牛耕地?出兵要银子,耕地屯田也要银子,收买分化党项人更需要银子,可惜我又不是开银矿的,哪里有这么多的银子啊?
    想来想去,我觉得办法只有一个了,那就是以战养战,可惜这么一来,我的名声就算是彻底给毁掉了,没准儿若干年以后,还会被后人给扣上一个破坏民族融合的大帽子,中华民族的败类中也不在乎多我一个名字!
    “大人——你看这个——“我正在暗自盘算的时候,王石雷拿着一份邸报走了过来,脸上的神态十分凝重。
    “这是什么?”我将邸报拿引起来,看了几行下来,顿时大惊道,“什么!不是骗人的吧?难道这座传说中的城池还在?”
    第十一卷 长安北望 第十一章 统万之城
     更新时间:2009…7…3 17:02:55 本章字数:5305
    “怕是保留不了几天了!”王石雷有些遗憾地回答道。
    邸报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吕蒙正就西北策略上书给太宗皇帝,建议以长城为界布置防御圈儿,依据山河之险,在关内屯田养民,而将塞外的几座城池尽数损毁,将其中的民众全部移至关内会同裁撤下来的厢军一同屯田,可减轻西北粮饷不足的局面,并使党项人在塞外没有立足之地,失去进攻关内的跳板。
    太宗皇帝对于吕蒙正的建议尚且在犹豫之中,只是让大臣们商议了对于即将离去相位的吕蒙正,太宗皇帝并不想直接驳他的面子,而且最近几次党项人的进攻,确实都是以占据了的几座塞外雄城为出发点,聚集大军倾巢而出,吕蒙正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
    大臣们对此一时之间没有个统一的看法,而在损毁之列的名单上,却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城池——统万城。
    统万城也被当地人叫作白城子,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是匈奴人留下的唯一的都城。
    当初五胡乱华的时候,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为魏所败,他的小儿子刘勃勃南逃投后秦,被任命为安北将军,使镇朔方。
    勃勃兵权在握后当即与后秦反目,自立为夏王,不久南下攻取秦属岭北诸城,又西吞南凉,从此一跃成为十六国之一。后来刘勃勃改姓为赫连,同年命御史大大叱干阿利调秦岭以北十万人筑都城。他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统万城即由此定名。
    统万城城垣有四门,东六名招魏,南门名朝宋,西门名服凉。北门名平朔。城墙高十仞。基厚二十步,上宽十步,东西长倍于南北,周长约十八里。城内复有皇城,内营造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筑城时叱干阿利为取得坚固的效果,他命工匠蔫土筑墙,命士兵以铁锥效检。凡锥入一寸者。便立割将工匠杀死,把尸体填于墙内,若是铁锥入墙不足一寸,则将士兵杀死。因此后人称城墙的坚强程序可抵刀斧。
    统万城完工以后,其奢华与宏伟,甚至听后来的破城的北魏太武帝目瞪口呆,他当时便说”,奢侈浮华到这私程度。怎么能不亡国呢?”
    “石雷,你去过统万城没有?”我有些好奇地问道。
    王石雷点了点头道:“自然是去过的,不瞒大人你说,就连西域中的古城楼兰,我都去过,又怎么可能没有去过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