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破山河在-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的攻势趋于平静。然而局势地发展对于**根据地而言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像是配合日军休整似地,晋冀鲁豫陕甘宁等根据地南面与国统区交界隐隐出现不安定趋势,大量不明身份地人员出现在根据地内,经过特科人员和地方游击队抓捕,却发现除了极少一部分是汉奸和日本特务外,大多数不明身份的人却是具有国统和军统等不同身份的特务。
    粮食!抗日战争打到现在,恐怕傻子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原本国民政府对经济薄弱的根据的这些个穷地方是不屑一顾。但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的根据地却成了一块香饽饽,根据地不仅仅要提防着日本人随时随地发动的扫荡,也要提防着**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侵入根据地打秋风揩油水。
    六月十六日冀鲁豫根据地的湖西地区遭到**进攻,而陕甘宁与国统区的交界处,**部队调动频繁,欲有将矛头指向根据地之势,第120师的358旅主力随之迅速调动,国共双方互相调兵遣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李卫却意外地接到了这个时代的大学同学,第九军第二零六师师长赵磊的一封信件,这也是抗战形势稍稍稳定下来后,来自国统区的第一封信件,虽然信件辗转反复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经过国共双方人员检查后,到了李卫手中已是信封破损,字迹模糊。
    赵磊的信里多是上次与李卫分手之后的一些事情,最让李卫笑破肚皮的是,这小子也有被人打包出售的时候,赵磊同学被老头子拿着枪顶着脑门子硬逼着与一个富商之女订婚,赵磊虽有国之不存、何以家为的心思,却在父母包办婚姻也是无可奈何,以着赵父的行伍家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不过李卫也能理解赵磊父亲这样的行为,抗日沙场,上阵父子兵,以这个年代无后为大的思想来说,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这个时候让赵磊给赵家留下一男半女,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在信件末尾,赵磊还隐隐对局势的担忧,抗战情况稍好,国共双方又有开始继续窝里斗的倾向,这也让李卫很是担心,尽管他从未来意外来到这个时代,种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却让他无论采取任何努力,却依旧无法改变历史的车轮坚定地按照暨定的历史进程前进,恐怕连他来到这个时代都是历史即定的天意。
    虽然这只是一封朋友之间的普通信件,否则也不易通过层层审查转到李卫手里,李卫还是从信件中赵磊的文字之间感觉到了一丝异常,国共双方之间突然矛盾丛生,恐怕与日本人也脱不开干系,从历史记载上看,日本人从没少在渗透国共高层上下力气,自抗战初期,日本特务就已经出现在了中**政两系的要员身边。
    收到了赵磊同学的信件后,李卫也没有客气,很没良心地回了一封敲诈勒索信,同一届的同学之中就属赵磊混得最好,手下不管怎么说也是几千号人马的师长,自己混到现在也不过是个小排长,不吃大户吃谁,回信中除了写李卫自己正被日本鬼子追得满根据地团团乱窜,缺枪少药,一个劲的哭穷,就差点儿没明着说要将赵磊这个**师长直接拖过来打土豪分田地。
    直至根据地粮食收割完毕,在日军和**的骚扰下,各根据地的军民总算是把大部分的粮食收藏完毕,在粮食收获季节,日军、**和**三方都没有心思发起什么大规模战事,文明被战火摧毁地差不多的年月里填饱肚子才是第一位的事情。
    七月初,针对**打着剿匪为借口,不断向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边区进行骚扰和蚕食军事行动,作好军事调动的**方面就连续三次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停止进攻陕甘宁边区,同时通知各根据地作好两线作战的最坏情况准备。
    国内的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国共的矛盾由来已久,国内各大势开始互相奔走试图制止这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异变发生,而日本方面乐得看到中国两大势力作窝里斗,更是派遣特务在国共双方之间相互添油加酱,火上浇油。
    不过**的这三次抗议倒也是极少见地迅速得到了回应,国民政府没有像以往视而不见、睁眼说瞎话,又或是推诿扯皮、踢皮球,只是以误会二字解释了这次剿匪行动,倒也老实不客气地撤了军,陕甘宁边区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也许国民政府是一方面怕单方面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约定,引起全国舆论集体倒向**;另一方面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后,使国民政府见到了**的实力,各方面封锁,迫使八路军自力更生后武装到牙齿的强悍战斗力,说明**军队已经不仅仅能够填饱肚子外,军事实力也业大大提高。
    随着**的**李胡等部从陕甘宁边区撤兵,“剿匪行动”也达到了其不为人所知的目的,历时一个月令国内外各大势力紧张,日本异常关注的国共频繁擦枪走火的磨擦,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这是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恐怕也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期间究竟是怎么回事。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现在的部队可不像当年皖南的新四军那样好糊弄,经过与日军的多年战斗磨炼,实力也远比红军时期强盛地多,国共双方试探性的交手,互相估算判定了双方在以后政治对话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即便是**欲想铲除异己,也要掂量一下吞噬**军队后,自己所剩下的实力够不够与日军抗衡。
第三百四十五节
    出乎李卫意料,他回复给赵磊的信件很快就有了回应,仅仅在半个月后,就有人找上12区队,口口声声指名点姓要找李卫少爷,而且送信人并非是根据地的专属通讯员,好像是专门给李卫送信的人。
    送信人当面找到李卫时,还要求李卫说出当年赵磊在西北联大第一堂课时的自我介绍,恐怕只有真正是赵磊的同学才会知道赵磊当初在西北联合大学课堂上说的话。
    很能理解从广大的根据地里找到李卫的艰难程度,骗子和特务实在是太多啦,李卫还是无误的口述出了当年赵磊在课堂上的话,“我叫赵磊,来自山东,今年19岁,家父是**第X军X师师长,我爱好骑马,读书和打枪……”
    “李卫少爷,可找着你了!”送信人激动地拉住李卫的手,一副党国版‘找到组织’的表情,看样子这一路过来,没少吃苦。
    “别叫我少爷,我就一小兵头子!”李卫连忙看左右有没有其他闲杂人等,在根据地里被人称为少爷的,基本上是要被斗争的主儿。
    “那还是叫李卫同志吧!”送信人很快地理解了李卫的意思,连忙改变口吻,道:“找到你可真不容易,赵磊少爷的信,我就可以当面交给你。”从中条山一带,经太行山一带,由豫北入冀南,再找到冀中一带的12区队根据地,路经之地无一不是战火纷飞的战场。
    送信人从信封中拿出了两张信纸,再从贴身的衣服夹缝里掏出三张满是洞眼的纸,这两张信纸上的文字乍一眼看上去平平无奇,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是另三张满是洞眼的纸经过特定方向的层贴后,再覆盖到信纸上时,未被遮挡住的纸洞间露出来的文字却是另一层意思。
    李卫有些感叹赵磊竟然会采用这样的加密方法来传递信息,只是没有想到一封近似于无赖似的开玩笑。居然会被赵磊看重的紧,用这样的方法与他联络,看样子这封信的内容是事关重大。
    解密后的信件文字抄出来的意思,却是赵磊完全把李卫的戏言认了真,要将其与日军作战过程中缴获大量日制武器全数赠予李卫,因第九军等其他部队都使用德制武器和国产武器,日制缴获战利品除了用做训练新兵外,闲着也是闲着。正好李卫回信说缺枪少弹,于是悄悄地运往豫南地区的赵氏家族一个秘密据点,因为冀南与豫北国共双方军队互相提防和封锁,这批军火不能直接送过来,只能让李卫他们悄悄地派人去领取。
    李卫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这事儿搞大了,也麻烦大了,军火采购一向是大事件,而且这是跟**方面联系,如果知情不报,私自联络。非引出大麻烦不可。这还得让上级领导过问才行,李卫这个小排长也不能做主,先把送信人安排下去休息吃饭。他连忙找来了王保他们一同研究。
    王保拿着解密后的手抄件,闷了半点,敲子敲桌子,看向李卫道:“卫子!你看赵磊这人可信不?”他也知道过李卫和**第九军二零六师师长赵磊的那档子事,只不过一个小排长和一个师长这么大的差距,在外人眼里显然是不太可信的,尤其是在**刚刚进攻完陕甘宁边区和不断骚扰冀南根据地的局势下。
    “应该说还算是比较可信的吧!这个赵磊虽然是军阀出身,说话却也是算数的。”李卫回想了一下,赵磊曾在西北联合大学时的表现,虽然和李卫不是同一路的,但还算是可靠的一号人物。
    “我建议还是向上级汇报一下的好,虽然能白得一批军火是好事,但也要防备阴谋诡计。”陈佳瑶提议道,大批日军军火分明是一块大肥肉啊,二零六师身上拔下根毛都比12区队的腰都粗,如果赵磊提供的军火属实,那12区队扩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范国文刚从任丘县城拐带回来的两百多伪军改造成的新兵和原有一百新兵,眼下迫切需要有一批军火武装起这些新兵和弥补战斗损耗。
    在战争中一杆枪并不是经久耐用。想想这个年代的工艺的材质,基本上可以算得上和士兵一样是消耗品,面对高低温差,天然腐蚀和火药腐蚀,金属内应力,撞击变形和射击损耗,往往一支崭新的步枪经不起多少次战斗就会出现故障,甚至损毁,尤其是12区队五排狙击排,对枪支精度要求极高,枪支淘换率也是极快,李卫一时戏言引发的军火支援却不得不让12区队重视起来,在人和枪就决定生存的时代里,任谁都会为此心动。
    当晚陈佳瑶就向三团拍发了电报,通过三团向党中央特科调查核实赵磊的身份背景。
    就这么牙痛上火、巴望着眼地等了三天,党中央直接回电给了12区队,第九军一系在**中属积极抗日、政治倾向中立的派系(貌似历史上有这么回事,最终在解放战争期间起义,不过忘了出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个消息可把王保他们给高兴了,天上掉馅饼的事啊,白捡一大批军火,谁不开心啊。
    送信人在离开前向李卫留下了赵家在冀南根据地的一处联络点的位置和联络方式,甚至也一再提醒,以目前国共双方的紧张关系,只能秘密进行提货,最终获取军火隐藏地需要现场与李卫预留的指纹印迹进行比对,才能获得赵家相关人员的认可,所以需要李卫本人亲自前往领取这批军火,因为事关重大,这次秘密的军火支援,赵家除了李卫以外,都不相信任何人。
    筹备着准备接应这批军火回来,李卫还没有开始出发,却迎来了丁鹤洋领来的五名冀中分区特派调查员,原由很简单,十一分区司令部内有人怀疑李卫与“敌对势力”勾结。
    李卫将来自国统区的友情军火支援如实上报了十一分区,甚至将赵磊的信件也如实抄了一份提交给分区司令部作为避嫌通报,虽然李卫开诚布公倒也无可厚非,信里赵磊拿李卫宁可在八路军里做个小兵兵也不肯到他那里混个师长旅长什么的玩笑话,却引起了十一分区司令部的重视,虽然十一分区司令部是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