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大唐-第8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着几批的人去过了之后,相信有了他们的宣传,以后愿意到日本旅游的人更多,那时开始收取少量的费用,接着逐步的增加,不仅仅是加强了与大唐的联系,同时也增加了日本的收入。
  结果这一个提议被否决掉,否决的理由是大唐已经有很多好的景点,大唐的人连大唐本土的地方都没有走完,又怎么会厉害本土,来日本?万一发生了危险怎么办?
  “这帮鼠目寸光的人,他们懂什么?难道大唐的地方不走完就不能去我们日本?江南东道和山南东道的人,到日本的时间比到他们陇右道短许多倍?哼,等着他们在新罗开始出现大量的旅游团的时候,我看看你们还怎么说?”
  竹下纯一郎手上拿着信匆匆赶到自己住的地方,把门窗关好之后,忿忿地骂道。
  不等竹下纯一郎想出来如何说服四海书院的人支持自己的计划,门的地方响起了敲击的声音,三长两短一长,非常的有规律。
  竹下纯一郎先是高兴一下,接着有正正身上的衣服,换了一副表情,来到门前问道:“谁啊?”
  “我。”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竹下纯一郎心中松了一下,打开门,看到外面站着的山本和山寺,又把脑袋探出去左右瞧瞧,见没有人关注,这才把两个人让进来。
  竹下纯一郎不得不小心,哪怕是明明暗号对了,他也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否则一句话说错,就容易让整个日本跟着遭殃。
  山本到是能理解,坐下来之后,也是压低声音对竹下纯一郎说道:“竹下君,我和山寺君都知道了你的计划,很好,是四海书院的人被吓怕了,他们不敢同时答应两个计划,怕同时失败,我和山寺君是支持你的。”
  竹下纯一郎连忙站起来鞠了一躬,又激动地说道:“那有没有办法把第二个计划实现?现在的大唐的人很富足,大唐的基础也非常先进,万一去旅游的人中有技术人员,又觉得我们那里好,从而留下来呢?”
  山本和山寺今天过来其实是为了另一见事情,对竹下纯一郎的支持就是嘴上说说,但听到了竹下纯一郎的话,却发现还真的是一个好办法。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点点头,由山本说道:“竹下君,确实如你所说,我和山寺会想办法去说服四海书院里我们的人,今天来其实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
  竹下纯一郎没有插话,做了一个聆听的姿势。
  山本又看了眼山寺,说道:“我们想在大唐的几个地方购买土地。”
  '奉献'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五百一十六章 家中猜测一言中'

  第五百一十六章家中猜测一言中
  离着秋闱还有十来天,京城之中的人越发地多了起来。
  今天春闱没有考过的举人大部分都没有回去,继续留在京城当中,一边找人托门路,一面跟着同行们进行交流。
  科举看的可不仅仅是考试时候卷子上面写的如何,还要看名声与别人的举荐,几乎所有要考试的学子们,先甭管自己的水平如何,总要找到个地方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去酒楼喝喝酒,到勾栏之地给姑娘填首诗,极力地宣扬自己,先混个脸熟再说,这其中还有窍门,那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人,不用去管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好坏,也不用惦记别人发表的看法合理与否,只要是有机会,就跟着吹捧两句。
  今天你捧了别人,明天或许别人也跟着捧你,一副你好我好的架势。
  于是京城中就出现了很多被别人一致看好的诗赋,圈子里都夸,可姑娘唱的却少,有的姑娘水平都比学子们高,不屑去唱。
  这个风气由来已久,以前的时候,百姓没有什么学问,凡是听到别人说好,也会跟着说话,但现在有点不同,家中有孩子的都在学堂。
  远地方的学堂什么样子一般人不清楚,或许也是教一教大唐的律法,还有诗,京城周围的学堂却是很少直接教孩子们写诗。
  这一片的学堂学的都是三水县和褒信县学堂的做法,孩子一入学,先学的是儿歌,不用认识字,只要能背下来便可,通常是学堂的规矩写进儿歌当中,让孩子们有一点纪律性。
  然后学的是拼音,和张小宝与王鹃那个时候的拼音不一样,因为这个时候的字的读音和他们那个时候的不同,孩子们又不能像他们两个那样精通很多门语言,最佳的方法就是尔雅的读音。
  尔雅里面怎么读,孩子就跟着怎么拼那个音,还是二十六个字母,组合起来就没有拼不出的音,如此一来,以前就说尔雅的夫子们就不会反对,毕竟是大唐的普通话。
  同时学起来速度也更快了,不用在读一个字的时候还得用别的字的字音来拼。
  孩子们入学前期大部分的时间就用在了识字上面,效率是原来的几十倍,学会了大量的孩子以后,接着学的就是看作文。
  这个作文可不是某个大家写出来的,而是以前三水县张王两家庄子学堂的孩子写的,非常简单。
  过了两年,开始去看正常的书,如诗经,文选等等,不要求非得弄明白意思,可以流畅地背下来便好,然后才是有‘老师’给翻译,由浅入深地讲解。
  如是一来,在学堂学了五六年之后,孩子们的欣赏水平也就跟着提高了,至于分并不是那么重要,老师会看着每一个孩子性格不同以及所学的哪个方面最好来重点培养,也就是张小宝和王鹃所需要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至于什么外语,根本不用孩子去学,那是等着他们‘小学’毕业之后,再想继续学的一个分支,不去要求所有的孩子精通哪一门外语。
  按李隆基被张小宝忽悠完的话来说就是‘以后凡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的人必须都要会说我大唐的话,凭什么我大唐的孩子浪费那个工夫?’
  学外语的人也是为了以后专门研究别国的历史而为。
  有了这么多欣赏水平不低的孩子,那些个写歪诗的学子们就倒霉了,经常可以听到某个酒楼、茶肆、小店里面传出来学子们的诗,也经常能遇到有孩子在这样的地方当面指出这诗写的如何乱七八糟。
  等待秋闱到来,一同去参加考试的王鹃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笑着对张小宝说道:“你说现在要不要把近体诗拿出来让上完小学的孩子们学呢?”
  “近体诗?那怎么了?”张小宝也在努力学习,眼看要考试了,怎么说也得温习温习,虽然说状元的位置已经确定了下来,但自己不能考不好,既然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文学方面的内容,自然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
  不然丢的脸可就太大了,自己父亲当初考状元的时候,是,找了人,而且还用了不少的条件进行交换,可父亲的卷面丝毫不差,就算是只凭学问也没有人会反驳。
  张小宝现在看的就是近今年考上进士科的状元的卷子,从中找到一种规律,等着考试得了状元好封悠悠众口。
  王鹃同样在学,她也想要看看自己究竟怎么样,状元她可不会轻易让给张小宝,虽说几乎已经确定了,张小宝是文状元,她是武状元,等着考完了文科,武举的时候她参加射击,搏击,排兵布阵,但她还是想要给张小宝制造点麻烦,让张小宝有压力。
  所以她也在看书,看张小宝茫然的样子,说道:“连近体诗都不知道,就你这样的还想考状元?等着被我弄到文武双状元吧。”
  “不知道近体诗难道就不能考状元,现在大唐又吗?有近体诗么?啥叫近体诗?你给我说说。”张小宝的眼睛没有离开卷子,直接回了王鹃一句。
  “近体诗就是严格按照诗的格律写出来的诗,要求对仗和平仄不能出错,仄仄平平仄仄平,你就不能写出来仄仄平平平平平,比如七律的平起平收,它的第一句必须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而且还不只是这个,在不是特殊情况下,就得按照……张小宝,你有没有听我说?”
  王鹃给张小宝讲的时候,张小宝的脑袋一点一点地看着卷子,那副聚精会神的模样让王鹃怀疑。
  张小宝还在点头。
  “张小宝。”
  “啊?你说,我听着。”张小宝听到王鹃的声音变大,茫然地抬起头来,看了王鹃一眼说道。
  王鹃咬了咬牙“张小宝,我记得以前与你说过吧?今天你又说你不懂,跟我装傻是不是?把你的小心眼收起来,我就是浪费时间了又如何?难道你以为这一会儿的工夫你就能学到许多东西?”
  王鹃终于是明白过来了,张小宝是在那里使劲地看,然后让自己去说,那样自己就无法看了,看到张小宝耍这种心思,王鹃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别识破了的张小宝讪讪地放下卷子,朝王鹃一笑,说道:“近体诗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是用来在学子中拔高的,真要按你那么说,李白的很多诗就全不合格,还有白居易的,杜甫的,你说唐朝的这些诗人,有几个写出来的诗全是近体?
  你看,李白写的那个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你说这是什么诗?是七个字的还是五个字的?我感觉李白写的很多诗,其实都是诗不诗词不词,哦,要是非得有一个定论,那我觉得是词,因为有人给谱曲啊,是吧?”
  “那现在的也比咱们那个时候的强,咱们那个时候的人,随便弄出来几行字就认为会写诗,尤其是很多作家,一个个写的那狗屁不通的玩意,也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王鹃见张小宝把李白给搬出来了,无法再用这个近体诗来说张小宝,只好延伸了一下话题。
  张小宝点头道:“对头,就是,尤其是很多官员,自己的活没干好,就写那垃圾的东西去发表,还有……。”
  “别说一说就说到官员的身上。”王鹃一看张小宝的矛头又要指向官员,连忙给喊住,接着道:“你刚才说李白,你说李白现在在干什么?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他了,还有王维,怪想的。”
  “李白?不是在户部当都事么?让他当着吧,比他历史上的时候当的官大多了,而且还有实权,他应该感谢我。”张小宝还有点印象,说了一句,拿起卷子又继续看。
  “那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写出来那么多的诗了,不好选择,不好选择呀。”王鹃摇摇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也同样看起书来。
  两个人说的李白此时没有在京城,他也不打算考科举,真让他考,他根本考不上,现在的他正坐在火车上,伴随着轰隆轰隆的声音和车厢的晃动,朝着另一个地方前进。
  坐在他对面的是王鹃提到的另一个人,王维。
  两个人接到了一个任务,去巡视周围的几个地方的河道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大唐一部分地方雨下的比较大,而且还没有停的意思。
  为了督促地方尽心做事情,同时也表达当今的皇上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京城派出了几拨队伍,前往不算远的地方去看看,京城这边的河道比较集中。
  两个人现在要去的是弘农,那里的鸿胪水的一条支流,京城这里最近流传那里的官员贪墨了修水利的钱财,容易出事情,李隆基没有闲工夫管,别的人派过去又怕压不住阵,就把李白和王维给弄过去。
  李白是户部的,管着土地和税收等事情,王维被借到了工部,正好负责水利工程,算是联合执法,只不过身边没带人,到了地方现管当地的官府借人,这让两个人的心中隐隐有点担忧,怕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