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霸王闯春秋-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被打扫战场了士兵发现运回了雍城,这些已经是姬凌云追击匈奴余部以后的事情了。

开始,姬凌云未见到施猛的身影还以为他已经战死就义。心中伤感,却不愿意多言,身为吴国大王,身负的是吴国的重担,不能为任何一人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大舅,可好?”姬凌云见施猛躺在床榻上,身上尽是白布好似那传说中地木乃伊一般,心中有说不尽的感动。

施猛咧嘴笑了起来:“能吃能睡,死不了,在没有帮助大王一统天下。我怎么敢死?”

姬凌云安心的拍了拍施猛的肩膀,相互聊起了家常。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听闻有伍子胥的急件传来。

他心中一怔,面色变得有些严肃。知道必有大事发生。

行军打战最忌讳的便是大军与大后方的配合,使得首尾不得相顾,为了减少类似的摩擦。姬凌云出征在外通常都尽可能的给予朝中大臣因有的权力。好让自己专心战事,不为后方地事情分心。

如今朝中有伍子胥坐镇更使得姬凌云无后顾之忧,全力对外一战。若是连伍子胥都无法解决的事情,那么一定非同一般。

“快快将信呈上。”姬凌云忙叫了一声。

果然不出所料,看过信后的姬凌云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沉默了片刻,告离了施猛回到行宫后。即可召来了公孙圣、韩庆、公尚过三人商议要事。

三人得到召唤冲冲赶来。

公孙圣见姬凌云面容严肃。试问道:“大王,可是北方有了异常?”

姬凌云奇怪问道:“先生如何得知?寡人自己也不过刚刚得到消息。说是在我军征讨秦国其间,赵、魏、韩三晋已经开始征集粮草、军备,各处城县均受波及,声势异常浩大。”在姬凌云与秦国决战的时候,伍子胥已经从三晋中发觉了异常,但秦地一日三变,匈奴突然插入,令秦国局势难以明晓,为了让姬凌云安心战斗,故而一直将消息压下,自己暗中筹备。不久前,伍子胥得到了明确地消息,说破秦指日可待,这才放心修书相告。在此之前,公孙圣决计不会听到任何风声,因而由此一问。

公孙圣笑道:“大王英明神武,天下以半数属于大王,且刚得秦地,驱逐匈奴,是为大胜。胜者,却不欢喜,可见大王心中必有顾虑,当世除北地赵、魏、韩三晋外,还有何事能值得大王伤神?故而由此一猜。”

姬凌云点头确认了这个消息,“伍相国在信上说此番三晋联合非同一般,他们打算孤注一掷与我军一决生死,看来这又将是一番苦战。”

韩庆笑道:“他们真会挑选时候。”他仿佛知道了什么,但并没有说明。

公尚过点头赞同,道:“只怕对方此举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从敌方角度上看敌众我寡,吴国日渐强大,无法正面,与之对抗。可越是如此,对方越要打上此战。因为,大王麾下有土地上百万顷,人口数以百万计,朝中且人才辈出,朝纲亦公证清廉。发展一日,可比三晋三日,发展一载,可当三晋两至三载。同时,大王正直壮年,无病无伤,至少还有三四十年可以全心处理朝政。吴国在大王手中如此发展下去,只怕双方差距会越来越大,对方更加拿我吴国毫无办法。因此,打算在我军新战疲惫兼之财力、物力均有消耗之时,急于一战。”

公孙圣沉吟片刻后道:“公尚先生说的在理,属下认为赵、魏、韩三晋急于一战还有一个目的,便是先下手为强,让我军处于被动防守,通过由不断袭扰我国,使我国疲于奔命,经济严重受损,拖延我军发展。换言之,对方是想通过主动出击,御敌国门之外,拖慢对方地发展,在避免坐以待毙地同时,苦苦寻觅历史契机,以求实现击败我军的战略意图。阻止我军发展,伺机击败我军,这两个战略意图相辅相成,尽在这一战中。”

姬凌云听了一扫阴霾之色“哈哈”大笑了起来,“公孙先生真神了,此言与相国的分析竟然丝毫不差。”

其实,姬凌云对于三晋此举,除了有些慎重以外,并无任何的反应,多年的征战早已使得他心如磐石,再苦再难的战他也打过,又怎么会惧怕三晋来袭。

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为了考教公孙圣以及公尚过的才能底线,好令自己在关键地时候,用准人,用对人。

结果令姬凌云非常地满意,公孙圣眼光独到、智谋超群,可比汉之张良、蜀之诸葛。公尚过虽略逊色于公孙圣,但也是非常难得的人才,均可大用。

这时,公孙圣提醒道:“大王,这关键一战务必需大王亲自统军,只是大王这一走,秦地怎么办?秦人蛮横,并未习得中原地礼仪之道,行为处事也别于中原。大王对秦国百姓有恩,有大王在他们或许能够安分一点。大王若走,恐怕他们会受不了约束管制恐怕会生异变。”

公孙圣说的无不道理,吴国之所以强大乃是因为自己吸取了千年的教训,以融合为主要发展手段,吸取众家之长。只是,如此需要有一定的时机磨合,因而自己每次攻下一国都不急着撤退,而是在对方的王城中安抚百姓,令他们接受自己。

但是此刻时间已经不允许姬凌云这么干了。魏文侯姬斯以及赵毋恤都非简单的等闲人物,他们一个有谋,一个有勇,相辅相成,真乃大吴劲敌。自己若不主持大局,除非伍子胥或孙武子统兵,他人恐怕难以在他们手上取得好处。

因此,秦国必须要交给一个值得信任,又有才干能够治理好秦地,解决民生,教化百姓的能人治理。

谁最合适?

姬凌云想了片刻,将朝中所有大臣的能耐一一在脑中拂过,突然选定一人,笑了起来,“寡人以有好的人选,诸位大可安心。”

颜回正是姬凌云中意的人物。

颜回乃孔子最得意的大弟子,才智绝伦,信守礼仪,深的孔子“仁爱”的真传。忠君爱国是仁道之本,所以颜回的忠诚不用质疑。同时,孔子“仁爱”学说讲究“有教无类”,秦人正好不习文化,颜回乃当世少有的大儒恰好可以教化教化秦人,让他们学习文化,同时也可以发扬文化。

说到底姬凌云还是特别的看重文化,因为他知道一个国家军事在强大,在发达终究如过眼云烟,会有衰败的一天,但文化却可以永存于世,造福后人,万代千秋。

第十三部 一统天下

第二章 决战定策

在有限的时间里,姬凌云从姑苏招来了颜回,告诉他秦地的重要性以及他的任务,并且再三强调道:“秦地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左右皆有天险维护,兼之关中八百里秦川是罕见的黄金沃土,一定会成为我大吴日后不可或缺的地域之一。只是这里的百姓远离中原,不通晓中原文化,思想落后,难成大器。颜大夫治理此地时,务必要从这点入手,教化当地百姓,让他们学习忠君、爱国之道,让他们懂得团结互助之法。”

儒家的精髓就是忠君、爱国、团结、友爱这点也是中华上千年的道德标准,非常值得发扬下去。

颜回一脸的自信道:“教化民众,这正是我等的长处,大王大可安心。”

姬凌云点了点头,这点道不是颜回吹牛,孔子在世之时,其在民间的威望丝毫不会逊色一国之君。突然又想起一事,提醒道:“还有多多注意与邻邦的关系,匈奴乃豺狼之国一定不会就此罢休。如今,他们元气大伤,一时间内很难再有实力来犯我国。但那文章却不得不防,这个人口才很好,指不定会说服一些人在寡人与三晋决战的时候,来趁火打劫。一些小摩擦能忍则忍,大事化小,小事记心等收拾了三晋后就是算总账的时候了。”就算没摩擦,姬凌云这好战份子也没打算放过他们。

大事叮嘱完毕。小事让颜回自己处理。颜回不通晓军略,但治世地才能却非同一般,姬凌云相信颜回能担当此重任。

将秦国交给颜回后,姬凌云马上下令二十万大军驻扎方城,自己独自领着百余心腹回到了姑苏。

经过连日奔驰,姬凌云一脸疲惫,刚一下马鞍,就召见了伍子胥与孙武子。

此二人虽老,但一身的才智却不可小觑。当世之上能胜过他们者寥寥可数。每逢大战,姬凌云均要与之商议军事战略。

这次也不例外。

战略其意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战略与战术乃二个全异之行动。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略为作战之根源,即创意定计;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一个好的战略,优秀的战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胜利的开始。姬凌云之所以战无不胜,最主要地原因就是战略到位。他从来不打无意义的战,也不逞无意义的能,不耗无意义的实力,每一战都有付出的获取。因而越战越强,成就了一世霸业。

然而,这战术的制定通常是由姬凌云、伍子胥与孙武子这位盖世奇才一同研制出来的。

伍子胥、孙武子相继赶到。

两人一同恭恭敬敬的向姬凌云行礼、问好,当世之上也只有姬凌云一人能够得到他们如此慎重的大礼。

姬凌云曾经令他们可以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以此来表彰两位对吴国的卓越贡献。只是,两人并没有答应。因为,姬凌云所表现出来地能力完全值得他们这一拜。

“两位爱卿快快就坐!”姬凌云在他们两人面前完全放下了君王因有的架子。没有此二人的激励。也不会有他姬凌云的今天。

姬凌云笑着看向了伍子胥、孙武子,道:“相国,上将军,你们说这会不会是一统天下地最后一战。”

孙武子道:“能教的我两人都教了,至于如何利用他们来打胜战,这就要看看大王自己的本事了。只要大王能够保持平常之心,将胜负理念置之度外。充份地发挥自己地才能。天份,这一战不难打。”

“当然能!”伍子胥就要显得嚣张。张狂一些,高声道:“大王可是我俩一同培育出来的,三晋的那些小丑,怎么能比?”

姬凌云笑了笑,没有再说当下与诸将共议北伐大计。

伍子胥先将详细情况向姬凌云汇报,说道:“在大王征讨秦国的紧要关头,北方就传来了各种不安分的消息。先是赵、魏、韩大范围的征收各地粮草,然后是军队来回调动,如今干脆就将三家的大军聚集在了朝歌、牧野一带,人数高达二十万之多,其目地何意,一望可知。”

“二十万?”姬凌云道:“人数可不小!上将军,新兵训练地任何了?”关于新兵,吴国一直都没有停歇,随着土地的扩大,人口地剧增,募兵、练兵的事宜一直都没有放下。

孙武子回答道:“有五万已经可以参战,至于其他的还需要训练上半载方可功成。过早上场反而会有损士气,百害而无一利。”

姬凌云点头明白,在这个时代老兵与新兵、新兵与民兵之间的差距无比的巨大,一支训练未成的军队,上了战场也只有送死的份儿。

“四十五万大军!”想到这个数字,姬凌云不由的笑了起来:“三晋联合才不过二十万而已,我大吴有雄兵四十五万,何惧他们。”

笑后,姬凌云又恢复了以往的神态,问道:“对此,二位有什么看法。”

伍子胥道:“在大王来之前,老臣与长卿兄有过几次合谋。单看对方布局,显然意图是在黄河下游一线的魏地、卫地以及齐地一线与我军决战。胜者,占领临淄破坏我军经济命脉,败者也好退守黄河天险与我军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