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霸王闯春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凌云手中长剑蓦地圈转,喝一声:“着!”长剑趁势击在了仆君的手腕,飞身而退。

仆君面上一红,见手腕上的红印并非剑锋而是剑背,心知对方以手下留情,感激道:“王子剑术出众,仆君输的心服。”

姬凌云淡笑道:“仆将军过奖,若非将军留手在先,凌云也不可能胜的如此轻易。”

仆君尴尬一笑,是留手,还是轻敌,他自己心中有数。

“好!”夫差带头鼓起了掌,从他笑意盈盈的脸上可以看出,今天他兴致很高兴。

伯嚭也趁机大拍马屁。

突然,夫差正容道:“王儿,我欲派你出使楚国,你可愿意!”

第二部 楚国之行

第一章 鱼肠短匕

姬凌云自从来到春秋这十六余年,不说出国,就连姑苏城也很少出去,心底早就有些向往外头的世界,有意出去闯荡一番,只是苦无借口。

夫差这番话正对他意,说道:“孩儿愿往。”

夫差脸上出现少有的严肃,“王儿,此行非同一般。我吴国经过多年休养,实力大增,共养兵甲十数万余。放眼天下,惟有大齐与北方强国晋能与我国一较长短。饮马黄河,功盖齐恒、晋文是我毕身之梦想。楚国虽然不强大,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亦不可小觑。我国与楚国向有恩怨,关系僵硬。父王担心日后我国与齐、晋争风时,楚从背后乱我军后方要地。因此,父王决定同楚结盟。本来,这个任务应该让伍相国或太宰伯嚭去,但是我吴国同楚的恩怨你应该知道,派他们去委实不便。其余的人地位又不足,无法显出我吴国的诚意。伍相国提议你去,父王和太宰商议许久,也觉得你最合适。此行,你即不能莽撞行事,也不可弱我吴国的声誉,你可明白!”

当年的事情姬凌云也知道一些:

伍子胥同伯嚭本都是楚人,惜年,伍子胥父亲伍奢本是楚国太子的太傅,由于伍奢才干过人,深得楚国太子建信赖,引起太子建的少傅费无忌的嫉妒。

有次,费无忌奉命去秦国为太子建娶亲。因秦女长的貌美,就暗中掉包,将一个丫鬟嫁给了太子建,而秦女被费无忌送到了楚平王的床上。

不久,费无忌就谗言说太子建因为秦女一事,而打算谋反。楚平王立刻就捉拿太子建,太子建侥幸逃走,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却受到了牵连,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逃到了吴国,誓报此仇,后伍子胥助吴五战五胜,以三万士兵大破楚国三十万精锐,攻入楚国都城郢,为泄仇恨,将以死多年的楚平王从坟墓中挖出鞭尸三百。

而伯嚭也同伍子胥一般,因费无忌进谗,株连全族,伯嚭侥幸逃脱,投奔伍子胥。伍子胥与伯嚭虽无私交,但是因为遭遇相似,同病相怜,就将他举荐给当时的吴王阖闾。

伯嚭确有才干,为吴伐楚也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却因为事事不如伍子胥,反过来同他为敌。

因此,楚人对伍子胥、伯嚭都深怀芥蒂,让他们出使只能坏事。

姬凌云肃穆道:“孩儿明白,父王放心,此去,孩儿决不辜负父王期望。”

夫差满意的笑道:“来,王儿,为父给你引荐一位俊才,”夫差指着一旁那面色苍白的年青,道:“这就是原楚国太子建之子公子胜,明日你同他一起去楚。”

公子胜就是当年侥幸逃走的太子建的儿子,由于太子建野心十足在郑国意图引晋人袭击郑,被郑王所杀,公子胜便跟随伍子胥来到了吴国,不久前新任楚王熊章,念兄弟情义将公子胜招回楚国。

伍子胥得到消息,立刻意思到这是一次同楚修好的决佳时机,便有了以上之议。

告别了夫差,姬凌云回到了府邸,将自己要去楚国的消息告诉了西施、郑旦。

一年的相处,三人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郑旦忧心道:“楚国同吴国向来交恶,此行还是小心为好。”

西施虽未说话,但是眼中同样露出一丝担心。

西施、郑旦的关心让姬凌云很是开心,笑道:“没事,在没娶你们之前,我不会那么容易死的。”

西施、郑旦仿佛早已习惯了姬凌云这般调戏,同时,翻起了白眼面上绯红,不约而同的道:“没个正经。”

姬凌云道:“我大哥手上门客近百,就连我小弟也有几个门客,就我最寒酸只有一个。此行,让施大哥同去吧?”

西施笑道:“大哥是王子的门客,自然任王子差遣,不需问我。”

三人又聊了些琐事,直至天黑方才各自回屋休息。

姬凌云睡前叫来了王东,慎重的嘱咐了他几句,后问道:“那地道挖的如何?”

王东道:“已经完全挖好,只要吴王一来,我们就可以立刻将西施、郑旦藏起,除非他们掘地三尺,不然绝对无法找到。”

姬凌云放心的点了点头,为了不让吴王发现西施、郑旦,姬凌云早在一年前,就打算在自己住的衡芜院里水塘中暗自掘了一条通道直接通连西施她们居住的沁芳亭的水湖,并在通道的中间挖了一个可容纳二十人的秘室,存放了一些食物和被褥。如果吴王有天心血来潮要想见西施、郑旦,姬凌云就将她们藏到秘室中去,再找借口推脱。

后来,他将想法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也觉得有这个必要,就暗中派心腹出力。由于要掩人耳目,只能在晚上悄悄进行,因此进展很慢。

本来,姬凌云并不焦急,但明日他就要出使楚国,范蠡一定会趁这个机会,想办法让吴王见到西施、郑旦。如果范蠡真的想出了办法,这个地道也就能够派上用场。好在,地道已经建成,也了却了姬凌云的一庄心事,安心睡去。

次日清晨,姬凌云准备好一切,正准备出发却闻伍子胥在大厅求见。

姬凌云快步到达大厅,见大厅中站有两人,一个是伍子胥,另一个长得儒雅俊秀,腰间挂着一把长剑,眉宇间竟和伍子胥有几分相似。

伍子胥首先介绍道:“这位是我长子伍辛自幼习锝兵法韬略,剑术也不错。此行关系吴国以后是否能够称霸,非同小可。伍辛随你同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遇事也可以相互商议。免得一人苦恼。”

说着,伍子胥从怀中拿出一把无鞘短匕,道:“此匕,名换鱼肠,乃世上最锋利之利器。削金断玉,易如反掌。今日我就将他送你,你将它绑在靴内,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

姬凌云知道伍子胥的脾气,当下也不客套,将鱼肠接过,插入靴内。

第二部 楚国之行

第二章 端木子贡

姬凌云先至吴王宫殿辞别夫差,然后带上伍辛、施猛携一车礼物同公子胜与百名精锐士卒一起向楚国出发。

郢都乃南方一个大都会。当时各国之间的商业相当频繁,各国的都城,同时都是商业中心,郢都当然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此外,由于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的中枢,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长江中上游的控制权,吴国没少同楚国交锋。本来,吴国是败多胜少,但自从伍子胥向吴王推荐了兵圣孙武以后,孙武就为吴国练就了一支号称“无敌”的水军,在这水军的帮助下,吴国一举夺回了长江的控制权。

后来,吴军在伍子胥的带领下攻入了楚国国都,这才将号称南霸的楚打残,差点灭国。

说到底主要原因还是楚王的昏庸。

楚地从来不缺乏人才,他生产人才的几率远远高于他国,可走私的人才却恰恰同生产人才成为正比。

不说远的,当以熟悉的来讲。伍子胥、伯嚭、范蠡、文种这些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才,如果楚王能将这些人才聚集起来,莫说扫吴破越,就算是争雄天下也足以,又怎会被吴国踩于脚下,不得翻身?

郢都位于纪山的南边,又称为纪南城,其规模宏大,由于交通方便,楚人在这区域又有深厚的根基,虽在二十年前,被吴击溃,但因地大物博,人力物力不虞缺乏,故亦有一番盛况。

加上荆楚一代土壤肥沃,粮食充足,是如今楚国最繁华的都市,所有重要的建筑,集中在位于中央的内城。

郢都城防极严,城郭入口处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外有护城河,日夜有楚军把守。

姬凌云见郢都如此繁华,一点也不逊色姑苏,暗道,“难怪父王会忌惮楚国,这繁华的气息不正是表明楚国的蒸蒸日上吗?”

姬凌云抵达城外时,却被一队士卒阻挡在外,等到姬凌云、公子胜亮出身份,道明了身份,才准他们进入城郭,却不准他们进入内城,另外派人入城禀报。

众人惟有闷在内城口耐心等待。

过了许久,都未见有人出来。

公子胜性情急噪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险些兵刃相向。

姬凌云命人制止。

伍辛至姬凌云身旁,轻声道:“此次吴楚连盟事在必行,我吴国要称雄天下,面对的劲敌将是齐、晋。而楚国也有隐患,他们的敌人正是郑国。郑国实力并不算强大,但楚当年被我国歼灭大军三十万,实力大损,暂时也奈何不得郑国。

我们此行主要是展现我吴国强势的一面,既与楚达成结盟,又不落的吴的声势,最好能让楚国成为我国的属国。”

所谓的属国不过只是一个称呼,并未有多大的牵制力,但却是一种重要的象征。等同于哥与弟,楚国若同意成为吴国的属国,那么吴就是哥,楚就是弟。在声势上将会矮上那么一小节。

姬凌云点头道:“这么说,这是楚国给我们的下马威,让我们弱了吴的声势?”

伍辛点了点头。

姬凌云眉头一挑,道:“我去逛逛郢都,你在这候着,由你代表我将礼物送给楚王。如果楚王问提,你就说我等的不耐,出去喝几杯。”

伍辛笑道:“好注意!”

行前,姬凌云又叫了公子胜,但公子胜一心想见楚王领取自己的领土,故并未答应同行。

姬凌云也不强求,带上施猛就向楚都集市走去。

寻得一处豪华酒家,姬凌云、施猛叫了酒菜,开怀大嚼。

时刚过午,二楼的十多张大桌子坐满了人,既有路过的商旅,也有本地的人,其中有些神态骠悍、携有佩剑的,显是跑江湖的人物。

施猛跪坐席上,一手搭着坛酒,撕开卤肉猛往嘴里塞,那副吃相确是令人侧目,不敢恭维。

姬凌云则细嚼慢咽,颇有风范,正好同施猛是两个极端,这对组合着实令人诧异。

这时,一个店伙儿和气的对姬凌云道:“这位公子,给您打个商量成不?你看,今个小店生意特好,位子都坐满了。您这而还有两个空位,可不可以让这位客官并坐共下桌子。”说着,还指了指身后的白裳青年。

姬凌云点了点头,并做了个请的手势。

白裳青年颇有礼貌的朝姬凌云拱了拱手,在他对面做了下来,端起杯酒友好说道:“打扰二位用膳,实在过意不去。正所谓相逢即是有缘,在下姓端木,名赐,表字子贡。这一杯算是赔罪。看兄台的言行举止,气度过人,便知是非常之人。今日就当我做东,大家好好谈一谈。”

姬凌云双目一亮,想不到刚一出国就遇到一位名人,这端木赐乃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是孔子最出色的一名弟子。据说他家财万贯,生意做的极火遍布大江南北。

后世有人评价,说孔子能够名扬天下,这端木子贡就有一半的功劳。

端木赐笑道:“公子好象认识在下?”

姬凌云道:“孔门七十二贤中最杰出的弟子之一怎能不知,在下吴国姬凌云。”

端木赐先是一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