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史稿(上)-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年九年,设粤海关于广州。允俄人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七口通商,税则视各国例。定美约亦如之,并允于潮州、台湾两口开市,照新章完纳税钞。十年,设潮海关于汕头。允英人于汉口、九江通商。以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帮司各口税务。设天津、牛庄、登州三口通商大臣。十一年,设浙海关,归宁绍台道监督,津海关归通商大臣统辖。并设闽海、镇江、九江三关。定各国洋税自上年八月始,每三月结报一次,四结奏销一次。英、美二国于九江、汉口开埠,俄亦于汉口通商,于是定长江及各口通商章程。洋货入江,于上海纳正税及子口税;土货出口,纳出口税;复进口时,完一正税,准扣二成;若完半税,不扣二成,再入内地,仍照纳税釐。又定德商约,其税约与英同。古
同治同治元年,设厦门关。以五口商务归通商大臣兼理。二年,设东海、台南、淡水三关。免英租界洋货釐金,并准添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口岸,其沿江之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均准英轮船暂时停泊,用民船上下货物。除洋货半税单照章查验外,土货只准上船,不准卸卖。又英商自置土货,非运出海口,不得援子口半税例。是年定丹麦及荷兰商约,输纳税钞如英例。三年,设山海关于牛庄。定日斯巴尼亚税则,视咸丰八年各国例。明年,定比约,税钞亦如之。又改定法船钞章程:凡商船进口已纳税,往他口,并往来安南之法国各埠,与附近之日本码头,由海关给照,逾四月再纳钞。初粤海关税常、洋不分,至是始定由洋船装运者为洋税。五年,定义商约税钞,商船入口漏捏者,罚船主五百两,馀如法约。主
八年八年,定奥商税钞,均视义约。又定俄商约:一,边界百里内及往蒙古各盟贸易者,不纳税;一,俄商运货至天津,纳进口税减三之一,其酌留张家口之货纳正税,如再运赴通州、天津,不再徵,并将张家口多纳之一分补还;一,由天津运俄货至各口,须补足减一之税,他口不再徵,如由他口复入内地,另纳子口半税;一,运土货及洋货由水路进口,纳税视各国例;一,在天津、通州运土货由陆路返国,照例纳正税,不再徵,沿途不得销卖;一,在津运复进口土货由陆返国,纳税后,限一年起运,不再徵,并给还复进口税,沿途不得销卖;一,在津或他口运别国货由陆返国,已交正税子税,不再徵,如只交正税,应补交子税;一,议定税章,试行五年,限满欲修改,先六月照会。九年,设江汉关。裁三口通商大臣,东海、山海二关均归直隶总督统辖,另设津海关道,监督新、钞两关。古
光绪光绪三年,设芜湖、宜昌二关,归徽宁池太广道、荆宜施道各监督;琼海、北海二关,归粤海关兼理。又设瓯海关于温州。六年,续定德商约:一,中国允除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前已添开岸并沿江之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前已作为上下客货之处外,又允德船于吴淞口停泊,上下货物;一,夹板进口,停泊十四日,应纳减半之钞;一,船货报关有漏捏,应罚船主,不得过五百两;一,德商运土煤出口,噸纳正税三钱;一,无照冒充引水者,罚银不得过百两;一,船只损坏,准在各口修理,饰词偷漏,罚倍图免噸钞之数;一,中船挂德旗而德人知情,与德船挂中旗而货主知情,货均没官。是年定美商约,税钞视各国例。斋
七年七年,设嘉峪关,归安肃道监督。改定俄陆路商约:一,俄货至嘉峪关,照天津关例,纳三分减一之税,再运内地,纳税亦视天津例;一,货至天津与原照不符者,没官,查仅绕越避查验者,罚令完一正税;一,在通州运土货回国,完出口正税,在张家口运回,暨在内地运土货至通州、张家口回国者,均纳子口税,沿途不得售卖。馀同前约。主
十二十二年,复定法商约:一,中国准于北圻界择开两处通商,设关徵税;一,洋货入云南、广西两边关,纳减半正税三之一;一,洋货入此关纳税,转往彼关者,三十六月内不再徵,如转入各口,另纳正税,土货在此关纳税复转彼关,只徵复进口税,如转入各口,另徵正税,入内地仍纳子口税;一,进出口货到关逾十八时不报验,日罚五十两,惟不得过二百两,报有漏捏,货并没官。馀同前约。十三年,允法人于广西之龙州、云南之蒙自及蛮耗,开埠通商,并减洋货进口税十之三,出口税十之四。寻改蛮耗为河内,并添云南之思茅口岸。由通商各口运土货前往四口时,徵出口十成正税,到四口照十分减四徵复进口半税。又定葡约,其税钞及罚例均视上年法约。是年设拱北关于澳门,九龙关于香港,由粤海关监督。改台南、淡水两税归台湾巡抚监督。十五年,设镇南、蒙自二关。十六年,设重庆关。斋
二十二十年,开西藏之亚东关,允英通商。除禁运货物外,自开关日始,免进口税五年。限满再定税章照纳。又允由蛮允、盏西两路贩运各货,限六年内减进口税十之四。二十一年,设思茅关及猛烈、易武二分关,归思茅同知兼理。古
二十二十二年,定日本商约:一,进出口货视各国例,只输进口或出口税;一,已进口货再运各口,不论货主及运货系何国人及何国船,所有钞税釐金杂派各项一概豁免;一,运货入内地,再纳子口税,系免税者,按值百抽二五;一,出口土货,完正税子税后,限十二月运往外国,如系禁运出外洋之物,出口时只完正税;一,洋货已完进口税,三年内复运出口,不再徵;一,船钞视各国例。是年设杭州、苏州及沙市三关。明年,设梧州、三水二关,并甘竹、江门二分关。改定英人长江通商章程:一,在长江贸易轮船,由上海税务司给专照,年换一次,或在汉口及宜昌换领亦可,船钞在给照之关交纳,违者照罚,再犯缴销专照;一,撤销出口正税复进口半税同时完纳之例,有专照江轮,出口及复进口税照各口例,在装货起货之口分次完纳,至装货拨货卸货,亦如各口例。主
二十二十四年,设岳州关及江海之吴淞分关。明年,设胶州关。与德会定徵税办法:一,青海设关,应拣派德人充税务司;一,海运进口之货不徵税,若胶州界口运赴内地,徵进口税,惟无海关准单不准出胶州界;一,土货陆运入租界,再水运他口,徵出口税,惟租界内产土货并土产,及海运入口之物料制成各货,出口时不徵;一,土货进口复运内地,照约纳税;一,土货纳出口税,复运他口纳半税。又定韩暨墨国税钞及各费,悉视海关例。是年设金陵关。又设福海关于三澳。二十六年,设腾越关及蛮允、弄璋二分关。二十七年,定常关距口岸在五十里内,税由洋关兼徵。二十八年,设秦皇岛分关。主
先是先是商约大臣盛宣怀、聂缉椝等言,税务司赫德筹拟洋货进口税,援照洋药税釐并徵之法,核估时值,按正税子口税七二五,统加釐金一倍,为值百抽十五,由海关并徵,以免各处釐局留难纷杂,货可暢销,洋商或可允从。并拟出口土货向完半税者,改完釐金,以抵洋货釐捐改归海关并徵之数,于各省釐金亦无所损。上以此事利害出入关系甚大,下南北洋大臣、各督抚参酌各省情形,妥议具陈。至是,始与英定裁釐加税之约:一,约款照行时,中国允除现有各常关外,向设各釐卡及抽类似釐捐之关,概行裁撤;一,英国允于进口洋货增至切实值百抽五加一额外倍半之税,以抵撤釐金子口税及各项税捐,至土货出口税总数,不得逾值百抽七五之数;一,现有常关仍旧存留,其有海关而无常关,及沿海沿边非通商口岸处,均可添设常关,如新开口岸应设海关者,可并设常关;一,民帆各船运货所纳出入口税,不得少于轮船进口正税及添加税之总数,土货运出至第一常关,照海关例徵出口加税,给照单,限一年内无论经何关出口,不再徵,如运出各租界外销售,应纳销场税;一,土货运出,除正税外,加徵半税,以为裁撤釐捐之抵补,至丝斤出口正税,不得逾值百抽五之数;一,向不出洋之货,于销售处徵销场税,凡民船运至口岸之土货将销售本地者,无论货主何国,均徵销场税,惟不在租界内徵收;一,华洋各商在内地用机器纺织之纱布,只纳出场税,馀概豁免,凡机器织成类似之洋货视此,惟汉阳大冶铁厂,及国有免税各厂,与后设之制造局、船澳等厂所出物件,不在此例。寻与美、日、大西洋各国均定此约,卒以事费调查,迄未能实行也。斋
二十二十九年,与俄协定北满税关试办章程:一,铁路运货减三之一纳税,指定界限,按车站大小,四面各距十里或五里三里不等,如运出指定界限外,应补足正税,并照运货入内地章程办理;一,铁路运货减价,此中俄特约,除俄货外,各国货经东省铁路运入者准此;一,章程税项有应更改者,俟一年再商定。又定通商进口善后章程:一,进口洋货税则不载者,照值百抽五例,按市价估货,以市平合足关平,并扣除使费,方为货物实价;一,货未报关已售于华商,即视合同价值之总数为市价;一,由海关估定之价与该商不合,即由海关与该商本国领事,并领袖领事,各派一人公同断定,若查出该商所报每百少至二十四两,按估定价值徵正税,并按所报应完之正税罚缴四倍;一,洋船专载免税之米粮等仍税钞。是年设澳门分关。知
三十三十年,与德会定青岛设关徵税办法,附件一。无论华洋轮船,行驶内港,应领关牌,一年而易。初次纳牌费十两,换领只纳二两,每四年纳钞一次。明年,与德修改青岛徵税办法:一,改青岛口岸,概行免税,惟择定税界内一区为无税地,馀均起徵;一,无税区外制成各货,出口纳税,不得逾运原料应完之税数。改三水之江门为正关。三十三年,设南宁、大连二关,又设安东关及大东沟分关。三十四年,设滨江关及满洲里、绥芬河二分关。宣统元年,设瑷珲、三姓二分关。二年,设珲春关及延吉分关。三年,更定东海关各口税则为值百抽二五,再收一二五内地捐,所有规费概行裁免。知
自光自光绪二十二年裁撤台南、淡水、汉城各关外,为关二十七。宣统三年,续增南宁、梧州、三水、岳州、福海、吴淞、金陵、胶海、腾越、江门、安东、大东沟、大连、滨江、满洲里、绥芬河、瑷珲、三姓、珲春、延吉等,为关四十七。主
先是先是土药各税列入进口。同治十二年始列专款,合计洋关岁徵各税。咸丰末年,只四百九十馀万。同治末年,增至千一百四十馀万。光绪十三年,兼徵洋药釐金,增为二千五十馀万。三十四年,增至三千二百九十馀万。宣统末年,都三千六百十七万有奇,为岁入大宗云。主
釐金釐金抽捐,创始扬州一隅,后遂推行全国。咸丰三年,刑部右侍郎雷以諴治军扬州,始于仙女庙等镇创办釐捐。是年苏、常叠陷,丁、漕无收,乃设釐局于上海,藉资接济;又设江北釐捐,归大营粮台经理。五年,江西设六十五局卡,湖北设四百八十馀局卡,湖南亦设城内外总分各局,江苏扬、常、镇各府属添设小河口、普安、新港、三江营、荷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