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将军但讲无妨。”黄石也认为努尔哈赤再来送死一把的可能性不大,后金政权毕竟只是强盗团伙,而强盗都是欺软怕硬的,这次他们出兵辽西是为了打草谷过冬而不是来啃硬骨头的。

  姚参将一边说一边冲黄石眨眼睛。声音也越来越小:“末将等以为当犒赏将士,激发士气,不知黄军门意下如何?”

  觉华岛的军户和士兵固然是这几位地私有财产,但库存却是朝廷的财产,那五十万两银子今天并没有分出去多少。鳌拜等三十人顶多只够近千官兵把刀染红。但既然黄石把银子拿出来了,他们几个显然有些心动,看来是不打算还给赵引弓了。

  黄石沉吟了一下,缓缓问道:“姚参将所言极是。建奴大军说不定全去而

  复返。现在确实不是贪财的时候,当以鼓舞军心为上

  屋子里的几个人都明白后金军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黄石这话是一个说地出去的借口,大家就能冠冕堂皇地分银子了。屋子里的人顿时就是一片附和声,都盛赞黄副将果然是高瞻远瞩。分银子势在必行。

  姚参将又和几位同僚对了一遍眼神,郑重地伸出了三根手指:“黄军门,我们还三七开好不好?今天金参将已经赏下去的万两银子也算我们关宁军地,如何?”

  如果黄石不来觉华,关宁众将根本没有一点儿机会把银子从库房里搬出来。更不要说没有黄石在这里坐镇,他们几个家伙估计早就是死人了。黄石心头不快,脸上也就露出了拂然之色。姚参将见状就嘻嘻一笑:“黄军门吃肉,末将等也就是想跟着喝口汤而已,如果黄军门认为不妥,那么银子二八开。东江军四十万两,关宁军十万两,如何?”

  恍然大悟的黄石眼前一亮,目光从另外几个关宁军将领脸上扫过,见他们一个个都是满脸堆笑。还纷纷友善地冲黄石点头。姚参将哈哈笑道:“黄军门明鉴,末将等并非不识好歹之徒。这次承黄军门厚意,分给我们上千颗首级,末将等都不知道怎么报答黄军门才好。”

  这六个家伙手下的四营七千兵,再加上驻防觉华的仓库军户,一年军饷差不多有二十万两银子。这次库银虽然不少,但辽西不太缺银子,缺的是首级。这次黄石分给他们地首级怎么看也要上千了,姚参将他们自认为升官已成定局,所以也就不太在乎银子了。不算杀敌的奖金,东江镇全镇一年才二十四万两银子的军饷,姚与贤他们不用想也能明白黄石对银子的需要有多么大,因此关宁这几位将军就觉得自己多拿首级,黄石多拿银子是最合理的分配模式了。

  相反,如果做地太不地道,黄石一翻脸他们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姚参将哥几个对力量的感觉都很好,黄石现在是天子眼前红人,他们不会故意去踢铁板的。何况,多个朋友多条路,旁边的金冠也笑着接茬道:“以末将之见,这些银子都该奖赏黄军门手下的将士才对,但末将等转念一想,如果仅仅是长生岛拿走,恐怕朝廷里又有些苍蝇会嗡嗡叫了。”

  这番话又听得黄石心中佩服不已,这几位爷一个字不用说,光凭眼色就把事情商量得这么透彻,这种沟通能力……果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金冠说地也是实情,如果长生岛独吞,那御史不为此弹劾他才怪了,但如果是东江军和关宁军一起把银子分了,就把责任分摊了,起码也能落一个法不责众。想到这里黄石豁然开朗,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黄石心里也存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想法,和姚参将他们又谦让了一番。最后敲定还是三七开,五十万两库银东江军拿三十五万两,关宁军的六位将军去分剩下的十五万。

  天黑前,赵引弓和吴穆就互相搀扶着回来了。搜索队一直沿着冰面走了几里,又捡回了一些落下的伤兵尸体。他们一共收集到了一千二百多具蒙古人地首级,辫子兵的首级共有九百余具,其中真鞑子至少四百多,回来地时候赵引弓还在一个劲地叹息,说有太多的首级已经无法辨认了。

  听到有两千两百余具首级,姚参将他们笑得更是开心,而且在这样的大胜面前。区区五十万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内阁和六部的官员肯定也会想来分一杯羹,当然山东和辽东的文官也不会放过这块肥肉,这才是他们眼前地正经事情。

  在分功的大环境下,黄石和姚与贤他们都认为不会有御史跳出来废话,就算有个别不知道好歹想搏出位的人。也肯定会被其他官员认为是挡路的多事之人,他们的弹劾肯定会被皇帝留中不发。

  满面春风地赵引弓也一扫战前的晦气表情,兴致蛮高地邀请几位将领一起赴宴,现在他和黄石说话的语气也亲切了许多。和前几天那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态度判若两人。这次赵引弓保住了觉华地土地和库藏,虽然他不能节制黄石,但怎么也可以说自己帮助到了黄石。协调好三个参将和五个游击(黄石带来的金求德和章明河)的六个营的兵力共同作战是运筹之功,这份功劳既然黄石拿不走。那就怎么也跑不出他赵引弓的手掌心了。

  借口军务繁重,宴会上黄石只喝了很少地一点酒,趁赵引弓耳红眼热的时候,黄石就拐弯抹角的告诉他银子都被按照事先的悬赏发了下去,五十万两都花了个干干净净。赵引弓先是一愣。然后竟然笑起来,连声让黄石尽管放心,他赵引弓作为觉华地方官,自然会替将士分说明白。

  赵引弓的合作态度有点出乎黄石意料,不过既然他这么痛快,黄石也就趁势恭维了几句。姚参将等人更是一哄而上给赵通判敬酒。他们想把赵引弓灌得更醉一点儿免得他明白过来,然后趁赵引弓大醉地机会让他在众人前把话说死,免得明天又反悔。

  其实这倒是姚参将他们多虑了,现在赵引弓虽然是喝得有点多,但脑子里还是挺清醒的。刚才去清点首级的时候赵大人就打定主意以后不和黄石作对了。他虽然可以弹劾黄石上岛后的跋扈行为。但既然有这么一场大胜垫底,那任何弹劾也没作用了。急着想分功劳的文官们只会在皇上面前拼命吹嘘他们事先就很看好黄石、拼命吹捧皇帝的高瞻远瞩。而弹劾黄石地奏章他们才懒得去看一眼呢。

  赵引弓觉得,如果把自己和黄石不和的事情捅出去也对自己不利,宣扬自己和黄石文武同心明显会有更好的效果。再说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赏银导致士气大振、士气大振导致大破敌军,这明明是远见卓识嘛,赵引弓不打算说自己是这个明智之举的愚蠢反对者。

  酒过三巡,吴公公又扯着大嗓门开始讲故事。无可否认地是,吴穆这厮确实讲得很有意思,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关键时刻卖的那点小关子也是恰到好处,把人心搓揉得七上八下,黄石真怀疑他以前到底是说书地还是保镖的,众人群星捧月般地听得津津有味。黄石也坐在一边微笑,不过他这时候已经是心不在焉,大战结束后黄

  石觉的后金去而复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紧张的心情也一下子放松了不少,一个念头就盘踞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了。

  第十章完

  外传

  《明史,恭帝本纪》

  ……

  弘光二年正月甲辰上以镇东侯有大功于国家。又深得众望,下昭以之为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左都督、大丞相、太保、录尚书事、总理两京一十三省,朝野大事悉先关白于大丞相,然后及于帝。镇东侯辞让曰:“臣驽钝,不堪大用。”诏书催促再三,方拜谢任职。

  丁未诏许大丞相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朝见不趋,仿萧何例,军国大事一决于大丞相。

  二月窥未诏以登州府,菜州府,济南府等五府之地封石为齐国公,加九锡。镇东侯辞曰:“九锡非人臣之礼,不敢僭越。”上曰:“卿有大功于天下,岂不能当九锡耶?”镇东侯遂受之。

  丁亥进齐公爵为齐王,以开封府,襄阳府,河南府等五府益其过,诏许齐国置丞相以下百官。文武制度一如天朝。齐王以少师赵慢熊为相国,少保金求德为上将军。

  辛卯上加齐王殊礼,以齐王妃为王后,世子为王太子。诏许齐王立七庙,七世祖考皆追赠为王。祖妣皆追尊为妃。齐王逊谢之,上不许,齐王坚请者再,遂改立三庙。以此守臣下谦退之道。

  三月壬子上复加齐王黄石假黄,都督中外储军事,齐三庙祀过万户。

  乙卯齐王子饮宴见忽泪,慨然谓群臣曰:寡人一世尽忠国家,历事三朝,大小百余战。旌旗所指,凶顽束手。挽狂澜于既倒,救大厦于将倾,余愿足矣,明年当解甲归于陇亩。”

  群臣皆顿首奏曰:“死罪。按天文星象,太白在齐之分野,齐王当有天下。”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云睿复叩首:“有图云:‘立齐王,为天子’,此诚天授万民于殿下也,违天。不祥,殿下当慎思之。”

  齐王迟疑不能决,赵慢熊进言:“殿下如不弃百姓,今上岂惜效尧舜禅让之礼乎!”

  金求德亦奋然曰:“殿下不出,乃苍生何?望殿下早决之。无使中外失望。”

  丙辰诏禅位与齐,帝出居别宫。以侍中奉皇帝玺绶于齐王。百官上表劝进者三,齐王受皇帝玺。以帝为明王,皇后为王妃,先朝诸藩皆赐为公。

  戊午齐王筑受禅台于南郊,焚玉帛,祀天地,即皇帝位,以王后为皇后,王太子为皇太子。追尊仁祖、显祖、高祖三代为帝。

  自古一朝兴必有一朝亡,群臣议仿旧例,毁明太庙,唯帝曰:“不可。秦汉之后,中国不幸,唐失河北,汉儿习胡语七百载,宋亡河南,更有神州陆沉之恨。明太祖以天纵之才,提三尺剑跃马取天下,北击胡、南却越,尽复秦、汉旧观;恢复河套之地,纳吐蕃辽东入版图,使四夷知中国有人;皇明混一海宇三百载,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款,极天际地,罔不臣妾。今虽天命在我,因收其国,岂敢稍毁其宗庙哉?”

  帝亲祭明太祖于太庙,祷曰:“我华夏之正朔,自三代始,若非征诛,即由揖让,弱宋不能自守,遂令神器蒙尘。陛下驱逐鞑虏,廓清海内胡腥,光复中华神州,重塑汉家衣冠,微臣每思及此,不胜呜咽仰慕之情,自古得国之正,无甚于陛下者。

  或云四季有更替,五行不长盛,明祚已绝,天命有归。微臣谨奉神器,战战兢兢,惶恐无地。臣及子孙,誓继陛下之志,不弃中国寸土、无遗华夏一民,如违此誓,愿人神共亟之……”

  遂迁先朝太庙凤阳,命明王四季祭祀之,以齐三庙入于太庙。大赦天下,改国号……

  以下为后加入的文字,不算入今天的字数之中。

  按:从上个月到现在,笔者又连续写了很多天了,最近事情忙还感冒了,特此要请两天假稍作休息。休息好头脑后,不是也能写得更快些么?再说,接下来的剧情也要好好设计一番,参与大纲讨论的赵游击提出了些很严肃的问题……确实是非常尖锐,需要慎重考虑。

  又按:这章结束,笔者拉一下月票,看看下个月有没有希望到前十。

  剧情预告:

  历史已经改变了吗?辽西地战争,还会不会有反复呢?袁崇焕,还会成为辽东巨头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