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日本法西斯日暮途穷的形势下,日军士气低落,悲观绝望厌战情绪上升;伪军更加动摇,一些伪军考虑后路,军心趋于涣散。总之,1944年初以来,敌后战场的客观形势空前有利。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到1943年底,都已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尤其八路军在1943年秋即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根据新的形势,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确定1944年的斗争方针是: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在长期的战略相持阶段中,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相反国民党由于存在种种弊端,力量未见增长,反而减弱,它执行的一些政策遭到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对,威信下降,广大群众日益把希望寄托于中共身上。
顺应历史的要求,毛泽东于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召开的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中共及其抗日武装“现在的任务是要准备担负比过去更为重大的责任。我们要准备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为使我党能够担负这种责任,就要使我党我军和我们的根据地更加发展和更加巩固起来,就要注意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要把城市工作和根据地工作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45页。'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抓紧有利战机,从1944年开始,对日伪军普遍展开局部反攻,同时注意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和巩固,进行整军,大力加强民兵建设,积蓄力量,加强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积极为大反攻作准备。
二、八路军在华北展开攻势作战
194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下发了关于1944年的工作方针和任务的指示。指出:“团结全华北人民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华北抗战,坚持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迎接胜利,是1944年全华北的方针”,1944年应着重完成下述中心任务:强化对敌斗争、开展全军的生产运动、贯彻完成整风、强化时事教育。
1944年4月起,日军华北方面军以相当大的兵力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其中主要有第37、第62、第63、第110师,坦克第3师、骑兵第4旅、独立步兵第9旅,以及第1集团军的12个步兵营。7月4日,上述部队中的第62师以及驻蒙军第26师受命开赴太平洋战场。日军中国派遣军为迅速补充兵力,在8月份以独立混成第7旅、独立步兵第3、第4、第9旅为基干,分别改编成第115、第114、第117、第118四个丙种师,将第115、第117师编人参与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第12集团军,第114师编入第1集团军,第118师编入驻蒙军。在华北敌后军民普遍展开春季攻势后,华北敌后战场日军兵力的减少,为八路军局部反攻的胜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和条件。
山东军区
1944年,原驻山东的日军第12集团军主力赴河南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留在山东的日军只剩下第59师、独立混成第5旅及临时编组的独立步兵第1旅,共约2。5万余人,为抗战以来日军在山东兵力最少的时期。同时,山东伪军增加,达到20余万人,伪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较弱。山东的日伪军统由日军第59师师长细川忠康中将指挥。由于力量减弱,日军转而采取重点主义、相对集中配备的方策,放弃某些次要的及孤立突出的点线,或交由伪军守备,以减轻自己分散性的消耗,避免被八路军各个击破。这给了八路军乘势打击敌人、摧毁伪化治安更有利的条件。
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地区,乃以攻为守,不断出动“扫荡”,但每次“扫荡”的规模不很大,持续时间一般是几天,至多十几天。
1944年,山东军区在反“蚕食”胜利的基础上,针对日军收缩兵力、重点守备的特点,大部采取了主动的攻势。不仅一般地反击敌人的“扫荡”,一般地反击敌人的“蚕食”,而是在敌人实行重点主义配置收缩之际,进行出击,迫近包围歼灭伸入与突出孤立在抗日根据地的日伪点线;在敌人“扫荡”溃败之际,尾敌展开攻势,扩大战果;或乘敌“扫荡”此区,在彼区立即发动进攻。这种攻势,从春季到冬季,此伏彼起,持续不断。
1944年春季,山东军区对日伪军多次发起攻势作战,其中最主要的有鲁中军区与滨海军区进行的第三次讨伐伪军吴化文部战役。
伪和平建国军第3方面军吴化文部,共1万余人,分布在鲁山南麓之鲁村、南麻、悦庄及其周围地区,隔断八路军沂山、鲁山、泰山、蒙山各根据地的联系。3月25日,山东军区以鲁中军区6个团及滨海军区1个团发起第三次讨吴战役。根据伪军防御地域广、主力用于第一线、纵深兵力弱的特点,八路军以一部监视第一线伪军,主力直接由伪军防御空隙神速插入伪军纵深,中间开花,打乱了伪军指挥系统,至27日将吴化文嫡系第6、第7两个军残部压缩至以鲁村、悦庄为中心的狭小地区。
29日,日军2300余人分由莱芜、临胸前来增援,八路军主力乃转移至机动位置待机,并以小分队与来援之敌周旋。日军出击未能奏效又遭不断袭扰,遂于4月8日撤走。4月15日,八路军再次转入攻击,至20日收复悦庄地区,吴化文率残部退缩鲁村一带。第三次讨吴战役,歼敌7000余人,攻克据点50余处,吴伪遭到毁灭性打击,八路军控制了鲁山大部地区,打通了沂、鲁、泰、蒙各山区根据地的联系。
山东军区为准备继续扩大与恢复某些地区,缩短与巩固各战略区之间联系,以进一步改善根据地条件,在1944年3月23日即提出了各军区的作战方案,并要求对可能收复与克服的据点,不应坐失时机。6月22日,山东军区指示:鲁中军区应相机攻下沂水,滨海、鲁南军区相机攻下郯城、马头,还必须打击伪军李水平部;清河军区应乘青纱帐起采取政治攻势为主、游击战争为辅的方针,改善对冀鲁边与淄博的联系线。胶东军区力求改善与清河、滨海军区的联系。
5月上旬,山东军区各部夏季攻势陆续展开,到了7月下旬,更利用青纱帐盛起之际,发起青纱帐战役。
5月1日,鲁南军区以两个团另8个独立营及民兵一部,向盘踞费县以南崮口山区的伪暂编第10军荣子恒部发起进攻,战至5日,荣子恒残部在援军掩护下,分向费县、临沂逃窜。八路军全部解放了崮口山区,结束了鲁南根据地被分割的局面。
鲁中军区在第三次讨吴战役后,积极准备拔除沂水县城据点。沂水县城驻有伪军1000余人,南关驻有日军50余人。8月15日晚至17日晨,鲁中军区以主力4个团及地方武装、民兵一部,攻克沂水县城,全歼日伪军(内俘日军20人)。沂水攻坚战的胜利,巩固了沂、鲁山区根据地,并打通了鲁中与滨海军区的联系。
日军为了阻止八路军攻势的发展,并打击山东军区指挥机关及后方,8月下旬,集中驻山东的日军第59师、独立混成第5旅、独立步乓第1旅、伪军吴化文、荣子恒、济南治安军各一部及驻江苏北部的日军第65师一部,共1万余人,在军舰3艘、汽艇10余艘的配合下,“扫荡”滨海军区。8月20日,日军第59师在莒县方向,独立步兵第1旅在临沂方向、独立混成第5旅在日照方向、第65师在赣榆方向,在边沿区分别隐蔽集结。21日开始分路向滨海区中心区分进合击,使滨海根据地受到相当损失。
为了配合滨海军区粉碎日军大“扫荡”,山东军区指示其他军区抓住敌兵力不足,顾此失彼的弱点,积极行动。据此,鲁中、鲁南军区积极伏击、截击“扫荡”滨海区回窜之敌,予敌沉重打击。胶东军区从8月中旬至9月下旬,展开1个多月的攻势作战,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收复文登、荣城两座县城,攻克与逼退日伪据点138处,进一步打通了胶东4个军分区内部的联系及胶东与渤海、滨海区的联系。渤海军区从8月中旬至10月下旬,发起攻势作战,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攻克乐陵、临邑、南皮三座县城,进一步打通了渤海区内部各军分区的联系及渤海区与胶东、鲁中区的联系。
1944年1~9月,山东军区攻克与迫退日伪据点共1000个以上,日军兵力减少,伪军由20万减少到15万(津浦铁路以东)。7~10月,山东军区召开军事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统一了作战指导思想。
10月12日,山东军区下达1944年冬至1945年春的作战部署,要点是争取迅速打通胶济、津浦、陇海三铁路线内各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一片。为此,首先收复莒县、郯城,尔后,彻底破坏台潍路临枣段与诸莒段,孤立临沂,是鲁中、滨海、鲁南三军区从1944年冬到1945年春统一的战斗目标;各军区继续向接近的敌区伸入,发展新的游击区。
在1944年冬季攻势中,山东军区于11月中下旬组织实施了莒县战役。
莒县位于滨海、鲁中两区之间,是日军进攻鲁中、滨海两区的重要基地之一。
自1944年8月八路军攻克沂水县城,及沂河两岸大部分地区被八路军控制后,莒县陷入愈益紧迫的包围中。该城驻有伪保安大队莫正民部3500余人和日军1个连。莫部经八路军争取,准备反正。山东军区集中滨海军区第4、第6、第13团。鲁中军区第1团,山东军区特务团两个营,独立第1旅等,共1万余人,编成攻城、打援两个梯队参战。
11月14日,八路军一举攻入城内,莫正民部反正,并引导八路军攻击日军,将日军压缩于最后两个碉堡内。
16日诸城日军南下救援,约800人进入莒县城。八路军为争取主动,撤出县城,在城郊对敌围困,29日夜,日军弃城北窜。莒县战役,歼日军一部,接应莫正民部3500人反正,扩大根据地7000平方公里,使滨海、鲁中两区连成一片。
1944年,山东军区进行主要战斗3514次,其中进攻战斗占73%;攻克与逼退日伪据点1265处,占原有敌伪据点半数以上;毙伤日军4580余人,俘日军292名,歼灭伪军5,4万人,争取伪军1。1万人反正;解放国土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930万:主力部队与民兵都比1943年扩大1/3,军队发展到15万人,民兵游击队发展到37万人。
晋冀豫边区1944年,太行军区部队在日军兵力减少,收缩点线的有利形势下,乘机在春夏季对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重点攻击伸入根据地内及边沿区的日伪据点、交通线。2月,太行军区部队收复已围困达8个月之久的、伸入根据地腹心的日军据点蟠龙镇;3月收复榆社县城,拔除临淇等日伪军据点;4月1日发起水(冶)林(县)战役,14日收复林县县城。入夏,太行军区部队围困辽县、陵川,攻击新乡、辉县地区之敌,并出击平汉铁路西侧敌第三道封锁线邢(台)沙(河)段、临(城)内(丘)段,摧毁其大部,根据地向平汉线平均推进了10公里以上。
1944年春季,太岳军区部队收复了沁水县城。为开辟济源、孟县以西的豫北地带,太岳军区于6月上旬派原第386旅第18团进入济源,继于8月中旬增派基于第2团到豫北,到9月底,攻占敌伪据点13处,迫退敌伪据点15处;促使伪军1100余人反正,改编为两个支队;解放人口10万以上,建立6个区政权,开辟了东起坡头镇、西至垣曲城附近长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