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安的民主空气和自由环境,为革命和抗日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各种文艺组织、文艺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早在1936年11月22日,由丁玲、伍修权、徐特立、李克农、成仿吾等发起成立了陕甘苏区第一个文艺领导机构——中国文艺协会,使陕甘苏区文艺运动由零星的分散状态发展为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1937年11月24日,陕甘宁边区成立了文化界救亡协会(简称“边区文协”)。它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含有社会科学研究会、国防教育研究会、国防科学社、战歌社、海燕社、音乐界救亡协会、世界语音协会、新文字研究会、民族娱乐改进会、抗战文艺工作团、文艺界抗战联合会、文艺突击社、诗歌总会、戏剧界抗战联合总会、文艺顾问委员会等众多文化艺术团体。协会的任务“在于集中自己的一切力量,唤起我们伟大人民群众之民族的自觉,争取思想界的民主,扩大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1939年5月14日,又成立了与“边区文协”并行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延安文抗”)。陕甘宁边区还成立了其他专业性的协会,如1938年1月9日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音乐界救亡协会”(简称“边区音协”),1939年2月10日成立的“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边区分会”(简称“边区剧协”)和“陕甘宁边区美术工作者协会”(简称“边区美协”)。这些协会活动内容甚多,如组织创作,观摩演出,举办展览,创办期刊,开办讲座,进行辅导评奖等等。陕甘宁边区还涌现出许多文艺社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抗战剧团”、“西北战地服务团”、“烽火剧团”、“边保剧团”等,出版了《文艺突击》、《文艺战线》、《文艺月报》、《新诗歌》、《部队文艺》、《歌曲月刊》、《部队歌曲》、《边区戏剧》等几十种文艺刊物,创造出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诗歌、音乐,有力地促进了陕甘宁边区抗日文艺的发展。
陕甘宁边区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结合起来,构成了陕甘宁边区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宏图,为把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巩固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
一、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建设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第115师炮兵营、辎重营,第120师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及第359旅第718团,第129师特务营、工兵营、炮兵着、辎重营及第385旅(欠第769团),共9000余人,留守陕甘宁边区,与陕甘宁边区地方武装保安队和自卫军,担负保卫边区的任务。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成立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以萧劲光为主任,统一领导和指挥各留守部队。
1937年9月,在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之下,成立东地区与西地区两个留守处。以神木、府谷、靖边、安定、志丹、肤施、甘泉、鄜县、洛川等县划为东地区留守处,陈伯钧为主任,陈先瑞为副主任,统一指挥第120师第718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和第115师炮兵营、辎重营;以定边、盐他、环县、庆阳、合水、正宁、栒邑、淳化等县划为西地区留守处,王宏坤为主任,王维舟为副主任,统一指挥第129师第385旅旅部、第770团和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
1937年10月2日,八路军各留守部队除第770团番号不变外,统一改编为警备第1~第8团。另有骑乓营和鄜甘独立营。12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改称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曹里怀任参谋长,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的任务是:保卫边区,肃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河防,保卫党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建设正规化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战斗准备,培养与积蓄干部。留守兵团由中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1938年1月,成立绥德警备司令部,陈奇涵任司令员,郭洪涛任政治委员,毕占云任参谋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3月,日军对边区河防开始发起进攻。为统一边区武装部队的指挥,增强河防保卫力量,4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及所辖地方部队,统归留守兵团指挥。此时边区部队计有1个旅、10个团、10个保安队、1个独立营,总兵力有1。5万余人。
1939年,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军委对边区部队进行了调整。7月,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拨归留守兵团建制,随后与鄜甘独立营合编为留守兵团直属特务团。8月,成立关中警备司令部。
10月,第359旅奉命率第717、第718团由晋察冀边区返回陕甘宁边区,接替绥德警备区防务,并归留守兵团指挥。
12月,以绥德警备司令部为基础,成立警备第1旅司令部,下辖警备第3团、警备第8团,调防关中地区。1940年2月,警备第6团拔归第120师指挥。4月,第359旅雁北支队和第4支队先后到达陕甘宁边区归建。
10月,第719团亦抵达陕甘宁边区归建。至1940年底,留守兵团部队计有第385旅、第359旅、警备第1旅及警备第1、第4、第5团及特务团、骑兵团,连同保安司令部所属备部队,总兵力3。1万余人,长短枪1。5万余支,轻重机枪1077挺,迫击炮17门。
1937年12月,留守兵团成立后,召开了第一次兵团首长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亲自出席了会议。毛泽东还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军队是根据地赖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武装力量,要把留守任务看得同前线抗日救国一样重要,使留守兵团尽快走上正规化建军的道路。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以“加强战斗准备”、“部队正规化建设”、“统一战线工作”、“提高部队纪律,紧密与人民团结”作为兵团的主要工作。'萧劲光:《留守兵团五年来工作总结》(1942年7月28日)。'
1938年12月,留守兵团和保安部队第一次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确立留守兵团的工作方针是:“在备战的姿态下,加紧部队的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加紧生产,克服困难,以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并把部队变成战斗的学校与集体生产的场所,把每个战士变成抗日的优秀干部,是保证今后战斗任务完成的重要条件。”'《陕甘宁解放区抗日战争史》(初稿),第51页。'
从此,留守兵团在政治建军的道路上,向着部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迈进。
(一)留守兵团的政治建设
留守兵团成立后,在兵团首长及兵团党代表会议中,都强调了以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为中心。在部队中建立了经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制度,规定了政治教育内容,适时地进行时事政策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部队的思想实际,及时纠正错误思想。留守兵团各部队营以上干部,普遍组织了政治学习小组,并选送干部进入中共中央举办的学校学习。
1940年,留守兵团开办了兵团军政训练班,分批调集兵团营以上军政干部在职学习,施以较系统的军事政治理论教育。对连以下干部战士主要是加强时事与政策教育,普遍扫除文盲。为促进部队的文化学习,留守兵团政治部提出了学习文化的具体要求:干部识字要在2000字以上,战士识字在要500字以上。经过几年学习,留守兵团干部战士的文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留守兵团还非常重视党内教育,不断加强连队党支部的建设,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举办支部委员、支部书记训练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这对提高党员质量、巩固党组织发挥了作用。留守兵团政治部还出版了《烽火报》和《烽火副刊》,创办了烽火剧团,成立部队艺术学校,用各种形式配合教育。
留守兵团通过不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政治建设,提高了干部战士的马列主义水平和阶级觉悟,不断清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作风,为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留守兵团的正规化建设
留守兵团在坚持政治建军的根本方向的同时,十分重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在1937年12月第一次兵团首长会议上,根据毛泽东关于要使留守兵团尽快走上正规化建军道路的指示,确定统一部队建制,提出奠定部队正规化基础的口号,强调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此后,健全了指挥机关,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给处、机要处,并召开各种业务会议,研究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
1938年8月第二次兵团首长会议时,颁布了建立正规军队制度各种草则,并开始试行。
1939年5月,在留守兵团军事会议上,进一步颁布了《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参谋工作条例》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军事训练,提高部队军事素质,是留守兵团正规化建设的根本内容之一。留守兵团特别重视部队的军事战术和技术训练,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军事训练主要靠抓干部教育,搞示范教学。留守兵团每半年召开一次兵团干部会议,每次干部会议都是实际的干部训练,一方面汇报交流训练情况,一方面讨论制定下一步教育计划,然后进行统一标准的训练,再回去训练下级干部。在部队,以团为单位,建立由团长、政治委员、副团长、参谋长及各营营长组成的教育委员会,集体领导本单位的教育训练工作。各营有营一级干部和各连连长组成的教育小组,负责训练排以上干部,然后再去带动战士训练,形成了一个教育训练网。在战术训练方面,注意统一战术思想和战斗动作,坚持以近战战术为中心,以班、排夜间战斗、河川战斗等特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为训练重点。技术训练方面,着重训练射击、刺杀、投弹、迫近作业,使四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几年的军事训练,留守兵团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留守兵团的生产运动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改善部队生活和供应,减轻人民负担,留守兵团根据1938年7月第二次兵团首长会议上毛泽东的“开展部队生产运动”的指示,提出了“生产、学习”的口号,开展从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运动,大力种植蔬菜,喂猪,养羊,开磨坊,办合作社,动员战士学会做鞋、织布、织毛衣毛裤、袜子,改善了部队的伙食和军需品、日用品等供应。仅1939年就垦荒2。5万余亩,在遭受天灾的情况下仍收到2590石(38万余公斤)的细粮。
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指示,留守兵团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广大指战员不仅开荒、种粮种菜,还开办了毛纺厂、被服厂、鞋袜厂、皮鞋厂、木工厂、大车厂、煤窑、砖瓦窑、瓷器窑和各种作坊,进行畜牧业、运输业、商业等多种生产经营;留守兵团1940年全年垦荒2万多亩,收粮2400多石(36万余公斤),经营获利223。65万余元,并为以后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留守兵团的生产运动,开创了历史上军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先例,既改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