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求生记-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笑道:“我到记得你在白马之役后,收到许都中婉夫人怀胎地消息,在军营中疯颠了足有一个多时辰……不提这些旧事,却不知秀夫人生下的是男是女?”   
陆仁道:“是个女孩。说起来刚才我还正在为给这孩子取什么名子为好呢,子阳来得正好,论学识见识你高出我太多,就劳烦子阳为这个孩子取个闺名吧。”   
刘微微楞了一下,看了眼正在那里猛抓头皮的陆仁,暗中摇摇头,心道:“他为人如此,哪里真懂什么收买人心?自始自终不过是以诚待人罢了……唉,应该说是我自己多心。”   
闭目考较了片刻刘道:“义浩若不嫌弃,我看这个孩子不妨就名‘韵’。”   
“韵?”   
刘点点头:“是,琴韵之韵。与你闲谈时也曾听你提起过。你的几个孩子之名各有其意,像三女陆琴便是蔡夫人所生,取一‘琴’字是希望她将来能承续母之所长,倾心于琴道。而秀夫人国色天香,风韵无穷,其女若能   
韵,倾倒芸芸众生,亦是一段佳话。”   
想起貂婵地身世。陆仁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心说这话怎么听着有点像是在损貂婵一样?不过认真的想想。自己的这个女儿将来漂亮是肯定的,而她的身世将如何却要看自己如何去培养。而取这个“韵”字为名或多或少的还能对自己有一些警示的意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步上几个母亲地后尘。   
用力地点了点头陆仁道:“好,就取名韵。子阳,多谢!”   
刘见陆仁应下,心里多多少少也有几分感动。对他来说,陆仁这也是对他信任地一种表示。想了想刘又道:“义浩。你不妨把你四个孩子的名连起来。”   
陆仁楞了一下,默念道:“风、雨、琴、韵……风雨琴韵?狂风暴雨之下,却无法掩盖住的清逸琴韵吗?”   
刘道:“正是如此!义浩,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事,不正是与这四字暗合吗?”   
陆仁忽然放声大笑:“不错,不错!身处乱世,我们当然要在这乱世之中好好的留下一笔……唉,那要是我以后又有了孩子。那要不要接着取名‘雨过天晴’?”   
刘再次哑然。忽然间也有了开玩笑的心态,笑道:“你二女名雨,已有重复;三女名琴。与晴字谐音,不妥不妥。依我看你若再有子女,不如就叫‘拨云见日’吧。”   
一阵笑声过后,陆仁正色道:“子阳,适才小雨派了人来要我去议事厅议事。本来这是我安排的周会,可是现在阿秀她刚刚产子,我想留下来陪陪她。今天地周会就请你代我去吧……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事,主要就是把三家四师的诸般产业情况统筹一下,看看下半年该怎么做。”   
刘犹豫起来:“义浩,我现在就去……合适吗?”   
陆仁笑着把身上的“主”字钢牌交给刘:“你带着这个去就行了,这块钢牌我从不离身的……我再让凌云陪你一起去便可。”   
刘接过钢牌,在手中掂了掂,忽然觉得无比的沉重。默然的点了点头,转身向门外走去。走到门口时刘转过身来,向陆仁恭敬一礼道:“义浩,君不负我,我不负君!”   
陆仁亦回了一礼,目送刘在凌云的护送下离去。   
——————   
转眼便是月初,而这个月初地例会有一点特别,那就是夷州地四家四师、新任太守、还有陆仁的三个徒弟,统领夷州部曲的张放、黄信全部到齐。   
“哎,说起来这还真是难得啊!平时地小会总是有人在外未归,人还从来没有这么齐过。”   
陆仁笑着把一块糕点扔进口中,大嚼下肚。而他的上手坐着刘,必竟刘是夷州太守,这个主位陆仁主动的让给了刘去坐。   
此时的刘也不知是从哪里弄来了一个水晶镜片的放大镜,正好奇的用放大镜去观看手中的书本。听见陆仁这么说,抬头看了下厅中已经到齐的众人,笑道:“义浩,差不多了吧?”   
陆仁摆摆手道:“一般也没我们什么事,让他们去争。”   
刘放下书本与放大镜,沉吟道:“争来争去,主要都是想多争几个人丁吧?”   
陆仁苦笑道:“没办法。现在夷州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特别是青壮男丁劳力,太少了。”   
说着陆仁取过郭弈交给他的图册,看了几眼便一个劲的摇头。有人会问陆仁既然有一定的海运实力,又地处夷州这么个中心点,去四方抢人来当奴隶不就行了?其实陆仁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想法,也可以说这是他早先定下的策略之一,但实际上想这样做还有不小的难处。   
首先是陆仁当初定为掠夺人口目标的东南亚、南亚、三韩、倭岛情况并不明了,自己这里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迟迟的没有派出过探查船队,冒然而为与浪费时间、人力、财力无异;二是陆仁手边的船队看上去是很庞大,到现在有各类大、中、小船只过百艘,实际上六成要用来保持与柴桑、乐陵的海运贸易,三成可以说是甘宁的专属探险船队,平时是调动不到的。甘宁现在正吵着要去地中海,陆仁苦口婆心的劝了很久,这才让甘宁答应只是先到锡兰附近,期限是订在两年;三是陆仁一直在想办法先从中原一带抽调人口来夷州,主要就是想保证一定的汉族人口基数,而这么做的目的可能有些让人不知所谓——他是想避免外族人口过多反到会导致夷州的汉人被外族给同化掉……   
“唉……难那!”   
刘看着陆仁在那里不停的摇头,最后蹦出来这么句话,笑道:“义浩,可是在为人丁不足之事而忧心?”   
陆仁点点头。   
刘道:“你一直是在从河北、徐州一带收拢流民并转运至此,另外也有想过以夷州出产之物去曹公那里交换降俘,此计本无不可。只是海路转运千里,往返常常就要半年时间,且海运人口终究有限,现在至多不过一趟三千。而且流民的收拢也比较难,一般来说北地流民都会迁往内陆的青、扬、荆这几州求食,真正会迁往沿海一带的少之又少。如此算来,一年能从北方迁到此处两趟四千人都很难得了。”   
陆仁道:“是啊,这确是我的失策。”   
刘道:“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义浩也不必介怀。我这里到有一策,义浩要不要听听看?”   
“哦——!”   
陆仁赶紧用力的拍拍桌子,让厅中众人都安静下来,大声道:“太守有何良策,我等洗耳恭听!”   
刘见厅中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干咳两声清清喉咙,心里也知道这是自己获取大家信任的一个机会。“我不能让义浩总是护着我啊!”   
第二卷   
第二百一十四回 … 未见之的   
说刘在例会上打算为夷州人口一直不足的问题献上儿厅中安静下来,刘不是马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向陆仁问道:“义浩,你一直是从北方转运人丁至此,那为什么没有想过就近去南海、山越等地招纳人丁?”   
陆仁连连摆手道:“嗨——我怎么会没想过?你当我在泉州立的港岸是个摆设啊?兴霸上次也在泉州附近招纳了两千多人过来的。只是我迟迟不在南海、苍梧、山越这些地方下手也确有我的苦衷。”   
刘道:“愿闻其详。”   
陆仁整理了一下思绪道:“这几处地方要说人丁是能招纳到不少,但主要是以山越部族为多。山越部族与孙权交兵数年,对我汉人心中有仇视之意,只怕是人还没有招到什么,我们就已经先和山越打起来了。其次嘛……说真的,我一直不在山越、南海诸地着手,就是不想引起孙权的注意。万一夷州渐渐富足的消息传到孙权那里,让孙权留下心,扫平山越诸乱之后发兵来袭,我这里就什么都完了。”   
刘点点头,却跟着又摇了摇头:“义浩所虑固然有其道理,但你不觉得你虑之太过了吗?”   
“虑之太过?”   
刘道:“正是,义浩你虑之太过了。其实孙权与山越诸族交兵,虽能平,却难治,充其量不过就是与之相安无事而已。想要真正把山越、南海、苍梧等地归入治下,不费上个十年之功只怕根本不行。而在这十年中。义浩你能做多少事了?”   
(瓶子按:根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的记载,陆逊出仕后先任海昌屯田都尉,之后孙权采纳陆逊地建议,让陆逊去平定山越诸乱,这打了多少年的仗书中没有记载。不过陆逊回到建业与吕蒙图谋荆州时已经是建安二十四年。如果按陆逊于建安九年出仕,十一年去山越平乱来算,前后连打仗带治理有十二到十三年的样子。)   
“这个嘛……”   
刘接着道:“我自离开许都,按文若的指点去柴桑寻陆氏宗族。等你的商队载我来夷州。之后好歹也在那里住了三月有余。闲暇无事之时我有暗中窥视过江东水军,也打听过不少江东与山越间的消息。在夷州住了几月,我又仔细考较过你这里的船只。我认为,孙权的水军精锐尽在长江、鄱阳一带,而其战船舟只适何江河水战,若论海战争锋却难有其利……甘兴霸,福哇…整理…提供下载你纵横驰骋于水上多年。可认为我说得在理?”   
甘宁是水战地行家里手,闻言捋须沉思许久后道:“江河水战我是打过不少,可这海战我却还真没打过。不过从舰船地性能来看,你地确说得很是在理。寻常的江河战船桨多人众,意在尽快接舷搭板施以白兵,虽都载有巨弩强弓,却只是为了压制对手。这种战法真要是在广阔的海面上怕是无用武之地……”   
一旁的马钧扫上话道:“行军打仗我不懂,不过我听你们的话好像听出点门道。那个战法在于船速够不够快。如果船不够快就难和敌手接舷。不是我马钧自夸。上月新建造出的三只中型‘海鸥’采用的是船尾螺旋桨结构,与同等大小全桨全员地船只相比较,船速要快上一倍有余……”   
甘宁立马就蹦了起来吼道:“什么?你新式船只造好了怎么不告诉我?马上调过来给我用!”   
“不行不行。还在试航!”   
“那不正好?让我带出去当是试航!”   
“停停停——!”陆仁用力的拍了几下桌子让他们暂停争吵,接着向刘问道:“子阳,你说的这些好像和招纳人丁之事相差甚远吧?”   
刘道:“不不不,我只是想提醒你一下,不说十年之期,至少你在五年之内根本就不用如此担心孙权,人丁只管放心大胆的去招。陆战你无兵无将,自然不是孙权的对手,但真要是论海战却可说是以你为尊。而且我料想孙权意在问鼎中原,沿海一带调不出什么兵力战船……也可说他就算想调也不敢调,曹公平定河北就会南下,荆州刘备亦野心勃勃,孙权必须在长江沿岸屯驻重兵。剩下的那点兵马,还要去平定山越诸族,他又哪里会得闲来顾你?而夷州有这数年的时间,多招人马多造战船,介时城防已成兼有海战之利,孙权岂敢窥视此间?”   
陆仁默默点头,刘看到了太多陆仁所没有看到的地方。   
刘抽空喝了口茶,润润喉咙后接着道:“义浩你可能还是有所担心……其实我们去招幕人丁不一定就直接要打出夷州地名号,大可施一瞒天过海之计。”   
“瞒天过海?子阳地意思是……”   
刘道:“义浩,你可还记得你当初失陷于袁尚的蒋氏庄园一事?”   
陆仁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抽调几个得力之人,去泉州附近以豪族之名建庄招人,这样就可以避过孙权的耳目!”   
刘神色中闪过一丝得意:“正是如此!若是如以往那样直接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