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德玄奇编年史--中国历代王朝的德性-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噶榈氖焙蛑鸾ド盏牟蝗缫郧傲耍鹊街罡鹆恋搅怂拇ㄈタ戳艘谎郏饣鹁椭匦峦⑵鹄矗徽饩褪前凳颈纠春捍搅嘶噶榫涂焱甑傲耍铱饔兄罡鹭┫嘣谒拇ǔ抛攀窈海獠藕夯鹬毓猓幌⒉幻稹8阈Φ氖牵醣赋频鄣氖焙颍灿腥嘶惚ㄋ翟谖溲舻某嗨醇惶趸屏司盘觳抛摺G也凰嫡馐遣芪和媸O碌那哦危ゴ友丈侠此狄灿牒旱虏缓希还窆凶矢褡雒拦偷娜撕芏啵且莸涞亟馐退怠缎⒕衿酢费浴暗略谏钤ㄔ蚧屏撸笠病保兑拙防镉炙捣闪谔欤岳洗竽被实凼峭耆咸煲獾摹>驼庋乔崆崽盎啤弊郑苁稻托榈ニ怠傲弊郑蜃沤盗苏泼苫旃チ恕
  而吴国呢,孙权更没什么创意,照搬了曹魏的剧本,先改元黄武,带了个“黄”字,又在鄱阳发现一条黄龙;等到了黄武七年年底,孙权坐不住终于称帝,立刻就有人说在夏口又看到一条黄龙——敢情这三国的黄龙比耗子还多——于是这一年就是黄龙元年,他连年号都懒得想了。这么黄来黄去的,吴自然就是土德了。
  所以说这三国鼎立,其实就是俩土一火三拨人争来打去。
  到了三分归晋的时候,司马氏该应什么德呢?魏是土德,那么晋就应该是金德,尚白色,因为土生金。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未必大家都这么想。晋武帝泰始二年的时候,一群老头子官僚上书奏说咱们晋是受了魏禅,应该学尧禅让舜的传统,继承前代的土德和黄服色。司马炎本来打算恩准的,这时候跳了来一个孙盛,气哼哼地说:“你们全错了,学没学过五德始终啊,晋代了魏,是以金代土,尚白,这才是王道啊!”
  写到这里,我得说我太感动了,因为前面几百年以来,天下只围着“土德”和“火德”打转,好象全世界只有那么两德似的,乏味啊乏味,现在终于冒出一个新鲜的金德,总算可以换换空气了,不然土土火火的,读者不烦我也会腻味死,孙盛大人真好。
  德性之说一旦兴起,自然就会有“哈德”的人来献符瑞来配合论点,这一次也不例外。据说魏明帝时期有人在张掖的删丹县金山柳谷里面发现了一块大白石头,上面写着:“上上三天王述大会讨大曹金但取之金立中大金马一疋中正大吉关寿此马甲寅述水”一共三十五个大字。魏明帝一看,有“讨曹“二字,心里就不痛快,派人把那个讨字的那一点敲掉,变成个计字。等到司马炎受了禅让后,一个叫程猗的人提起这茬,跟司马炎说:“这石头上有个“大”字,乃是极为兴盛的意思;还有个金字,正是我晋朝的德性;还有个中字,意思就是正赶上交汇的时机;还有个吉字,当然就是吉利的意思。这石头分明就是暗示陛下您开创大晋王朝乃是顺应天意呀!”
  好嘛,他倒省事,就拣了四个吉祥字儿说,别的就装没看见。
  关于晋的德性,还有一个例子。在建兴年间,晋愍帝司马邺在位。江南出现了一首童谣: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扬州破换败,吴兴覆瓿甊。坑是一种陶制容器,它的口是用金属籀起来的,所以属“金”,又是“白”颜色,所以白坑实际上指的就是“金德尚白”的西晋司马氏。果然到了建兴四年,匈奴大将刘曜攻陷长安,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白坑”破了个乱七八糟。
  细心的人也许要问了,这个金德有矛盾啊。蜀汉是火德,火非但不生金,反而是克金的,怎么会归晋呢?这个嘛,好解释,因为伐蜀的不是晋,而是魏。虽然那时候司马氏早就把持朝政,但名义上还是曹魏的天下,皇帝还是曹奂,所以灭蜀从五德来看,恰是“火生土”;而到了伐吴的时候,曹魏土德已败,司马氏已经得了天下,承了金德,土生金,所以晋伐起吴来也就无往而不利了。五德之说虽属虚妄,在这里倒也很难得与现实配合的很巧妙。
  作者:马伯庸 回复日期:2004…10…8 5:24:25
  接下来的历史,可就麻烦了。以往虽然五德说法很多,可都是一朝一代交替着来,还算有个谱儿。可从西晋开始,这谱子就彻底乱了套,因为五胡乱华,开始了史称十六国和南四朝的大分裂时期,那时候南北分立,诸国蜂起,华夏大乱,其混乱有甚于伊拉克塞黑索马里,大家人手一“德”,混乱到家了。
  五胡乱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灭亡了西晋,把司马氏和中原大族赶去了长江以南。在中原折腾的少数民族兄弟们宣称自己是继承了西晋的正统,该按着五德继续排行;而在江南的东晋以及随后的宋齐梁陈四朝则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根,有资格参与五德循环,北边那些蛮子都是僭越,是伪朝。结果“五德始终说”的链条到这里就一分为二,一南一北两条分支,双方谁也不服谁,倒也煞是热闹。
  让咱们从北边先说起,这一位是十六国中第一位英雄豪杰刘渊,他是匈奴人,左贤王刘豹之子,曾在晋朝为官。西晋八王之乱后,他被匈奴诸部推为首领,起兵反晋。因为他汉化程度太深,总觉得起兵得有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想来想去,终于被他想出一个有创意的理由来:当年刘邦曾经与匈奴和亲过,我就是匈奴人,而且也姓刘,那就是汉室宗亲呀。于是刘渊拿着这位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说事,宣布国号为汉,还很有幽默感地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摆明了是继承蜀汉的火德,不承认晋的正统地位。可惜他出身少数民族,没人搭理他,他这个兴复汉室的口号没多少人响应。
  后来刘渊死掉,他儿子刘聪即位,派刘渊的侄子刘曜攻破了长安,拿下了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接着刘聪的儿子刘桀接替皇位,却被大将军靳准杀掉。于是刘曜乘机在司空呼延晏等人的拥戴下砍了靳准,做了皇帝。 司空呼延晏给刘渊上书说:“晋朝是金德,本朝取代了晋朝,按照五德相生的说法,金生水,应该是水德。这个汉是火德,十三不靠。不如把国号改为赵吧,赵出自天水,正应了水德。” 刘曜一听,想想自己叔叔打了这么多年汉室的旗号,也糊弄不了老百姓,于是下诏,把汉的国号改为赵,水德尚黑,服色旗帜都改黑色。
  刘渊手下本来有一位大将石勒,是羯族人,一直很受重用。刘曜称帝改号后,把他也封了个赵王。后来两人交恶,石勒灭了刘曜,也建立了一个赵国——史称刘氏赵国为前赵。石氏赵国为后赵。在二赵混战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荏平的县令师欢打到一只黑兔,献给石勒。石勒身一边一个叫程遐的人说这兔子是黑色的,黑色乃是水德之象,预示着您将取代晋朝金德,石勒听了特别高兴,宣布改元太和以纪之念。
  等到石勒砍了刘曜,该称帝了,于是就想到了黑兔这件事。恰好侍中任播也上书说:“那个刘渊的赵来路不正,不该在五德之内。我们石赵才该是继承了晋朝正统的水德。”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于是后赵就应了水德,尚白。这和当年刘邦指汉为水德张苍附议的故事真是同出一脉的师兄弟。
  后赵日子并不长久,摊上一个超级变态石虎为君,很快陷入宫廷斗争之中,先被石闵(冉闵)把石氏皇族杀的七七八八,然后末代皇帝石祗起兵讨伐不成,被自己的部将害死,水德的后赵就此OVER。 这个时候,中原之地有三处主要势力,一是改名冉闵的石闵开创的冉魏;二是氐族符氏;三是鲜卑族慕容氏。 南边本来在刘渊时期还有一个李特、李雄的成汉政权,不过他们没德过什么东西,后来被东晋大将恒温灭了,不提也罢。
  公元352,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灭掉了冉魏,燕主慕容俊觉得自己很不得了,于是称帝建立燕国,史称前燕。既然称帝,就得找找自己的德性是什么。别看前燕自己是鲜卑族,可还真看不起其他少数民族,很多大臣觉得这什么前赵后赵都是蛮夷,不能算在五德循环之内。当年张苍把秦朝踢开,让汉直接继承周的德性为水;后来刘歆也把秦踢开,让汉直接按周德继德行为火;这前燕大臣们也打算如法炮制,让前燕直接继承晋德,晋为金,那么前燕该是水德————转了一圈,还是抄袭前后赵那一套。读书人说话罗嗦,商议了很长时间也没个准数,慕容俊心里也没底,就从龙城召来了一个明白人韩恒。韩恒那也是一代名士,他说咱们燕王是在东方发迹的,按八卦来说就是震的方向,而四象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所以震方又是青龙,青色乃是木德之色,所以燕该是木德。”
  其他人一琢磨,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而且后赵是水德,五行相生水生木,燕即木德也不吃亏。最初慕容俊不太乐意,大概是嫌这个木德不如水德好听,后来群臣都赞同木德,他不得以只好下诏公告,从此前燕就确定下来是木德,尚青色。
  “五德始终说”到目前为止,一直为诸家皇室所迷信,虽然中间颇有争议,但从汉至前燕,五德循环,贯彻始终,都有本可据有案可查。而直到前秦,这一条链子却意外地中断了,原因就出在前秦的一代英主符坚身上。
  前秦的前途本来并不被人看好,开国君主符洪的孙子符生是个暴力分子,这小子在位的时候把国内折腾的乌烟瘴气,符坚气不过,就发动政变把他给杀了,自己即位,局势立刻大为不同,他这个皇帝当的实在华丽,对内修政安民,对外灭掉前燕、前凉、代国,一统北方,一时极有霸主气象。
  按说这前秦在符坚治下,比前面几个势力都风光的多,而且兴儒学,早该有人站出来议论德性。可偏偏这么怪,前秦的“德性”史书上却没提过,符坚也从来没明确说自己是啥德。
  有一种说法认为,符坚并不迷信,所以他对这类玄幻的东西是持反对态度的;在他执政期间,老庄还有图谶之类的东西都是严令禁止,所以“五德”自然也在禁止之列。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符坚虽然禁那些玩意,但这是出于自王猛的意见,他本人其实也颇信这些符异谶纬。新平王符彫有一次给他献了图谶,王猛说这小子妖言惑众,砍了吧。符坚对王猛一向言听计从,就要杀符彫。符彫临刑前上了一篇文,在文里引经据典一通神侃,把符坚给侃晕乎了,结果给他追授了个光禄大夫。而在符坚临死前,姚苌问他要玉玺,他瞪着眼睛骂道:“你丫一个小羌崽子也敢逼我,你算什么东西,根本连一点图纬符命的凭据都没有,还想要玉玺登基?”说明他还真是信这个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前秦应木德,因为符氏最早的时候是姓蒲,后来符洪听过一句谶言“草付应王”,恰好他孙子符坚背后还写着“草付”,于是改姓为符。草属木,那么由此推之,前秦该算是木德。这个说法得到了后秦开国之君姚苌的支持。他杀了符坚抢了玉玺称帝,自谓是以火德替了符氏的木德。
  而还有第三种说法,出自北魏,说前秦承前燕正统,以木生火,应该是火德才对。
  这三种说法要么是没有史料支持,要么是跟理论不符,符坚本人又不可能现身说法,所以到现在还是一笔糊涂帐。以我个人的看法,有可能是符坚确实信图谶之说,但是王猛不让,于是他也就没搞五德的花样;以他对王猛的信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