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本事来自好观念-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体科学不仅研究人的生理变化如何在人的情绪和意志两方面显示出其作用,而且还研究在生理意义上思想和情感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脑体科学是基于这样一个研究理念,即你所感觉到的任何情绪都有确实的生物学的解释与之相对应。例如,气愤的情绪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以及被称为“紧张激素”的肾上腺激素与非肾上腺激素在体内系统中含量增加;与之相对的,放松的感觉则意味着心跳减缓,血压降低,肌肉紧张度减小以及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第47节:满怀热忱地工作

了解上述内容对人们今后的工作状态至关重要,其原因在于某些心智情况或某些生理反应能有助于思路清晰、信心和热情的增强以及效率的提高,而另外一些反应则导致思考僵化、判断失误和行动笨拙。

你是否曾经在大型会议上勃然大怒?除了心跳阵阵加速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大之外,那种糟糕的情绪还打乱了你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使你无法清晰而富有条理地进行思考,通常的结局是你丧失理智并与周围的所有人发生摩擦并产生误会。

感觉沮丧会导致同样的后果,你会因此而丧失明智做出决定的能力。当你沮丧时,你的身体器官都处于低潮,你的身体系统缺乏点燃热情的化学物质,你的大脑停留在过去的失败中无法自拔,害怕最糟糕的情形发生,以致你工作时缺乏动力,或者干脆将工作束之高阁。

将上述情况与拥有积极向上心态的结果相比,如果你充满活力与精力,且工作又充满乐趣,那么你将以一种良好的生理状态,轻而易举地达到持续高效工作的目标。拥有这样的状态,你会信心十足地追求目标,你会满怀创造力,向艰巨的任务发动攻势。面对困难,你反倒会驾轻就熟地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就像萨克斯演奏家布兰福特·马萨里斯进行独奏演出与彩排一样轻松熟练。

不同的心态,无论是气愤、悲观,还是充满信心,都会对你的工作表现造成实质上的影响。更进一步说,科学研究表明,你可以进行自我训练,以获取一种对抗压力、充满活力、保持精力的精神状态。

这些研究的结果对于那些希望在高压环境下崛起的商界人士尤为重要。大多数人执迷于这样的生活习惯中,比如说,任凭消极情绪主宰他们的行为,饮食中糖分和脂肪过多,或者任由自己变得严肃呆板。恰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使他们因此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话又说回来,一旦你改变上述模式,你便可以改善你在各方面的表现。举例来说,如果你有规律地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你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较好的工作成绩,进而使你被赏识、被重用,与合作伙伴相处融洽。也就是说,你可以有计划地使自己的生活更有规律,这包括五分钟的外出散步、吃一个苹果、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做几次深呼吸,这样你就可以使自己摆脱下午通常出现的疲倦感而精神振作,充分利用时间,有效且利落地完成一天的工作而不是拖泥带水。

好观念基本功

你或许没料到,原来影响工作表现的原因竟是身体血液中多了几毫克含量的二氧化碳,它是让你今天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被上司训斥的罪魁祸首。因此,别小看它的威力,哪怕一根扎人的小针,都足以使你在成功之路上遍体鳞伤!

44让自己满怀热忱地工作

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佛里德利·威尔森曾是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总裁,他有一次在广播节目的访谈中,被问到如何才能使事业成功,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深切地认为,一个人的经验越多,对事业就越认真,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的实力半斤八两的话,对工作较富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成功。一个具实力且富热忱,和一个虽具实力但不热情的人相比,前者的成功几率也多半会胜过后者。”

一个充满热情的人,无论是个操作机器的工人,还是大公司的经营者,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高度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有热忱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到目标。爱默生曾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只是一段美好的说辞,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指针。

怎样才能提高工作的热忱呢?佛里德利认为透过哈佛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自己至少学到了下列六个方法:

◎全面了解你的工作及其意义

许多人觉得自己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员工,每天只是做着一些琐碎的小事,这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因为他除了别人要他天天做的工作以外,并不想学习任何事情。

以下的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有人问起两个在一起工作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其中一个回答:“我正在砌砖块。”而另一个答道:“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了解一件工作或是产品,可以增加热情。著名的记者塔贝尔说过,她有一次花了好几个星期,为撰写一篇五百多字的文章搜集资料,虽然事实上她只用到资料的一小部分。她解释着说,那些没有使用的资料,将会变为她一生的宝藏。由于她所知道的东西比写这篇文章所需要的更多,所以她能够写得更轻松、更有自信,以及更具权威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就懂得如何运用这个技巧。那时候他在一家臭气冲天的肥皂工厂里打杂,由于他十分认真地学会了整个肥皂的制造程序,所以对于自己为成品所做的微小贡献,也感到相当的自傲。

第48节:替自己加油打气

工厂训练推销员的时候,也会把产品的制造细节告诉他们,虽然,这些知识在推销的时候很少派得上用场。但是,对自己公司产品的彻底了解,使得推销员对顾客推销的时候能够更具热情且更容易说服人,进而也造就了更好的销售量。

我们对任何一件事知道得越多,就会对它产生越充沛的热情。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不够热心,就该找出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知道得不够多,或是不了解自己对整个程序所做的贡献。

◎订出一个自己可以完成的目标

一个人必须固定他的“视野”,如果他立志要成功的话。他必须知道他正在为了什么目标而工作,然后他才可能锲而不舍地完成它。一个清楚自己目标的人,就不会因为挫折和失败而泄气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写道:“让每个人确实认识他的工作或职业,而且耐心地做着,如果他想要成功的话。”

英国诗人柯立芝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他遗留给后代的诗作大部分都是未完成的。他用自己的天赋与才能是可以完成一篇传世诗作的,可他却白白浪费了这一机会。他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里,在他死后,查理·莱姆写信给其他朋友时说:“柯立芝死了,听说他留下了四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但没有一篇是完成的!”

你必须确立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弄清楚你的目标和衡量的标准,并试着去努力完成明确的目标,而不要让人生充斥着那些模糊且不可能成功的白日梦。

◎天天替自己加油打气

许多相当成功的人都发觉这是个培养热情的好方法。新闻分析家卡特本说,当他年少轻狂,还在法国当推销员时,每天走访一户又一户的人家,每天出发以前都要对自己说一番勉励的话。

魔术大师荷华·索士第常在他的化妆室里跳上跳下,一次又一次大声喊道:“我爱我的观众。”这是他演出前的热身运动,为的是使自己精力充沛,然后他才走到舞台上,向观众展现一次又一次充满活力和愉快的表演。

若你想充满活力的话,不妨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爱我的工作,我将要把我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我很高兴这样活着!我今天将要完完全全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训练自己“为别人服务”

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工作时一只眼睛注视着时钟,另一只眼睛则注视着他的薪水,这样的人在办公室里必定常常感到厌烦、懒散,而且事业绝不会成功。

“为别人服务”会产生热忱,许多有能力的人选择低薪的社会服务,而不去从事比较合适的职业以赚取更多的钱,这就是例证。

一个现代人的成功离不开众人的合作和支持,单打独斗也许会获得暂时的成功,但最后都会失败。最好是让大家都伸出愿意帮助你的双手,而不是把他们的脚伸出来绊倒我们。而只有你先产生“为别人服务”的想法,才能期望能收到这样的效益。

◎结交热心的朋友

爱默生说:“我最需要的,是有个人来使我做我能做的事。”{ txtsk }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培养活力和结交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些。如果你希望自己充满热忱,就要设法能认识那些对生命充满活力而且清楚地活着的朋友。每一个团体都有这种人,要把找出这种人当作你的职责,并且主动和他们交往。

另一方面,就是要避免和那些闷闷不乐的人交往。那些缺乏热情,那些把他们的脚步和心思消磨在天天一成不变的例行工作上的人,请你少和他们来往吧!

◎强迫你自己热情地工作

如果这样做,你将会变成一个充满热情的人,改变原本枯燥的生活模式。

威廉·詹姆斯教授早就在哈佛大学里教导学生这门生活哲学了。“如果你想要得到某种情绪,例如快乐,”詹姆斯说,“你就当作你已经有了这种情绪那样地工作着,而假装你已经有了这种情绪,就必定会使你真的拥有这种情绪。如果你想要快乐,就会快乐地工作。如果你想要痛苦,就会痛苦地工作,如果你想要热情,就会热情地工作。”

好观念基本功

还是那句老话:“别指望环境因你而改变,得改变的是你自己。”若觉得生活总围绕着一些无趣的事物,可别怪罪他们,都是因为你自己无趣、沉闷消极!让自己变得更热情,不仅能发现其他人看起来可爱多了,连世界也会跟着变了呢!

45习惯是创新的头号敌人

满足于现状,就不会渴望创新。

人生瓶颈是指一个人遇到的关卡,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这时候怎么办?惟有创新才是出路。

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举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块钱,而只有85%的机会赢100块钱,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极有可能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块钱而不愿冒一点险去赢那100块钱。但如果换反面来假设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块钱,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有85%的机会输掉100块钱。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大胆赌一下,因为还有15%的机会,说不定根本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