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难天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座”。他要把无间的爪牙分布到整个大明帝国。
    目前每天传递到府中的情报有30多份,大多是鸡毛蒜皮的事,最可笑的是连某个地方的县令摸上了寡妇床的事都有,每天朱植都要分出至少两个小时时间看这些情报,但许多都是没有价值的情报。
    朱植突然想到,为什么朱元璋会在遗诏中叫苦连天。作为一个皇帝,他每天批阅的奏疏数以百计,皇帝一个人哪里有时间看得过来。自己现在每天看几十份情报都感到累,朱元璋不头疼才怪了。
    看来建立一个可靠忠诚的情报分析班子要提上议事议程了,但朱植目前并不放心由小陈子代此职位。不过,朱植倒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小陈子给他读这些情报,也减少了自己不少力气。
    这天,小陈子给他读了几份情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朱植听得昏昏欲睡。小陈子一看他这样,还挺机灵,拿过一份道:“王爷,这里有份好玩的。”
    朱植道:“念来听听。”
    小陈子道:“这份是由礼部递过来的,说来自建安的太学生杨子荣在家服父孝三年期满回京,在路过杭州府附近遭遇山贼截道。被掳进山寨中的杨子荣竟然说服山贼去攻打县城。去县城的路上,他趁黑夜逃脱奔入县城报信,结果山贼被早有准备的县城衙役一网打尽。”
    朱植一听到这名字,就觉得有些熟悉,连忙提起了精神道:“哦?这不是好事吗?”
    小陈子又道:“可不,这本是好事,可事情的结果出了问题。杨子荣在逃跑时带出来一个被掳上山的小寡妇,小寡妇可能不甘在山上受到的侮辱,回到家乡之后就自缢身亡。本来破贼的功臣,却惹上了破坏寡妇名节的嫌疑。此事的来龙去脉被该县县令一同报上了杭州府,由于是太学生,杭州府也管不了,最后上达礼部。礼部认为杨子荣的行为有碍大防,虽有功然不能抵过,将他的功名革去,赶出了太学。”
    哦?听到这,朱植连忙起身,拿过情报看了起来。这份报告让朱植看得又气又喜,气的是,这真是一个不讲道理,或者把道德讲得蛮不讲理的时代,杨子荣好心将寡妇解救出来,居然担上了破坏名节的嫌疑,最终不但功劳被取消了,还丢了功名。真是岂有此理。
    可是这份情报给他带来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这位叫杨子荣的太学生可不是家喻户晓,驰骋林海雪原,双手盒子炮,满嘴大茬子黑话的剿匪英雄杨子荣。这位来自福建建安的杨子荣正是日后号称明初“三杨”的杨荣,杨勉仁。
    杨荣乃洪熙、宣德两朝著名的“三杨”宰辅之一,由于家乡在福建,所以人称“东杨”,是“仁、宣盛世”的主要创造者。也是三杨中以才著称的人物——成祖初入京,欲入宫,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就是说,你小子先去扫墓还是先当皇帝。结果一语惊醒梦中人,帮助成祖安定天下。
    虽是建文的进士,但懂得审时度势,投靠朱棣。此人虽不算什么忠臣,但没有那些腐儒的死不开窍,不正是自己需要的人吗?再说,自己用的是此人的才能,而中国古代这些儒生最懂得让自己站在安全的地方。只要自己以后强大了,他们自然会向自己效忠。
    杨荣是建文二年的进士,他的名字是永乐年间才改的。而在洪武年间,他的本名叫杨子荣。但为什么,他会在这个时候因为这么个破事被革去了功名呢?在这个时代革去功名可是不小的的事情,意味着之前十年寒窗苦一朝成空。
    历史在这个分支已经发生着改变,也许这正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哈哈,朱植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叫道:“小陈子,速把此人档案调来。”没多时,杨子荣的档案已经放在朱植面前。朱植简单浏览了一下,心中已经明白了一二。随即吩咐立刻前往太学。
    太学告诉朱植,杨子荣已在五天前被革走,主事找了个平时跟他关系好的学生一问,才知道他已经跑到城隍庙去摆摊去了。朱植想都不想,直奔城隍庙。
    南京在明朝建立之后依靠江南的富裕,迅速恢复了繁华,到了洪武二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80万,成为了当时东亚最大的城市。这城隍庙就在秦淮河边上,在那个时空,朱植曾去过那里,不过眼前的景象跟后世简直是天地之别。整条河边足足有三里长,路边全是商铺,什么万和酒楼、高记当铺、金记米店应有尽有,好一派繁华景象。
    路上行人如织,摩肩接踵。朱植和小陈子签着马在人群中姗姗而行,小陈子不时向路边的人询问着,可是很快两人就发现,才来摆了几天摊的杨荣并没有多少知名度,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百无聊赖的朱植被路边一个个小摊上的小吃吸引了。什么莲子桂花糕,鸭血汤,桂花糖,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食品,吃得朱植满嘴留香。
    吃是吃得不错,可正事没办好,朱植两人只得继续在这条街上闲逛,看着日头已将正午,就跑到一个鸭血汤的小摊上喝汤,再要上两张饼吃了起来。突然小陈子拉拉朱植的衣袖,道:“王……爷,您看那位。”
    辽王开始建立自己的力量了,大家知道还有什么名气不大的牛人可以招募吗?太牛的人是招不动的,比如什么平安,盛庸,毕竟一个藩王不能和朝廷抢人,最好是一些有能力又刚露头角的,多大家给点意见。另外还请大家多推荐啊!拜托。
第二章 辽王攻略(4)
    朱植顺着他的手发现,在小摊旁的空地上来了个蓝衣书生,此人二十多岁,个子不高,身材瘦小,戴着顶文士方帽。正拉开一张小桌子,准备做买卖。
    小陈子问鸭血汤的小贩:“那个书生是什么人?”
    小贩道:“听说叫什么杨先生,原来是个太学学生,在这里摆摊算命。”
    朱植和小陈子对视了一眼,两人的眼睛共同说着一句话:正是此人。朱植心中一喜,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
    等小摊摆上,主仆两人丢了手中的碗,晃晃悠悠地走到摊前。只见一张简单的白布铺在桌上,上面画着一个八卦。后面插着一个小旗,上面写着“文王神算,拆字算命。”
    旗下的蓝衣书生,斜身而坐,眼睛一直盯在书本上,也不招呼客人,看样子颇有些双耳不闻四周事的味道。
    朱植大大咧咧走到跟前,一屁股做在小桌前的板凳上。小陈子敲敲桌子道:“你做不做生意”
    书生书也不放,眼也不抬,从书后发出声音:“客官可要算命?”神情仍然是一副爱理不理,爱算不算的味道。
    朱植对此人这样的态度感上了兴趣,道:“日将正午,先生才来开摊,倒也悠闲。”
    书生仍是无所谓的样子,但已把书放下道:“在下每天只算十卦,每卦卦金1两银子,要现银不要宝钞,所以客官要算卦就请,否则也不用管在下什么时候开摊。”
    小陈子一听就火了,刚要发话,被朱植举手拦着,道:“呵呵,先生说得有道理,真正有本事的也不会在乎时间长短。那么先生的意思是,您的卦算得很准了?”心道有能耐的人通常都是侍才傲物,他要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反而不算牛人。
    书生仍然不卑不亢地道:“心诚则灵,客官要算什么?”
    朱植想想道:“拆字吧。”说着就摸出一把碎银,怎么也有好几两重,放到书生面前。那时候市面上大多用容易贬值的宝钞,随便就掏银子的可不是平常人。
    书生看看桌上的银子,又挑眼看了看朱植,神色依然不变道:“好,请客官写一字。要问什么?”说着递上一支毛笔。
    朱植道:“且慢,见你年纪轻轻,口气很大,也不知道有无真才实料,我写一个字,你先猜猜我的身份。”
    书生一笑道:“客官请便。”
    朱植随便在白纸上写下一个“土”字,然后将笔一扔,作势道:“先生请。”
    书生看了看纸上的字,突然敛了笑容道:“客官非常人,出自大贵人家。小生这厢有礼了。”说着双手拱了一揖。
    朱植吃了一惊,看看纸上的“土”字道:“先生此话怎讲?”
    书生道:“客官写的是土字,然笔随便一扔,正好压在土头,土上一横不就是那个字吗?”书生并不说破,抬头看着朱植,神色依然如常。
    朱植哈哈一笑,道:“好,看来先生有点才学。”
    书生道:“不敢。”
    朱植道:“却不知道先生年纪轻轻不在家苦读圣贤书,他日博个金榜题名,却在此算命?”
    书生一脸苦笑:“本是如此,无奈上月飞来横祸。”
    朱植道:“呵呵,杨先生的事情,在下略知一二,不知可否移步一叙?”说着眼光灼热地盯在杨荣脸上。
    杨荣刚听他说出名号,心中先是一惊,但神色随即恢复平常。他踌躇了片刻才下了决心,对朱植拱拱手小声道:“客官请。”说着起来就收拾摊子。
    朱植一把挡着他道:“只随我来,这些东西要来何用?”说着哈哈大笑拉着杨荣的手就走。杨荣有些窘困,不明就里地跟着去了。
    在王府书房里,朱植支开众人,只与杨荣单独面谈。杨荣也是聪明人,见左右屏退连忙从椅子上滚倒就拜:“荣狂悖,刚才在王爷面前失礼了,不知王爷是?”
    朱植哈哈大笑,把他扶了起来道:“我乃辽王朱植。”
    杨荣恍然大晤:“原来是朝廷上人称‘义王’的辽王千岁。”
    朱植道:“这‘义王’的称号就不要提了。”
    杨荣道:“王爷过谦了,谁不知道辽王对人义字当头。小民很是敬仰。”
    朱植心道,也不知道他这话是真是假,不过这倒好办,且不如开门见山。摆摆手道:“小王性格如此,都是大家抬爱而已。不知道杨先生为何失去了功名。”
    杨荣一脸苦笑,一五一十将自己在杭州府的经历讲了一遍,朱植装着不知道地听完全过程。原来小寡妇被抓上山后生下一子,这个儿子乃是遗腹子,所以小寡妇一直忍辱偷生,后来被杨荣带出后,这遗腹子不为亡夫的家族承认。万般无奈之下寡妇将儿子叫给杨荣就在自家夫君的坟前自杀以示贞洁。
    朱植听了这个故事,自然唏嘘不已,道:“但这并不是一件不可以解释清楚的事情,为何最终闹得如此后果。”
    杨荣又是苦笑道:“这个嘛,唉……”
    朱植道:“先生,此处就你我二人,但说无妨?”
    杨荣道:“不敢,主要还是去年告了礼部侍郎邹庸一本。想那邹侍郎一直怀恨在心,所以这次也算公报私仇……”
    其实这事朱植早就从杨荣档案中知晓了。原来邹庸与杨荣乃同乡,杨荣回家守孝时,见到邹庸的家人横行乡里,心中一时不愤,就写了一纸诉状把他告到了福建按察司。可是自己一个小小的举人,没有后台如何能告倒堂堂三品侍郎,案件在按察司就被压了下来。从此,杨荣便和邹庸结下了梁子。这次杨荣的事正好摊在礼部手上,邹庸立刻公报私仇褫夺了杨荣的功名,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朱植听完事情始末,一怒而起,一掌拍碎了一只茶碗怒道:“这还有王法吗?父皇年年抓吏治,居然还是有这样的酷吏。杨先生等着,待明日本王到宫内找父皇给你一个说法!”
    杨荣连忙道:“王爷息怒,本来被夺去功名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