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史-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山。下。唐属连州,宋因之。至元十九年割以来属。
  连州,下。  唐改连山郡,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中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为散州,隶广东道。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领县一:
  连山,下。
  循州,下。  唐改为海丰郡,仍改循州。宋为博罗郡。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领县三:
  龙川,下。  兴宁,下。  长乐。下。
 
  
  




       
宋濂》元史》志第十五 地理六




志第十五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是《物理实在主义的哲学》(塞拉斯)、《理性与生活》(桑塔,管番民总管一。本省陆站一百处,水站七十三处。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上。  唐初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军。宋为荆湖北路。元宪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阳罗洑,横桥梁,贯铁锁,至鄂州之白鹿矶,大兵毕渡,进薄城下,围之数月,既而解去,归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从阳罗洑南渡,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并本道安抚司。十三年,设录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抚司为鄂州路总管府,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随省处例罢宣慰司,本路隶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来归附,又世祖亲征之地,改武昌路。户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  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夏,中。倚郭。  咸宁,下。  嘉鱼,下。  蒲圻,中。  崇阳,中。  通城,中。  武昌。下。宋升寿昌军,以其为江西冲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县。后革府,以县属本路。户一万五千八百五,口六万四千五百九十八。
  岳州路,上。  唐巴州,又改岳州。宋为岳阳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立岳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万七千七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
  县三
  巴陵,上。倚郭。  临湘,中。  华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  唐平江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德路,上。  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户二十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万六千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二。州领一县。
  录事司。
  县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  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龙阳州,下。  宋辰阳县,元元贞元年升州。领一县:
  沅江。下。本属朗州。后来属。
  澧州路,上。  唐改澧阳郡,复改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澧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万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
  县三
  澧阳,上。倚郭。  石门,上。  安乡。下。
  州二
  慈利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柿溪州。下。
  辰州路,下。  唐改卢溪郡,复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路。户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五。领县四:
  沅陵,中。  辰溪,下。  卢溪。下。  叙浦。下。
  沅州路,下。  唐巫州,又改沅州,又为潭阳郡,又改叙州。宋为镇远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抚司。十四年,改沅州路总管府。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万九千五百四十五。领县三:
  卢阳,下。  黔阳,下。  麻阳。下。
  兴国路,下。  本隋永兴县。宋置永兴军,又改兴国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兴国路总管府,旧隶江西。三十年,自江西割隶湖广。户五万九百五十二,口四十万七千六百一十六。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七年立。
  县三
  永兴,下。倚郭。  大冶,下。  通山。下。
  汉阳府,唐初为沔州,又改沔阳郡。宋为汉阳军。咸淳十年,郡守孟琦以城来归。元至元十四年,升汉阳府。户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万八百六十六。领县二:
  汉阳,至元二十二年,升中县。  汉川。下。
  归州,下。  唐初为归州,又改巴东郡,又复为归州。宋端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德祐初归附。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归州路总管府。十六年,降为州。户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万九百六十四。领县三:
  秭归,下。倚郭。  巴东,下。  兴山。
  靖州路,下。  唐为夷、播、叙三州之境。宋为诚州,复改靖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明年,改靖州路总管府。户二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九百五十五。领县三:
  永平,下。  会同,下。  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
  天临路,上。  唐为潭州长沙郡。宋为湖南安抚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总管府。十八年,迁行省于鄂州,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户六十万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万一千一十。领司一、县五、州七。
  录事司。宋有兵马司,都监领之。元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长沙,上。倚郭。  善化,倚郭。  衡山,上。南岳衡山在焉。  宁乡,上。  安化。下。
  州七
  醴陵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浏阳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攸州,中。  唐为县,属南云州。宋属潭州。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乡州,下。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潭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益阳州,中。  唐新康县。宋安化县。元元贞元年,升为益阳州。
  湘阴州,下。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衡州路,上。  唐初为衡州,又改衡阳郡,又仍为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衡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为治所。十八年,移司于潭,衡州隶焉。户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二十顷。
  录事司。宋立兵马司,分在城民户为五厢。元至元十三年改立。
  县三
  衡阳,上。倚郭。  安仁,下。  酃县。下。
  道州路,下。  唐为南营州,复改道州,复为江华郡。宋仍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道州路总管府。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万九百八十九。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营道,中。倚郭。  宁远,中。  江华,中。  永明。下。
  永州路,下。  唐改零陵郡为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永州路总管府。户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三顷。
  录事司。
  县三
  零陵,上。倚郭。  东安,上。  祁阳。中。
  郴州路,下。  唐改桂阳郡为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郴州路总管府。户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一十九。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六
  郴阳,中。倚郭。旧为敦化县,至元十三年,改今名。  宜章,中。  永兴,中。  兴宁,下。  桂阳,下。  桂东。下。
  全州路,下。  石晋于清湘县置全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二
  清湘,上。倚郭。  灌阳。下。
  宝庆路,下。  唐邵州,又为邵阳郡。宋仍为邵州,又升宝庆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宝庆路总管府。户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邵阳,上。倚郭。  新化。中。
  武冈路,下。  唐武冈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武冈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万六千八百六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八十六顷。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领四厢,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三
  武冈,上。倚郭。  新宁,下。  绥宁。下。
  桂阳路,下。  唐郴州。宋升桂阳军。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桂阳路总管府。户六万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万二千二百四。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平阳,上。  临武,中。  蓝山。下。
  茶陵州,下。  唐为县,隶南云州。宋隶衡州,升为军,复为县。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
  耒阳州,下。  唐、宋皆为县,隶湘东郡。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十。
  常宁州,下。  唐为县,隶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
  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二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言:“比者黄圣许叛乱,逃窜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五顷,请募溪洞徭、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屯耕种,缓急则令击贼,深为便益。”从之。
  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
  静江路,上。  唐初为桂州,又改始安郡,又改建陵郡,又置桂管,又升静江军。宋仍为静江军。元至元十三年,立广西道宣抚司。十四年,改宣慰司。十五年,为静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仍分司邕州。户二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八。领司一、县十。
  录事司。
  县十
  临桂,上。倚郭。  兴安,下。  灵川,下。  理定,下。  义宁,下。  修仁,下。  荔浦,下。  阳朔,下。  永福,下。  古县。下。
  南宁路,下。  唐初为南晋州,又改邕州,又为永宁郡。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为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泰定元年,改为南宁路。户一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宣化,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