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译注-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丙子,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伏闻周封八百①;姬姓并列,奉承天子。康叔以祖考显②,而伯禽以周公立③,咸为建国诸侯,以相傅为辅④。百官奉宪⑤,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窃以为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者,四海诸侯各以其职奉贡祭。支子不得奉祭宗祖,礼也。封建使守藩国⑥,帝王所以扶德施化。陛下奉承天统,明开圣绪⑦,尊贤显功,兴灭继绝。续萧文终之后于酂⑧,褒厉群臣平津侯等⑨。昭六亲之序⑩,明天施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11),锡号尊建百有余国(12)。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于万世(13)。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三月丙子,奏未央宫。
  ①伏闻:听说。伏,谦敬词。②康叔:周文王少子,原封于康,故称康叔。考:死去的父亲。③伯禽:周公长子,封为鲁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因封邑在周,故称周公。④相傅:即傅相。辅导国君和诸侯之官。⑤奉宪:遵奉法令。⑥藩国:亦作“蕃国”,古代称分封及臣服的各国为藩国。⑦明开圣绪:光大先圣的遗业。⑧萧文终:即萧何。死后谥为文终侯。⑨厉:同“励”。平津侯:指公孙弘。⑩六亲:六种亲属,包括血亲和姻亲两类,古说不一,其一指父、母、兄、弟、妻、子。(11)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12)锡:通“赐”。(13)垂统:把基业传给后代子孙。
  制曰:“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①,褒有德也。周公祭天命郊②,故鲁有白牡、骍则之牲③。群公不毛④,贤不肖差也。‘高山仰之,景行向之’⑤,朕甚慕焉。所以抑未成,家以列侯可。”
  ①亲属:此指兄弟。②周公祭天命郊:周成王为褒扬周公的功德,特许周公在外祭祀天神。③白牡:白色公畜。骍刚:古代祭祀用的赤色牛。④不毛:指毛色不纯的祭牲。⑤高山仰之,景行向之:语本《诗·小雅·车辖》。高山,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喻行为正大光明。后因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四月戊寅,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青翟等与列侯、吏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议:昧死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制曰:‘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周公祭天命郊,故鲁有白牡、骍刚之牲。群公不毛,贤不肖差也。“高山仰之,景行向之”,朕甚慕焉。所以抑未成,家以列侯可。’臣青翟、臣汤、博士臣将行等伏闻康叔亲属有十,武王继体①,周公辅成王②,其八人皆以祖考之尊建为大国。康叔之年幼,周公在三公之位,而伯禽据国于鲁,盖爵命之时,未至成人。康叔后扞禄父之难③,伯禽殄淮夷之乱④。昔五帝异制⑤,周爵五等⑥,春秋三等⑦,皆因时而序尊卑。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⑧,昭至德⑨,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⑩。皇子或在襁褓而立为诸侯王(11),奉承天子,为万世法则,不可易。陛下躬亲仁义,体行圣德(12),表里文武(13)。显慈孝之行,广贤能之路。内褒有德,外讨强暴。极临北海(14),西(湊)〔溱〕月氏(15),匈奴、西域,举国奉师(16)。舆械之费(17),不赋于民。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18),开禁仓以振贫穷(19),减戍卒之半。百蛮之君(20),靡不乡风(21),承流称意(22)。远方殊俗,重译而朝(23),泽及方外(24)。故珍兽至,嘉谷兴(25),天应甚彰(26)。今诸侯支子封至诸侯王,而家皇子为列侯,臣青翟、臣汤等窃伏孰计之,皆以为尊卑失序,使天子失望,不可。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27)。
  ①继体:继位。②成王:周成王。③扞(hàn,悍):抵御。禄父之难:禄父(商纣之子武庚,字禄父)在武王灭商后,受封为殷君,仍都朝歌,周派管叔、蔡叔监视他。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不服,武庚乘机勾结管、蔡叛周。事见卷三《殷本纪》、卷四《周本纪》、卷 三十三《鲁周公世家》。④殄:消灭。淮夷之乱:淮夷、徐戎两地反叛,伯禽兴师伐之于肸(xī,西)。⑤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三说。一、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二、伏羲、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少皞、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异制:体制各不相同。⑥五等:公、侯、伯、子、男。⑦三等:公、侯、伯。⑧拨:治理。⑨昭:彰明,显示。⑩二等:指王和列侯。(11)襁褓:裹婴儿的小布被,引申为婴儿时期。(12)体行:身体力行。(13)表里:内外互相配合。(14)极:边境,边远的尽头。(15)溱(zhēn,真):通“臻”,至,到。(16)奉师:贡奉效法。(17)舆械:指车辆和武器等军用装备。(18)御府:皇帝的府库。元戎:大的兵车,此指将士。(19)禁仓:宫禁的仓库。振:通“赈”。(20)百蛮:指华夏族以外的各部族。(21)乡:同“向”,面向。(22)承流:承受汉朝的教化。(23)重译:辗转翻译。远方言语不通,故必须辗转翻译才能通其意。(24)方外:中原以外的地区,边远的地方。(25)嘉:美好。(26)天应:天道感应。(27)留中不下:留在宫中没有批示下达。
  “承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臣青翟等奏大司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号位,臣谨与御史大夫臣汤、中二千石、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等为诸侯王。陛下让文武①,躬自切②,及皇子未教。群臣之议,儒者称其术③,或悖其心。陛下固辞弗许,家皇子为列侯。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寿成等二十七人议,皆曰以为尊卑失序。高皇帝建天下,为汉太祖,王子孙,广支辅④。先帝法则弗改,所以宣至尊也。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⑤,御史奏舆地图⑥,他皆如前故事⑦。”制曰:“可。”
  ①让:谦让,辞让。②切:恳切,深切。③术:学说,理论。④广:扩大,增加。⑤具:开列。⑥舆地图:即地图。⑦故事:旧例,先例,即先前旧有的典章制度。
  四月丙申。奏未央宫。“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①;可立诸侯王。臣昧死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礼仪别奏。臣昧死请。”
  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四月丁酉,奏未央宫。六年四月戊寅朔②,癸卯御史大夫汤下丞相③,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④。如律令⑤。
  ①卜入:通过占卜求得。②六年:指元狩六年(前117)。③下:下达。④丞书从事:指郡国主办文书的助理官员。当用者:有关办事人员。⑤如律令:按照命令行事。
  “维六年四月乙巳①,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於戏②,小子闳,受兹青社③!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④,封于东土,世为汉藩辅。於戏念哉!恭朕之诏,惟命不于常⑤。人之好德,克明显光⑥,义之不图⑦,俾君子怠⑧。悉尔心,允执其中⑨,天禄永终⑩。厥有不臧(11),乃凶于而国,害尔躬。於戏,保国艾民(12),可不敬与!王其戒之(13)。”
  右齐王策(14)。
  ①维:发语词。②於戏:同“呜呼”。③青社:古代诸侯受封时,由皇帝授予代表其封国方位的某一色土,作为分得土地的象征。齐国在东方,东方配青色,所以授予青土立社。④稽:考证,根据。⑤常:固定不变。⑥克:能。⑦义之不图:不图德义。⑧君子:有德者。⑨允执其中:真心实意地执持中正之道。允,诚实,真实。⑩天禄:天赐的福禄。永终:长久,永久。(11)厥:句首助词。:通“愆”。过失,罪过。臧:善。(12)艾:养护。(13)其:一定,必须。(14)右:旧时书写格式,竖行从右至左排列,所以称上文为右。策:策书。汉朝皇帝封土授爵、任免三公的文书。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旦为燕王。旦:於戏,小子旦,受兹玄社①!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北土,世为汉藩辅。於戏!荤粥氏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②。於戏!朕命将率徂征厥罪③,万夫长,千夫长④,三十有二君皆来⑤,降期奔师⑥。荤粥徙域⑦,北州以绥⑧。悉尔心,毋作怨,毋俷德⑨。毋乃废备。非教士不得从征。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右燕王策。
  ①玄社:燕国在北方,北方配玄色,所以授予玄土立社。②巧:虚浮不实,伪诈。萌:通“氓”,百姓。③徂:往。④万夫长,千夫长:分指统率万人与千人的将领。⑤三十有二君:指当时来投降的三十二帅。⑥期:通“旗”。⑦徙域:指匈奴徙于漠北。⑧绥:安定。⑨俷(fèi),费):废毁,败坏。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於戏,小子胥,受兹赤社①!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为汉藩辅。古人有言曰:‘在江之南,五湖之间②,其人轻心。杨州保疆,三代要服③,不及以政。’於戏!悉尔心,战战兢兢,乃惠乃顺④,毋侗好轶⑤,毋迩宵人⑥,维法维则。《书》云⑦:‘ 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右广陵王策。
  ①赤社:广陵国在南方,南方配赤色,所以授予赤土立社。②五湖:《索隐》按:“五湖者,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或曰太湖五百里,故曰五湖也。”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要服:古五服之一。《书·禹贡》:“五百里要服。”孔传:“绥服外之五百里,要束以文教。”五服,古代王畿外围的地方,以五百里为率,视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其名称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④惠:柔顺。⑤侗:童蒙无知。⑥宵:通“小”。⑦《书》:即《尚书》,其书有“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句。
  太史公曰:古人有言曰“爱之欲其富,亲之欲其贵”。故王者疆土建国①,封立子弟,所以褒亲亲,序骨肉,尊先祖,贵支体②,广同姓于天下也。是以形势强而王室安。自古至今,所由来久矣。非有异也,故弗论箸也③。燕齐之事,无足采者。然封立三王,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可观也,是以附之世家。
  ①疆土:分划土地。疆,界限。②支体:比喻同族。支,同“肢”。③箸:同“著”。
  褚先生曰:臣幸得以文学为侍郎,好览观太史公之列传。传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观,求其世家终不能得。窃从长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令后世得观贤主之指意①。
  ①指意:即旨意,意图。指,通“旨”。
  盖闻孝武帝之时,同日而俱拜三子为王:封一子于齐,一子于广陵,一子于燕。各因子才力智能,及土地之刚柔①,人民之轻重②,为作策以申戒之③。谓王:“世为汉藩辅,保国治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