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董卓大传-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李儒所料,看到蔡文姬来到,岳父赶紧挥手往外赶自己,连吕布和王允打得火热的事情也忘记交代了,就把自己直接赶出书房。
    李儒心情沉重的走出董卓府,哀叹如果贾诩在,以他的智慧,一定能看穿王允的伪装和荀彧的真正用意,也能说服岳父不要沉溺于女色,把心思用到正事上去。可李儒知道哀叹也没用,贾诩已经走了,岳父又不理国事,朝廷诸事就全部压在自己头上,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而为。
    康鹏那知道李儒的心思,此刻他正春风得意,不光蔡文姬来向自己学习简体字,就连孙尚香这个未来的大美女也跑来要学,他的美女养成计划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第二天一早,荀彧前来向康鹏报喜,他已经说服了荀攸归顺康鹏,然后荀攸向康鹏磕头谢罪,表示自己已经明白太师的苦心,自己要洗心革面,戴罪立功。康鹏自然大喜,立即让荀攸官复原职,并且大加封赏,让荀家叔侄协助李儒处理国事。
    康鹏刚封赏完荀家叔侄,蔡文姬就得意洋洋的又跑来了,她昨晚又用康鹏教她的简体字折服了卫仲道,让卫仲道甘拜下风,赞赏不已。蔡文姬为了继续教训以前心高气傲的未婚夫婿,没到时间就来缠着康鹏,非要多学一些。在蔡文姬面前,康鹏永远抬不起头来,自然是有求必应。
    接下来的几天,荀家叔侄没有让康鹏失望,他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内政才能,协助李儒和陈宫将国事军务处理得有条不紊,无懈可击,而李儒开始确实对荀家叔侄顾虑重重,可经过这几天李儒的观察,并没有发现荀家叔侄有什么异常,同时李儒自己也承认,荀家叔侄才能的在自己之上。渐渐的,李儒也放松了对荀家叔侄的警惕。
    不良学生更是得意自己慧眼识珠提拔的人才,这几天,他除了注意吕布和王允的举动,剩下的时间可以放心陪着蔡文姬、孙尚香玩乐,不必再为国事头疼,而洛阳城中那些突然出现的中伤董卓的布告,也突然之间再无踪影,有关董卓残酷暴戾和淫秽后宫的传言,也因为洛阳百姓对董卓的影响大为改观,而逐渐烟消云散,再也没有人在公开的场合谈论了。最让不良学生松了口气的是,吕布与貂蝉的婚期已经定下,就在今年的年底,也就是说,历史上王允的美人计挑拨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已经失去作用了,同时派去监视吕布的探子也回报,没有发现吕布有什么不轨举动,每天都是训练士卒,操练军队,表现比遇到貂蝉之前还好,剩下的时间就是筹办婚事,每天来给康鹏请安,每隔三天才去看望一次貂蝉,也是很快回家,再没有在王允家过夜。
    不良学生也乐于如此,借口自己伤势未愈,把朝政全部交给李儒等人处理,每天只是和蔡文姬、孙尚香厮混,晚上和秀儿亲热。倘若不是老顽固马日郸三天两头来催促他迎娶俩位公主的事还让他比较头疼,康鹏只怕已有此间乐、不思蜀的想法。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康鹏还沉醉在与蔡文姬相处的美好中,时间就已经进入了建安元年八月,秋收麦熟之时,因为今年洛阳与董老大的老巢雍、并两州都是风调雨顺,董卓军坚决推行的屯田之策极得民心,极大的鼓舞了百姓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加之枣祗推广了新式农具,使农耕效率大增,三地都基本取得了丰收,预计将得粮两百万余斛。三地军民欢呼雀跃,连最近一直都愁眉苦脸的李儒也笑开了花,连称今年日子好过了。康鹏闻信大喜,难得去上一次朝,就是为了加封枣祗为屯田校尉,并且法令天下,命令明年中国每个地方都要推行屯田。
    康鹏实际控制的地盘取得了丰收,其他地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北方长时间干旱无雨,十八路诸侯又被关在洛阳,无人组织兴修水利抗旱,农田普遍欠收,灾情最严重的是青州、兖州和冀州,除了旱灾之外,蝗虫也来捣乱,田地肯定是颗粒无收,各地官府存粮连渡过这个冬天都不够,要求赈灾的奏章雪片般飞到洛阳,飞到替康鹏处理朝政的李儒手里。
    开始李儒还悄悄把这些奏章压下,连陈宫和荀家叔侄、文武百官都不让知道,就是怕岳父又头脑发昏,拿救命的军粮去赈灾,可纸始终包不住火,不知怎么的,北方大旱的事还是被荀家叔侄知道了,一下子在早朝上捅出来,文武百官顿时开了锅,纷纷指责李儒,说李儒这是置大汉黎民于不顾,毁我大汉江山。就连平时和李儒交情不浅的陈宫也站在百官这边,对李儒口诛笔伐。在快被唾沫星子淹死的情况下,已成众矢之的的李儒只得向岳父禀告此事,请岳父处置。
    康鹏接到李儒的汇报也不敢怠慢,慌忙召集亲信商议对策,董卓军会议上,众人很快分成两派,以李儒、李傕和郭汜为首的西凉派坚决反对赈灾,理由是各地官府平时对董卓听宣不听调,不把董卓这个名义上的辅政太师放在眼里,现在遭灾了才想起向董卓要赈灾粮来,天下那有那么好的事?还有董卓军手里粮食还要留着以防不测,全部送出去要是又打仗怎么办?
    陈宫、荀家叔侄和赵云等新归依康鹏的文武意见截然相反,坚决要求康鹏赈济各地,理由很简单,居庙堂之者,必以为民造福为己念,不能坐视黎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吕布居然也要求康鹏赈灾,说是要继续发扬义父的人道主义,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张辽、高顺和徐晃等人态度中立,不偏不倚,也不发表意见,只是唯康鹏之命是从。
    皮球转了一圈,最终又回到康鹏这里,康鹏也明白这事为难,赈灾吧,自己的军粮就没指望了,来年招募更多流民屯田的计划也将落空。可不赈也不行,难道要自己眼睁睁看着其它地方的百姓饿死?
    在众人目光注视之下,康鹏沉思良久,终于咬着牙艰难的说出一个字,“赈!”
    陈宫、赵云和荀家叔侄松了一口气,齐声高赞康鹏的高功亮德,仁慈博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李儒却如丧毗考,哭丧着脸连声道:“岳父三思,岳父你三思啊!”
    康鹏其实比李儒还心疼,本来他打算过了今年冬天,就出兵征讨关外的,统一北方再图南方,一统天下之后再学曹丕的,现在只能推后一年了,好在十八路诸侯都捏在手里,不用担心有厉害的竞争对手。康鹏柔声对李儒道:“显佳,我知道你的好意,也明白你对我的忠诚,可你想想,我们手里有粮,难道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吗?”
    李儒话里已经带上哭音,给康鹏下跪道:“岳父,不行啊,我们的粮食也不多,拿出去了,如果再有战争,我们拿什么给士兵吃饭?”说完,李儒连连磕头,直至额头出血。
    康鹏心中不忍,将李儒扶起,“显佳,我既恩惠天下百姓,还有什么人会来恩将仇报?不要说了,去调集关中粮食,赈济关外。”

      第二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八章 青州黄巾起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句话生动的描写了战乱年代百姓的苦难生活。几乎是一条定律,每逢改朝换代、皇朝灭亡之时,中华大地必然天灾人祸不断,兵戈连连,最终受苦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皇帝权贵、地主军阀,而是最底层的人民百姓。
    汉建安元年入秋之时,刚经历了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乱的老百姓还没能喘口气,可怕的旱灾和蝗灾又接踵而来,青州、兖州和冀州等地农田颗粒无收,加之北方这几年动乱不断,劳动力严重短缺,无力抢灾救灾,官府士族又横征暴敛、赋役繁重,民间的最后一丝元气也被抽走,饥荒的阴影已经笼罩在百姓头上。
    北方灾情源源不断报到洛阳,地方官员平时不买董卓的帐,朝廷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到了危险的时候,他们又把皮球踢给董卓,伸手要救济要粮食。董卓给,那么救济了百姓功劳是地方官员的,还可以从中捞一大笔;董卓不给,那么地方官员就可以对百姓说,不是我们不救济你们,而是朝廷不救济,董太师不救济你们,你们要恨就去恨董卓吧。
    康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又不能不给,第一是当然为了争取民心,为将来夺取天下做准备,第二是朝再大臣及康鹏手下的压力,最主要一点,不良学生是一个现代人,虽然品德上不怎么值得称道,可毕竟是受过现代教育,内心里不忍看到民间出现饥荒。于是康鹏不顾李儒的坚决反对,决定将自己的天下大计推迟一年,命令李儒从自己直接控制的关中调粮赈济灾民。
    李儒明白岳父这样做无异于损己利人,迂腐之及,可李儒向来对岳父忠心耿耿,明知是乱命,也只得不折不扣的执行,立即安排从雍州及并州调拨粮食到洛阳,准备转赈各地,而洛阳收集到的赈灾粮食已经装车出发,经汜水关运到灾区。
    但时间已经晚了,粮食从洛阳出发的第二天,李儒就接到青州急报——青州又发生黄巾起义了!起义军达数十万之众,并且有蔓延扩大之势,和上次的黄巾起义不同,这次黄巾起义没有统一的领导,而是由大小不同的头目各自带领,攻城掠地,一路饥民纷纷归附,青州已经沦陷大半。还有一处不同的是,这次的黄巾起义军打出了清君侧、诛董卓的旗号,搬出曾经在洛阳城中广为传播的董卓滥杀无辜、淫乱宫廷的罪名,矛头直指董卓。
    李儒大惊失色,慌忙传令救灾粮食暂停运送,以免落入起义军之手,然后飞马去董卓府报信。李儒匆匆跑进董卓的书房的时候,康鹏正在教蔡文姬和孙尚香数学,蔡文姬早将康鹏认识的一千多个简体字学会用熟,可康鹏舍不得放弃再与蔡文姬见面的机会,便又搬出数学来诱惑蔡文姬,骗她天天来自己家。
    “岳父,不好了!”李儒也不管有旁人,进屋就大喊道:“青州黄巾贼又起,青州除了北海、临淄之外,几乎全被贼军占领,各地灾民群起响应,兖州和徐州都危险了!”也许是李儒跑得太急叉了气,喊完便咳得不停。
    康鹏也是大惊,青州黄巾又起不是在公元193年吗?怎么现在公元190年就发生了?难道是我来到这个时代历史发生了改变?但康鹏细想之下顿时明白,原来的历史上,诸侯讨董是得胜而回,保存了实力镇压,至到李傕、郭汜之乱后才发生,最后被曹操镇压。而现在自己变成董卓,诸侯讨董被自己挫败,诸侯也被自己生擒关押在洛阳,联军也被解散,给各地造成了极大的权力真空,灾荒又来添乱,青州黄巾起义便提前发生。
    康鹏此刻无比后悔,自己抓到十八路诸侯之后怎么就没想到立即派人去接替他们的位置,而是只想着控制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细想之下康鹏惊出一身冷汗,自己从来到这个时代,那时候还信誓旦旦的要征服天下,一统世界,再现汉唐雄风。也凭着对历史的了解,一把火烧了联军的粮仓,轻松取得虎牢关大捷,也开始为天下百姓造福。可自从来到洛阳之后,自己仗着军力天下无敌,就每天沉浸在志得意满之中,把曾经的理想忘得一干二净,数十日不曾理政,只是玩乐,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自己忘记了真正董卓的教训了?
    康鹏越想越后悔,越想越害怕,突然大叫道:“李儒,给我召集众人,商议政事!”
    虽然康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