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河北的大饥荒正在形成,灾民还没有大量南下,宝鼎要等到灾民转徙基本完成之后才起程赶往大江一线,所以护军府要一分为二,一部分官员先期南下安排灾民渡江和攻打长沙的事。

魏起长期担任南郡太守,熟悉大江南北,当然是先期南下的第一人选。

“你带着护军府大部分官吏先行南下赶到江陵。”宝鼎说道,“曝布和熊庸带着五千虎烈军随同南下。南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时间紧张,你们明日便起程南下。”

魏起等人躬身领命。

宝鼎把南下诸事详细交待,最后问道,“可有疑问?”

“巴蜀两郡何时运粮到江陵?”魏起问道,“巴蜀的军队要征调多少?”

“咸阳拿出具体实施之策后,会以最快的速度命令巴蜀两郡向江陵运送粮食和物资。”宝鼎说道,“至于军队,我已经在第二份奏章中有所说明,我希望咸阳能从巴蜀两郡征调一万精兵赶赴西南战场。”

魏起微微皱眉,说道,“南阳和南郡可以各调一万精兵,黔中郡大概可以征调三千人左右,加上虎烈军,我们可以投入西南战场的兵力只有四万三千人。”

“江陵还有楼船士。”曝布提醒道。这个时代的水军又叫楼船,水军将士则称楼船士。

“江陵只有两万楼船士,规模小,武力有限。打长沙还可以配合我们作战,但一旦深入西南蛮荒之地,他们就没办法帮助主力了。”

“这个兵力足够了。”宝鼎说道,“此次西南作战,对我们的未来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胜利,为此我们只用自己可以绝对控制的军队。”

“武烈侯,这个兵力严重不足啊。”曝布急忙说道,“西南对我们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百越各族不可能毫无抵抗之力,所以兵力的多寡至关重要。武烈侯,我建议从中原抽调军队南下作战。”

“绝对不行。”宝鼎斩钉截铁,“中原的兵,一个不要。”

魏起和众人面面相觑,蓦然意识到此次西南作战,很可能是武烈侯的又一个布局,而这个布局,很可能和武烈侯在统一后与咸阳进入直接对抗有莫大的关系。

难道武烈侯打算把西南打造成他的根基之地?联想到楚系的根基在大江一线,而隗氏和琴氏的根基在巴蜀,夜郎国则与西南接壤,假如武烈侯把自己的根基之地放在穷山恶水的西南,放在一个远离中土腹地的地方,和楚系熊氏、巴蜀隗氏琴氏,还有夜郎国结成同盟,那结果是什么?答案呼之欲出。假如他和大王反目成仇,在未来的帝国中心无法立足,他可以果断远避西南,如此可进退自如,即便进取不足,自保却是绰绰有余。

这种想法只能放在心里,毕竟西南是蛮荒之地,以武烈侯之才,除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他绝不会退守西南做困兽之斗。

“武烈侯当真要招募灾民作战?”熊庸苦笑问道。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当然要召集灾民作战。”宝鼎说道,“我们的粮食极其有限,军队越多,消耗的粮食就越多,一旦粮食供应不上,西南攻略必定半途而废。”

宝鼎不想再在这件事上纠缠不休,断然说道,“现在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做出准确推断,所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无须多想。你们即刻南下部署一切,在我抵达江陵之前,你们不但要把灾民安全送到江南,还必须完成攻击长沙的所有准备。”

魏起等人轰然应诺。







        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

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

武烈侯急召蓼园巨贾。

巨贾们最近颇为惶恐,倒不是不相信武烈侯的能力,而是事实摆在眼前,大河南北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河北已经形成饥荒,不少灾民迫于无奈不得不抛弃家园南下逃荒。如果老天继续肆虐,持续不下雨,那么秋收之前,河北灾民必定蜂拥而下,中原必将遭到致命一击。中原乱了,首当其冲的便是巨贾,他们的财富可能瞬间化为乌有。

巨贾们知道武烈侯对今年的大灾极度悲观,考虑到自身利益,很多人开始准备转移财产,就在这个时侯,武烈侯再一次召见他们。

西南策略是秦国机密,贸然泄露可能导致整个计策的失败,但此策的实施离不开巨贾们的支持,武烈侯没有选择,只能信任他们,与他们荣辱与共。

秘密议事上,负责讲解西南策略的还是赵高,但此次讲解中,赵高侧重于西南策略对未来中土统一的重大影响和其中所蕴含的难以估量的财富,总而言之,西南策略成功了,以武烈侯为首的蓼园一系将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主动,由此将给巨贾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巨贾们的惶恐顿时不翼而飞,他们不再担心在中原的损失,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利益。

在他们看来,武烈侯这个西南策略实际上就是一个骗局,是武烈侯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西南蛮荒之地有什么?除了没有开发的土地就是百越蛮夷,哪来的财富?武烈侯所说的财富在哪?显然,在江东,在吴越富裕之地,那里才蕴含着难以估量的财富。

武烈侯名为打西南,实际上是借此机会向江南迁徙人口,只待时机合适,则大举攻击江东,占据吴越。可以设想一下,一旦武烈侯占据了整个大将南部的辽阔地域,把江东、江南、西南,甚至遥远的岭南都收入囊中,那中土局势将产生何种变化?大秦政局又将如何发展?到了那个时侯,就算大秦实现了中土统一,武烈侯也肯定是坐镇一方的大诸侯。

武烈侯做了大诸侯,这些巨贾就是大功臣,他们收获的利益之大,当真是难以估量,非常令人期待。

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面对这帮兴致勃勃的巨贾,武烈侯却是眉头紧皱,心如重铅。

制定西南策略的初衷是拯救无辜生灵,拯救未来的帝国,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世上的人太聪明了,一个个从自身利益的需要来理解西南策略,结果导致真正关心灾民死活的寥寥无几。咸阳急于转嫁危机,朝中某些派系急于把自己赶离中原,而麾下官员误以为自己要在西南打造根基之地,蓼园的巨贾们更是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干脆把西南策略理解为自己打算称霸江南的开始。

难道就没有人想到芸芸众生的生死?没有这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普通庶民的辛勤劳作,哪来的国?哪来的王?又哪来的粮食和衣物?为什么这些真正创造了历史的人总是被无情地践踏和**?就连苍天在惩罚众生的时侯,都毫不留情地屠杀他们。

宝鼎愤怒,感到窒息,他想吼,他想喊,他甚至想放弃现在所做的一切,任由历史的车轮在原定的轨迹上飞驰,任由天下苍生摧毁这个时代,摧毁这个时代所有的国,所有的王,还有所有的权贵富豪,让刘邦带着这个时代的“贱民”打造一个崭新的王国。

宝鼎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巨贾们察觉之后,马上闭上了嘴巴。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不能超越现实。以今日秦国只强大,能否统一中土尚且是个未知数,更不要说吞灭楚国了。再说大秦吞灭了楚国,武烈侯就一定能成为独霸江南的大诸侯?如果这种谣言传到咸阳,传到秦王政的耳中,武烈侯恐怕马上就会成为第二个长安君,成为阴谋篡国的大叛逆。

“现在讨论的是西南策略,而不是如何攻打楚国,更不是大秦未来的政局。”宝鼎冷声说道,“我可以把你们从咸阳的屠刀下救出来,同样也可以举起屠刀杀了你们。”

大帐内霎时一片死寂,尤其中原的白氏和孔氏,更是惊骇欲绝,冷汗淋漓。

“蓼园的路怎么走,我说了算。”宝鼎厉声告诫道,“不要试图影响或者干涉蓼园的策略。今天我可以赐予你们一切,但明天我可以让你们一无所有,生不如死。”

赵高看到巨贾们神色惶恐,急忙出面周旋,“有些话可以说,但有些话千万不要说,一旦传出去,假的也会变成真的。西南策略的目的就是拯救灾民,转嫁中原危机,没有任何其它意图。请诸位不要胡乱猜想,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巨贾们嘴巴上连连应诺,但心里根本不相信。武烈侯是什么人?他和秦王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估计要不了多久,兄弟两人就要反目成仇了。武烈侯是个聪明人,借此机会赶紧离开中原,远避西南,蓄积势力,只待时机成熟横扫江南。咸阳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武烈侯坐大。

中土的战火绵延六百余年了,诸侯们在这块土地上争霸兼并,至今也没有看到哪一个诸侯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大秦能统一天下?秦王有这个雄心壮志,武烈侯也是信誓旦旦,但事实上绝无可能,中土就没人相信天下一统,除非秦王和武烈侯君臣一心,然而,秦王政和武烈侯自己都不相信,他们兄弟两人能齐心协力共谋天下。

看看西南策略的攻击方案,就知道秦王政的态度了。秦王政让武烈侯带着一群饥肠辘辘的灾民去开疆拓土,这不是笑话吗?所以,西南策略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转嫁危机,把灾民赶到西南让他们自生自灭,同时又借机把武烈侯赶离了中原。西南拓土没有成功,西南策略未能完成,武烈侯就休想回来。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的关系通过西南策略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西南策略是武烈侯拿出来的,他当然有进退之道,因此巨贾们的猜测并不是没有道理。武烈侯拿下了长沙,竭尽全力救助灾民,土地和人口都有了,他在西南就能逐渐发展起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巨贾们开始动心思了。武烈侯南下了,其周边的巴蜀、荆宛、夜郎都可以为武烈侯所用,再借助大江这条水路,把楚国江淮和江东连到一起,未来还是大有可为。以此为出发点,巨贾们自然就要转移财产,把中原财富迅速转移到大江一带。

咸阳肯定不会像武烈侯一样在中原实施“与民休养”之策。武烈侯一走,咸阳就要对中原动刀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投靠了武烈侯的巨贾。如其给咸阳杀得鲜血淋漓,倒不如损失一点财产,果断迁徙。只要紧紧跟着武烈侯,这点损失马上就会翻倍补回来。

巨贾们刚刚拿出这个提议,宝鼎就急忙阻止。

“灾民迁徙是无奈之举,而你们迁徙则牵连甚广,咸阳必定有所警觉,这对我实施西南策略极其不利。”宝鼎说道,“中原不仅是中土腹地,更是大秦统一战场的大后方,未来你们会在统一战争中获得巨大的财富。我们要坚持既定的发展策略,不能因为西南策略的实施就马上做出变动。”

“武烈侯,你离开了中原,中原的政策必定随之改变,我们过去所定的策略由此失去了继续实施的可能。”张鹿苦笑道,“跟着你一起南下,我们还能保住现有的财富,如果继续待在中原,恐怕几个月之后,灾难也就扑面而至。”

巨贾们纷纷附和,尤其是白氏和孔氏,离开中原的态度非常坚决。

“我离开了中原,并不代表中原现有政策会随之改变。”宝鼎摇手道,“我在离开中原之前,一定会做好安排,确保你们的利益不受损失。”

“不是我们不相信武烈侯。”张鹿苦叹道,“而是我们根本没办法相信咸阳。”

宝鼎无语。虽然他对中原的军政官长们做出了承诺,但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他不是大王,也没有国事的决策权,即便在他离开中原前,咸阳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之后呢?等他到了西南,还能顾及到中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