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燕手中的兵力严重不足,而淮北的上蔡、陈和泗水三郡的官员们眼看秦军大兵压境,淮北岌岌可危,不但不予支持,反而惊慌失措,纷纷携带家眷财物南逃而去。

就在这个时侯,秦军发动了攻击,大军从鸿沟东西两岸急速杀进。

项燕不敢在野外与秦军决战,一边下令后撤,据城坚守,一边急报寿春,请求增援。

项燕不战而撤,正中秦军下怀。

桓齮、王贲率军从鸿沟东岸火速推进。

两天后,秦军包围了陈,号称二十万大军,做出连营十里之势。司马锌射书城内,命令项燕马上交出韩国叛逆,否则挥军攻城。

项燕指挥城内军民全力死守,发誓与城池共存亡。



武烈侯公子宝鼎带着三万步骑大军直杀寿春。

从陈到寿春六百余里。曝布、熊庸、乌重、赵高和王离五人各带一千骑,日夜兼程,风驰电掣,先行杀到淮河岸边,抢占渡口,掳掠船只,并在沿淮一带烧杀掳掠,给攻击军队囤积粮草。

章邯和辛胜的两万步军则乘坐千辆辎重车随后跟进,与骑军并驾齐驱,速度极快。

这种以车代步加快行军速度的办法就是武烈侯想出来的,实际施行的效果非常好。本来这些辎重车用来运粮草武器,但这次南下攻击没有粮草武器可运,宝鼎灵机一动便想出了以马车运送军队的办法,如此一来便保证了步军的行军速度和机动性,更重要的是,它在节省了步军体力的同时,也可以让步军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辅以车阵迎敌,可谓一举多得。

东方无畏指挥三千骑前方开道,打探方圆五十里军情。

暴龙则带着两千骑沿路掳掠,想方设法夺取粮草,并以最凌厉的手段威慑楚人。秦军长驱直入、直杀寿春的消息一旦传开,淮北局势必将混乱。



曝布等人率骑军一路飞驰,避开所有城池,于三天后杀到淮河北岸,抢占了渡口,然后沿着北岸大堤向东西方向继续攻杀。

寿春震动,淮河两岸一片慌乱,北岸郡县的官僚富豪率先逃亡,接着庶民们举家而逃,一时人荒马乱,形势恶劣到极致。

当天下午李太后和楚王急召文武大臣商议。

陈侯李园和上柱国景缨恳请太后和大王不要恐惧,坚守寿春,并马上下令在全国调兵急赴京畿,死守淮河。

令尹阳文君熊岳则建议太后和大王马上撤离,以最快速度渡江南下,暂避于吴越。

楚国已经不止一次丢掉都城了。早年郢都曾被吴国攻破,后来又遭到秦国血洗,然后迁都陈,陈距离中原太近,安全没有保障,于是又迁到寿春,谁料想这才过了十几年,秦国的军队竟然杀到了寿春城下。寿春原来是春申君的封地,城池较小,不但无法与郢都相提并论,就连陈都远远不如,这样一座不堪一击的城池,岂能挡得住挡者披靡的秦军?

楚国有丢失都城的前车之鉴,楚人对敌军杀到都城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所以阳文君这个建议刚刚说出来,便得到了大多数文武大臣的一致赞同,反对者寥寥无几。

此刻,唯一有胆子反对大王渡江南下的就是李园了。李园苦苦哀求,太后、大王南下,中枢撤离江淮,那各地的勤王之师还有士气吗?军队没有士气,拿什么抵挡秦军?淮北丢了还有淮南,但淮南一点丢了,楚国可就只剩下江东了。

彭城君昭公怒声质问,“陈侯有把握阻挡三十万秦军于淮河以北吗?”

夏侯屈无诸嗤之以鼻,当即嘲讽道,“陈侯以二十万大军攻秦,结果被秦国的武烈侯一把火烧得全军覆没,你说他有没有把握阻挡秦军于淮河以北?”

这话一说,楚国君臣无不失色。这次秦军至少在中原集结了三十万大军,武烈侯如果带着三十万大军呼啸而下,楚国肯定守不住淮北,寿春肯定保不住。

李太后断然决定,大王和中枢连夜撤往江东。

陈侯李园主动要求与上柱国景缨一起,坐镇寿春,死守淮河。

令尹阳文君熊岳则奉命留下与秦国谈判。李太后授予其代理国政之大权,凡两淮军国大事,皆由阳文君处置。临行前,李太后与阳文君商议谈判的底线,李太后给他的最后底线是以淮北上蔡、陈和泗水三郡之地换取秦国的撤军。

当天夜里,李太后、楚王和中枢文武大臣撤离寿春。

第二天,当寿春城陷入大逃亡的时侯,武烈侯带着大军杀到了淮河北岸。

这天中午,阳文君派出使者,渡河拜见武烈侯。







        第264章 公子负刍

第264章 公子负刍

章邯急报武烈侯,楚国使者到了。

武烈侯拒绝议和谈判,下令,斩

又下令,章邯和辛胜两军连夜集结船只,做好渡河准备。命令曝布率骑军在淮河北岸百里范围内大肆掳掠,就地收集战争物资。命令东方无畏率领骑军在颍水东岸百里范围内烧杀掳掠。命令宗越派出斥候密切注视泗水方向的楚军,严防彭城、相城楚军南下驰援而来。

当夜,淮河北岸火把林立,篝火如龙,号鼓声彻夜不断,人喊马嘶之中可以清晰看到渡口一带已经集结了数百艘大小船只。秦军士气如虹,剑指寿春,大有一鼓作气攻克楚都之意。

李园和景缨竭尽全力组织寿春军民加固城池,同时十万火急督促周边郡县马上调兵支援,但楚人猝不及防,即便以最快速度征调军队也要时间,目前寿春只有两万戍军,兵力严重不足。

令尹阳文君熊岳看到使者血淋淋的人头,心里一阵发寒。他必须守住寿春,必须确保淮南的安全,否则,在国祚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其它所有利益都将化作过眼烟云。

李园和景缨听说秦军斩了议和使者,急忙赶到令尹府。

“必须再派使者求见秦军统率。”李园两夜没有合眼,面色憔悴,两眼通红,声音都嘶哑了,“九江和江东各郡的兵马赶赴寿春都要时间,以我们的估计至少需要两到三天第一批援军才能抵达京都,所以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秦军阻挡在淮河以北。”

阳文君熊岳和彭城君昭公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从现有的消息来估猜,对岸的军队应该是秦军的选锋军。”景缨站在地图前,对熊岳和昭公说道,“三天前,我们接到项君的急报,秦军从鸿沟东西两岸同时发动攻击,项君兵力不足,无法两路迎敌,只能退守陈,据城坚守。但仅仅过了两天,秦军的骑士就杀到了淮河北岸,而今天他们的主力也已抵达。从陈到寿春有六百余里,秦军竟然在三天之内杀到淮河北岸,其速度之快,简直匪夷所思。”

“从秦军的这一攻击部署来看,不难猜到秦军在三天内杀到淮河就是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现在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切断了我淮北主力的退路,断绝了我们北上支援的可能,但我们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我们在泗水郡的相城和彭城一线还有大约四万到五万左右的军队,在淮南还可以紧急征调十万军队,即便不考虑江东各郡的军队,我们在淮河南北至少还可以集结十五万军队。以十五万军队的实力,固守淮河一线绝对没有问题。”

彭城君昭公摇摇头,“你的意思是放弃淮河以北的三个郡?”

“当然不能轻易放弃。”景缨说道,“能否守住寿春,守住淮河以南,甚至守住淮北的三个郡,关键就在于时间,我们必须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才能把淮南和江东各地的军队调集到淮河一线。”

“粮草呢?”昭公问道,“这一仗要打多长时间?我们的粮草是否可以支撑几十万大军连续作战?”

景缨没有说话。李园的头也低了下去。楚国有今日之难,都是因为去年的中原大败,如果去年楚军没有战败于方城隘口,何至于窘迫至此,连仗都打不起。

“淮南的军队肯定要征调。”熊岳说道,“江东的军队暂时不要动,我们目前的粮草只够两淮军队支撑个把月的时间。当前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根本没办法击败秦军,必须向齐国求援。使者已经日夜兼程赶赴临淄,但齐国是否愿意出手相救,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你担心齐国趁火打劫?”景缨皱眉问道。

“不是我担心齐国趁火打劫,而是事实就是如此。”熊岳叹道,“秦军今年把主力集结于中原,齐国还敢打吗?现在秦军南下打我们,肯定会在濮阳和陶一线驻有重兵,以防备齐国乘机杀进中原。此刻齐国如果救援我们,必然和秦国彻底翻脸,秦国调转矛头就会打他们。我们已经被秦国打得无力动弹了,齐国独自应对三十万甚至四十万秦军的攻击,有把握打赢吗?如果没把握,齐国敢在此刻与秦国翻脸?仔细权衡一下,齐国倒不如和秦国保持盟约,然后乘机南下淮河,趁火打劫,最起码还可以抢到泗水郡。”

景缨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楚国最害怕的就是秦齐联手南下,这也是太后和大王毅然决定远避江东的重要原因。这时候指望齐国出手相助、雪中送炭,未免过于一厢情愿了。

假如楚国把淮北三郡割让给秦国,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齐国。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兵强马壮,正好与秦国打个旗鼓相当。东西两强在中原交战,楚国就赢得了喘息时间。只待时机合适,则果断渡淮北上,与齐国联手夹击秦军,收复淮北三郡。这就是楚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割让淮北三郡的真实意图。

然而李园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目前无法确定齐国是出手救援还是趁火打劫,楚国还有足够的时间扭转局势。一旦局势扭转,楚国和秦军在淮北战场陷入僵持状态,那么齐国在权衡之下,攻打中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秦军兵力虽多,但今年是两线作战,代北尤其需要粮草武器,那么咸阳是否有足够粮草支撑中原战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军在没有拿下陈的情况下,就直接杀奔寿春,其目的还是想速战速决。

“拖,我们扭转战局的唯一办法就是拖。”李园说道,“中原秦军一部分要阻御齐国,一部分被项君拖在陈,还有一部分则孤军深入杀到淮河,其兵力分散,粮草也难以为继,只要我们在寿春坚持下去,把战局拖到僵持之态,则局面必然扭转。”

楚国假如在淮北战场拖住了秦军主力,那么齐国就有攻打中原的绝对胜算。

说来说去还是要派人渡河谈判,阻止秦军渡河攻击。

“陈侯是否愿意渡河谈判?”熊岳问道。

李园的表情顿时僵硬,神色十分尴尬。秦军决心要速战速决,岂肯谈判延误渡河时间?秦军统率已经杀了一个使者,还在乎杀第二个、第三个?

“那么陈侯是否有合适人选予以推荐?”熊岳又问道。

李园眼中露出恼怒之色。此刻过去一个死一个,熊岳这是成心要李园难看,给李园树敌啊。

“派一个身份尊贵的人过去。”景缨适时给李园解围,“身份太低,说话没有份量,秦军更不予重视,白白送死。”议和使者的身份地位尊贵了,秦军统率即使要杀也要先请示上官,不敢擅自诛杀以免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宗室公子。若论身份地位,当以宗室公子为最。

“现在还有哪位公子留在寿春?”昭公问道。

“淮阴君公子负刍。”景缨说道,“日前他曾打算随援军一起赶赴陈,现正在我府上等候消息。”

“我觉得淮阴君就是最合适的议和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