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定后动-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逼,**人做什么诗,”那满官粗暴地打断了那女人的话,“既然没有话说,给老子砍。”

刽子手一把将那女人拖了过来,拔去她背上的牌子,一脚踢在那女人的腿弯上。没料到那女人吃他一踢,却并无他意料中的跪倒在地。

那满官目中凶光毕露:“妈逼,贱女人,腿还硬,她不跪,就直接砍了,快动手。”

明晃晃的鬼头刀举了起来,眼看就要劈下,我急忙叫了一声“童公公,动手”。

“秋风秋雨愁煞人……”清越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鬼头刀破风的声音。

“大胆!”五个声音一起响起。两男三女。两男是童贯和萧峰。三女是三个臭丫头。

五个人虽然一起出手,最先到的还是萧峰。八只翅膀翻飞,一招“亢龙有悔”将鬼头刀一荡,早已荡在一边。菲菲一见萧峰提前得手,早已一阵阴风,将那女人刮到我们先前所呆的山头。这里萧峰停在空中,一点点向那个满官飞了过去。

现在他的身体是神级神圣天使赛鲁尔的身体,八只翅膀熠熠生辉,圣洁的光芒不断涌出。但其中又有隐隐的黑气氤氲弥漫。更兼他天生威猛高大的气质,一时间将那满官唬得尿了裤子。

萧峰见他那副熊样,也不与他多说,早已一掌打出。掌风起处,顿成肉泥。

清兵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三个带兵的将官将手一挥,向萧峰童贯菲菲娥娥华玲五人围了过来。我可不想跟这些清兵纠缠,让小招招出一大堆亡灵,挡住这些清兵,招呼五人一起走。五人心领神会,早已如风一般向刚刚的山头飞去。

那女人在山头,看着我们一路人飞了回来,眼中满是迷惑之色。我们也不跟她多说,菲菲又弄起一阵阴风,将我们一起刮过几个山头,最终大家都停在一个山顶。

“秋风秋雨愁杀人,秋月秋光梦断魂。秋人秋魂怀愤怒,秋野秋草拥秋坟。秋峰秋林看秋意,秋水秋叶绕秋蘋。秋霜秋雾笼秋舍,秋树秋花满秋城。秋刀秋剑斩秋士,秋岸秋潮涨秋音。秋兵秋马出秋闺,秋雀秋蝉入秋晨。”

秋风秋雨,秋叶秋林,秋山秋水。刚刚又听到那女人读一句耳熟能详的诗,我不禁想起了从前自己续的这首诗,情不自禁地念了出来。

那女人瞪大了眼睛,显然没有想到有人能够帮她把诗续出来。不过她也就是一段程序,跟真正的秋瑾不是一回事。原本的程序,她念完这首诗,要么被一刀砍了,要么被救之后也会“忘了”原来的诗歌。但偏偏我现在将这首诗补完整了,她才会那么诧异。

其他人中间,萧峰是个大老粗,只会大声叫好。童贯久跟赵佶,受过熏陶,正在回味。武大郎没有反应,掏出一块炊饼自顾吃着。小招在后面退敌还没有回来。最吃惊的莫过于三个臭丫头。因为据说这句诗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人能够续出来,人人都为了这一句残缺的诗而唏嘘不已。没有想到现在被我续出来了。

“各位,请问你们是?”那女人疑惑地问道。

不待我们回答,娥娥已经上去将手一挥,一股黑气涌出,那女人身上的绳子节节寸断,立刻就恢复了自由。

“敢问这位女侠,可是秋瑾女士?”我看他已经恢复自由,立刻问道。

“我正是秋瑾,别号鉴湖女侠。几位是同盟会的?”秋瑾目中放光,又回复了她的英气勃勃。

“这个,有人想请女侠到他那里一叙。我们只是受到此人所托而来。”我回答道。

“原来不是同盟会的同志。好,烦请各位带路。秋瑾也想见见这位高人。”秋瑾爽快地道。

我不仅暗叹,偶像就是偶像,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立刻将三个臭丫头的手拉在一起。菲菲和华玲分别拉着秋瑾的一只手。我掏出“沉鱼落雁令”,一声“闭月羞花”,下一刻,已经回到了儋州。

“好,师弟虽然拖拖拉拉了一个月,这一行动起来,却是如风一样快。”

安禄山已经远远笑眯眯地迎了上来。

秋瑾远远看着安禄山,见他神情中透露出一种和平浩瀚的气息,心中不由暗赞。

“阁下莫非就是这位大哥所说的高人?敢问高人大名,请秋瑾过来有什么教诲?”秋瑾拱手道。

“哈哈哈哈,很好,”安禄山仰天大笑,“果然是‘古轩亭口’过来的,气度不凡。这些朋友都叫我天尊,这是一个称呼,不是身份,你随便象朋友一样叫我就是了。”

安禄山显然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来刺激秋瑾。千秋之后,人们只相信故事,就算再出色的人,也是听故事长大的,一时半刻之间,要讲清楚自己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好的,天尊。请问天尊有什么事情要秋瑾去做?”秋瑾道。

“其实,今天我请来秋瑾女士,主要是有一件事情,经过我多年思索,总是不得要领。预言说过,九百年后,‘古轩亭口’秋瑾女士可以帮我解答心中的疑惑,所以我才会请这位到‘古轩亭口’请来秋瑾女士。”安禄山答道。

“哦,原来各位竟然是宋时之人。不知各位心中有什么疑惑?如果秋瑾知道的,一定尽力解答。”秋瑾道。

“这个,鄙人五百年前,曾经游历天下,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总是生活得不快乐,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打来打去,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高高在上,有的人却没有出头之日。当时鄙人也曾在范阳卢龙实践过众生平等,但众生却并不领情,所以鄙人至今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不知秋瑾女士能否给我进行解答。”安禄山越说神色越黯然。

秋瑾一下子沉默下来。安禄山所遇到的情况,何尝没有被她们遇到。至今为止,她们的活动还必须借助于那些会道门,同盟会鱼龙混杂,民主共和的理念根本就没有被真正理解。

“师兄,这个问题,我可以帮你解答。”我忽然道。

“哦?”安禄山和秋瑾都不由大吃一惊。他们万万想不到,真正的“高人”会是我。

第十六卷 万里石塘

第三百二十六章 … 人血馒头

“还请师弟【大哥】赐教。”安禄山和秋瑾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

“秋瑾女士身后二十年,在你的故乡出了一个人,叫做鲁迅,他曾经写了一本书,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个革命者被杀了之后,他的血被他所念念不忘的苦难的人用来蒸馒头,据说吃了这种人血馒头,可以治痨病。这是一个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寓言。也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问题。就算有很多人为了他们流血而死,他们也不会将目光从眼前的问题移开。所以,每一个流血的人,自己的人血都可以被人拿来蒸馒头吃。”

我用缓缓的语气将这段话说下来。这是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的故事,虽然后来我转入修道了,但这个故事一直没有被我忘记。

“每一个流血的人,自己的人血都可以被人拿来蒸馒头吃。而且还是那些自己正在为他们而战斗的人。”安禄山和秋瑾都咀嚼着这段话。这段话给他们的震撼太强烈了,也引起了他们心里的共鸣。

“我还知道一个故事。”华玲忽然道,“佛祖当日,看到一只饥饿的大鹰,本来佛祖是可以战胜这只鹰的,但佛祖为了那只鹰不再饥饿,就割下自己的肉去喂那只鹰。人心都是肉长的,也许某个时候的人,会用人血馒头来治病,但慢慢人们就会理解那些人了。”

华玲这段话说完,不禁再次给安禄山和秋瑾带来震撼,也给我带来了震撼。

“其实,我们每个热血沸腾的人,就像那些扑火的飞蛾,明知道光明就意味着死亡,可是我们还要去追寻。安济儿妹妹,三千年前,你不就是如此么?”华玲继续道。

“我们每个热血沸腾的人,就像那些扑火的飞蛾,明知道光明就意味着死亡,可是我们还要去追寻。说的太好了。”安禄山和秋瑾又是齐声道。

安禄山想起了自己被安庆绪杀死的往事。秋瑾则想起了刚刚自己在死亡线上走过一回。而在此之前,徐锡麟已经死了。

“不对。不对。”我忽然摇头道。

“哦?”所有人的目光又集中到我的身上。

“多少千年以来,佛祖曾经用自己的肉喂了多少鹰?又有多少人飞蛾扑火一样地死去?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用恶毒的语言来诅咒佛祖,诅咒飞蛾?人是恶毒的,人是恶毒的。”我一边搜集自己的思绪,一边道。

“师弟这个问题提的好。”安禄山忽然道,“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不过这次找来秋瑾女士,预言说,她可以帮我很好地教教我这个问题。师弟也一起听听秋瑾女士的教诲吧。”

秋瑾脸上泛起了微笑:“没错,这个大哥的问题,秋瑾可以解决的。这位大哥,其实这个答案非常简单,人是自由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你可以不让人说什么,你可以不让人想什么。但人既然生下来,就必然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思想中都有恶根。圣人如果坠入魔道,也就成了魔鬼。人的思想不是用武力可以征服的。人的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来逐渐达成共识。在共识达成之前,任何的强迫和哀叹都是无力的。所以,扑火的飞蛾并非没有意义,他们用微弱的身躯扑出了光明,给思想的交流带来了新的坦途。就如吃人血馒头,每个人吃到嘴里的味道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吃人血馒头,可以激发他们更多的魔性;而有的人吃人血馒头,却能从中吃出佛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会欺骗自己,有的人只看见佛祖,有的人只看见魔鬼。而这个世界上的佛祖和魔鬼都是同时存在的。甚至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天使和魔鬼同在。每一丝微小的光明,并不能带来整个世界的光明;你所看见的黑暗,也不会因为你的想象,就必然淹没所有的光明。所以我们要追求自由,因为自由是光明的基础。当光明和黑暗不是以紧张的关系出现,二者的对立就会出现了松懈,就可以松开人们内心的弦,人就可以通过深思熟虑来加以选择。否则,每个人的选择结果,除了极少数人,必然选择黑暗。因为黑暗更能给人带来利益,而光明却总是意味着死亡。飞蛾的寓言一直被每个人牢记在心。这就是自由的意义。民主则是给自由的选择加上一个保证。尽管这个保证在最初漏洞百出,但是却给人看到了真正自由的曙光。”

“好一个自由是光明的基础。果然如预言所说,秋女侠的见识完全在我等之上。这样想起来,当时我们三个人的努力也就不是白费的了。”安禄山心悦诚服地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天尊应该就是安禄山。你所说的三个人,应该就是李隆基杨玉环和你。天尊以为我也会象世人一样,听到你的名字就嗤之以鼻。其实天尊错了。中华古史,最自由的时代,莫过于大唐。而大唐,最自由的时代莫过于玄宗。从安禄山做节度使的那一刻开始,中华古史就揭开了新的面纱。无论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不再盲从,人们都在进行新的思考,发生新的碰撞。此后一千五百年,自由的思想一直在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被自由所包围。所谓当时的礼教,不过是因为原本的道德已经不能完全掌控人们的生活,所以不得不用这种新的思想来进行约束。而礼教在此后的千年之中,虽然一再被皇帝和知识分子提起,却从来也没有真正进入所有老百姓的生活。当然,自由本身对于黑暗的选择也让很多老百姓痛苦不堪。他们忍受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