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云路-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棣身体晃了一晃,脸色简直难看得不行了,他看着自己的母亲,嘴唇抖了半日,才吐出一句话:“母亲别再插手此事了……也别在父亲面前提起……”

周康连夜带着钟县丞与几个得力的衙役去了淮王别院,一直到次日午后方才回来。淮王别院中确实有财宝之事没多久就传开了,清河县上下都震动了,人人见了面都要议论几句,还有许多好事者跑到别院附近去窥探,但因为周康加派了人手去把守别院,倒是没人能偷闯进去。原本负责看守的两个差役都被调回了县衙,另行安排了特别的差事,与其他人隔绝开来。但他们既不是囚犯,又是发现别院暗室的当事人,想要完全让他们与世人隔绝是不可能的,没两日功夫,已经有小道消息流传出来,说淮王的财宝被人盗取了一半,下手的正是县令周大人的亲信幕僚和县令公子的书僮,如今县衙正派人去追缉他们呢。

流言沸沸扬扬的,青云自然也有所耳闻,只是刘谢近日一直在外头办差,不在县衙里面,她想要得到确切的内幕消息就不是那么方便,顶多是高大娘从几个快手捕头的家眷那里打听到些传言。

但传言太多了,有说卢孟义早有预谋,骗了周大人父子,偷出那些财宝的,也有说偷财宝的另有其人,卢孟义只是凑巧撞上了,才被人抓走意图灭口,眼下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等等等等。官方迟迟没有说法,府里听到了传言,似乎也打算派人下来查个究竟,各种各样版本的传言充斥坊间,整个清河县都热闹起来了。

青云只知道周康之子周棣近日一直病着,因为他家请曹玦明去好几回了,听说周棣的病情反复不见好,年纪轻轻的,竟越病越重了,周太太成日以泪洗面,倒是让不少原来厌恶她的吏员家眷生出同情心来,三两结伴上门去慰问。但上门的人无一见到周家主人的面,连葛典吏太太带着女儿特地去探病,也被人轰了出来,葛太太又羞又恼,硬扯着不舍得离开的女儿走了,众人见了,都忍不住指指点点。

倒是钟家一直没有动静。钟县丞近日一直在周康身边协办公务,听说是早出晚归,十分忙碌。青云想起已有些日子没去瞧钟胜姐,便想着过去看看她,顺便打听打听自家干爹什么时候能回来,于是备了两包糕点,穿戴整齐了,上门去做客。

谁知她到了钟家,胜姐迎出来,两只眼睛又红又肿,分明是哭了很久。她忙问:“这是怎么了?”

钟胜姐哽咽着摇摇头,经她再三追问,才答说:“我娘病得厉害,这两日连饭都吃不下了,只能喝些汤水。大夫开的药,她也吃不下去……”

青云吓了一跳:“怎会这样?前两天我还听曹大哥说,你娘的病情已经有好转了呢!”

钟胜姐呜咽着说:“原是有好转的,那日下雪,兴许是着了凉,病情又反复起来……爹这几日忙得不着家,周大人总是叫他去商量公事,我一个人陪着娘,心里实在是害怕……”她拉着青云的手,哭道:“万一我娘有个不好,爹不在,我该怎么办哪……”

第四十二章恶化

更新时间2013…4…723:54:05字数:4280

青云被钟胜姐哭得心都慌了,也担忧钟太太真有个好歹,便安抚了钟胜姐几句,拉着她去见她母亲。

钟太太卧病在床,房间里烧着火盆,门窗都封得严实,不见一点儿寒风,只有离炕很远的地方开了一扇小窗。青云一进屋门,就闻见屋中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不过似乎有点象是一种补药的方子。当然,钟太太身体虚弱,吃点补药也是正常的,只是不知道有没有经过大夫的许可?不然跟大夫开的药冲突了可不好。

钟胜姐含泪对母亲道:“娘,青姐儿来看您了。”钟太太在炕上动了一动,转过头来,露出一张面白如纸的脸,虚弱地笑了笑:“青姐儿来了?难为你有心……”

青云见她病容憔悴,心下不忍,忙行了一礼,便上前慰问:“才两三日不见,您怎么就病成这样了呢?前儿我还听曹大哥说,您的病情已经有起色了。”

钟太太无奈地笑笑:“我这破身体,三天好,两天坏的,便是医术再好的大夫,也无可奈何。”

钟胜姐哽咽出声:“娘,您别这么说,我们不如再把小曹大夫请过来,给您看病吧?以前他给您开的方子一向很管用的!”

青云也跟着点头,曹玦明就住在后街,过来诊个脉,方便得很,况且钟太太又是老病人了。

钟太太却摇头道:“如今给我看病的大夫,是淮城府里数得上号的名医,你爹特地给我请过来的。我吃着他开的方子,觉得挺好,只可惜我这身子不争气……若现在换一位大夫,怕是要惹恼人家的,也太麻烦小曹大夫了。”

病人都这么说了,请的大夫又是府里的名医,青云只得闭了嘴。事实上,她还是更信任曹玦明些,名医又如何?曹玦明的老爹可是太医呢!

钟胜姐显然不大乐意,泪眼汪汪地看着母亲,想要劝她改了主意。但钟太太的态度很坚定,还命她:“青姐儿来了,你怎的连杯茶都没招待?实在失礼得很。赶紧去叫人煮茶,再把前儿人家送的几样糕点拿出来。”

青云忙道:“不必麻烦了。钟太太,我平日常来的,您真的不用客气。”

钟胜姐也是这么想,但钟太太却道:“这是礼数,应该的。胜姐儿快去。”说罢又补充了一句:“顺便去厨房问一问,早上的汤可还有?我觉得有些饿了,正想吃一点。”

钟胜姐大喜:“娘想吃东西了?我马上叫人做去!”风一般急急走了,也没顾得上跟青云打声招呼。

青云没有在意,钟太太却替女儿赔不是,她只得说:“钟太太,我跟胜姐是好朋友,您不必待我如此客气的。”钟太太低头笑笑,咳了两声。青云忙倒了杯温开水上前喂她,她只喝了一口,便微笑道:“青姐儿,你是个好孩子,平日里待我也恭敬。你知道,我只有胜姐一个女儿,素来爱若珍宝,有时候为了她,少不得要做些亏心事。”

青云怔了怔,没听明白:“钟太太?”

钟太太喘了喘气,苦笑道:“方才我不肯答应胜姐,请小曹大夫来为我诊治,并不是小曹大夫不好,原是我……我们夫妻俩为人父母的一点私心。”

青云挺直了腰,忽然想起钟胜姐曾经花痴过曹玦明的往事来,心想莫非是东窗事发了?可那完全是钟胜姐自己的想法,曹玦明无辜躺枪了!

接下来钟太太的话证实了她这个猜测:“胜姐年纪小,不懂事,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见的外男极少,那回小曹大夫上门来给我治病,她一见小曹大夫的人品,就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其实,以小曹大夫的性情才华,若他真有联姻之意,我们夫妻自然是欢喜的,可显然他没这个意思,不过将胜姐视作寻常病人的儿女罢了。若让他们经常见面,最终伤心的只会是胜姐。倒不如换了别的大夫来,让胜姐无法见到小曹大夫,时间一长,她也就断了念头了。”

青云叹了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钟太太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虽然她心里有些不爽,觉得钟县丞和钟太太小看了曹玦明,但也没兴趣阻止。钟胜姐是个好姑娘,可还配不上她家曹大哥,她也就不多事了。

钟太太低声恳求:“青姐儿,你回去后,别跟小曹大夫说我生病的事,也别让他来给我诊脉,行么?我们真不是嫌弃小曹大夫,只是觉得胜姐儿配不上人家。”

青云笑笑:“钟太太您放心,我不是随便乱说话的人。曹大哥也不会因为您没请他来看病,就主动找上门来的。这件事我会当不知道,您别担心胜姐的名声会受影响。”

钟太太仿佛松了一大口气似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青云见状便又劝她:“我听说您总是不知为什么事而操心,以至于忧思过度,损及身体。您还是想开些吧,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呢?若真有烦心事,不妨跟家里人好好商量,别总是一个人闷在心里。”

钟太太的脸色僵了一僵,勉强露出一个笑。

青云心中正疑惑,钟胜姐回来了,还亲手捧来一碗热腾腾的汤,满面是笑:“娘,早上的汤还有呢,我亲自烧热了给您送来,您尝尝?”钟太太露出慈爱的笑容:“快放下吧,仔细烫着手。”

钟胜姐应了,将汤摆到炕尾的矮几上,便回来坐在母亲身边,好奇地看着她和青云:“娘,你跟青姐儿在聊什么呢?”

“不过是几句家常闲话。”不等青云回答,钟太太就先开了口,她嗔了女儿一眼,“瞧你袖子上蹭的是什么灰?这么大的人了,还毛毛躁躁的。”

钟胜姐低头一看,袖角上果然黑了一块,大概是在灶台上弄到的,也不以为意:“一会儿我去换了干净衣裳就是。”又笑着说:“青姐儿真该常来才是,瞧,娘只跟你说了一会儿话,精神就好多了!”

钟太太脸上又僵了一僵,低头咳了几声。青云看了看,笑说:“方才我跟钟太太说起一件她很感兴趣的事,大概是心情好了,所以精神就好了。”

“是啊……”钟太太干笑着附和,神色很是不自在。青云只当她是因方才跟自己提到女儿的相思病,才会这样,也不忍心看她为难,就起身道:“我该走了,钟太太好生保重身体,过两日我再来看您。胜姐不必送我,侍候你娘喝汤吧。”钟胜姐笑咪咪应了,便去端汤碗。青云向钟太太行了一礼,便在丫头的陪伴下走出门来。

她到了县丞宅的前院,正好遇上钟县丞回来,大冷的天,居然出了一额头的汗,行色匆匆地,见了她,只随意点了点头:“来探病么?你这孩子有心了。”

青云犹豫了一下:“钟大人,您工作很忙吗?还要照顾家里,实在是太辛苦了,可得好好保重身体。”

钟县丞叹了口气,苦笑说:“我会的,多谢你想着,有空了常过来坐坐吧。我还有事要忙,这是好不容易抽了空回来看看,马上就要走了。”说罢又要往里走。

青云忙叫住他:“钟大人,我干爹去了几日,什么时候能回来?他要是在县衙,也许还能帮上你们的忙。”

钟县丞顿了一顿,便道:“他也该回来了,原本就没必要出这趟外差,眼下县衙正缺人手,正该叫他回来。我回头就跟周大人说去。”

青云大喜。

刘谢果然第二天下午就回来了,他先回了家梳洗换衣裳,又向青云诉苦:“十八里乡的里长急病死了,家里四个儿子都想争着做这个里长,一个是庶长子,说自己是长子,理当继承亡父职责;一个是前头被休了的妻子所出,说自己才是嫡长子,要继承也是由他继承,其他兄弟都说他娘被休了,算不得嫡长;还有一个儿子常年跟在老子身边帮忙处理乡务,觉得自己才是最应该替代亡父职责的那个;还有一个最小的,是后娶的正室所出,觉得自己才是唯一的嫡子,继承亡父的职位是名正言顺的……这兄弟四个都是隔母的,彼此争吵不休,又各自拉了一帮乡老士绅撑腰。本来,这种事只要县衙出个文书,里长之职该让谁做就让谁做好了,也不知是谁跟周大人说了什么,大人觉得此事需得慎重处置,知道我在县衙做了多年小吏,六房都混过,对各乡人头事务也熟,便将我派了去。人都说是好差事,其实就是专门听人诉苦去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两日,又冒出几个人来说,里长无须世袭,既然前任死了,另选新人就是……总之,乱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