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色-第1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了上千万元的现金跑到深力大学去进修了。
    躲过了一阵风头后,李书福又回到台州继续搞活计。
    一九九三年。他决心要造摩托车。
    当时沿海农村已经富裕起来,摩托车不仅成为年轻人追逐时髦的标志,还是货物短途运输最好的工具。虽然李书福一点也没有做摩托车的经验,不过,他天生就是绕开红灯走的天才。没有技术,就四处挖人,没有图纸,就拆了别人的车子依葫芦画瓢。
    最要紧的是没有许可证,他跑到北京机械部的摩托车管理处,问人家说他们想生产摩托车,是不是这里批的?
    被问的官员反问他,知道国家产业政策不?
    李书福回答说报纸上登过。
    官员顿时就笑了。说看见了不就行了嘛,你还来干什么呢?
    不过这事儿还是没有难住李书福,他很快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花钱买了一张许可证,正好当时台湾的光阳公司刚刚生产出一款踏板式摩托车,很受女性骑士的欢迎,李书福当即把它引了进来,成了大陆第一家生产该款摩托车的厂家。
    吉利摩托车的成功,让李书福成了一个,真正意义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大概是收到了香港回归的刺激,他突发奇想,宣布要造汽车。
    当时中国的汽卓产业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暴利可期,布局已成”
    宏观来看,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央政府试图启动内需市场,汽车与房地产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家用轿车的拥有量连年翻番。众多专家纷纷预言,中国的家用轿车时代已经到来了。与此相关的是,汽车行业的暴利现象已昭然若揭。
    有人将中国与美国的轿车价格进行比较,同等性能的大众甲壳虫,中国的售价是美国的三倍多,别克的售价比是两倍多,丰田花冠的售价比是三倍。让人吃惊的暴利,无疑意味着汽车行业有着巨大的成长
    间。
    就产业现状来看。却是一派让人莫名感慨的景象,在一九七八年国门洞开之时,跨国汽车公司就被获准涉足中国汽车制造业,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法国标致,日本丰田、三菱及日产等纷纷选点设厂,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原有的红旗牌及上海牌相继被巧妙地消灭。
    曾经有人用百病缠身来形容国内的汽车工业:投资分散,开发能力差,生产成本高。销售服务体系近乎原始。因此有人断言,如果汽车业不能通过巨额资金的筹集来完成结构调整和重组,全军覆没绝非危言耸听。在这种大环境中,李书福贸然闯入,自是无人喝彩。
    “当时我手里有一亿的样子,因为太少,所以就对外人号称五亿。
    李书福对范无病笑着说道,“可是,即便是五亿,在汽车业界听来也是很可笑的。”
    范无病点了点头,心道我当时搞汽车投入了多少钱啊?估计现在算起来都算不清了。
    据李书福说。与他同省的另一个著名民营企业家。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当时也有造车梦想,他在汽车配件业已浸淫三十年,一直渴望打通产业环节,造出中国轿车。当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李书福要造汽车时。也是大吃一惊,然后很老实地说。造车一要政府许可支持,二要上百亿元的资金,万向集团还没有准备好。
    “我也没有准备好,不过,我觉得造汽车很容易。”李书福轻描淡写地说,“有一次人家采访我,我就说,汽车不就是摩托车再加两个轮子吗?事实上。我也正是用造摩托车的方式来造汽车。跟以往一样,先选中一个仿制的对象,设计师是厂里几个手艺高超的板金工,第一批轿车是用手工一榔头一榔头地敲打出来的,它的正式图纸在投入批量生产的几年后才被专业人员补齐。”
    民营企业造车最大的障碍还是政府许可,李书福依然寻求变通。
    让范无病觉的好笑的是,他的汽车许可证来自四川德阳的一家监狱,该监狱下属有一家汽车厂,李书福注资取得了百分之七十的股权,然后取了一个跟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商美国波音完全类似的厂名,叫作四川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厂名叫波音。车型像夏利,车价仅如一辆高档丰田摩托车。一九九八年八月八日。李书福造出的第仁款汽车吉利豪情正式下线。当时他摆宴一百桌,向全国官员及经销商发出七百张请柬,结果只来了一个。淅江省的副省长。九十多桌菜肴受到冷落。
    吉利豪情一面市,就以超低的价格掀起了一场血风腥雨。
    当时中国的轿车定价大多在十万元以上,最便宜的天津夏利售价将近九万元,而吉利豪情价格为五万八。
    “当时有媒体问我,消费者都在问,五万八的轿车能开吗?”李书福对范无病描述道。“听到这个问题我很高兴。于是我就反问记者,那就是说,如果能开,消费者就都肯买吗?”
    范无病闻言。顿时莞尔一笑,心道这位仁兄真是挺有意思的,算得上是大巧不工了。
    事实上,吉利的入局让汽车业界头痛不已。
    在之前,各厂家的日子非常红火,轿车价格坚挺而上扬,但是豪情一出现,像一只土制的秤驼把上扬的涨价箭头一把拉下。
    李书福的竞争战略就只有很简单的一条,做中国最便宜的轿车。为了应战,天津夏利被迫降价,它每降一次,吉利必应声下降,杀到最后,夏利开集三万一千八的吐血价,李书福马上挂牌两万九千九,此价一出,舆论顿时哗然,业界一片寂静。
    “范总,同行儿们都对我恨得要死,你怎么看?”李书福忽然向范无病问道。
    此话一出,周围顿时都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看着范无病这个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幕后老板。





    正文 第九百六十二章 我又何惧?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6…4 23:39:56 本章字数:4321

    无病听到李书福的话,也不由得愣了一下。货得有此忍引六
    他倒是没有想到对方会如此直接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大概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似乎都不是很合适的,毕竟两个人初次见面,这么一来算得上是交浅言深了。
    不过范无病也比较能够理解李书福的心理,毕竟一直以来,李书福在市场上如同蛟龙翻江,在政府面前却战战兢兢。
    他的那张从监狱工厂转来的许可证不但来路可疑,而且按严格规定只能生产卡车和两厢汽车,吉利要做大,一定要一个合法正式的准生证,这成为李书福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根据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所有的资源及政策都将向一汽、二汽及上汽三大国有汽车集团集中,吉利获合法准生的概率非常渺茫。
    因此去年的时候,主管工业的国务院曾副总理到台州调研,专程去吉利视察。李书福当面请命,请求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讲到激动处,李书福说,如果失败的话,也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斯言慷慨,闻者无不动容。
    对于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范无病觉得实在不能责怪他什么,也不能回避他的问题。
    好在,现在他终于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吉利也可以光明正夫地苍产汽车了。
    范无病沉吟了一眸子,然后才说道,“被人明又不是什么坏事儿,正所谓不遭人嫉是庸才嘛。吉利能够坚持走自己的低价车道路,实现中国人家庭购车的梦想,对于全体国民而言,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范氏学习的。”
    如今范无病的身份地位相当显著,因此他一说话,也就相当于是商界对于李书福的正视与否了,从此之后吉利就得到了范氏投资集团这样的超级大财团的承认和肯定,积极意义是相当大的。
    范无病很清楚这一点,也明白李书福在大庭广众之前询问自己对于他们的看法。实际上就是想要走出这个被同行儿鄙视的怪圈儿,堂堂正正地出现在业界面前,说起来,自己是被他给利用了。
    但是范无病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儿,相对于那些技术上依靠引进,生产上依靠合作,政策上依靠垄断的汽车国企们,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脸色给他们,因为他们实在就是依靠纳税人的钱和资源来实行自己的行业垄断,不但不思进取,还堵死了民营企业的造车之路。
    多少年来的实践,他们不但没有实现自主研发和制造,反倒是抚杀了很多希望通过自行摸索实现民族造车梦的草根阶层的理想,这是很让人感到愤懑的。
    你自己不行,还不允许别人成功,占着茅坑不拉屎,典型的官不是官,商不是商,整个一伙儿寄生在国家体制上的蠢虫,依靠侵吞国有资产来度日,这样的行为是很令人帐恶的。
    范无病始终认为,依靠行业垄断去盘录人民的血汗而造成的虚假繁荣,其实质是反动的,其行为是可恶的,其心理是恶毒的,其下场也是可以预料的。
    因此范无病不由自主地又多说了几句,“当时某些专家们说,没有上百亿资金就不要奢谈造车,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李总只用了一个亿的启动资金,不但造出了车,而且看上去还不错,更值得肯定的是价格相当便宜,很多家庭都是通过吉利车实现了家庭的汽车梦,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当时某些专家们还说,造车要先进的技术,一汽、二汽、上汽都没有能力单干,你一个老农民发什么癫啊?可是李总不信这个邪,就是用榔头也能够把汽车给敲出来,这可是中国的手工车,放在外国,可是相当于纯手工的劳斯莱斯了!”
    众人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都说范总说话幽默走出了名的,果不其然。
    “当时专家们还说了,国内汽车的利润空间太售价降不下来了,可是实际情况如何呢?”范无病接着说道,“实际情况就是,自从李总的汽车一出世,十万块的低档车降到了三万八!这里面的利润空间很小吗?显然,这些所谓的专家们都是在满口胡柴,睁着眼睛说瞎话!”
    听到范无病说这个问题,在场的很多人都沉默了下来,毕竟这些人当中确实也有一部分业冉人士的。对于价格这个敏感问题,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提起,毕竟这里面的问题多多,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而且这里面的水也很深,顾忌很多。
    “我是很佩服李总的,三万块以下的汽车还会有吗?”范无病止。然后又自己回答道。“我相信迈会有的。在造车的厂蚀佩李总给拉低之后,会有更多的民营车企出现,而当车价普遍降下来之后,拼的就是质量和服务,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十年之后,四五万元一线的家用轿车将会成为主流。”
    “那范总您造的车为什么都是中高价位的呢?”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范无病哈哈一笑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所谓高价低价,不过是针对同一档次的车型而言的,我们范氏盯紧的主要是中高档车市场,主要的竞争目标是日韩美的企业,自然价位也不会太低了,但是平心而论,无论是从价格、质量和服务的任何一方面来讲,我们的车型都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如果是经济实惠,当然是李总的车比较合适,不过如果大家口袋里面比较趁钱的话,我们范氏的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还可以定制,就是价格要高一些了。”
    在这边儿耽搁了一眸子,范无病就告辞离开了。
    回去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