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水.天涯by 张尽-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这话倒是有理,我回安都后最心急的是安都的现况,如果小小没有任性,我回来后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去西厢房晁视的住处探询他对安都的看法。

  这念头一转,我不禁替小小心疼起来:“是我错了……好了好了,你要是不想一个人住,那就和我一起住吧!你睡卧室,我就当小厮睡在你外间的小床里,任你呼挥来去。这样好不好?”

  “把‘相君’当成小厮使唤,怕是我嫌命太长……”

  小小冷一脸无奈,长长地叹了口气:“算了,我争不过你!”

  我眨眨眼,巴巴儿地说:“小爷,是我争不过你,每次都被你捉弄得团团转吧?”

  小小被我的表情逗得噗哧一笑,漫天乌云顿时散去。

  

  第六十八章

  “醒源兄,早啊!”

  清早的雾还没散,晁视就已经先到了前堂饭厅,正在看手里的一张纸。见我走进来,回了一礼,也不客气,直接问道:“三省人事整理,郎君准备怎么做?”

  “吃过早饭后,我就去六部巡视一番,人事整理具体怎么办,我还没想出来。”

  我走到他身边,才看清他手里拿的是份“民报”,首刊就是三省整顿秩序的报道,不禁一凛。华石染是嘉凛有恩旨准他随行祭奠进行报导的,可昨晚大家才回安都,今天这么早他就已经把消息写出来了。不能不说,他现在的做法很有“新闻”的特质,好坏一时难说。

  晁视把报纸递给我,笑道:“郎君看看,这报纸上可不止是单纯的报导消息,歌功颂德,还有华石染自己对三省整顿的见解。”

  “进步得真快!”

  我由衷的赞叹,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份报纸除了华石染的新闻及新闻评论以外,还有一些看上去眼熟的名字,这些人的报导则是圣驾前往陪都祭奠后五天里留守官员的施政。比如六部侍中高云歌组织百姓冬耕;京兆尹阮青卓加强治安管理,虽然不宵禁,但却组织四区衙门衙役轮班夜巡;户部余鉴奉令整改记帐方式,彻查府库;甚至于还有领着工部工学院博士虚衔的郑百工老人口述的技艺整改的想法等等。

  总的来说,这份报纸的报导倾向于平民,连措词也在口语化,标点符号的运用虽然十分简单,但已经可以断句了。

  “大朝会议定朝律,对民间的影响深远啊!”晁视指了指民报,笑道:“郎君,华石染籍着民报刊文,最近影响力大张,他的死对头李琳岂肯善罢甘休?李琳家势雄厚,一定会自行创刊,好跟华石染一较高下。”

  “看来把报刊发行的批准纳入正轨势在必行,六部人事理顺后就应该着手。主管工部户部的副相付南音在陪都与我同宴的时候,也透露出他平抑士族势力,除商贾地位约束的重商思想。他有支持四方楼聚集的商贾自创‘商报’的意思,我岂能不加支持?”

  我不禁一笑,除了小小受我特意教导,慧生因为跟我相处太久知道我的底细外,目前我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把民主思想提出来。可照民业现在这种知道自我完善进步的模式来看,民主思想不必我诉诸于口,也会渐渐地在少数有见识报业从事者脑里呈现。

  也许用的时间会长久一些,但那是本地人的本位思想,比起外来人把外来思想硬塞进去,实在强过太多,也容易被人接受。

  “付南音出身商贾,想废除世俗对商人的歧视是理所当然。有什么重商的政策,也合情合理,虽然免不了引起士大夫反对,但压力不会集在你身上,实在是件好事。他想必也是从郎君的论著中看出你对农工商三者持平而待的态度,所以来寻求你的支持。”

  “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工部户部由他分管,他要改革实在方便得很。”

  嘉凛下旨大赦天下,减免赋税,本来国库就少了收入。朝廷还要重建地方,招安流民,还要支付军需,不努力发展商业,厘收商税这空缺可怎么补得上?只怕用不了两年时间,国库就赤字了。

  嘉凛以付南音为副相,用意很明显。我也相信付南音在这方面可以做得很好。

  “付南音直接主管工部户部,着手改革,相信以他的手段,让国库不致亏空不是难事。”晁视说着皱眉:“只是他现在就想平抑士族,想得也太急了。现在天下未定,还要靠他们稳定地方!郎君,这件事你现在不能答应他!”

  我放下报纸沉吟:“只要重商,就不能避免与士族的等级冲突,付南音想平抑士族,也是出于商路畅通的考虑。事实上,士族豪强各据一地,是商业的大障碍。老让商人做小伏低,贿赂买通他们才能在他们的地面上经商,无论从长远或者目前来说,都是大害……醒源兄,这件事让我苦思几日,夜不成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晁视显然也有些为难,想了想,反问:“郎君准备平抑士族,有什么具体的时间安排?”

  “我准备用三年时间。鉴于流民数众,即使今冬明春能够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地方,明年夏末粮荒也难免,这时候士族是需要笼络的;后年流民应该已经开耕种地,有了收成,安定下来了。只是朝廷对这些百姓虽然减免赋税,着令他们自耕自吃,地方豪强却肯定会照着旧朝的惯例,欺下瞒上,私地里去收‘恩养钱’。民心可用,这才是平抑士族的时机。”

  自此逐年削减士族的势力,用上十年二十年功夫,一定能够把士族压制住。等到在新观念里长出来的孩子成材,士族被彻底改变或者连根铲除的日子指日可待。

  “郎君,用早膳了!”

  我和晁视收声不语,洗净拿了报纸沾黑的手,对坐下一起吃早餐。我看到桌上的桂花糕,突然想起一个极爱吃这东西的人我没看到:“德立呢?”

  孔德立有大志,所以身份刻意被我含糊了,让卢广京告诉府里的人以客礼待他,着意培养,让他跟在晁视身边学习。B92E3孤:)授权转载 惘然【ann77。bbs。】


  晁视吃了块桂花糕,慢慢腾腾地说:“他能折腾呢!自从离了城北,没一天消停的。他看到许多学子籍着民报向天下人表达自己的主张,也心痒痒。你去陪都的那天,他写了份‘高见’找到民报报馆自荐。可惜民报主编秦立中说他文不文艺不艺,小家子气重,不予采纳。傻小子气急败坏,回来后在梦大骂秦立中有眼不识金玉质,错把明珠当鱼眼……”

  “哈……”

  孔德立一向老成持重,也算能忍,想不到他还有梦里骂人的习惯,让我忍不住大笑:“然后他就去缠秦立中了?”

  晁视摇头:“我跟他说民报属于严肃性政治文字,他就是缠死秦立中,他的文章也不可能发表在民报上。结果傻小子发狠了:‘他不刊我的稿子,难道我自己还不能刊自己的稿子?有民报,未必不能有工报。’”

  “啊?”

  “这傻小子也不想想,办份报纸要多少财力物力人力,就凭他从府里领出来的十吊月钱,想办报纸,想得美!他已经离府四天,去找他跟他意向相同的人了。郎君,德立有这份心倒不坏,只是他少年气盛,真把‘工报’办出来了,日后难免有触犯朝廷大忌的地方。此事你我不可插手。”

  我心一动,道:“活字印刷的推广及朝廷允许议政的自由之风,必然引发民间办报的热潮。就安都来说,民报已经办了;商报及中昆士族兴办报刊也势在必行。与此相对,工农报创办是肯定的,只是主持者要选好。民报不免浮华,工农报却以先进技艺推广为主要目的,一定要务实,让德立辅助创刊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晁视放下筷子:“假如只是工农技艺的推广,不涉及政务评论,好好地约束他,倒也可行。”

  两人吃过早餐,我本来想赶在六部官员之前先进尚书省宰相的办公地“春秋阁”,避免“入相”的繁文缛节,谁想转过影壁,就看到府门外小广场上已经有一队京卫服饰的卫兵和三辆马车停着,付南音为首,金应居中,高云歌为末,三人正依次站在府门,神色肃穆。

  “恭迎相君入阁!”

  这是我正式,也是头一次入阁,所以有副相及新任的“六部侍中”来迎接,且不敢登门催请,只在门外侍立。我想避开的就是这个,想不到他们却已经早一步来了。

  “岂敢劳烦三位……”

  一番客套,各自上了马车,晁视是我的幕友,于情来说可以跟我同车而行,但今天这样“正式”的礼节,却令他不敢贸然登车,只得在驾马的车辕边上与马夫坐在一起。

  我心中惭愧,等马车起步,没人来管礼节了,就伸出头来道歉:“醒源兄,委屈你了。”

  晁视笑道:“这倒说不上委屈,只是今天礼节严格,你身边的双姝因为身为女子无法随行,在安全上要加倍小心。”

  “张天任兵部侍郎代领尚书事,有他在,我相信安都一定太平。”、

  我觉得赶车的马夫从后面看,轮廓十分熟悉,心思一转,愕然问道:“德立,你几时回来的,怎么你来赶马车?”

  孔德立嘿嘿一笑,甩了一记响鞭,大声回答:“相君,古时君子六艺,‘御’为其一。我想循着您走的路子,好好的探询古礼古制古风,自然该学会这六艺。”

  晁视在一旁失笑:“现在还能六艺皆通的有几人?就算你‘御’‘术’两艺精通,‘乐’‘射’两术也把你难死。相君,你倡导古制神迹,‘礼、乐、书、射、御、术’精通其几?”

  我摸摸额头的虚汗,笑得尴尬:“六艺我都略识一二,可没一件是‘精’的,照民间的说法,这就叫‘犯瘟’!”

  三人说说笑笑,把森严礼节带来的压抑感冲淡了。

  长康府本来就在六部衙门的环卫之中,离春秋阁不远,很快就到了。

  在这里,特权又一次被显示出来,我乘坐的马车直趋而入,直到春秋阁明堂的台阶下才停顿下来。我一下车,等候在明堂广场上的六部官员就已经呼啦啦的跪了一地,齐声呼叫:“恭迎相君入阁!”

  这次却是极究礼节官面应对了,等我做足了礼节,看到站在阁前有两名没有下拜的人,不禁意外。

  

  第六十九章

  我以为终于有了两名不与世俗同流的人,正心里高兴,对他们笑脸相迎,他们已经踏前一步击碎了我的美梦:“恭请相君接印!”

  尚书令印绶共有三枚,一枚是你嘉凛拜相当日从他手里接过来的宰相印,此印是历任宰相传承之印,一般悬而不用,是‘礼’器。一枚是具备我的私人身份的相君之印,是向天下臣民颁布全国性相令的大印;另外一枚则是六部日常行政使用的常印,是礼部掌印书记根据拜相的圣旨刻制的新印,

  这两名官吏不跪,原来是因为他们手里拿着我还没接过来的新印啊!

  我依礼节打开印匣验印完毕,照例就是新官上任对下属的训诲。这种例行公事却不是我的长处,我心思几转,开口道:“新朝初立,百废待举,诸君但请勤勉为公,将大朝会所议落实,某无他求!”

  众官齐诺:“谨遵相君教诲,下官等定当尽心竭力,勤勉为公!”

  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我是不知道的,但在这种天下不平,民生艰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