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鸾-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鸾忙点头应声,章放便松了口气,转身匆匆离去了。明鸾跟着家人们一路在码头边上追着看那一行大船离去,心里有些黯然,待回头打算离开时,才发现便宜父亲章敞脸上带着几分忿忿之色。她愣了愣,细细一想,撇了撇嘴,只当没看见。

章放离开了,章家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但有些变化却无声无息地发生了。

章敞一向有些酸腐气,自认是个读书人,素来不喜欢与那些军户、村民及贩夫走卒打交道,只有柳同知父子或是九市数一数二的大户李家这样的人物,才勉强能入他的眼,但这样的人又未必有闲情与他结交,因此他在九市数年,并没交到几个朋友,更厌恶军户所里的人粗俗无礼,平日除了工作时必要的接触外,是从不参与其他军户喝酒赌钱说笑等娱乐活动中去的。倒是章放喜欢时不时与人喝点小酒,交流玩乐一下,偶尔还会在银钱上接济几个人,因此在百户所里人缘极好,威望也高。如今章放一走,有些礼尚往来的事可以由家中女眷打理,但与人交往的事却只能落在章敞头上,这让他颇为烦恼。碍于父亲之命,他虽然不喜欢,还是硬撑下来了,但仅限于与那些大户与武官们的来往,对于其他人,他的耐性便少了许多。

章放从前做总旗时,手下有几个因公殉职的士兵,对于他们的遗属,他一向是很照顾的,除了军中每月固定的钱粮外,偶尔也会私下贴补点银子,他临行前担心这些遗属家中会有什么变鲠还特地留下了一份名单并把每家人的情况都与章敞交待了一番。

但在章敞看来,这些遗属本就能领一份钱粮,生活并无问题平日又有死去儿子或丈夫的同袍们时不时接济帮补一番,兄长再花一份钱,纯属多余,自家本来就不算宽裕,有银子也该用在更要紧的地方,何必拿去便宜了这些不相干的人?况且这些遗属中又有几个年青寡妇,也不乏豆蔻少女,若是一时不慎,叫人传出点闲话来,兄长的名声就坏掉了。

这么一来章敞就悄悄儿中止了对这几户人家的周济,几乎是不闻不问。本来这几家人平日也不靠章放那点银钱度日,但难免会有手紧的时候,碰巧其中一家的老妇得了病,大夫开的药方子不便宜,家人无钱为她抓药便想起了章放这边的贴补,因章放不在,他们又不好意思直接上门问章家讨钱,便托人递了信儿过去。但章敞听了也当没听见,那传话的人见他不应,只当章放没有交待就走了,唯有无功而返。那家人得知这个结果,顿时如同天塌了一般。事情很快传开,百户所里的军户们私下都议论开了。虽然他们觉得章总户并没有责任要为一个殉职士兵的老母付药钱,但他一向照顾开的,也曾许下诺言说不会弃他们于不顾,如今却丢开了手,离开前也不交待一声,倒叫那家人不知找谁求助去,实在有些疏忽了。

幸好明鸾奉了祖父之命,时时留意父亲章敞的情况,加上又跟金花婶夫妻等住在附近的几家军户关系亲密,对于这些小道消息还算清楚。一听说这事儿,她觉得情况不妙-,便立马报给祖父章寂知道,然后照着他的意思,悄悄给那家人送了两吊钱,还说:“那日有人传信来,本就该把药钱送过来的,只是不知道那传话的人是否可靠,便花了点时间去打听,知道是真的,便赶着过来了。老太太的病怎样了?大夫瞧着如何?我与城里药铺的掌柜相熟,跟他打声招呼,请他给你们打个折吧?”

一场小风波就此解决了,章家还得了更好的名声。

若说有谁不好,那就只有章敞了,他挨了章寂一顿骂,被斥是“鼠目寸光”,差一点因为些许蝇头小利,便坏了家门名声。

他心底颇有些不服气,明明是为了兄长与自家的名声着想,怎的反而成了败坏家声的罪人?

但让他心里更不舒服的是,明明他才是主事之人,父亲越过他行事便也罢了,身为人子,他本不该与父亲计较,可明鸾是他女儿,反而监视父亲的一举一动,还违逆父亲之意给别人送钱,这算怎么回事?她眼里还有他这个父亲吗?!

不过,明鸾是奉了祖父之命行事的,章敞又不敢明着与章寂对着干,只能忍下这口气,却在事后时时给她脸色瞧,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拿住了数落个不停。

明鸾心里郁闷,又懒得跟他计较。除了白日里他不在家时,她会多陪陪祖父与母亲外,他在家时她总是跑出去,或是上山照顾药田,或是到菜地果园处看顾,也常常去瑶寨那头练习箭术。个把月下来,她的射箭水平大大上升,已经可以做到十箭里有九箭中靶了,偶尔还会狗屎运地挨上红心。

这个把月里,章放的消息也时不时传回来。听说这回朝廷从两广调兵入安南增援,首次有上千人的瑶兵参战,章放协助管理这些瑶兵,不但杜绝了汉瑶士兵之间的大冲突,也让那些瑶兵事事遵从军令行事。他们才到安南没两天,便打了个漂亮的突袭,立了一功,章放虽不曾杀得敌首,却也因为协理之功,颇得好评,很是风光了一把,连广东指挥使司正使与副使都听说了,口头赞赏一番。消息传回来,章家上下都欣喜非常。

明鸾对章寂道:“二伯父真真能干,明明没有上场杀敌,都能立下大功呢。这样您就不必担心他会受伤什么的了,二伯父果然是个稳当人。”

章寂嘴里道:“胡说,不能杀敌,又算是哪门子的军功?他还差得远呢,不过是仗着奉家后生的脸面罢了。”但脸上却挂上了笑容,晚饭时还多吃了半碗,顺便教训三儿子一番:“瞧瞧你二哥,你什么时候才能让为父不再操心生气?”

今日章敞又犯了一次浑,被父亲与女儿合力纠正过来。

章敞心里又不是滋味了。兄长立功,他固然高兴,但被老父当着老婆孩子数落,就是另一回事了。只是今日家人高兴,他不能在这时候煞风景,只能低头数饭粒,心里却象被小猫抓了一把似的。

章家才开心没两天,马贵从城里赶过来,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朝廷有意禁海,可能连广州港口都不许做洋货生意了。这么一来,陈家的收入就要大受影响。

马贵道:“鸾姑娘,真真多亏你了,若不是你替我们出了主意,又牵线搭桥,让我们做起了这贡柑与蜡染绸的生意,等朝廷禁海令一下,我们可就抓瞎了!如今虽说少赚些银子,在别处还能填补些。等蜡染绸的生意做大了,亏的银子便又能挣回来了。”

明鸾笑了笑:“我只是出个主意,能做成,那是你们的本事,与我什么相干?外祖父与外祖母的产业不受影响就好,只是朝廷好好的怎会下令禁海?”

马贵也觉得讷闷:“我也不清楚,朝廷眼下还不曾下令呢,只是有风声传出来。听人说,好象是哪家皇商犯了事,朝廷有心要教训他家,却连累得我们所有人都吃了亏。”

明鸾心中硌登一声,想起了李家。李家本就是靠着海上贸易为燕王筹集军资的,莫非朝廷禁海,是为了堵上燕王府这条财路?可是受影响的范围也太大了吧?难道京中的权贵就没哪家也是做这门生意的?

明鸾正在思索时,章寂开口问:“小马掌柜,我昨儿听镇上的人说,今年秋天德庆来了不少新军户,是从别处调过来的,东莞、雷州、靖海等地都有,可是真的?”

“依稀好象听说过是这样,因朝廷打算禁海,广东指挥使司打算把这几处常年有人犯禁走私的海港卫所的人撤换一番,调些精兵过去,多出来的人便分配去别的卫所。我们德庆也分得不少,好象是……”马贵歪着脑袋想了好一会儿,“好象是东莞过来的吧?”

第二十三章请求

东莞?!明鸾立时打了个激灵:“东莞来了什么人?可有姓尊的?”她记得清清楚楚,沈家到德庆来之前,就是在东莞千户所待着,他们离开后,沈家另一个女儿的婆家李家还在那里。现在有沈家这么一户极品亲戚就够让人心烦的了,可别又添一个!

马贵忙笑道:“鸾姑娘是担心李家人么?放心,他们没过来。”明鸾顿时松了口气。

马贵向章寂解释说:“我听说这件事时,也想起了李家,从前还在广州总号我叔叔跟前做学徒时,我就常常听说沈李两家在东莞的事。这回从东莞千户所迁走的,多是闲人,若是有门路的,早往那些富庶的地方去了。德庆这两年虽渐渐起来了,终究比不得那些繁华的大城,因此来的都是没有门路或是人缘不好的。那李家听说攀上了东莞的一位百户,颇有些体面,自然不会被迁走。不过他们近况如何,我就不知道了。自打沈家迁了过来,茂升元又做起了贡柑与蜡染绸的生意,人手有限,就没再派人去东莞收海货了。这一年里他们家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一无所知呢。”

“一无所知才好呢!没必要去理他们!”明鸾一时高兴,便脱口而出,被章寂横了一眼,立时闭了嘴,但脸上的笑是掩都掩不住。

章寂心下无奈,但想到屋里并没有外人,马贵又是明鸾外祖家的伙计,而真这个消息确实挺让人高兴的,便也不再计较了。

李家人没有跟着其他军户迁往德庆,着实让章家人松了口气,这本不是什么秘密,很快就在家里人之间传开了。沈氏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对于李家,她是既怨且恨,但又有几分不舍,她亲妹妹还在那里呢,也不知过得如何,李家母子俱是自私刻薄之人,没了娘家人撑腰,还不知李沈氏受了多少苦楚呢。

这么念叨着,沈氏实在放不下心,想到东莞既有军户迁来,当中必然有知道李家近况的人,便趁杜氏与沈昭容再来探望她时,让她们去找人打听。

杜氏与沈昭容当面应着,待离了章家,却又是另一个说法。沈昭容道:“好不容易离了东莞,离了李家,如今又上赶着粘回去做甚?李家可是知道太孙之事的,万一他们口风不严,泄露出去,我们哪里还有命在?”

杜氏也觉得是这样:“当日我们家处境如此凄凉,都是李家暗中下手所害,二姑奶奶是亲手足,还坐视不管呢,我们又何必理会她过得好不好?况且她女儿做了人家百户的小妾,只怕比咱们都滋润些,怎不见她想法子来打听我们过得好不好?!”

除了往日的仇怨,杜氏还有一样担心:“当日李家威逼咱们时,你父亲曾一度将你许给李家的哥儿,虽然不曾定下,到底名声不好听。如今你在柳家眼瞧着渐入佳境,柳家姑娘愿意听你的劝,柳太太也对你另眼相看,正是大好时机,若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点什么妖蛾子,那可怎么好?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为妙。”

沈昭容默默点了点头,又提醒了母亲一句:“父亲与二姑母乃是亲手足,若叫父亲得知,只怕他也会心软的。”

“那就连他也一并瞒了吧!”

事实上杜氏与沈昭容近几个月去章家探望沈氏,已经不如从前那么频繁了,给沈氏的解释是这样的:沈昭容最近讨得柳同知太太的欢心,常常揽些精细的针线活回来做,又常常陪柳家太太小姐聊天喝茶,因此在家的时间不多,至于杜氏,则是因为沈昭容有事要忙,她要留在家中打理庶务。

沈氏没有起疑心,还觉得侄女若能搏得柳同知太太的欢心,也给沈家添了臂助,日后有机会回京,还能借柳同知之力呢。正因为杜氏与沈昭容在沈氏面前的态度并无变化,所以沈氏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所信任的弟妹与侄女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