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到古代搞建设-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打完的资料都是无关紧要的一些,没打印出来两人也不觉可惜。

没有了汽油的大切诺基越野车从此彻底成了废物,虽然越野车成了废物,但它已经发挥出了最大功用,把二十一世界的一些文明留在了这个落后的时空。

“这个珍妮纺纱机的制作是最有用的。”楚朝辉看着打印资料不住点头。珍妮机的发明是前时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它的出现,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是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英国工业革命。如今这个时空,连飞梭都还没有发明出来,这个纺纱机出现后,这个时空的纺织业将是跳跃式跨步。

“我倒觉得造纸最有用。”郑钰铭知道纸是什么材料造成,可不知道具体步骤,现在好了,有了造纸步骤,省去摸索改进,可以一次性造成白纸,以后上个厕所,不需要舍不得用厕纸擦屁股。卫生间的手纸在逐渐减少,郑钰铭已经考虑用树叶代替。

“这里怎么还有中小学课本书?”楚朝辉看着郑钰铭有丝不解,难道郑钰铭想在这个时空当老师。电脑里的资料都是郑钰铭选择打印。

“我们总得为自己培养点人才吧。”中小学课本是有选择性打印的,只打印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地理。

电脑资料里的中小学教课本是郑钰铭的姐姐下载的,她是个中学老师,暑假带着女儿在弟弟这里避暑时下载的,郑钰铭并不清楚姐姐下载这些课本的用意,他还是在选择打印资料时,才发现电脑硬盘里留着胞姐下载的东西。

郑钰铭说完自己准备培养人才的打算,两人不约而同看向旁边收养的兄妹俩。

这兄妹两现在已经有了姓名,姓是他们自己的姓,名是郑钰铭帮他们取的,哥哥叫霍思中,妹妹叫霍思华,意为思念中华。

郑钰铭和楚朝辉忙碌打印资料时,霍家兄妹开始是瑟瑟发抖,被越野车发动机和电脑、打字机吓的,不过过了段时间,发现那些会发亮会动的怪物没有危险,两小孩才镇静下来,霍思中还磨蹭到郑钰铭身边找活干,被郑钰铭指示着去看住木头,不让木头跑到院墙之外。至于霍思华,被郑钰铭指示着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

在和霍家兄妹的聊天中,两个穿越人士大致清楚了这兄妹俩的身世。兄妹俩家住吴卫两国交界处,因干旱,田地里颗粒无收,霍家兄妹的父母就带着三个孩子离开故土,想到南方混口饭吃,霍思中和霍思华的中间还有一个男孩,在逃荒过程中病死,霍思中也不是看上去的7、8岁,而是已经十一岁了,霍思华也不是四岁,而是6岁。

霍家兄妹的父母带着两个孩子逃到南埠码头后,就双双因病死去,兄妹俩在南埠村民的照顾下,勉强活到了现在,那个抢他们食物的耗子,是霍家在逃荒途中遇见后,不知道为什么,那个耗子尾随着他们一家到了南埠。

霍思中穿着天蓝色的棉袄,下身是条黑色棉裤,脚上拖着一双大棉鞋,正紧盯住木头,就怕木头一闪眼从院门下钻出去。霍思华眯着眼坐在小木凳上,上身是件呢绒外套,里面是一身羽绒衣裤,脚上是双毛绒绒的兔鞋。兄妹俩所穿的衣物,除了天蓝色棉袄是郑钰铭老堂哥小孙子在别墅玩耍落下,其他都是郑钰铭外甥女留下来的,郑钰铭的外甥女才七岁,可块头比霍思中大了好多,郑钰铭外甥女的黑色棉裤穿在霍思中身上,还长了一个裤脚边,而霍思华穿在身上的衣服,短衣变长衣,裤管卷了三道,一双兔子鞋大了三分之一。

衣服是如此不合身,霍家兄妹却有幸福得快死去的感觉,霍思华过一段时间就要看一下哥哥,用小手在大腿上狠掐自己一下,好确定自己没有在做梦。

回别墅的第二天,在厨房发现的红薯、土豆(马铃薯)、南瓜和超市带来的玉米被两人种到了温室里。

红薯也叫番薯,相传番薯最早由印第安人培育,后来传入菲律宾,被当地统治者视为珍品,严禁外传,违者要处以死刑。16世纪时,有两个在菲律宾经商的中国人,设法将一些番薯藤编进竹篮和缆绳内,瞒天过海,运回了福建老家,遂种植遏及中华大地。红薯投入少,产出多。今年的种植只为了留种,到明年,十几个红薯收获的根种,最起码可以种上十几二十几亩地。

至于土豆,名称虽然叫土豆,其实并不是本土作物,而是地地道道的洋货,它的另一个名称叫马铃薯。是身处饥饿窘境的印第安人发现的救命食物,然而,野生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大量的龙葵碱,对人和动物都有毒,早期食用马铃薯的许多印第安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印第安人走了数千年的岁月,经过漫长而艰辛的驯化,从食用到栽培,才培育出如今毒素少的马铃薯,在17世纪时,马铃薯传播到了天朝。这个作物也是高产量的粮食作物,比红薯年产量都高,因为它可以一年两产。

红薯和马铃薯都是根块种植,而南瓜是种籽育苗。南瓜看名字就知道是泊来品,原产亚洲南部,它很早就传入了中原,不少地方称之为“饭瓜”。

至于超市硬塞的玉米就更牛了,它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这玉米是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已达十余省份。

这四种在前时空高产量的作物,以后将成为山谷主要粮食。这四种原产美洲的作物,提前一千多年来到了大秦帝国。两千多年以后,这个蓝色星球的知名学者专家对这四种农作物的原产地争论不休,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推论,争论到后来,谁也没法证明自己的绝对正确,无奈之下,这四种农作物被标明,可能出产美洲或者亚洲。

15、第15章

转眼到了第三天,这天早上四点左右,整个别墅里的人都已经起床,郑钰铭忙着做早饭和备干粮,楚朝辉则收拾出一副箩筐,一个箩筐里放满狩猎到的野味,这是准备送给吴大家的礼物。另一个箩筐准备放霍氏兄妹和木头。两个大人不知道要离开别墅几天,所以小孩和木头不能丢在别墅,准备带到南埠委托吴大的妻子帮忙照顾。

霍家兄妹到了别墅丰衣足食后,手脚上的冻疮开始发痒,痒得两个孩子晚上睡觉都睡不好,郑钰铭拿冻疮药膏帮他们抹过后,就不准两个孩子多走动,防止结疤的冻疮伤口开裂。楚朝晖用箩筐装送给吴大的野味,就是方便把两孩子和木头一起挑着带走。

冬末的清晨气温在零度以下,一路上的草地都结了白霜,霍氏姐弟一人手里抱着个两大苹果坐在一块石头上,中间夹着木头,把个箩筐挤得满满。霍家兄妹体重太轻,加起来只有野味筐的一半重量,只得在箩筐放块石头平衡扁担两头重量。

从别墅到出谷外已经走出一条小路,现在从别墅走到缝隙出口的山坡下,只要一个半小时,刚从山坡下去,就在小路上看到了吴大的骡车,原来吴大一大早就驾着骡车来接他们了。

三人见面一阵寒暄,箩筐和人都上了车子,吴大看到两个变得面目全新的光头孩子,惊异得打量了半天,才转过身驾驶着骡车往村子里赶,一边赶一边心里暗叹霍家兄妹是老鼠跳进粮仓,要使劲享福了。

南埠村的村人都已经开始在忙碌一天生计,码头上新停泊了两条木船,木船老板正指挥着苦力往岸上搬运货物,这些货物要运到达城去销售。南埠村除了余奎的酒坊和一个铁匠铺子,再没有其他店铺,人们的日常需要都是跟走南闯北的货郎交易,这些货郎也不是天天来南埠,而是一个月来个一两次,每次到来,货但旁边都会围满交易的村民,今天的南埠码头,就有两个货郎已经到达。木船忙碌的下货,货郎周围嘈杂的交易声,将南埠码头点缀得生机勃勃。

吴大把骡车直接驶进了院子,一进院子,吴大的妻子和吴沣已经站在院里迎接。楚朝辉和郑钰铭下车和吴大妻子见过礼后,就把一筐野味奉上,又从霍家兄妹手上拿了两个苹果递给吴沣,剩下的两个苹果留给了霍家兄妹。这四个苹果是别墅最后的水果存货。吴沣接过苹果满脸欣喜,这苹果又香又甜,水分充足,味道之好是他从未尝到过。前三天给他的苹果,早已被他连皮带核吃进了肚子。

吴大夫妻接受了野味连声道谢,要知道,因为狩猎工具的缺乏,这时空的人们狩猎不易,要进山捕猎都得成群结队,运气好,每人分到的猎物会多一点,运气不好,除了些小动物,人们有时会空手而归。楚朝辉和郑钰铭这次送了两只野猪腿,五只野兔,六只野鸡,这些野味抵得上吴大一家三个月的肉荤。

吴大的妻子和仆妇彭妇日夜赶出了两套深衣,两个穿越人士穿在身上立刻变了气质,在穿越人士眼里是掩盖了现代气变得文绉绉,在古人的眼里是变得有贵气有身份。

换好衣服,吴大、楚朝辉和郑钰铭动身去达城,霍家兄妹和木头就留在了南埠,临走前,郑钰铭又拜托吴大妻子帮霍家兄妹纳两双鞋子,这两孩子脚上都没有合适的鞋穿。

南埠距离达城四十公里左右,骡车要跑三个小时才会到达,一路上要经过三个大村庄,离南埠最近的村子就是吴大上次打尖住了一宿的后坡,后坡过去就是前村、丘庄,丘庄过去四十分钟就到了达城。后坡、前村和丘庄这三个村庄都有土围墙围着村子,南埠之所以没有土围墙,是因为南部是个新兴村庄,十几年前村子里只有现在的一半人口,没人力也没财物给自己村子建上防护,加上处在水道旁,围了围墙也是和外界连通,所以这个时空必建的围墙就没有建造,好在周围没有大股土匪强盗,有小股土匪骚扰都被南埠村民齐心合力赶走。

达城的防护围墙是石块和青砖建筑起来的,城墙也就四、五米高的样子,不是两个穿越人士在电影里看到的有七八米那样高大,围绕着城墙有护城壕沟,壕沟里因为气候干燥,里面没有水,只有点泥浆。达城有三个城门,南城门,北城门,和西城门,南埠在达城的东南方向,进城走的是南门。

南城门口有三、四个守卫,每个进城门的百姓都必须交付进城费,进城费是一人一个吴国铜币,马车则是两个吴国铜币。郑钰铭按物价换算了一下,一个吴国铜币大概是前时空的五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进城收费是很高的,城门口外路边站着好些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舍不得付一个铜币的进城费,就只能在城门外向过路的行人兜售自己的货物,兜售的货物大部分是柴火、自家的农副产品、狩猎到的野味,少数几人售卖的是布匹,没有染颜色,泛着微黄的那种白色粗布。看到这些白色粗布匹,郑钰铭和楚朝辉才发觉,许多百姓身上穿的黄颜色衣服就是这种白色粗布做成,因为洗涤不干净,白色渐渐变成了黄色。在这个时空,染了颜色的布匹价钱比白色粗布要高出三分之一。

城门守卫的个子普遍比吴大高大,身高在165…170厘米的样子,身上穿的是青色粗布衣裳,没有盔甲防护,头发只用衣服同色的青布包扎,手上的武器不一,有铁棍的,有青铜刀的,还有一个使用的是矛。这些兵器都是他们自带,这个时代士兵都是贵族出生,农民是没有资格打仗,前时空统治阶级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战争扩大才允许农民参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