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林家长公子-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林默并没有因为读了十年圣贤书而被洗脑,但是,有时候林默觉得包办婚姻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一对男女虽然素未谋面,但是双方的父母却是对对方的情况,譬如脾气品行;家底身世什么的都了如指掌了,才会同意结下姻亲。而且;门当户对也是很重要的好不好?君不见,现代社会多少追求爱情的女孩儿误信了“凤凰男”们的甜言蜜语而轻身嫁与,最后抱恨终身的?

而且,王瑜对黛玉一见钟情也蛮不错的;还有点感情基础或者说是浪漫的成分;好过一般人到入了洞房才知道对方长得是啥模样,算得上是现代爱情和包办婚姻的混合体,嗯,不错不错。

抱着为妹妹择东床的念头,林默抱起手肘,用挑剔的目光上下打量王瑜。

从门当户对的角度看,倒是不辱没黛玉。林府三代袭候,书香门第,林如海是正三品的兰台寺大夫,兼任扬州巡盐御史,家世清贵;王家的门第没那么荣耀,这些年却是进展迅猛,反而越过了林家。王瑜的父亲出身平平,只能算是中上之家,却是自强不息的典范。当年王瑜之父高中榜眼,兼之相貌堂堂,被安国候看中,将嫡次女嫁与。有了大树好乘凉,此后王瑜之父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从翰林院编修做起,现在是礼部左侍郎,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从二品的官职,较之偏居一隅的林如海还可以说是略胜一筹。而且王家支庶繁盛,王瑜的两位嫡亲的哥哥都是进士出身,现在朝中为官,都已经渐渐站住了脚跟,也都娶的是京城世宦之家的千金为妻,势头蒸蒸日上。王家父子四人都是进士以上的清流出身,在朝中互为犄角之势,王瑜本人也是头脑灵活,智勇双全,将来必定能出人头地,黛玉嫁与他,日后没准能落个一品或是二品的诰命当当。

再看王瑜的长相吧,直鼻权腮,剑眉星目,其实很英俊的,不过呢,因为林默对男人的色相的赏鉴是以淳于钊为参照系的,标准太高了,所以认识了一年多,居然一直没发掘出王瑜这个大帅哥啊啊啊啊。

现在仔细看看,嗯,还是很不错的,配得上黛玉,呵呵呵,林默恨不能跟影视剧里的皇帝一般,大手一挥,说个“准了!”

不过,看着王瑜在被林默若有挑剔之意的目光下略略泛红的脸,林默却起了捉弄捉弄他的促狭之心,便故意沉下脸来,说:“圣人有言,‘非礼勿视’,怎么王兄饱读圣贤之书,倒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啊?”

王瑜越发脸都红到了耳朵根,他一向自诩为君子,对女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王瑜恨不能指天发誓说那一日绝不是有意要去偷看人家林府的女眷的,确实是不小心一眼瞥见。却不料这一眼惊艳,看到了风流婉转的林黛玉,王瑜便无法淡定了,辗转反侧了几日,终于决定向林默打听打听,若是林家小姐有了人家,也只好算了,若是还没有许配人家,便求着林默搭个线,探探林如海的意思,再回去叫居住京城的父母托个有头脸有面子的长辈去林家说媒提亲。

被林默戏谑,王瑜难为情归难为情,不过,既然是打定了主意要迎娶林林家小姐为妻,他便没打算被林默的几句嘲弄之语给弄得自行退散,倒是落落大方地回答说:“诗有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乃是未婚之身,天缘凑巧见着了令妹,愿娶为结发之妻,还要托赖林贤弟玉成美事。”

林默故意卖着关子,刁难地说:“我自然是愿意王兄做我的妹夫的,不过,这事儿我却做不得主,还要回去问我父亲的意思,至于美言什么的,不需王兄提醒,自会勉力而为。只是,这里我先给你透个底儿:我妹妹虽未许人家,她外祖母,就是贾府的老太君,却颇有意撮合她与姑表兄贾宝玉,做亲上加亲之姻,只是还没有将话挑明,王兄若是果真有意,得要搞快了。再者,王兄的婚事,该是父母做主吧,这个自己求配,恐怕于礼不合呢?不知道令尊令堂大人遽然听闻,会做何想?”

王瑜马上说:“我父母那边,不成问题。我早先被方士批了字,说是命中不该早娶,所以延误至今。我父母俱是性子开明的人,并不迂腐。在我离京之时,家父就曾明言,若是等我回京任职后再行婚配,怕是耽误得太久了,不若就在当地完成。若是在扬州有门第相当的人家,小姐又是知书达理的,尽可以报信回去,他们自会料理一应问媒求配事宜。”

林默听着没问题,便应承了王瑜,回去和林如海说和此事。

林默笑着将王瑜的说辞又复述了一遍,说:“若不是王瑜被人批的字说是不能早娶,怕是早就成亲了,所以说,这竟然算得上是老天垂怜妹妹而做的天作之合呢。王瑜家世好,相貌好,前程好,性格也好,最难得的是,他亲口跟我说他这些年想多在地方上历练历练,宁可做外放的官儿,那么,妹妹嫁了他,便是独门独户,自己过日子,不需要去公婆跟前立规矩,也不需在大宅门里日日为着讨公婆的喜欢或是为着妯娌之间的关系而烦恼。说起来,妹妹心思细致是好处也是坏处,在我看来,坏处更多,到底有些伤身,妹妹本来就身子柔弱,嫁与王瑜便少了这许多的烦恼,实是天大的好处。等过个几年,王瑜历练够了,资历也熬出来了,再返京为官的时候,纵然到时候还要与公婆合居,那时妹妹差不多应该会有个一子半女傍身,公婆便也不能再挑拣她什么。”

林如海听了,倒觉得是意想不到之喜。贾敏一死,林黛玉成了失恃之女,虽是世家之女,难免被人挑拣什么“丧母长女不娶”之类的,恐怕难得嫁得进那一等的好人家,是以林如海一直觉得贾老太君的提议也不错,虽然贾宝玉不好读书、倒好在女孩儿堆里厮混的名头叫人厌烦,可是他到底是从小和林黛玉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的,据说性格温柔也肯让着黛玉,想来将来也不会薄待了黛玉,至于前程嘛,贾宝玉考不上功名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好在还有贾家的家底垫着,也不能叫他们小两口过得不好不是?不过,现在既然有了青年才俊王瑜愿意求配,那贾宝玉就被比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孰高孰低,明眼的人一望即知,林如海自然是要为女儿做最好的打算的。就算王瑜大着黛玉几岁,现在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更知道疼人呢。

林如海精神振奋,连着说了几个:“好!好!好!”竟然不需要林默再美言什么,就高兴得一口应承了,反而赶着林默问王瑜那边的父母何时会来提亲,才好将黛玉和王瑜的婚事定下来。

大约十日后,王家那边果然派了王瑜的大哥来,亲自上门拜访林如海,为胞弟王瑜提亲,奉上四色茶礼,黛玉的婚事便基本说定。因着黛玉年纪尚幼,兼之林如海尚在病中,林默开春后又要赴京科考,家中无人照应,黛玉身为长女,此时理应照管林府并服侍父亲,王家便体贴地提出先行纳采之礼,算是将孩子们的婚事定下来,待林默科考之后,再为王瑜和黛玉行大婚之礼。

黛玉的婚事尘埃落定,林如海喜悦之余,又忧心起林默来,说:“你妹妹都要成亲了,倒是抢在你前面。等爹爹身子好些,便托人去帮你相看可有门第相当又貌美贤淑的世家之女,娶了来也可帮着看护猷儿,挑些担子去,免得默儿你太累了。”

林默只是敷衍着答应。

那边,贾赦带了贾琏回了贾府,一路上,贾赦日日将贾琏教训着,贾琏本来在狱中吃了些苦头,又被父亲这般疾言厉色地指责,便每日恹恹地,在被沿途的寒风一吹,竟然生了一场大病,直到回了贾府调养多时才好,这是后话。

贾老太君见贾琏铩羽而归,一文钱的好处没捞着,反而弄得病病歪歪的,便十分气恼和心疼,又见着黛玉并未一起回来,越发失落,再有那贾宝玉不住口地在一旁哭丧着脸说:“林妹妹呢?林妹妹不回来了吗?这可叫我怎么过啊?”便愈加烦恼,又深恨林默,且掩在心底,秘而不宣。

王夫人虽然因为对林府家产的指望落空而失落失望,但是,想到那第一次见面就引得宝玉摔玉,并总是小性子怄着宝玉,将宝玉指使得团团转的林黛玉不回来了,倒是松了一口气:林丫头走了,宝玉该是要和宝丫头亲近了吧?这“金玉良缘”该是要成真了,也算是一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好事啊。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只有这一更,下一章,默默就要进京了。

因为盗文凶猛,作者只好在101章处放了一个防盗章,没有实际内容,请尽量不要购买。但是,万一买了也不要担心,等某捕写到那个位置就会用相等字数的正文或番外来替换,不会叫大家蒙受损失的,跪谢支持和理解!

☆、第 67 章

接下来林默便开始忙了起来。本来年底事情就多;如今林府没有主母操持,林如海又病着,里里外外的一应事体都只有林默在忙碌打理。现在又多了一项;就是准备给林黛玉的嫁妆。

正因为有了贾琏那日的事情,林默越发起了心要将妹妹风光大嫁,便和父亲商量着拿出了二十万两白银以做此用,并将离黛玉的住所“挹芳园”不远处的一处空置的房屋拿来专门做堆放黛玉新置嫁妆之处。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俱是精致华美之物;被装叠在红木镶黄铜的大箱子或是朱漆髹金的红色挑桶之类;势必要叫翘首以待的扬州市民见到林盐课嫁女“十里红妆”的盛景。

此外;林默自己的课业也要紧。虽然林默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其中还包括陪伴淳于钊几年蹭来的古代精英教育,和这两三年来林如海聘请的饱学大儒为林默专门做了针对性的学习和总括,而且,林默还偷偷地用自己前世学到的现代学习方法来归纳总结和记忆那些经史子集,较之一般书生省了许多力气,但是,会试真的是个力气活儿。

一般来说,会试要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林默对四书五经可以说是烂熟于心,随便抽出一句,林默都知道,所以,这个小菜一碟,不用特别去准备了。第二场考|试论,第三场考|试策。这两个倒是要格外准备一下,因为虽然字数只要求三百字,但是写法却是必须要严格按照八股文章的写法,不能自己任意发挥。这种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林默以前见过人家写的,当时只是付诸一笑,并未深究,现在轮到自己考了,才知道其中的流弊。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李白和一平庸之辈一起考,李白未必考得过那平庸之辈。但是,林默不是李白,他主张的是眼光可以远,志向可以大,但是脚必须踏到实处。于是林默闭门读书,在这剩下的十天里将自己的文才愣是框在这三百字里面练了又练,并反复请教过来人的林如海和王瑜,请他们来品鉴批评,务求达到既不逾矩又一眼惊艳的效果。

接下来的殿试据父亲说会十分刁钻,像父亲那年考的诗题“纱窗宿斗牛得门字”,便是出自极其冷僻的唐人孙逖的《夜宿云门寺》,韵脚限“十三元”,也就是说除了要知晓各类冷门偏门的知识之外,还要有诗词方面的捷才。在这方面,林默不禁深深地感触到一点,在诗词方面绝对没有“人定胜天”一说,不是靠勤学苦练和反复推敲就能成为诗仙诗圣人的,那是真的需要天赋的,比如林默虽然可以经过刻苦练习将古板的八股文章做得气势不凡,不落俗套,但是在以才思和情怀见功力的诗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