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种田纪事-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贵笑道:“小姐这一遭自然是帮忙。虽说今天误点时间,但是那些村民感激小姐的好心,以后干起活来定然格外卖力。”
    青篱无奈一笑,但愿如此吧。
    前世她生活的城市,羊肉汤极为常见,一年四季食客不断,她也极喜欢喝羊肉汤,曾在家里试着自己做了,总是做不出羊肉汤馆里的味儿,后来她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这羊肉汤中最关键的是汤中加的几种香料的比例,这几味香料分别是白芷、桂皮、草果、陈皮、良姜,比例控制不好,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杂味不除;今日准备得匆忙,她倒是没有认真的去配比,只是粗略的配了配,但愿这些没有喝过正宗羊肉汤人会给她面子。
    先将水烧开,加入断好的羊骨,在羊骨上面码上羊肉,用大火烧开,一边烧,一面用勺子将血沫撇去,直到羊肉羊杂炖到八熟,便加入那几味香料,同时加上葱段、姜块,待羊肉熟透,捞出来晾凉切成薄片。余下羊骨头接着炖,炖约末一个时辰,将加入的香料葱姜捞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羊肉汤馆的汤中为什么看不到香料的原因。
    羊肉汤熬好了,张贵与李大郎一商量,反正今日小姐整了这么一出,这些人都没心思干活了,索性就让他们今日吃个痛快,喝个痛快,回了小姐,又派人到村子里一家杂货铺中将里面的酒都买了来。
    更有人将从荒地里砍下的树枝聚在一起,燃起了火堆,一时间,寒风凛冽的荒地旷野中,孩童的叫声笑声,男人大声的谈论声,妇人们的窃窃私语和不时传出的阵阵笑声。和着火光,肉香,酒味儿,蒸腾的热气,似乎将冬日的凛冽寒气赶走了不少。
    陆聪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手里端着一个从村民家借来的大碗,一手拿着烧饼,一口汤一口烧饼的凑了过来,青篱拿眼直直的瞪着他,这家伙若是敢说一个让她不高兴的字儿,她就把那满碗的羊肉汤扣到他脸上。
第二十二章 旧事重提
    第二十二章旧事重提
    一连几日的羊肉汤让干活儿的村民吃得高兴,都说李家的小姐心肠好,不象有些富贵人家,对帮工干活儿的人看不起,给的工钱少不说,还时不时有主人家和工头的打骂,这么一对比,心里头又是满足又是感激,干起活来格用心上心。
    还有不少村民都动起了另外的心思——来年佃李小姐家的田种。保胜家的远房堂姐就是其中的一位,特意借了邻居家的一头驴叫她男人套了车,两人一大早的就直奔县城而去,想通过堂妹家的关系,提前把佃地的事儿定下来。
    保胜家的听了堂姐的来意,略微的摇摇头,道:“姐,我看这事儿,你们说早了。”指着李府的方向,压低声音道:“你们别看那李家的小姐还是个孩子,我看她心里有数着呢。有几回闲话到她家那荒地,问她的打算,都让她拿话岔开了。”
    保胜家的堂姐夫家姓李,丈夫叫李憨,人如其名,是个憨厚得不能再憨的人。听了孩子他姑的话,眉头紧紧皱起,一张原本就苦大仇深的脸儿,这会子更是愁得不行。
    保胜家的见堂姐夫这模样,再看看堂姐也是一脸的愁容,知道他家的情况,三个小子都大了,都还没成家,这两口子为了给孩子攒钱取媳妇,拼了命的干活。便叹了一口,道:“我只是说这会说怕是没用,她家那么一大片地,还能自己种?将来还不得佃出去?等她们家招佃户,我得了风声,提前给你们送信儿。”
    李憨夫妇一脸遗憾的走了。而此时,这几人谈到的李家小姐苏青篱,裹着她亲手做的大棉被,睡得天晕地暗,一连炖了几日的羊肉汤,那些村民们高兴了,她可累坏了,好在天公作美,没几天儿,天便又晴了起来。她的熬羊肉汤生涯也暂时告一段落了。
    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梳洗过后的第一件儿,便是将那几人叫过来,问道:“我前些日子给你们说的事儿都考虑得怎么样了?”
    杏儿眼睛睁得溜圆:“小姐,什么事儿啊,你这话问得没头没脑的。”
    青篱瞪了她一眼,一拍桌子,佯怒道:“先前儿你不是说过要接了你老子娘还有哥哥嫂子过来给本小姐当苦力使么?现在考虑得怎么样了?”
    杏儿笑道:“我原先就应了呀,要问该问她们俩。”
    青篱转向柳儿与合儿问道:“你俩考虑得怎么样了?”
    柳儿与合儿对视一眼,齐齐答道:“我们也考虑好了。”
    青篱道:“考虑好了就赶快写信回去。哦,对了,信中写清楚,叫他们得了信儿别声张,只说去投奔亲戚就行了。叫她们先到庐州的山海镖局找杨沫凡杨镖师,过两天那杨沫凡也该来了,到时我就把这事儿先给他说了。”
    几人应了一声,各自取了笔墨,趴在青篱书房中的书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叽叽喳喳的说着笑着写着,碰到不会写的字儿就过来问她,写写改改,足足有一个时辰,才各自写好的家书。
    青篱一一过目,看着这三人歪歪扭扭的字迹,又想起自己初穿来时的鸡爬大字来,心中感叹时光易逝,她来到这里就快一年了,而自己早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这古代的生活。
    因几个丫头的家人要来,自然要单租房子给他们住,青篱一时抓不到人,见满府的人就陆聪一个闲逛的,便揪了他,叫他去找宅子。
    不过刚一日,他便说找了一处挺合适的宅子,青篱从温室里钻了出来,暗自撇嘴,才一日,能找到什么好地方?谁知跟着去了一看,那地方确实极为合适,就在丁香巷子往南拐的小胡同中,是一座半旧的四合院,房子虽然破点,但是房间多,里面还有一些半旧的家具,院子中间的空地也很大,适合晾晒衣服被子什么的。
    便笑着夸赞了陆聪一通,陆聪嗤笑了一声,那意思就是,能给你干活儿的你才夸,你这人太势利。
    青篱理直气壮的接受了他的嗤笑,她的一万一千亩田契已经发了下来,她现在是大地主一枚,养长工自然是要让他们干活的,不干话的人养着干什么?
    到了杨沫凡来的那日,青篱将事情详细与他说了,请他务必将这些人接应好安置好。杨沫凡满口的应了,带了她与三个丫头的信儿走了。
    杏儿几人接下来的几天中情绪格外的好,每天笑容满面的,听着她们欢快的笑声,青篱觉得接她们的家人过来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溜得极快,一转眼,她们到长丰县已近四十天,再过二十天,便是新年了。其实一进入十二月,她便感受到一种不同往日的气氛,一种叫作年味儿的东西,悄悄的在长丰县的各个角落滋长浓郁起来。
    温室里种的几样菜,长势都还不错,叶类蔬菜,如空心菜,荠菜,还有枸杞头等,她们已经吃过一次,尝了个鲜儿,而象辣椒和豆角也已经开花结了果实,再过半月便可以采收了。
    想起自己原先曾计划过要再一个避光的温室,用来种蘑菇,后来因太忙便搁在一边儿,现在正好再用用陆聪那个闲人,便又找了他来,让去县城南面的两座山头弄些土来,陆聪嘴里嚷着他在外面人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少侠,她不尊称也就罢了,还拿他当下人使唤,青篱暗笑,谁让你出场POSS摆的不好,让人尊不起来呢。
    只好说了些好话,又许了他那蘑菇长出来,先叫他尝鲜儿,他这才不情不愿的去了。
    接下来又带着丫头们又一番折腾,折腾了三四天,才算把那种蘑菇的温室弄好。将陆聪从紫蓬山弄来的土铺好,浇了水,烧上火,青篱累得又直不起腰来,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不管这蘑菇种成种不成,就折腾这最后一遭了。在没有充足的人帮她干活之前,坚决,坚决不再折腾。
第二十三章 规划
    第二十三章规划
    荒地开完第一遍。已是十二月十八日,天气越来越冷,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张贵与李大郎一连一个多月的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野外,两人都憔悴了不少,小可小乐和福伯虽说不是主事者,也跟在后面吃了不少的苦。青篱心中过意不去,便叫厨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又打了一些好酒,让这五人好好的吃喝了一场,又让他们在家里好好休息了一天。
    打发张贵等人去休息,柳儿抱着一叠子纸进了厅中,苦着脸道:“小姐,开荒的帐目,我还是算不好。”
    青篱伸手将她手中的纸接了过来,笑道:“你学认字算术才几天?走路都还不会呢,就想着跑了?这些又不是紧要的,我先替你算着罢。”
    说着那纸展开,开荒地共用壮年劳力一百人,每人每天的工钱是三十文,租赁的耕牛四十五头。每头牛一天付二十文,另外捡草根的妇女与孩子八十人,每人每天十八文,这样算下来,一天要花掉五吊钱又三百九十文,约合银子五两半。从正式开荒到现在已有二十九天,差不多要付一百六十五两的银子,而订制的农具等物,花费也约有一百五十两左右。这一个月花去了她可动钱财的十分之一,算好后,心中略有数,便将纸递给柳儿。
    柳儿见小姐只这么一会便算好了,十分的惊奇。青篱拍拍她的手笑道:“只须将我教你的算术用熟了,这些帐目便简单多了,将来的帐目更复杂呢,比如成本核算,盈利几何等等。”
    看着柳儿的脸上又出了疑似退意的神色,又连忙笑道:“正经的帐房哪个不是从小学徒开始,你算学得不错了。也快过年了,赶快把这些钱发下去,让那些村民们也安安心心过个年。”
    柳儿神色正重的点点头,这是她第一次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一定要把发钱的事儿办漂亮了。
    次日张贵与李大郎二人都没有休息,相约一大早到了前厅,青篱刚用过早饭,主仆几人一人一个火桶,围着桌子坐了说着闲话儿。见他们来了。连忙从火桶中起了身子,笑道:“怎么不休息着?”
    又叫杏儿给这两人倒茶,张贵接过茶杯,道:“小姐,这眼下快过年了,地才刚耕了一遍儿……”
    李大郎也是一脸的忧色。
    青篱叹了一口气道:“眼下年关已近,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的事儿忙活着,这会子再去找人,就是多给工钱怕那些人也不愿意去干。你们说说,过了年后,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摆治这块儿地?”
    李大郎道:“咱们这长丰县,正月十五过完,新年才算是完了。可这正月十五一过完,各家都该忙活自己家的农活了,到时候怕找不到这么多人。”
    青篱想了想道:“无妨,我们过了年就准备招佃户,到时候除草的事儿,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想必应该会上些心。”说着又问这二人:“这块地哪里适合种什么,你们心中可有初步的想法?”
    李大郎道:“反正东面土山下的地块儿不适合种庄稼,那块地有点沙。还不好上水。”
    张贵在一旁插话道:“这些日子我也问了一些农户,总的说来,东面的地沙一些,适合种麦子,西面的地,土质要好一些,种稻子使得。至于大郎说的那块沙一点的地,有老农说,种些苜蓿先养养地也不错。”
    用苜蓿养地?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她只知道苜蓿是优质牧草,各种畜禽均喜食,一年之中可以连多次采割,产量高,而且抗旱能力强。
    便问道:“那老农可有说,苜蓿为何能养地?”
    张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