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眼人生-第10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商比他还高了,那你可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郑伟暗自下定了决心,见到大官后,一定要少说为佳,如果他要是一个真正的爱才之人,自己也绝不能含糊了,把自己这十几年来所学好好的和他交流交流。如果他要是一个小鸡肚肠的人,就给他来一个三缄其口,不说话你总不能治我的罪吧。
    等到晚上九点钟,系主任终于给他打来了电话,省政府派车来接他了,来接他的车是一辆很普通的别克,人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不过郑伟现这个人的眼睛当中含有一丝凌厉的杀气。
    一直来到广南宾馆,这个人都没有和他说一句话,郑伟也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看着年龄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也并不大呀,怎么就那么能沉住气呢?
    进了电梯,一直到九层,才停了下来,郑伟跟着这个年轻人走到了九一七门前才停住了脚步,郑伟有些纳闷了,对面就是九一八,干嘛放着九一八不住,非要住九一七呢?略一思忖也就明白了,九一七,就要起,看来当官的也是迷信啊。
    走到了里面,郑伟才看清楚,这套房子是一个一房一厅的大套间,装修的非常的豪华,外间的沙上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里端着一个茶杯正在抿着茶呢。
    谢天谢地,那个带他来的年轻人终于开口了:“省长,这位就是广南大学的老师郑伟同志!”
    郑伟原来以为要见自己的大官一定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听到带自己来的那个人称呼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为省长,郑伟知道今天要同他谈话的就是刚上任不久的一省之长穆国兴。
    虽然郑伟不是官场中人,但由于讲课的需要,他也对官场中的一些动向非常注意,不能说很清楚吧,但起码正厅级以上官员的变更他还是能够了结一些的,也往往能够从这些看似平常的人事变化琢磨出一些内在的道理来。
    此前为了讲课的需要,他也研究过穆国兴的这个人,知道他的一下家庭背景的强大,对穆国兴的政绩他还是感到非常佩服的,认为他年纪轻轻能够身居高位,也并不是单纯靠家族的支持爬上来的,而是确实有真本事。
    穆国兴站了起来,和郑伟的手握了一下,说道:“郑老师,随便坐吧!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和你随便聊聊,小张,给郑老师泡杯茶。”
    茶叶很香,虽然郑伟也是一个嗜茶如命的人,可是他那点工资是喝不起好茶的,但有一样是谁也比不了的,凡是他喝过一次的茶叶,他却全都记得住,他知道这个茶不错,是极品铁观音,在市面上这个茶至少也得三千元一斤。
    为了在省长面前掩饰自己的紧张,郑伟端起茶杯来吹着气,等待着穆国兴的开口。
    “郑老师,我看过你的简历,也派人去了解过你的一些情况。听说你的课讲的很不错,今天你就把我当成一个学生,也给我讲一堂课怎么样?即便是说错了也没关系,讲完了谁也不必负责任。”
    郑伟放下茶杯说道:“穆省长,我是第一次和你这么大的领导面对面的讲话,心里确实还有些紧张,把你当学生我可是不敢,随便聊一聊还可以。反正你刚才也讲过了,说错了也没关系,你这么大的领导也不会讲话不算数的。”
    穆国兴笑了,他感到郑伟反应很机敏。这几年穆国兴接触的人也不少,特别是来到广南省当了省长之后,已经很少见到在自己面前这么不卑不亢的人了。
    “我听说郑老师非常喜欢读你最喜欢读哪方面的书啊?”
    穆国兴提起读书来,可是挠到了郑伟的痒处。郑伟这个人非常喜欢读书,一本《资治通鉴》他不止看过一遍,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也是他的最爱。他原来以为,穆国兴这个当省长的,会问他一些省里的情况以及他对省里的看法,却没想到,他竟然提到了读书。
    “省长,我读的书很杂,几乎什么书我都喜欢读,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我看的最多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
    穆国兴来了兴趣,对于《道德经》穆国兴也看了不止一遍。平日里工作期间,在那些官员中自然是难觅知音,却没想到这个年龄还没有自己大的大学讲师竟然也喜欢读这本书,书读过只是一个方面,能不能悟出里面的道理来却是最重要的。
    “对于道德经,我也读过,咱们今天就交流一番如何?你是讲师,就先谈谈你的看法吧。”
    郑伟知道,省长是要考验他的学识了,略一思忖说道:“一部《道德经》包含的内容可以说是极为广泛。老子主张自然,主张无为,或者说他主张的就是自然主义和无为主义。自然者,就是事物被一些具体条件所预先规定了的展演变趋势。既崇尚自然,又提倡尊重自然规律,办事要能够顺其自然。无为者,顺其自然也;顺其自然之谓无为。老子具有现在所谓的辩证思维倾向,因而无为无不为。无为与无不为两者名称不同,其实质则是一码事。无不为就是要有所作为,但是这种作为是顺其自然地进行的作为,这种顺其自然的作为就是无不为,并且也就是无为。”
    穆国兴听后点了点头,他认为郑伟不仅是读过道德经,而且还领悟到了里面的真谛,在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一个年轻人能够潜下心来通读这么一本巨著,确实是不简单啊。
一千五百七十八章书生也会拍马屁
    “老子号称太上老君,孔子号称至圣先师,老子和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因此至今仍有些人对两位崇拜不已。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可见老子是一位大慈大悲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可见孔子也是一位悲天悯人的人。”
    穆国兴说完这番话,话锋一转又问道:“你对这两位先贤的仁爱是如何理解的?”
    这可是个大题目了,郑伟冷不防的被穆国兴给问住了,想了一下才说道:“对于这个问题,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解释的通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粗略的向你谈谈我自己的认识。所谓的仁,就是爱民,如何爱民呢?在我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展的大问题。”
    穆国兴笑了笑,说道:“我们又不是做学问的,也不用研究很深了,就谈谈你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爱民,如何才能使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起来。”
    “我认为,如果要实现真正的爱民,先就是官员责任制度的建设。责任制度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在私有财产领域,责任制度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几乎不成问题了。在前些年我们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产权改革,而现在这项改革依然在继续着。但是,在共有财产的领域,大家在认识上就有一些茫然了,也许有些人是表面上的茫然,实际上却是别有用心的,以便于实现对自己有利的财产私有化。”
    郑伟谈的是私有制和公有制两个方面的责任制度问题,虽然他现在还没有谈到话题上,但穆国兴知道他讲这些话是在为下面的话做铺垫的,也就没有打断他,微笑着继续听郑伟高谈阔论下去。
    郑伟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穆国兴,舔了一下嘴唇继续说道:“如要实现真正的爱民,就必须要建立严格的法律条款和规章制度,约束官员手中的公权力,把权力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而现实则正好相反,我们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有人以权谋私,气愤不已的时候,就会期望有人能出来主持公道,而这个人必定是拥有更大权力的人,这表明,与其说人们是相信法律,毋宁说人们是信仰权力的。虽然表面上看法律与爱民是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仔细的分析起来,却有着巨大和密切的联系。”
    看到郑伟说的有些口干,穆国兴做了个请喝茶的手势,笑着说道:“你讲的这些也很有道理,约束公权力,加强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正是中央目前所大力提倡的,但是,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郑伟喝了一口茶,正色说道:“省长,我是一介儒生,可能讲的话不太合乎规矩,但是,今天好容易有了这个机会,我就一吐为快了。我认为现在省政府正在搞的那个依法行政大检查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也是一个约束公权力,把政府置身于人民群众和法律监督之下的一个好办法,我相信这一条政策的制定者,肯定是你省长的功劳了。”
    穆国兴笑了:“何以见得?”
    “第一,从时间上来看,这次的依法行政大检查是你来到广南后才开始的,第二,没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没有一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仁爱之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谁说书生不会拍马屁,郑伟这个马屁拍的比谁都高明,他这些话算是真正说到穆国兴的心眼里去了。看了看时间,两个人不知不觉已经谈了两个多小时了,穆国兴又笑着说道:“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历史上出了很多的政治家,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代的李世民,清朝时间的曾国藩,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最不喜欢哪一个?”
    郑伟知道,刚才讨论的道德经是从大的方面来考察他的学识的,而拿出这三个历史人物来,那就有点具体的考察一个人的眼光问题了,这个题目如果答的好,这位年轻省长必定是龙颜大悦,如果答的不好,今天这场谈话也就算是白谈了。
    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好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评判,这个时候就要看一个人的眼光了,也是考验一个人政治智慧的时候了。
    郑伟略一思忖,一张口就语出惊人:“省长,抛开政治而言,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最讨厌的是诸葛亮,最喜欢的是唐太宗和曾国藩两人当中的一部分。”
    穆国兴不动声色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你的理论根据又是什么?”
    “我之所以不喜欢诸葛亮,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郑伟此时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毕业做答辩的时候,目光炯炯有神,清了清嗓子说道:“第一,从工作方法上来看,诸葛亮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物,他谁也不相信,认为谁都比不上他尽心,不能放手让手下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结果越忙越糟糕,事业没干成倒把自己给拖垮了,最后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第二,诸葛亮没有胸怀,不注重现人才培养人才,甚至为了自己大权独揽,不惜毁灭人才,它实行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凡是跟着他的人,在刘备死后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穆国兴注意地听着,他也在思考着郑伟话里的意思,他感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大学教师,还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像眼下一些机关里的人似地,整天唯唯诺诺的没有一点棱角,离开领导的指示就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了。
    “哦,这是你对诸葛亮的看法,你对唐太宗和曾国藩又喜欢他们哪一部分呢?”
    “用人!”
    “用人?”
    “对,就是用人。”也没有等穆国兴让,郑伟端起茶杯咕嘟咕嘟喝了起来,又顺手给穆国兴的杯子加上热水,继续说道:“唐太宗曾经说过:‘君子用人如器,’什么人才有什么用处,就看领导把它放到什么位置上了,只有把它们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才能最大的挥它的作用,否则现了也没有用,用了也做不到人尽其才。”
    “还有曾国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