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凡的清穿日子-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银子衣服给他,交待他若有难处,一定要告诉我。”

淑宁点点头,提了个建议:“其实让他进内院是不可能地,外院正缺人手,不如托管家帮他寻个差事?只是要先问过他的意思,而且说明不会入奴籍才行。”

婉宁眼睛一亮:“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光想着让他跟随我了,其实只要在府里就行。我回头就去求吴大叔,还是不找额娘了。”顿了顿,她稍稍冷静了些:“老实说,我真地很高兴,原来还是有人愿意对我忠诚地,可见我人品也不是那么差。不过我也不能因此就得意忘形,糊里糊涂地伤了人心。俏云跟我那么多年了,又是心腹,我不能让她产生什么误会。月荷虽然好,但她是新来的,又不是死契,在没确定她可靠之前,我不能对她太过亲近了。我以后会时时注意,不会再象过去那样漫不经

淑宁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婉宁大姐总算是长大了,她既然已起了警惕之心,以后就不会犯糊涂了吧?

婉宁盘算好了,抬头对淑宁嫣然一笑:“三妹妹,多谢你地提醒,不然我还会再犯错的。上次也多亏你来安慰我。真可惜,为什么以前你都不在家里住?如果你一直都在,我也不会吃那么多亏了。”

“就算一直在也是没用的。”淑宁在心中暗想,“上次芳宁大姐与范锦春的事,你不就没听我的劝么?”不过她嘴上却没这样说,只是微笑以对。

婉宁理了理头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个……三妹妹,我以前总是粗心大意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罪了人。我问你一件事,不知你有没有什么对我不满的地方……尽管说出来没关系!我……我想知道有哪些地方做错了……”

淑宁沉默,难道真要说出来吗?要是都说出来,真不知道要讲多久。不过老实说。婉宁做过的错事中,与自己相关的倒不是很多,自己觉得不满地。多半是她的言行举止与处事方式,但这些话要真说出来。只怕婉宁立马就翻脸了。

看着她热切的目光,淑宁决定只拣最要紧地讲:“要说不满,也没有什么,二姐姐与我是两种性子,处事方法自然不同。我认为是对的。姐姐不一定认同;而姐姐认为是对地,我也未必会赞成。这样说来,倒也没什么十分不满之处。但有一件事,我心里一直觉得难受,不吐不快……”

婉宁直起了身子,认真听着。淑宁继续道:“当年大姐姐的事,姐姐做得太过鲁莽了,而且事后又没有帮着补救。如今大姐姐变成这个样子,二姐姐实在难辞其疚。”

婉宁泄了气:“我就知道一定是这件事。其实我事后也知道错了。也想过帮她求情的,可老太太那时正在气头上,我一帮大姐说话。她连我都骂了,我实在是没办法。至于后来的流言。都是外面闲着没事干的人传地。我也是受害者,可她们却都怪到我头上。这几年大姐不怎么理我。我有心要与她和好,她却只是冷冷淡淡的,我都不知该怎么面对她。”

只是冷淡已经很好了,起码没把你当仇人砍。淑宁劝道:“大姐姐态度冷淡些,也是人之常情,但她如今活得像个姑子一样,我看了实在难受。二姐姐,你是她的亲妹妹,难道真不能做些什么么?”

“我有做,我真的有做。”婉宁急忙分辩,“我常常送东西给她,还说笑话逗她开心,可她还是板着个脸,不象以前那样亲切。她的终身大事,我也有帮她想过,还曾向几个朋友探过口风,可有人愿意娶大姐,可那些朋友一听,就都扯到别的事上去了。我实在是没办法呀!”

这样更糟!!!

淑宁轻轻皱了皱眉:“若是我,宁可不去操这个心。先等事情冷个几年,再在外头挑个好人选就是,京里的贵介子弟未必是大姐的良配。不过我说的不是这种事。我是说,可以多关心关心她地日常起居,时不时陪她说说话之类的,让她过得舒心一些。我本是隔了一层的,不好多管你们院里地事,只是觉得大姐在家里本就不受重视,如今陈姨娘病着,越发没人关心她了,实在可怜。二姐姐可知道,重阳前她生日,除了我送的一个荷包和陈姨娘给她做地两道菜,就没人向她道贺了。冷清至此,她又怎会开怀呢?”

婉宁脸略有些红了:“我也忘了那天是她地生日……我原本也有时不时地去陪她,只是见她那么冷淡,也不好多待……既然你这样说了,我以后会多注意的……”

暂且相信她吧。淑宁点了点头,看看天色,已近中午了,差不多该回去了。

婉宁却还有问题:“这是大姐地事,那妹妹自己呢?你对我有什么不满?”

淑宁想了想,倒想起一件事来:“那天四阿哥来时,明明是二姐姐要去见他的,可见了面,却反而说是我拉你去。这本是一件小事,只是我觉得姐姐有些不够厚道。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

婉宁呆了一呆,迟疑地道:“这个……我那时只是顺口说的,三妹妹这样就生气了?”“不是生气,只是觉得这样不好。那天我额娘还责备我呢,也没事先打招呼,就拉了姐妹去见贵客,实在不合礼数。我以后可不敢再犯了。”

婉宁脸红了,小声道:“我知道了……”我是转换场景的分割线午后未时一刻,张保回来了,一进门就嚷饿,佟氏急急叫人去拿点心,又帮他换了衣服,侍候擦手洗脸。

等张保吃饱喝足了,才心满意足地叹了口气,兴致勃勃地对妻子说起房山之行的经过。

“那处宅院,离云居寺大概有十一二里地,正好位于云居寺与十渡之间。建在山脚下,附近只有很少几户人家,门前就是大道,通往二里外的村子,周围有许多农田。屋子我看了,十分干净清雅,房屋也多,虽然地方比我们外城那宅子小些,却有一个大花园,里面亭台楼阁俱全,有一个小湖,还有一小部分在山上。我去了,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夫人想必也会喜欢。”

佟氏听了也很欢喜:“照夫君说来,竟是个极好的宅院。只是这宅子似乎花费不小,那位张军校与白文书,官位并不高,又是从小兵拼上去的,哪里有钱起这么好的宅子?”

张保解释道:“白先生路上说起过,他原来也是世家子弟,只是父母都去世了,亲族又凋零,所以从小便出外闯荡。他是变卖了家乡的田产,才在房山建了这么一所宅子,张军校和其他人也帮衬了些。他本是打定主意要建个好的,所以一草一木都十分经心。到了后来,银子不够了,那些刷粉涂漆栽花种树的活,都是他们自己动手,不然也撑不住。”

他顿了顿,忍不住笑了:“这位白先生,真不愧是军师,实在精明过人。他的银子都拿来建了宅子,为了不坐吃山空,想了许多法子挣钱。他那园子与正宅是隔开的,便常给人包了去,光是一年春夏两季,就有几百两银子进账。他又在湖里养了鱼,山上种了果子,再加上园子里的花和竹笋,一年下来,除了自家吃的,都卖出去,挣不少钱呢。”

佟氏也跟着笑了:“好精明的人。”只是又有些迟疑:“照你这么说,这份产业,他是极用心的,真的说卖就卖了?”张保道:“原来他们在房山驻防,以为顶多升到营千总就到头了,所以才有了置业定居的念头。可如今张军校得了军中大佬赏识,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连带跟着的人也能沾光,所以白先生才舍得卖掉房子,在京中置业。”

佟氏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就答应了吧,这笔交易做得过。”张保得意洋洋:“我已经签了文书了。”佟氏扑嗤一声笑出来,又道:“瞧你得意成什么样子。不过咱们买下来以后,鱼和果子什么的可以卖,园子却只能留给自家用的,没法学白先生一样挣钱呢。”

一说起这事,张保更得意了:“这个你不必担心,我已在宅子附近置了一份田产,付了订金,咱们家也算是有了基业了。”

佟氏呆了一呆:“你出去前并没说要置产,哪里来的银子?”

(外头风真大……事先打个招呼,我明天要去一个挺远的地方,如果回来得早,应该能当一回3K党,如果不能,就只好开天窗了……至于有很多亲想要客串的问题,我想说,可以提,但恐怕没法安排那么多闺密,倒是需要男性角色,最好是名字普通,又和已有角色姓氏不重复的……)

一一二、无题

张保道:“我的确没带多少银子去,只打算把两所宅子的契约一交换就行。不过那位白先生实在是个厚道人,他说他的宅子虽多了一个花园,却是建在山间,与京中大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另外补了五百两银子。我推却不过,只好收了。后来看到附近的田地肥沃,山地的果树也长得很好,便索性买了二十顷地,付了两百两订金,过两天我再把剩下的银子付清就行了。”

“如果真是好地,主人怎么肯卖,你可别被人骗了。”

“不会,那主人是附近村子里的大户,儿子犯了事,急等银子去疏通,才会把土地拿出来贱卖。白先生作的保,我还拉他们去县衙立了文书。我好歹也是个官,他一个平民百姓,怎么敢匡我?”佟氏听说在官府立了文书,便放下心来,那白敏良既肯做保,他是跑不掉的,想来不会有问题。至于未付的款项,现在家里本来还有些银子,广州温氏又送了第三季的分红过来,应该足够了。她想了又想,觉得有这么一大份田产也不错,起码家里以后又添了个大进项,就算张保不去做官,也不必完全靠府里了。

佟氏越想越兴奋,便拉着丈夫商量要怎么处置那宅子与田地。说了半天,定好要找人去翻新一下房子,再把那花园与正宅连起来,最后连带哪些人过去,明年要种什么果树都说好了,才发觉已是日薄西山。夫妻二人相视一眼,都觉得好笑。

晚上,张保与佟氏把三个孩子和小刘氏母子都一并招来。告诉他们在房山置产的事。众人都很高兴。贤宁和小宝听说有一个花园可以随便去玩,都乐疯了。

淑宁心里也十分兴奋,这可是独门独户的生活啊。在伯爵府里住着,虽然事事都不用自己操心。但相对的,也少了许多自由,能在山水之间过自由自在的日子,又不会离北京太远,当然是好事。

第二天。张保夫妇二人一起去找晋保与那拉氏,把事情说了一遍。晋保有些埋怨他们又要搬到外头去住,但见弟弟一家连宅第田产都置好了,便也不再阻拦,只是一再叮嘱他们要经常回府里住。

张保吩咐长福去寻了十来个手艺好地工匠,由王二带着到房山的宅子去开工。其中一个积年的老匠看过屋子后,估计大约只需要半个月地功夫就能做好。张保一盘算,如今已是秋天,想来腊月之前就能入伙了。那边虽是在山里。但却因背靠高山,又近水,反而比平原上暖和。虽说过了年后再迁过去比较好。但天气好时先过去住个几天也行。况且他又在那边置了田产,明年开春要种些什么。都要事先安排好。他管了几年民政。于农事上还是比较了解的,决定要大展身手。替自家产业好好筹划一番。

这么一想,他就坐不住了,整天抓着长福和周四林两个管家帮出主意,又派人出去打听京城内外各种粮食菜蔬水果地价格供求,连花草香料并水产的情况都不放过,与妻子两人商量个不亦乐乎,把教孩子功课的事都忘在脑后了。端宁与淑宁见状,只好自己带着两个弟弟读书认字。

容保回家时听说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