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344旅(缺687团)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缺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辖9个团、17000余人,彭雪枫任司令员。

    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1月6日,蒋介石调30万军队向我华中豫、皖、苏边区大举进攻进攻,妄图占领苏北和鲁南,把华中的新四军和八路军赶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把华中部队统一改编为七个师。八路军第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率部同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艰苦斗争,杀伤大量敌军。

    1941年10月彭雪枫指挥新四军取得了陈道口战役的辉煌胜利。他在给林颖的信中以十分高兴的心情谈了这次胜仗的感受:“在指挥阵地上看着战士们那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雄姿,使我深为感动。为了执行命令而毫不吝惜自己的鲜血。我从内心里热爱着他们,或许他们也在爱着我吧!因为我离开他们并不远,连望远镜都不需要,就是没有和他们一同冲锋而已。你该为我担心吧,当我们看突击道路侦察地形的时候,仅仅距离敌人六十米,一颗子弹打中了我们所借以隐蔽的碉楼的枪眼的旁边,又一次一颗子弹在我们面前三十米处落下。不要紧啊,枪林弹雨是军人们的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就以为在火线上是好玩的了。三年以来,唯有这一次陈道口战役较为壮烈,从红军时起经常打大仗,的的确确已经上了瘾,此次算是过了一次瘾。”

    1942年3月8日彭雪枫发表了《迎击敌人春季扫荡》,动员根据地军民投入反“扫荡”斗争。为了夺取反“扫荡”的胜利,彭雪枫鉴于四师在战斗中受敌人骑兵袭击,损失很大的教训,又根据平原地区的特点,决心亲自抓骑兵团的建设。他对骑兵团的训练要求非常严格,要人人做到“上马要象蚱蜢一样轻快,骑坐要象盘石一样稳固,奔驰要象风一样迅疾!”他还经常教育大家,“我们是人民的骑兵,对敌人要象猛虎,对人民要象绵羊。”在彭雪枫的严格要求下,骑兵团成为新四军四师的一支劲旅,在反“扫荡”中发挥了突击力量。由于彭雪枫的正确指挥和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取得了反“扫荡”的最后胜利,并活捉了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

    彭雪枫在淮北根据地三年间,除集中精力建设军队,指挥作战,保卫根据地外,还十分关系群众的生活。他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兴利除弊,深受群众爱戴。他亲自参加大柳巷抢险斗争的事迹,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传诵。1943年8月28日,大雨倾盆,淮水猛长,眼看大柳巷方圆几十里有被淹没的危险,正在出席会议的彭雪枫闻讯后,立即率领全体人员冒雨前往抢险。他带有抱草、抬土,经过大家6个小时奋战,终于堵住了缺口,免除了一场灾难。群众为感激他救民于水火的功德,把此堤命名为“雪枫堤”。在淮北人民心中,彭雪枫永远那么可亲可敬。《彭雪枫同志到路东》这首广为流传的民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彭雪枫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彭雪枫,到路东,

    好似桃花遍地红,

    扛起扁担拿起枪,

    跟着雪枫闹革命。

第四部分:彭雪枫: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长别在战场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国民党四十万大军节节败退。彭雪枫奉命率四师一部冒雨西征,同日、伪、顽、匪转战于肖(县)、宿(县)、永(城)、夏(邑)之间。8月15日,彭雪枫率领四师主力进军路西,首战肖县小朱庄,消灭了顽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打通了我军西进的道路。

    四师西进取得了节节胜利,引起顽固派的惊恐,他们趁四师西进立足未稳,调集优势兵力,于9月中旬向四师所在地发起进攻。彭雪枫率领西进的四师主力,在三师、一师一部及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的有利配合下,胜利地进行了反顽战斗。与此同时,彭雪枫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歼灭盘踞夏邑八里庄的土顽李光明部队。9月10日,他向部队进行战斗动员,号召全体指战员来一个杀敌比赛。11日凌晨2时,彭雪枫亲自指挥四师主力向敌人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李光明和他的副司令李良玉、警卫营长、一营长等都被活捉。驻太平集的伪军300余人前来增援,遭我军坚决阻击,不得前进,取得了八里庄歼灭战的辉煌胜利。此役俘获李光明以下千余人,毙伤200余,缴获机枪11挺,长枪千余支,弹药2万余发。太平集据点的伪军随即仓惶撤退。但是,当彭雪枫登上城墙,指挥这场即将胜利结束的战斗时,不幸为流弹所中,英勇殉国,年仅37岁。

    彭雪枫牺牲的噩耗传出以后,全党全军无限悲痛,豫皖苏边区人民尤为哀伤。

    陈毅含泪写了《哭彭雪枫同志》:“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

    等中央领导和延安各界代表沉痛悼念彭雪枫。中共中央的挽词为:“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张爱萍谱写《彭雪枫同志挽歌》,概括了彭雪枫战斗一生的英雄业绩,表达了军队、人民继承烈士遗志,为全中国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的坚强意志:

    二十年来,为了人民,为了党,

    你留下的功绩辉煌:

    首战长沙城,八角亭光荣负伤;

    乐安事变,荣获红星章。

    雪山草地,百炼成钢。

    在豫东,燃起抗日烽火;

    在淮北,粉碎敌寇“扫荡”。

    对党忠贞,为民赴汤;

    英勇善战,机智顽强。

    是我们的榜样。

    雪枫同志,你把最后一滴血,

    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

    多年同患难,长别在战场。

    我们一定为你报仇,完成你的事业,

    争取全中国的解放!

    江苏省洪泽县和安徽省宿县为彭雪枫修建了陵墓和纪念馆。1984年5月,为纪念彭雪枫,河南省镇平县在县城北修建了“彭雪枫纪念馆”。

第四部分:彭雪枫: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郁达夫:南洋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人,浙江富阳人。他是个早熟的才子,据说9岁就曾赋诗震惊四座,读高中时就独立从事创作,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也是革命烈士。抗日战争期间,郁达夫和中共秘密党员胡愈之等在南洋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在被胁迫充当日本宪兵队翻译期间,为配合、保护当地的抗日运动做出了很大贡献。1945年9月17日,在苏门答腊被日寇杀害,英勇殉国。

    流亡东南亚

    郁达夫,1913年开始去日本留学、讲学,时间长达10余年,1921年与郭沫若等留学生一起,结成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出版小说《沉沦》,在文学界引起很大反响。1930年,与鲁迅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参加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组织,亲赴台儿庄及东战场前线采访,热情参加爱国运动。

    1938年12月28日,郁达夫流亡来到新加坡,他是因朋友之邀请远涉重洋担任华文报《星洲日报》的编辑。在报社他开始担任的工作是编辑文艺副刊《晨星》和《繁星》。通过编务活动,他积极宣传抗战救亡。从1938年到1942年,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多时间,以一个爱国文化人的身份,在各大报上发表了100多篇激励抗日和坚定必胜信念的政论文章,对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客居南洋的游子念念不忘祖国的抗日救亡事业,郁达夫在新加坡发动义演、义卖、献金、献物,并将所得钱物寄回国内,声援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郁达夫不顾自身的安危,奋起领导新加坡文化界的抗日运动,就任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理事、团长,及“战时青年干部训练班”大队长,亲自为学员主讲日本问题。1941年底,陈嘉庚组织了新加坡华侨抗敌委员会,郁达夫被选为执行委员,兼任该会文艺股主任。1942年初,又担任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职务。郁达夫作为文化界的中心人物,一直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线,是冲锋陷阵的文化勇士。

    1942年2月,就在新加坡沦陷前的10来天,郁达夫等一批抗日文化战士,不得不撤离抗日救亡运动第一线,乘一只破旧的小电船,在茫茫无际的南洋流亡。在南洋的几个小岛辗转了两个月后,郁达夫于4月底登上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岸的帕干巴鲁,搭乘开往巴爷公务的长途汽车,暂时隐蔽下来。

    郁达夫到巴爷公务的时候,按原来计划是打算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能借一栋房子,自己经营一个小店铺,隐姓埋名地生活下来,‘但一场奇遇使初到此地的郁达夫不久得不到华侨的帮助,还被当作日本间谍被当地人远远地躲避着。以致处处碰壁,到了举步维艰,甚至连住宿都无法解决的地步,工作就更无从谈起。

    原来是这样的,在由帕干巴鲁搭乘开往巴爷公务的长途汽车上,坐的都是印尼人,只有他一个是中国人。郁达夫因为逃难时在身上带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现金,为了躲避劫匪,他特意化装,穿了一套土布制服,扮成一个工人模样。当时车上人看他这样子,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谁知道,郁达夫乘坐的汽车在途中遭到日本军官的拦阻,日本军官打手势命令班车停下来,车里的印尼人都不懂得日语,以为日本人要征用他们的车子,感到非常害怕,司机和乘客下了班车,有的竟偷偷各自跑了。郁达夫听懂这个日本人是想打听去帕干巴鲁的路线,并没有别的意思。便用日语告诉了那位日本军官,当时日军占领这里不久,懂得日语的人很少,由于早年在日本留学的语言底子,郁达夫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这使日本军官十分高兴,他立正向郁达夫行了个军礼,道谢而去。

    车里的印尼人马上对郁达夫另眼相看,大吃一惊,以为这个身穿蓝布工装、一副苦力模样的人不仅会说日语,而且日本军官还对他敬礼。他肯定是个日本间渫。于是,不到一个小时,日本间谍来到巴爷公务的消息,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地区,人们都对这个不速之客敬而远之,以致郁达夫连住宿都发生困难。因而,郁达夫好不容易套到巴爷公务,却因为这次奇遇,使他处境很艰难。他一上街,奇。сom书中国人就都远远地躲开,他主动去拜访当地的华侨中有地位的人和同乡,人家也都客客气气的。开始郁达夫弄不清楚人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冷淡,他根本没有想到当地人已经把他当作日本间谍,而他则埋怨巴爷公务的华侨缺乏同情心,不想帮助他这个流落到此的同胞。

    这一误解直到其他华侨陆陆续续到来,向当地华侨解释才得以消除。人们才把他这个化名赵廉的中国人当作朋友,而且知道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作家,当地人很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第四部分:彭雪枫: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