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汉朝-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由如下:

当初我母亲本不应该受贯高行刺之事连累坐牢,就是这个审食其不肯执力相助,才让我母亲自杀身亡!这是罪一;

当初吕太后杀赵王刘如意,审食其仍然没有力争保之!这是罪二;

吕后王诸吕,欲以亡刘氏,审食其亦不争!这是罪三!

今天,我就是替天行道,为天下诛贼,为母亲报仇,问心无愧!特此前来请罪!

多漂亮的措辞!为公不忘私!有理兼顾情!刘恒只有大赦之,放刘长归国。从此,刘长威名远扬,身价大增。

四 淮南王刘长

刘长突然干掉审食其后,一夜成名。不但汉臣怕他,皇室怕他,连薄太后对他也有几分忌惮。于是,当刘长满怀骄傲之情地回到封国时,他得意了。

杀审食其不过是牛刀小试,让他更得意的事情还在后头。回到封国后,刘长做了以下几件事:首先,刘长自作主张地在封国内制定及颁布法令。汉朝制度规定,王国只有行政权,没有立法权,也就是无权制定封国法令。刘长这就叫明知故犯,皮痒找打。可是,此事传到长安,刘恒曲意顺从了。

其次,刘长驱逐中央派遣的官吏,申请要求自己任命国相及部长级的二千石官员。汉朝制度又规定,国相及部长级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王国根本就无权干涉。然而,当刘长的报告书传到中央时,刘恒又同意了。

这下子,刘长的尾巴差点就要翘上天了。刘长手里拥有以上两种权力,差不多就是半个皇帝了。然而,更让人跌破眼镜的还在后头,刘长擅自诛杀无辜,封人爵位。

汉朝法律规定,王国有司法决狱权,但是没有听说过有封爵权。对刘恒来说,乱杀几个人,那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刘长擅自封他人爵位,那他干脆来当皇帝算了,还要刘恒干什么?

这次,刘恒真的坐不住了。这个小弟,不能再这样宠爱下去了。但是,要真让刘恒出口骂刘长,他还真不好张嘴。于是,刘恒只好对舅父薄昭说道:你帮我写封信去劝劝淮南王,叫他不要做得太过了。

薄昭接到任务后,立即给刘长写了一封书。当然啦,薄昭是理解刘恒的意图的。于是,薄昭只好委婉地在书里告诉刘长:刘兴居就是活生生的案例,请你好自为之,不能步其后尘!

有必要说明一下,诛杀吕氏之前,陈平和周勃曾经答应刘兴居说,只要搞定吕产和吕禄,梁王和赵王就是你和刘章兄弟俩的了。然而,当事成之后,刘恒发现,刘兴居及刘章出力诛杀吕氏,完全是想扶他们大哥刘襄进城当皇帝。于是,刘恒没有理睬陈平等人对刘兴居的承诺,只封刘兴居为一个小小的济北王。

于是,刘兴居对刘恒相当不满,趁着匈奴右贤王进犯汉边,刘恒亲自出征之时,发兵造反想血洗长安。结果是,刘兴居没冲进长安,自己反而被汉朝大兵给血洗了。

可是,刘兴居在刘长的眼里,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上档次的反王。而薄昭竟然要拿刘兴居来吓唬刘长,所以说,只有两个字能形容刘长的心情,那就是:愤怒!

此话出自刘恒嘴里,他刘长还要拍案而起,你薄昭算个什么东西?世间最了解刘长的,只有刘长自己。因为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软硬不吃的家伙。于是,刘长做出了一个更令刘恒吃惊的动作:你叫人让我不要学刘兴居,我偏偏学了他,看你怎么办!

见过不怕死的,但没见过如此不怕死的。果然,刘长还真动起谋乱之心,召集七十余骨干分子,讨论策划造反之事。

如果说,刘长是造反,不如说他想赌气。可奇怪的是,在刘长偌大的地盘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劝他止步,大家反而和他抱在一起集体玩命。

于是,刘长这七十余个骨干分子给他推出了一个方案:准备用四十辆战车,在谷口发动突袭。

谷口,即如今的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从地图上看,谷口紧挨长安,这四十辆战车,犹如架在长安咽喉的刀刃。如果真的玩命了,那可是不可收拾的。同时,刘长还派使者游说匈奴和闽越王国,争取支持或者结盟。

看来,刘长还假戏真唱了。

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在刘长那块地盘里,他没有培养出通达的进谏者,可是却阻不住告密者的嘴。没多久,就有人向长安告急,刘长要反了!

刘恒听到这个消息时,只是将信将疑。刘长要反了?这怎么可能?

可造反这种高级运动,又不是闹着玩的。刘长是不是造反,召他进城来问问不就知道了吗?

使使召人,这是对造反者最低成本的检验。自刘邦以来,只要听到诸侯王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先使人召之入京询问。如果装病的,或者不来的,多数就是有事的,那就要准备开打了。

然而,让长安那帮准备为干仗的大臣们吃惊的是,刘长没有装病,也没有唧唧歪歪,反而很爽快地入京来见刘恒。

刘恒的心似乎得到了一丝丝安慰:刘长所举,根本就不像准备造反的样子嘛!

可事实是,有关部门马上把搜集到的刘长造反的信息汇总,最后发现,刘长造反证据确凿,板上钉钉。整个长安都愤怒了。汉朝三公等人联名向刘恒启奏:刘长罪当斩首弃市!

联合启奏的事,实在让刘恒犯难了。可是,马上就有结果了。

不久,刘恒下令:特赦刘长死刑,撤销王爵,放逐其到蜀郡严道邛崃山驿站。其余参与造反之人,通通让他们下地狱报到!

应该说,刘恒做此决定,亦是明智之举。刘长想造反的这年,即孝文六年(公元前194年)的十月,本年刘恒虚岁二十九,刘长虚岁二十五。尽管刘恒才比刘长长三岁,可是刘长在所有兄弟排行中,辈分最小。同时,刘长受吕雉恩宠,没有像刘恒等几个异母哥哥那样经受过吕雉的血风腥风。所以说,在刘恒看来,刘长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对待这样的孩子,给他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当初彭越企图造反时,刘邦屡屡召他询问。彭越拒绝了几次后,才被突袭擒拿,刘邦对他的惩罚也不过是流放蜀郡。况且,刘长亲自到京接受审讯,造反之意大打折扣;同时刘长又是刘恒于世上剩下的唯一兄弟,难道不应该对他网开一面吗?

这就叫,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于是,刘恒命令一出,亦无人反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刘长关进囚车,送往传说中的蜀地。

可是,当囚车才开出长安城时,马上就有人发出了异样的声音。

此人正是郎中袁盎。应该说,在非常之时,发出非常之音,这是袁盎的特长,亦是他的绝招。袁盎是这样对刘恒说的:刘长之所以落到今天这副惨象,你这个当哥哥的应该负一半责任。因为,如果你过去不对他恩宠至极,甚至曲意顺承,那么他就不会得寸进尺,忘乎所以。刘长那烈性的软硬不吃的性格你也是知道的,你现在突然要折磨他,估计刘长一时半载会受不了。如果他真的在路上出了个什么三长两短,到时你这个哥哥落得个杀弟之名,那就得不偿失了!

袁盎一语如琵琶妙手,拨醒了刘恒内心那根低调的琴弦。是啊,怂恿也是一种犯罪啊。如果不是因为我这个哥哥的宠爱太过,那么刘长又怎么会敢跟我赌气造反呢?如果说要惩罚,刘恒也应该自己抽自己五十个嘴巴。可是,这话心里想想就可以了。不要说叫刘恒自抽嘴巴,就是让他认错,也是一件难堪之事。

刘恒只好顺着袁盎的话说道:我不过是想教训这个小弟罢了,我现在就放他回来!

可是,刘恒话音刚落,前方就传来消息,刘长绝食死了。

有必要交待一下,刘长所乘囚车为密封式,而且一路颠簸,绝食而死的时候,竟然不被发觉,还继续沿县传送。等到转送到雍县(陕西省凤翔县)时,雍县县长打开密封封条一看,人都死了。

黑发送黑发,人间最无常。当刘恒闻此噩耗,有如晴天霹雳,痛哭甚悲,停食不进。

这时,袁盎又来劝刘恒了。

刘恒一见袁盎,满怀悲伤地询问袁盎:我不听你的话,才让淮南王猝亡。如今果然落得个杀弟之名,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袁盎说道:其实,这事不能全怪陛下,陛下想洗清杀弟之名,斩两人首足以谢天下!

刘恒疑惑地看着袁盎:斩谁?

袁盎:他们就是,丞相及御史大夫!

顺便说一下,灌婴死后,汉朝丞相由张苍接任。御史大夫由外籍官史接待总监(典客)冯敬先生暂时代理。但是有必要交待清楚的是,此两人与袁盎远日无仇,近日无怨,而袁盎出此恶招,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本来就是嘛。自古而今,凡是造反者,难逃死罪。刘长造反人证、物证俱在,罪当该斩。而丞相及御史大夫启奏论斩,也是做职责之内该做的事。况且,当时启奏的人还有廷尉及皇族事务部长(宗正)两人,凭什么只斩丞相和御史大夫?莫非,袁盎瞧上那两个高位了?

阴险,实在太阴险了。

但是,刘恒的回答也让袁盎大感意外:还是先让丞相和御史大夫去查明真相吧。

所谓真相,就是查明囚车沿途经过诸县的渎职官吏。他们可能没有开封给刘长供食,更可能没有把刘长当人看,这些人通通该死。

斩完这些替死鬼后,刘恒又发令:以侯爵礼仪安葬刘长于雍县,并设立守墓人三十户。

一场闹剧,终于散场了!

第十二章 苦闷的贾谊

一 天才贾谊

让我们就此搁下刘长,去看望一个长期陷于苦闷中的人。此人,正是汉初著名政论家及思想家贾谊先生。

贾谊,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才华盖世,当世无可匹敌,俗称天才。据《史记》载,贾谊年十八,背功一流,闻名于郡中。所谓背功,就是背书的功夫,书目则为《诗》、《书》、《礼》、《易》之类。

司马迁说,努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努力做官,不如遇上赏识你的高官。对此,相信贾谊是深有同感的。当他闻名于世时,立即引来当地高官的目光,此人正是河南郡守吴公。吴公听说贾谊有才,收其门下,倍加宠爱。然而,刘恒刚当上皇帝之时,也想提拔有才的高官,他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并且跟秦朝丞相李斯同出一邑,于是提拔他为廷尉。

那时,吴公对刘恒说,我这里还有个才华出众、诸家百书无所不通的青年仔,您看能不能给他安排个职位。刘恒一听,这等买一送一的好生意,当然接下。于是刘恒把贾谊召来,升为博士。

身为博士的贾谊,从此有机会入朝参加议政。当时,他也才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于当朝最为年少。这样没什么不好的,凭什么议政的时候总是一帮老头子在那里指手划脚,抱足不前。青年人啊,就像早上的阳光,犹如晨光里的新鲜空气。对于长期泡于政府机关的高官来说,的确需要一种清新的阳光和空气冲冲这满朝的阴气。

而贾谊,恰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期望。

事实上,贾谊并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每当刘恒颁诏,诸老先生不能言者,贾谊都能对答如流,侃侃而谈。更让这帮老头子佩服的是,贾谊说出了他们想说却不能说的那部分。说白了,就是贾谊趁着年轻气盛,敢说敢做,多了奋勇,少了顾忌。

没有人说这是不好的习惯。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年青人嘛,就应该表现出年青人的个性。如果贾谊装出一副老态龙钟之举,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贾谊,也不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