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汉朝-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真是最好的膏药啊,不管多大的历史创伤,只要用力一贴,一切的伤痛都会随着如水的岁月和春风的沐浴,慢慢医好。于是乎,张骞发现,他来的真他妈的不是好时候。

不管怎么样,既然来了,还是要将话说完。然而,这位月氏女王也不客气,婉转地拒绝了与汉通好,共同对付匈奴的计策。

月氏女王的理由也很充分:我们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干吗还要没事找血流。再说了,跟汉朝通好有什么好处。汉朝在东边,我们在西边,匈奴横在中间。如果匈奴欺负我了,汉朝也是鞭长莫及。怎么算都是月氏亏本。所以,这桩外交生意,只能就这样黄了。

女人啊,你怎么就这么容易满足。张骞真是无语了,但也无可奈何。

苦苦追寻了十余年,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还是只得认罢。打道回府,向皇帝汇报情况了。

如果按原路返回长安,必须通过匈奴,那是自寻死路。这时,张骞决定不走原路,另抄近路。这条新道,就是传说中的南道。所谓南道,就是塔里木盆地南路。而匈奴就在塔里木盆北部,也就是北道。

就这么办了,这次匈奴想抓人,难了。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当张骞沿着南道走的时候,竟然又落到了匈奴人的手里。

张骞的路线是这样设计的,南道有羌人。汉朝跟羌人无怨无仇,穿越他们的地盘,应该是安全的。事实上,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竟然是最危险的地方。

原因只有一个,羌人的地盘早被匈奴搞定了。张骞千算万算,还是不幸地落到了匈奴人的魔爪当中。

这次,匈奴又替张骞做了件好事,让张骞和留在匈奴的妻儿团聚。匈奴人还是那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乖乖地留下来安生到老吧。至于汉朝,就别做白日梦了。

匈奴以为,张骞只能留下来做白日梦了。

事实上,白日梦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张骞再次被扣留,过了一年多,匈奴军臣单于病死,太子和军臣老弟俩人打起来了。于是,张骞趁着双方打得天昏地暗的时候,准备和原来的导游携着妻儿逃跑。

张骞和那位命大的导游先生,是逃回来了。可是张骞妻儿,竟然被穷追猛赶的匈奴截留了下来,夫妻永世再也不能见面了。

有心的人计算了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成本:一百多号人出去,只有俩人能活着回来。而且,张骞也没有成功说服月氏王国联手对付匈奴。但是,张骞心中装了两样东西,是任何宝贝都换不来的。

一个是,西域地图;一个是,坚忍不拔的汉朝气节!

就冲着这两样东西,张骞没有亏,刘彻没有亏,汉朝更没有亏。

所以我相信,当刘彻看到张骞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刻,他就像所有普通的汉朝人一样,只有眼泪和激动。十三年啊,多少风雨天上来,多少沧桑从坡上刮过,终于还是活着回来了。

一句话:不容易啊!!

张骞的凿空之旅,仿佛神斧砍开了汉朝的第三只眼,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如果将话说得大些,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如果说得现实点,西域诸国,都是汉朝潜在盟友,只要肯开发这些外交资源,也是有得匈奴喝一壶的。

回来后,张骞这样告诉刘彻:

此次远行,竟然在大夏国发现了,来自西南邛的竹杖和蜀国的布。后来大夏国告诉他,这才知道这两样东西是商人从身毒国(今印度)贩来的。这个身毒国,风土人情,跟大夏国差不离。唯有一点不同的是,其民乘象作战,其国临大水。

于是张骞按大夏国所言,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大夏距离汉朝上万公里,在西南方向。而身毒国又在大夏国东南方向,售有蜀国特产。那么,这个身毒国应该就横在蜀国和大夏国中间,距离蜀国应该不远。

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汉朝通西域,走北道,有匈奴;走南道,羌人替匈奴卖命,也不通。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蜀道。由蜀道通西域诸国,路短无寇,是汉朝打通外部世界,开拓视野的极佳捷径。

刘彻十三年苦苦等待,等来的竟然是这般的神奇汇报。

在那一刻,他激动了。

恶之战

自从张骞提出,绕道西南通西域的构想后,刘彻就打算启动开发大西南计划。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内,刘彻根本就没有精力理睬大西南计划。因为,自从军臣太子投降汉朝以后,新任单于正在没日没夜地折腾汉边。刘彻又不得不临时改变,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对付匈奴。

此任匈奴单于,名唤伊稚斜。这是一个爱惹事,又会整人的主儿。短短几年,其人对汉边频频进攻,恶迹累累。逐一数来,陈列如下:

公元前126年,夏天。匈奴数万骑兵,杀入代郡,郡长被杀,俘虏一千余人而去。同年,秋天。匈奴再破边塞,深入雁门郡,屠杀和俘虏一千余人而去。

公元前125年,匈奴三万骑兵再破代郡,冲入定襄郡及上郡,屠杀和俘虏数千人而去。

公元前124年,匈奴右贤王带着复仇的火焰,屡屡进犯朔方郡,企图收复河套地区。朔方郡地方官吏及百姓,有许多人死在了胡刀之下。

据我观察,匈奴每有新单于上任,总要频繁地出动兵马折腾汉朝。此风气,自冒顿开起,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匈奴这个马上民族,他们的头领企图以无上的尚武精神,聚拢人气,建立军威,从而巩固单于地位。

于是整整三年,伊稚斜搞得刘彻几乎坐不安席,夜不成眠。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其坐而被骚乱,不如主动出击,打他个痛快。况且,右贤王已经将主意打到汉朝的朔方郡来了。

刘彻终于坐不住了。

公元前124年,夏天。刘彻命令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高阙,即今天的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南古长城口。同时,命令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等四个将军,分别从朔方郡出发。此四支部队,全部归于卫青指挥。此时,还有两次军队从右北平出发,接应卫青。

算起来,汉朝军队总共有十万余人。不打你,你还真把汉朝皇帝当个棒槌了。

出击!

卫青的目标是匈奴右贤王。此时的匈奴右贤王,正躲在沙漠深处。他以为,汉朝军队肯定是雷声大,雨点小。况且,茫茫沙漠,哪里寻得我来?于是乎,右贤王一想,就得意了起来。一得意,就喝起酒来。一喝起酒来,竟然醉了。

死亡的空气,正在被沙漠的风吹向了右贤王的醉脸。

真不知道右贤王是怎么混的,所谓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他并不知道,卫青是一个敢打的人,也是一个能打的将军。卫青的部队走了六七百里,他的侦察队带回一个好消息:右贤王根本就不将汉军放在眼里,正在某某处海吃海喝。

天助我也。卫青当机立断,必须在夜里赶到敌营,趁着天黑发动进攻。

沙漠的风儿,静悄悄;窒息的空气,仿佛都要凝固。可怕的世界,从来都是一样的。当死亡来临之前,总是以安静之气掩盖着大地的不安。果然,就在这样的夜里,卫青发起了强劲的进攻。

草原上响起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惊醒了醉酒的右贤王。他举眼一看,不得了,四面黑压压,汉朝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捣他老巢来了。

眼前这一切,反扑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右贤王本能地提上自己小老婆,跃上战马,率着一行保镖向北溃围。

汉朝好不容易找到兔窝,岂能容他逃跑。说时迟,那时快,汉朝冲出一轻骑部队,狂追匈奴右贤王而去。

我们不得不钦佩右贤王的逃跑本领,汉朝猛追几百公里,还是让他跑掉了。

但是,汉军这一战,却将几年亏本的人数和钱财,又全赚回来了。汉军取得的战绩大约如下:得右贤王以下小王十余人,俘虏男女一万五千余人;得牛羊马畜,将近百万。

这是自汉匈战争以来,汉朝取得的最大胜利。好消息,以风一样的速度,马上传回长安。当卫青率军回到塞中,天子大使者到。大使者在军中宣布:拜卫青为汉朝大将军,统率全军。

夏天,四月。刘彻再封卫青多食八千七百户,再加上之前的三千多户,可谓为名副其实的万户侯了。同时,刘彻又封卫青的三个幼子为侯。

正所谓,一人倒霉,全家人跟着喝西北风;一人升天,全家跟着吃海鲜。这时,卫青拒绝了刘彻的浩荡龙恩。

卫青对刘彻说道:此次出战,卫青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各位将领的奋力配合下,才取得了这样的胜利。陛下已经增加我的采邑,臣已经受宠若惊,又封三个还在怀里吃奶的孩子为侯,臣实在担当不起啊。

这是一句厚道话。刘彻明白卫青所言之意,卫青吃海鲜,总不能让他的兄弟喝骨头汤吧。于是,刘彻接着对卫青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怎么能忘了你的兄弟呢。

这句话真说到了卫青心里。因为,卫青的确很希望他的兄弟们能封侯,特别是那个曾经舍命救他的生死兄弟公孙敖。公孙敖曾经输得血本无归,差点连命都丢了。所以此次出战,卫青特意提携兄弟,以护军校尉身份出征匈奴。

果然,刘彻没有忘掉跟随卫青,冲锋陷阵的将军们。逐一封侯,有的侯有食邑,有的侯没有食邑。总之,封了一堆侯。做到了见者有份,按劳分配,人人满意。

公孙敖也在封侯名单中,食邑多少无关紧要,最紧要的是,他将输掉的一切又赢回来了。

第二十五章 霍去病

卫青凭此一战,众兄弟跟着他一起得道升天。但是他马上发现,匈奴人还没玩完。当年(公元前124年)夏天,匈奴万余骑兵袭击代郡,杀都尉,俘虏千余人而去。

此消息传来,刘彻没有哼声,卫青也没有动。

事实上,他们已经在动了。卫青正在悄悄地整合部队,准备行动。这一次,汉朝部队准备了将近五个月。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那是因为,卫青想搞一次大的。卫青这次目标,不是匈奴左右贤王,而是单于总部。

公元前123年,春天。

卫青的部队出发了。此次出征,几乎集中了汉朝的精英。名单如下:中将军,合骑侯公孙敖;左将军,太仆公孙贺;前将军,翕侯赵信;右将军,卫尉苏建;后将军,郎中令李广;强弩将军,左内史李沮。

此六大部队,全归卫青指军。此六大将军,全都是久经沙场,能征善打者。同时,张骞充当汉朝首席导游。汉军,总共十余万骑兵。

此情此景,可谓为汉朝豪华版阵容。但是,在众人当中,没有注意到一个新面孔。此时,他像一只猎鹰,静静地站在卫青的身边。

二月,漠南大战拉开序幕。卫青率六军从定襄出发。定襄,即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汉军行军数百里,与单于搞了一场遭遇战,歼敌数千人。

卫青没有乘胜追击,他突然做了一个意外的决定:休战。于是,六军全部回笼,分别驻在定襄、云中、雁门等三郡。这时,有人突然发现,卫青身边的猎鹰不见了。

事实上,卫青这只猎鹰正在数百里之外,追逐着猎物。随卫青出征的那只猎鹰,就是让汉朝人骄傲,让无数后人一想起,都热血沸腾的霍去病。

关于霍去病,无论是他的身世,或者他的勇气,怎么看都像是升级版的卫青。首先,与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其次,其胆略与卫青相比,可谓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很久很久以前,孟子老先生曾经苦吟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