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侦探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占受案比例的10%而且呈上升趋势。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在思考着我的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中年丧子的不幸遭遇,推翻了我望子成龙的梦想。人生磨难更激励着我前行,我仿佛觉得我该赤膊上阵了。一九九二年,我下定了决心,想成立一个民间调查机构象西方侦探一样名正言顺的来经营案件,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市场需求。决心下定之后,我把想创办私人侦探所的想法向主管公、检、法的区委书记做了汇报,接着又向市人大的主管公、检、法的一位副主任作了汇报。在二位领导的支持下,我创办私人侦探机构的申请报告名正言顺的被区政法委立会通过。支持我的那位资深的市人大的领导还领着我拜见了市公安局的局长、市检察院的检察长、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希望他们从法律政策上予以指导,在业务工作的开展上予以支持。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7)   
  创办侦探所的报告通过了,计经委的红头文件也做了批复,但是在申请工商注册时我还是吃了闭门羹。工商局注册登记科的一位叫李军的科长对我说:“你申请注册的业务,我们从来没批过,工商注册条例中也从未有过,我们不能批。”对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望着填写好的工商注册登记表傻了眼啦。无奈,我只好再次找到区委邹本泉书记,邹书记很爽快,当即给工商局的吴局长打了电话。电话中吴局长仍然是同李军的口径一致,说工商局从来没批准注册过侦探。邹书记态度坚决,以理相驳,没批过就不能批吗?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只要社会需要我们就可以尝试,就可以探索。总之这是好事,是新事物,我们都应该支持孟广刚。对方又讲应向上级机关汇报请示。“国家有没有不准办私人侦探的文件?既然没有你怕什么?” 邹书记态度明朗。“好!既然书记这么说了,你让他来好啦!”邹书记对我的事业坚决支持,所以电话里讲的有理有力。离开邹书记的办公室,我立马又去了工商局。在工商局的局长办公室里我见到了吴局长。他很客气地说:“既然邹书记支持,我们也得听区里的,明天上午你直接去登记科找李科长,我都安排好了。”次日早上工商局刚一上班我就来到登记科,显然已有局长的指示,李军科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他接过注册登记书,只见他在注册经营范围栏中把我申请注册的商务、经济事务调查、社会安全事务调查,查找人和物的下落等业务统统给删掉了,只剩下第一项民事事务调查。而且批注了试办一年几个字,看来我的营业执照是带着笼头的。李军科长给我讲了一些工商法规政策方面的知识,我理解可能是向我解释批注民事事务调查这项业务的合法依据。看来这位李军科长对工商业务是非常专业的,我不禁有些佩服。 
  1993年7月3日我终于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在中国实现了我创办私人侦探机构的夙愿。 
  我脱下警服,辞掉所长职务的消息被家人知道后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老母亲说我是不务正业,姐姐说我是乱来,我的一个弟弟听说之后,一见着我就跟我变脸说:“大哥,你奋斗到派出所所长这个份上容易吗?上级领导信任,所里同志拥护,辖区居民爱戴,又有社会地位。如果你真的脱下警服,不当所长了,你还算什么?还不是平民一个,要权力没权力,要地位没地位,这一步走错,怕是终生后悔呀!” 
  我明白家里亲人们的好意。不过我认准的事儿,别人是很难改变的。好歹我认准了一个理儿,在中国,好的派出所所长能找出无数个,而敢于脱下警服创办私人侦探所的怕是只有我一个,这无数个和独一个,就比较出了人生的价值,我就是要当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在后来的很多媒体采访我的过程中,记者总爱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侦探所为什么取名叫克顿?——克顿这一名称,来源于私人侦探的开山鼻祖美国人阿伦·平克顿的名字。1850年,阿伦·平克顿为适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社会治安需要,毅然辞去中级警官的职务,在芝加哥创建了美国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平克顿侦探公司。阿伦·平克顿因及时获得情报,使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免遭于难而扬名天下。阿伦·平克顿的神奇探案业绩被载入侦探史册,他个人的聪明和智慧也成为私人侦探的标志,因而克顿一词几乎成为私人侦探的代名词。为了学习阿伦·平克顿顺应历史需要创立私人侦探事业的开拓精神,为了表示对阿伦·平克顿的崇敬之情,因此我把侦探所取名叫克顿调查事务所。 
  克顿调查事务所刚一挂牌营业,沈阳电视台新闻记者就捷足先登对我做了专访,沈阳日报记者陈波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1993年7月辽宁省的政法工作会议在鞍山市召开。会上省里的一位领导看了沈阳日报这则消息后,有这样一段讲话:“西方国家有私人侦探,现在我们中国也有了,在沈阳成立的一家叫克顿调查事务所的就是这样的机构。创办私人侦探机构是对公安事业的有益补充,这是新生事物应予以支持。”领导的这段讲话,更触动了与会各位传媒机构记者们的敏锐嗅觉,捕捉到了爆炸性的新闻线索,使很多记者纷纷来到克顿调查事务所采访我。新华社记者李善运的一则电传稿件,一夜便把克顿调查事务所和我的名字通过各种媒体传向世界。 
  1993年7月, 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以及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杂志和辽沈地区的电视台,均报道播发了这样一则通讯:“东北首家私人侦探机构——克顿调查事务所在沈阳成立。”世界日报、明报、读卖新闻、美国之音等许多海外传媒机构更为详细的介绍了克顿侦探所的人员结构、开展的业务范围以及办案情况。一经新闻媒体传播,社会舆论大哗。闭关锁国上百年的中国有了私人侦探机构,无不使人觉得新奇无比。刚刚开张不久,前来委托,投诉者就络绎不绝了。在这些委托人、投诉人中,上至社会名流、大款、大腕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有卖掉房子寻找女儿的贫困农民夫妇。除了企业法人要求清欠债务寻找骗子下落外,也不乏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来求。他们说:“有了私家侦探机构,太好了。我们这些投诉无门、经官不行的案件得到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今天,才算有了点司法民主的味……”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8)   
  1993年7月19日,当天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是这样报道克顿调查事务所的。现在读来仍可见当时的社会影响之大。现摘录如下: 
  东北成立首家私人侦探机构 
  经司法部门批准并经工商局注册 
  新华社沈阳7月17日电(记者李善远)中国东北第一家类似私人侦探性质的调查事务所日前在沈阳成立。 
  这个命名为“沈阳市克顿调查事务所”的民间侦探机构是经过司法部门批准并在工商局登记后成立的。它的主要业务范围是:面向社会受理公民个人间的隐私、隐秘案件和企事业单位间的经济纠纷案,提供包括婚姻在内的社会事务调查,帮助当事人查找人或物的下落,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经济财产,人身安全提供保镖,承办需要保密、不愿经官方处理的各类民事案件,等等。 
  目前这个事务所已有探长、探员10多个人 ,这些被聘的人员大都是已退休的有办案经验的老公安干警,也有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忙的在职公安人员。 
  这个事务所成立的消息日前在新闻媒体公开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天就有近10位居民来到所里,要求他们帮助调查有关私人案件。 
  中国刑警学院的两名在校生看到消息后,立即赶来报名,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做一名“福尔摩斯”。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位副主任说,创办私人侦探机构,是对公安事业的补充,这是新生事物,应予以支持。 
  今年44岁的孟广刚曾在公安部门供职近20年,1991年,他曾在短短的40天内,破过大中小案件150起,在同行中被传为美谈。由于他工作出色,曾连续多年被评为沈阳公安系统的“破案能手”。 
  他说,由于中国公安力量有限,有大量的民事纠纷、个人隐私、社会名流纠葛等案件在公安部门立不上案,有的是因为证据不足,也有的不愿将案件诉诸官方解决。我每年接触的案件中,属于这类案件占10%以上。根据这个情况,我才决心“下海”办了这个民办调查事务所。 
  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私人侦探所方面的法律,所以他们把这个机构的名称定为调查事务所。 
  中共皇姑区委对我创办侦探所不但支持,而且还非常重视我们的工作开展情况,专门委派政法委的一名主任和我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络。区委邹本泉书记还在当年的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把克顿调查事务所的探案业绩作为皇姑区司法改革的典型经验向会议做了介绍,得到了与会领导们的充分肯定。 
  1993年9月,由于公安部的一个《通知》,在沈阳市公安局召开的一次科所长以上干部参加的大会上,一把局长点了我的名,责令皇姑区公安局局长转告我,要么回派出所继续当我的所长,积极参加破案战役。要么脱掉警服,干你的私家侦探。我毅然选择了后者,含泪离开了我所钟爱的公安事业。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全国的私人侦探机构已形成了一个行业规模,在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为社会服务,作为中国私人侦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愿意把中国私人侦探的艰辛成长,和我这十多年的办案经历,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案例,呈现给每一个身处烦难和困境,渴望正义与安宁的心灵。     
  第一章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1)   
  “在这起案子中,你虽然是受害人,但你也有责任。你的感情不能不设防啊,不设防就会被人利用。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当初有一点警惕性,也不至于被骗得这样惨,让老婆孩子都跟着受害。幸亏你有一个聪明理智的妻子,如果你的妻子蛮横无理,为这件事跟你闹起来,恐怕你就要妻离子散了。” 
  1993年7月,拿到合法的营业执照,借到了办公用的两间房子。集资买了一辆吉普车以及其它一些简单的办公设备,我的克顿侦探所就算正式开张了。 
  刚一开张,前来委托我们调查各类案件的委托人、委托单位就有很多。加上应接不暇的媒体采访,工作真可谓千头万绪。 
  可是,面对那么多信任和渴望的目光,我总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一种感叹。真是想要求雨就来云,就在这个时候,同时来了6名中国刑警学院的大学生,可真是为我救了急。应该说他们既是我带过的第一批学生,又是我当时办案的得力助手。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公安工作时的一位前任局长给我介绍来了一位女搭档。记得他刚一走进侦探所,几句寒暄后,便开门见山:“‘亨特’,我给你找来个‘麦考’,只是老了点,但你可不要小瞧她,在咱们市公安局她可是个出了名的女刑侦。” 
  第二天,这个“麦考”就报道上班了,她叫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