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第9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增加两百七十万之巨的精锐军队。协约国将败!”

英法两国都因为俄国突然爆发的革命慌了神,震惊了。

是的,也许在沙皇尼古拉二世尚在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察觉到,俄国的好处。他们拖延俄国要求的贷款,甚至背后捅软刀子,希望通过欧战尽可能的削弱俄国的实力。

结果,悲剧了。任谁也没有想到,俄国竟然爆发了革命。新生政权在短短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便几乎完整的接管了沙皇政权的一切,面对这个很可能对协约国带有一定敌意,并且有意退出欧战的新生俄国政权,协约国各国恐慌了,震惊了。

正在东京跟日本磨嘴皮子,逼迫日本在东印度群岛问题上让步的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第一时间接到了俄国革命爆发的消息。于是,英国人哭了,日本人笑了。

原本已经做出了将在东印度群岛问题上让步,以放弃婆罗洲的控制权给英国,换取英国对日本吞并东印度群岛默许态度的日本政府顿时态度立刻变得强硬。日本南进舰队频繁以打击海盗为名,出没于新加坡外海。日本婆罗洲的军队一改之前克制的态度,巡逻范围多次越过英控区,甚至还跟英国殖民地军队激烈交火数十次,打死打伤英国殖民地士兵数十人。

于此同时,日本国内激烈爆发讨论,要求退出协约国行列恢复中立国地位,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接见被软禁了两年之久的德国驻日大使,向德国释放友善态度。

面对日本这个国家很可能将变节,退出协约国行列。英国国内登时掀起了一片惊涛,素来以稳重跟老成闻名的英国政客们慌成了一片,甚至在议会上有主张对日妥协默许日本吞并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以牺牲荷兰的利益换取协约国体系的稳定,换取日本这个盟友的政客,跟亲近王室的贵族大打出手。

俄国态度持续不明之下,眼看着欧洲东线战场很可能将结束,英法两国高层除了对美国进一步让步,做出一条又一条的许诺之外,就只能警惕的向俄国新争取释放和善态度,并与之进行接触。而在俄国革命政权态度未明之前,他们被迫做出妥协。

1月21日,亚瑟·贝尔福在东京同日本政府签订秘密协议,英国默许了日本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吞并。日本将重新恢复对协约国的物资出口,并将派出部分舰队前往印度洋地区护航。同时日本向英国承诺,不将雅加达建设成军事要塞,不扩建雅加达军港,南进舰队规模缩减,舰队各主力舰若更换,需提前知会英国,以免引起误会。

与日本一样获得好处的还有中国,面对一个敌我态度不明的国家。英国跟美国紧急通气之后,两国站在了中国这边,新德里谈判宣布无限期的延后,中国可对现今占领之区域适应暂管,谈判或将在俄国新政权表明态度后。

1月23日,中华民国外交总长陆征祥等人率使团暂时离开新德里回国。等待英美两国确定了俄国革命新政权的态度后,四方再行商讨谈判。

至于俄国前沙皇政权派遣的使团,很遗憾,现在已经没人去理会他们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三章

“我们赌赢了!”

李汉兴奋的挥舞着拳头,民国应该是最关注俄国大革命,同时也是受到俄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国家了。

毕竟去年八月初到十月底,民国刚跟俄国在远东跟中亚地区集结了上百万兵力大打出手。之后两国虽然停止了前线的直接军事对抗,但是想靠谈判保住打下来的东西,不说俄国人会不会同意,只要英国人没糊涂,处于压制民国发展速度的战略,他们也不能坐视中国通过一次对俄战争便实现了崛起。

如今革命袭来,对于民国而言绝对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好事了。未来一年内他所领导的民国政府将会对俄国实行坚决的封锁政策,除了酒水跟糖之类的昂贵奢侈品外,绝不会让一点中国制造的生活必需品流入俄国国内。

俄国革命爆发,沙皇政权被推翻。现在他的俄国战略第一步业已实现,剩下的便是搞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让红色苏维埃尽快登上舞台,吸引来自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仇恨跟注意力。

不过,李汉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安的。沙皇俄国已经崩溃,原本应该在今年3月爆发的革命提前了两个多月。以此类推,民国再封锁了对俄物资出口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倒台速度肯定要比他记忆中的早得多。看来,要先做好准备才行。

当下拨通了秘书室的电话,“秘书室,通知国务卿、陆军部总长、总参谋长、财政部总长来总统府,就说有要事相商!对了,帮我通知国务院,后天召开1917年第一次内阁全体会议,议题是俄国大革命,要他们做好准备!”

“今夜召开紧急会议,演习部队外松内紧,准备集结,东线、中线各部队做好作战准备。”

“是,总统!”

秘书室很快将他的命令传达下去。

尽管跟欧洲各国的担忧不一样,但中国也将目光放在了大革命之后的俄国身上,兴奋中不失几分警惕,大家都在等待着革命之后的俄国政府现今的态度。

然而此时的俄国国内呢?

尽管只用去了半个月就覆灭了沙皇政权,但是新生的俄国革命党人们却迟迟没能决出新政权,是因为俄国国内出现了变局,即革命成功之后,俄国国内的革命党人迅速分化成为三派,并形成了两大对立政权。

在罢工和武装起义过程中,彼得格勒工人建立了新的政权机关——苏维埃。还在1月12日早晨,在布尔什维克党维堡区委员会和工人的会议上,依照维·米·莫洛托夫的建议,就成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发起小组,并以这个小组的名义于当天向全市散发告工人、士兵书,号召建立苏维埃作为革命的政权机关,并指定以芬兰车站为代表的集合点。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其中包括国家杜马中的孟什维克代表,劳动派,地方自治局、城市自治机关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律师,新闻记者,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工人小组的成员等,1月12日下午2—3点,到达塔夫里达宫。他们当中一些同工人保持着联系并进行合法活动的代表人物,如国家杜马代表尼·齐赫泽、马·斯柯别列夫、亚·克伦斯基、波·波格丹诺夫、库·格沃兹杰夫、尼·索柯洛夫、伊·沃尔柯夫等,自称是工人代表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并以这个委员会的名义向首都公众发表通告。

通告立即被印成传单,并在当天的《彼得格勒新闻工作者消息报》上公布。通告说:在国家杜马开会的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和居民的代表宣布,他们的代表的第一次会议定于今晚7点在国家杜马所在地召开。所有转到人民方面的军队每1连选1名代表,工厂每1千人选1名代表,不足1千人的工厂选1名代表。

这是孟什维克跟社会革命党人玩的一个小把戏,他们知道从通告发表到开会只有几小时,许多工人正在街头参加战斗,不能参加选举。而与之相反的,孟什维克跟社会党人在沙皇统治时代都是得到政府点头的合法存在,他们可以通过军事工作委员会“工人小组”、孟什维克国家杜马代表来通知自己的支持者出席会议。

结果,真正代表革命主力工人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吃了个大亏。大多数苏维埃代表不是工人直接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合法工人组织指派的。布尔什维克成为了少数派,在新政权只拥有少数代表。

孟什维克、国家杜马代表尼·齐赫泽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劳动派、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当选为副主席。参加执行委员会的,大多数也都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只是到会议即将结束时,莫洛托夫才赶到塔夫里达宫。经过他的努力,布尔什维克党才有3名代表参加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他们是:亚·加·施略普尼柯夫、彼·安·扎鲁茨基、彼·阿·克拉西柯夫。

彼得格勒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为了尽快的接管全国政权,苏维埃离开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在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以进一步领导军队的革命运动;同时宣布成立工人民警(赤卫队的前身),以维持首都的革命秩序;成立粮食委员会,以保证首都军民的粮食和其他食品的供应;委派10名专员到彼得格勒各区,建立革命政权;在银行和造币厂设立岗哨,剥夺旧政权对财政金融的控制权;查封反动报纸,出版苏维埃的机关报。

列宁跟布尔什维克党毫无疑问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政权的控制权争夺中吃了个暗亏的,不过他们也不是毫不反击的拱手让出苏维埃的领导权。

革命结束后的首都区处于混乱之中,大量忠于沙皇政权的贵族势力跟军队不时妄图复辟给布尔什维克党最好的借口,布尔什维克党借口维持彼得格勒的稳定开始小规模的夺权跟巩固自己的武装力量。

布尔什维克党人比孟什维克更清楚的认识到,工人阶级跟士兵才是他们的政权保证。为了巩固工人和农民(士兵大多数来自农民)的战斗联盟,布尔什维克主张建立有士兵代表参加的苏维埃。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彼得格勒苏维埃决定作出让步,同意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要求。

1月17日,士兵代表开始到塔夫里达宫参加苏维埃会议。19日,举行了统一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全体会议,10名士兵、水兵代表(其中两名布尔什维克)参加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同时,发布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号命令,规定在所有部队中通过选举成立士兵委员会、水兵委员会,各部队的一切活动只能服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其中第五条规定武器必须归士兵委员会掌握,废除旧军衔,禁止军官虐待士兵。第一号命令保证了军队掌握在苏维埃手中,对巩固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继彼得格勒苏维埃之后,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建立同样的权力机关。在全俄苏维埃成立以前,由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行使它的职权。

革命之后的俄国,除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以外,还有另一个政府,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府的并立,这也是革命之后俄国短时间内尽管接管了全国政权,但是仍没有向外界表明俄国态度,并宣布俄国大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俄国资产阶级严格说来就如同中国的改良立宪派一样,他们虽然打着资产阶级的大旗,实际上却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害怕无产阶级革命更甚于害怕沙皇暴政,并不是一个真心真意革命的阶级。他们很多人都是保皇派,只要求立宪,同沙皇瓜分政权,并不想从根本上推翻沙皇制度。

但在革命爆发后,眼看沙皇政府不可保,未免愤怒的暴、民们连他们一起打倒,他们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的一员。1月1日,彼得格勒革命爆发后,他们急忙成立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企图抢先夺取政权。他们还派亚·伊·古契柯夫和国家杜马代表瓦·维·叔尔根前往普斯科夫同沙皇谈判,妄图保存君主制度。叔尔根和古契柯夫竟向沙皇献策,说挽救皇朝的唯一途径就是把最高管理权转到其他人手中。尼古拉二世最后决定退位,而让位给他的弟弟米哈伊尔。1月5日午夜,沙皇签署了退位宣言,并按照古契柯夫和叔尔根的请求签署了任命立宪民主党人李沃夫公爵为大臣会议主席、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为最高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