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噶尔丹恨不得立即砍下策妄阿拉布坦的脑袋,只是他还是咬牙低头,通过第巴桑杰嘉措、博硕克图济农等人的调解,以允许策妄阿拉布坦半独立的形式,让策妄阿拉布坦将妻子阿奴和一部份财物归还。

对于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并不担心,只要他稳定下来,擒杀策妄阿拉布坦易如反掌,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明军的进攻。

取得对噶尔丹的大胜后,明军开始了对漠北之地的进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明军已经将阿尔泰、乌里雅苏台等地收入囊中,如果不是因为天气转寒,科布多也将不存。

等到明年开春,明军肯定会恢复攻势,让噶尔丹懊恼的是,前面作战失败后,他随军用来运送军粮的数万匹骆驼落入明军手中,有了这些骆驼,明军补给能力大增,若是放任明军进攻,明年即使逃到天山脚下也不一定安全。

弘光二十年十一月,噶尔丹不顾天气寒冷,派出一支数十人的队伍赶往乌尔格城,向明军请降。

对于噶尔丹的请降,杜小山不敢擅专,派人将这支请降队伍护送往南京后,继续对漠北蒙古进攻。

等这支队伍到达南京时,已是弘光二十一年的正月了,接到噶尔丹的请降,文官们无疑非常兴奋,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何况大明已经得到较为肥沃的漠南,对于漠北的土地,文官们并不感兴趣。

武将们却相反,谁也不愿意接受噶尔丹的投降,武将对土地有天然的热爱,开疆拓土才是武将的心愿,眼下噶尔丹就象一条落水狗,完全可以痛打,为什么要接受他的投降,让大家失去立功的机会。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六十八章 货币与军校

2月26日下午,孙文大总统辞职之后的第二次临时参议院会议召开,这一次的会议内容只有一个议题,那便是讨论国都问题。与会争论不休,各持己见,最后只能投票表决,结果“二十票主北京,五票主南京,二票主武昌,一票主天津,其余弃权”。

孙文、黄兴得知消息后大怒,在他们看来,在孙文辞职之前提出的将国都定在南京,是为了革命而制约袁世凯的手段之一,怎能轻易放弃?更令孙黄愤怒的是,与会参议院议员中不但大量的立宪派及其它出身的成员支持定都北京,就连不少的同盟会出身的议员也对此表示赞同,这一巴掌当真打得孙黄狼狈不堪。

当下召集同盟会籍的参议员进行批评,统一立场。威胁要翻案,黄兴甚至表态,“如果不成,吾以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会员。”一时之间,杀气腾腾。

二月末南京局势变化之快,令人应接不暇。随着孙文宣布辞职,临时参议院推选袁世凯为北方大总统。原本对南京革命党人态度极其冷淡的日本国内局势骤变,月末,南京政府以江苏铁路公司出面,与日本大仓洋行签订300万日元的借款,以上海到枫泾间铁路为担保。政府方面得到了250万,还有50万给了江苏都督府。英国曾出面干涉,日本狡猾地辩解说这是大仓个人对铁路公司的借款,没有任何冒犯大英帝国在江浙特殊权益的意思。

日本精英阶层显然发现了分不开身的英国还需要通过‘英日同盟’来维护其在远东的权力,并打压沙俄跟德国、美国。结果果如他所想那般,素来以无敌霸主自居的英国最终选择了退让,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试探出了英国在远东分不开身的事实之后,就在蔡元培等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的使团抵达北京的同一天,南京临时政府再一次以“民国新立,军需孔繁”,拟“暂借招商局抵押银1000万两备用”。这是由招商局出面,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和三井物产公司商谈的,这件事情是由刚刚卸职的大总统孙文亲自负责,不过因为对日协议于中方严重不利,协议一旦签署,定会导致中方从此失去对招商局的管理与控制权,因此南京反对之声不断,甚至报纸传黄兴因此几次同孙争吵,连宋教仁等也没少反对!

这些事情看似毫无联系,其实都与日本政府的对华总方针相关——那就是尽可能地使中国陷于长期混乱,以便混水摸鱼,扩张自己地领土和获得经济上的支配地位。他之所以原意对江苏铁路公司、招商局几家进行贷款,一是因为如今中国国内局势已经十分明朗,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近在眼前,而日方显然更希望中国一直乱下去,因此转而扶持南京临时政府。

除此外,日本的经济借款是包含着和英国争夺在中国的统治权这个政治目的在内地。长江流域地航运业,素来在英国的控制下,日本企图控制招商局借以和英国相抗衡。但日本地举动过于明显,不仅英国反对,连美国、德国也有不同意见,同时招商局股东和临时政府内部也强烈反弹,这笔借款就没有兑现。

与此同时,在湖北,日人也有了行动。

“都督,日人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成渝铁路说什么也不能交与日本人修建!”

与日使松琦相会的第二日,方才被李汉派人唤道他办公室来的胡瑞霖见他似乎心情不好,小心相问了一句,却被李汉扔了一份文件到他面前,胡瑞霖拿起一看脸上也是阴沉如铁,声音满是愤怒!

李汉手中拿着一根铅笔正在把玩,这是奥匈帝国新从上海发来的一批机器生产出来的铅笔,虽然笔芯总是无故断掉,并且还拥有不少的缺点,但是在军政府征召了近千劳工的加紧赶工之下,国内,在被列强垄断了半个世纪的铅笔市场之后,比历史上提前数十年拥有了成产‘石墨铅笔’的能力,令他心中因为昨日晚上同日人交涉所产生的一腔愤怒淡去了不少。

“胡部长息怒,日人为刀俎,我辈为鱼肉。到底还是实力不足罢了,如果他日我若身居列强,日人为我盘中之餐,也会如此举动!”

放下手中把玩了半天的军政府麾下铅笔厂才刚生产出来的第一批勉强算是合格的成品石墨铅笔,李汉看似是在安慰胡瑞霖,声音却冷得令人闻音胆寒。至于原因,正是桌上他方才扔给胡瑞霖看去的文件。

自从军政府亮出了大建铁路跟大建工业的雄心之后,列强之中除了因在摩洛哥跟德国战车扳手腕导致国内政局混乱的法国,以及因为日俄战争跟巴尔干危机导致有心无力的沙俄之外。几乎其余所有在华顶级列强势力,都对川鄂两省分外青眯,妄图像以往在清廷身上一样,获得巨额的利益回报。

李汉借助着对于这段历史跟国际政治的把握,先后从在华影响力较差又富有野心的‘美国’跟‘奥匈’身上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海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其余英、日、德三大强势势力的碰面之中屡屡遭遇败场。以至于直到现在他也仅在日本身上获得一些进展,反倒是英国跟德国各自咬着一些军政府断难接受的特权不愿意松口,以至于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了连续两个多月先后十一次的谈判之后,昨晚李汉终于彻底打消掉了日本人妄图在成渝铁路沿线驻兵的要求,并且说服了日本人将只派少量的技术工程师跟劳工人员负责指挥、勘测跟关键路段的修准,而在日本资金抵达后的二十五个月到二十八个月呢,将由军政府出面组织招募劳工负责修筑。规定时间内若军政府未修筑完铁路,将转由日方负责接手修建。根据协议,日本需要向川鄂军政府先后投资1450万两,才能获得成渝铁路自开工之日起二十五年内的运营权跟部分管理权。因为日方在昨晚谈判之中的突然退让了一大步,结果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且在昨晚正式签订了‘成渝铁路’委托日方修筑协议。

这份与日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在李汉自己甚至跟军政府陪同他签字的周善培等官员看来,这已经是一份近代少有的对中方十分有利的公平合约了!甚至李汉当时也有些沾沾自喜,自认为凭他的本事,却从素来以精明擅长算计的日本人手上占了好处!

然而,事实上,这个时代日本经营阶层对于谋略跟手段的运用,已经到了令人防不胜防,堪称算计无双的地步了!

没错,李汉现在已经发现自己着了日本人的道了!昨晚跟日使松琦签订了成渝铁路修筑协议之后,松琦才刚将协议收好,便转脸提出了日方希望能够获得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管理权问题。

因为一直来日本都未因为汉冶萍的问题跟他领导下的川鄂联合军政府交涉过。所以,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拖欠日本人巨额债务,这件事李汉还真不知道。但是回头一跟下属的官员询问了一下之后,他才知道日本人竟然真没说谎!

在建立之初,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皆属官办。1895年清政府由于财政拮据,允许厂矿官督商办,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预计招募商股1500万元,结果只招到100万元,于是依靠举借外债来维持和扩建。盛宣怀向日本商人借款最多,1896年第一次借款,1898年开办萍乡煤矿又向日商借款,从1902年到1906年向日商借款约300多万两白银(425万日圆)。1908年三厂合并后,由于招募商股很不顺利,又不得不向日商贷款。日本要求一部分管理权,但是清政府要将公司收归国有,议不成后几年内未再提供借款。事后,因英国、德国开始表现出了对汉冶萍的兴趣。于是没多久后日本重新放低了姿态,再一次向汉冶萍提供贷款。

从1908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借外债12次中借日本人的有6笔。到1911年。该公司总计用银3200万两,除1000万两本金外,其余2200万两都是贷款,日商占大多数,约莫有一千三百万两上下。

不过汉冶萍乃是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事关中国国防事务,李汉断不可能应允日方的要求,将汉冶萍的管理权交给日本的,这是原则性问题。

日方显然看到了川鄂联合军政府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甚至李汉大有撕毁‘成渝铁路’修筑协议的前兆,于是日方当下提出了新议案,日方所向川鄂军政府投资的1450万两中1250万将以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所拖欠日本之债务做抵押,剩余两百万两,日本政府将在三月内派人送至川鄂联合军政府内!

日方一环扣一环的手段,令事后回过神来的李汉心中苦笑连连。南京传来同盟会跟日本接触时,他还意气风发的跟下面点评居心叵测的日本在中国问题上走了一步妙棋,没想到连自己都成了人家棋盘上的棋子了!

原来武昌起义之后,面对着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接管汉阳铁厂,位于汉口租界区的日本领事当局压下了心中不安的在华日商,自那时候起便开始布了一场大局!

日本人打了个好算计,知道这场远东最大帝国的变局无论是清廷胜出还是革命党人胜出,日后都要有求于他日本,加上日本乃是远东第一强国,汉冶萍上千万的债务没有一个势力敢说压下不还的,否则日本少不了要再发动一场日中战争,到时候武力从中国割走满蒙偿债便是!

正是因为这种算计,在局势未明朗之前。甚至李汉派兵几乎搬空了整个汉阳铁厂的机械,日本人都只是冷眼隐身一旁旁观,直到清帝退位,远东第一大国决出了胜利者之后,他方才站出来收获自己的胜利果实。

出卖汉冶萍,想必任何一个革命党人都不可能答应。于是日本便以汉冶萍那一千多万那很难收回的债务,几乎没花任何代价便换取了成渝铁路的修筑权跟未来二十五年的经营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