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瓶时代的婚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创造选择机会,还是会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
  第二种是“耳提面命型”的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会不自觉地把个人经验推己及人地应用到孩子的婚恋当中。他们不像孩子那样感情用事,更多的考虑现实因素,像身体是否健康,双方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是否相当,职业和性格好不好等等。这些父母尽可能地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的婚恋作居高临下又细致入微的考察,企图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最终为孩子筛选出满意的婚姻。
  还有一种是“包办型”父母。顾名思义,就是对孩子的婚恋大包大揽的父母。这些父母往往主观臆断,对孩子的真正感受却不予理会,动辄批评孩子“不孝顺,不懂事”,直到撮合出符合自己标准的婚姻。
  由此看来,在婚姻问题上,父母与80后出现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父母们认为,是80后不懂事,不能明白做父母的苦心,其实,父母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做法。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少受点苦,所以就拼命地阻止孩子“犯错误”。事实上,父母们自己的人生经验,难道不是从经历、教训中得来的吗?有多少是当时长辈们口口相传的呢?也许父母们会说:“正因为此,我们才教育孩子,不要犯我们的错误!”而真相却是:实践出真知,把孩子固定在一个自以为安全的小圈圈中,远不如孩子在自己经历、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保护自己来得有效!
  父母们在80后身上投入了太多的关心,然而,即使他们愿意,也不可能代替孩子承担生命。最坏的情况是:如果父母们的决定是错误的,后果也只能由80后来承担。因为80后将面对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的家庭系统。
  80后的婚姻是否幸福,最终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婚姻的态度。不管选择正确与否,将来会不会遭遇挫折,这些都是80后自己的决定、自己所需要承担的后果,也是80后成长的必经之路。婚姻如此,事业亦如此。如果家长不懂得放手,80后是没有机会尝试长大的。
  “我昏(婚)了!”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父母应该把婚姻的选择权交给80后,但实际上,很多80后把父母从幕后推到台前,是在为自己步入婚姻找一个理由。“没办法,父母催得紧!”很多80后就是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以逃避内心那些不清晰的困惑。
  其实,婚姻说到底是对自己的交待,安慰父母虽然孝心可加,但如果不以自己的感觉为指南,那未免本末倒置了。换句话说,如果你忽略了自己的感觉,以致无法在婚姻生活中得到安慰和支持,不但你自己得不到幸福,对父母也是一种伦理上的欺骗,这种婚姻要来做什么?
  不结婚未必就是不孝顺父母,结了婚不幸福父母也会不快乐。最聪明的选择是:改变对婚姻的态度,直面自己的情感需求。婚姻就是柴米油盐,婚姻就是平平淡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从婚姻中得到幸福?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有一种知足常乐的小康心态!
  这里所说的“小康”,是情感的小康,也就是一种情感的饱足状态。什么是情感的饱足?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误解为激情的丰盈。他们认为,理想的爱情必须由激情贯穿始终,如果激情消退,爱情就会变得苍白空虚,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了。持这种想法的人,是顽固地守望理想爱情的人,往往也是只崇尚过程不追求结果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最终会发现,所谓的理想爱情其实是不存在的,一段感情总是由惊涛骇浪开始,又总是在时间的流逝里归于平静。不断追求激情的人,其情感是跌宕起伏的。激情到来时,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激情消退,他们马上就沦落到情感的贫困线以下。为了脱贫致富,他们追求一段段激情,却始终患得患失,他们的情感,非大富即赤贫,他们的爱情只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情感!
  80后多多少少都有过这种激情体验,但不是所有的“八零后”都能把这种体验发展为小康。这是因为,很多80后过不了“承诺”这一关。所谓承诺,是个人内心和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的理性成份,意味着责任感正式进入爱情的范畴。激情时的空头支票不在此列,诚恳却无法实现的诺言也不在此列,相反,小彤和谭均那种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态度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承诺!当爱情走到承诺阶段,一个长期的、理性与感性共存的小康工程也就此展开了。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为爱情列出顺序:
  激情——→承诺+婚姻——→情感小康
  或:
  激情(爱情的开始)——→下一次激情(下一次爱情的开始)——→再下一次激情(再下一次爱情的开始)……
  永远追求激情与追求永远的情感小康,聪明的你,选择哪一个?
  在第一列顺序中,激情是爱情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承诺是激情遭遇现实的理性回归,婚姻是承诺的合法化,情感小康则是在这些基础之上的情感饱足。由此看来,婚姻是一种外在形式,承诺才是内在的关键。如果没有承诺,既使人结婚了,心也没有结婚。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爱情做一个正确的判别,结了婚的人就会有一种“未完成情结”,认为自己损失了获得真正幸福的可能,而这份可能,不过是下一次激情而已!
  可见,一句“我昏(婚)了”不仅仅是80后的文字游戏,还反映了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其实,误解爱情、婚姻与承诺的,何止是80后?有多少人真正判别了自己的爱情?有多少人甘于平淡幸福的婚姻?有多少人愿意为激情放弃情感小康?或者我们不妨经常自问:我的情感小康了吗?
  当然,情感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正所谓“爱是要用一生来完成的艺术”,要想达到情感小康,我们就必须明白:快乐不是拥有更多而是珍惜和享受已经拥有的;这个世界上的确没有一种爱,不用浇灌和栽培,就会获得永恒。

  80后:浮躁症候群

  情人节恰好是女孩乔伊的生日,过了这一天,乔伊就25岁了。
  早上,男友托快递送来了鲜花,是一束名贵的“蓝色妖姬”,在办公室女孩们艳羡的目光下,男友又不失时机地打来电话,约好晚上共进烛光晚餐。
  男友无疑是浪漫的,当初,他就是靠这份执着的浪漫赢得了乔伊的芳心。乔伊知道,烛光晚餐中,男友还会拿出名牌珠宝作为情人节礼物。前年是一对钻石耳环,去年是一串钻石项链,今年是什么呢?会是一枚钻石戒指吗?
  其实,礼物是否名贵对乔伊来说都不算什么,或者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对于一个即将度过25岁生日、在异乡已经漂泊了七年的女孩来说,一枚最朴素的求婚戒指就已经足够了!可是,乔伊知道,这恰恰是男友不能给她的。
  男友是乔伊的大学同班同学,标准的纨绔子弟,天资聪颖却不学无术,毕业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却仗着家势过得比乔伊舒服的多。凭心而论,男友心地不坏,对乔伊一直宠爱呵护有加,类似情人节的这种关键时刻总是把浪漫做足,也算是一个体贴周到的男友。只是,男友选择礼品的费尽心思抵不过那一次次关于婚姻的闪烁其词,久而久之,乔伊也明白,男友根本就是对浪漫情有独钟,并不打算考虑柴米油盐。
  是,男友的家境可以保证乔伊一辈子锦衣玉食,这正是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可是,在婚姻之外,这样的保证未免太乏力了!换言之,即使走进了婚姻,他们能够经受住时间、现实和诱惑的考验吗?这样的男友,外表光鲜,内心空洞,能够与她在如战场的人生中相扶相携吗?
  这个生日,再不像以往那样过的无忧无虑。回首毕业这三年,乔伊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最近这份工作仍然不是很满意——爱情、事业何处落脚?明明向往高质量的生活,却似乎有心无力;明明相信平淡是真,却陶醉在男友不切实际的温情里。当周围的朋友都在羡慕自己找到“金龟婿”,乔伊内心的疑惑越来越多,一阵隐约的恐慌袭来,乔伊感到自己整个人都飘在云里雾里,浮躁不安。

  幼稚园大学生的爱情拍档

  必须承认,80后所处的环境,与上一辈已经大不相同。他们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被称为“早富”的一代;但是,他们又是“贫穷”的一代,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却梦想成为跨国公司里的高级职员,拿着高薪,享受被人羡慕的目光。在物质的极大丰富中,80后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被功利主义深深困扰。
  80后面临的诱惑最多,他们的书包却也最重。“大人们为我们创造了飞翔的天空,却忘了给我们飞翔的翅膀!”与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相比,80后所受到的教育未免太苍白单一了:应试教育还在以分数论英雄,填鸭式课堂扼杀了独立思考,温室里寂寞而孤独的成长……作家龙应台把这种教育称作幼稚园大学,学生们聪慧、用功、循规蹈矩,却思想贫乏、盲目服从权威,“独立处事的能力,还不到五岁”。“我们是一群昏迷的宠物,” 80后无奈地说,“如果我们做错了,那么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80后既是幸运者,也是不幸者。当他们走出“象牙塔” ,准备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当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工作对他们而言,才像是真正告别青春期,是进入“成人世界” 的宣言。实际上,即使教条地与前代人比较,80后也未必是做得最差的,只是人们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作为社会的接班人,80后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也就难免被求全责备了。于是,80后的不成熟被放大为盲目自大、缺乏责任,80后的委屈被放大为不能吃苦、叛逆,80后在公众的话语体系中发现自己被妖魔化,他们的困惑非但没有获得解答,反而越演越烈,他们建功立业的期待也因此更加急切而浮躁。
  80后无可奈何地浮躁着。浮躁是80后的集体症候,是80后踏过学校生活迈向社会的关口,也大大影响了他们对婚姻的选择。“我不会幼稚地想要依赖一个男人,但我希望他能做我的好拍档。”乔伊干脆地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同盟军,能够在我迷茫脆弱的时候坚定地支持我。”
  乔伊说出了很多80后的心声。对80后而言,如果没有坚强、独立到可以选择独身作为一辈子的生活方式,走入婚姻就是一种必然。品尝过为人在世的艰难与孤独后,抛开爱情不谈,能够有一位“拍档”在黄昏留一盏灯,生病时煮一锅白粥,委屈时接纳倾诉,失意时寄存软弱,这样的“愉快合作”也不啻为一种大幸福。

  婚姻中的一颗安定

  格平第一次见到乔伊,就知道她失眠的厉害。脸色苍白、神情疲惫,这是失眠的主要特征。“或者,你需要一粒安定?”格平试探着说。他想,像乔伊这样美丽且清高的女孩,大概都有些忸怩作态,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
  “嗯,我想也是。”出乎意料,乔伊的回答干脆爽快。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朋友聚会,乔伊半开玩笑地说:“听说你是医生,给我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