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才技艺卷(第197-232卷)-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王献
西凉州俗好音乐,制新曲曰《凉州》。开元中,列上献之,上召诸王于便殿同观焉。曲终,(终原作江,据明抄本改)诸王拜贺,蹈舞称善,独宁王不拜。上顾问之,宁王进曰:〃此曲虽佳。臣有所闻焉。夫音也,始之于宫,散之于商,成之于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袭于宫商也。斯曲也,宫离而少,徵商乱而加暴。臣闻宫君也,商臣也。宫不胜则君势卑,商有余则臣事僭。卑则逼下,僭则犯上。发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于咏歌,见之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逼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闻之默然。及安史乱作,华夏鼎沸,所以见宁王审音之妙也。(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西凉州素有喜好音乐的风俗,制作新曲叫《凉州》,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郭知远将这支曲子进献给玄宗皇帝。玄宗召集诸王在便殿一同观赏。曲终,诸王齐声祝贺,手舞足蹈,唯有宁王不祝贺。玄宗问他,宁王回答说:〃这支曲子听起来是很美的,但是臣听人说,一支乐曲从宫音开始,在商音结束,中间由角、徵、羽诸音组成,没有不头、尾都相因宫、商的。这支乐曲,开头离开宫调而且中间也很少用宫,徵、商用的乱而且加强。臣闻宫是君,商是臣,宫不强盛则势力小,商有余则臣有僭越的欲望。势力小必然被下所逼,有僭越之欲必然犯上。事情引发在微细之端,而现形在音声之表;传播在咏歌,而见之在人事。臣恐有一天国人上下有走死逃亡之厄,乱臣有作乱逼上之犯,都预兆在这支曲子上啊。〃玄宗皇帝听了默然无语。待到安史之乱发生后,举国上下一片混乱,才证实了宁王审音度势的绝妙啊!



王仁裕
后唐清泰之初,王仁裕从事梁苑,时范公延光师之。春正月,郊野尚寒,引诸幕寮,饯朝客于折柳亭。乐则于羽,而响铁独有宫声,泊将掺执,竟不谐和。王独讶之,私谓戎判李大夫式、管记唐员外献曰:〃今日必有诪张之事,盖乐音不和。今诸音举羽,而独扣金有宫声。且羽为水,宫为土,水土相克,得无忧乎?〃于时筵散,朝客西归。范公引宾客,绁鹰火,猎于王婆店北。为奔马所坠,不救于荒陂。自辰巳至午后,绝而复苏。乐音先知,良可至矣。(出《玉堂闲话》)
【译文】
后唐清泰初年,王仁裕在梁苑任从事。当时是范延光镇守在此。这年春正月,郊野还很寒冷。范延光率领诸位幕僚在郊外折柳亭为朝廷派来的使臣饯行,席间奏乐为乐。乐曲用的是羽调,而铙钹单独击出宫声,自相干扰,竟不谐和。王仁裕独自惊讶,暗下跟戎判大夫李式、管记员外唐献说:〃今天一定要有差错的事情出现的,是乐音不和'兆示'出来的。刚才奏乐时诸音奏的是羽调,而唯独铙钹扣的是宫声。羽为水,宫为土。水、土相克,能没有忧患吗?〃待到席散,朝庭使臣西归,范延光带领诸位宾客,驾鹰牵狗去王婆店北狩猎,从奔跑的马上摔下来昏死过去。从辰巳到午后才从昏死中醒过来。王仁裕能够从乐音中预先得到征兆,其准确程度可算到了家啊!



秦青韩娥
薛谈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去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谈谢求返,终身不敢言知。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涕泣相对,三日不食。遽追而谢之,娥复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欢拤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善哭,効娥之遗声也。〃(出《博物志》)
【译文】
薛谈跟秦青学唱歌,没有完全学到秦青的唱歌的技艺,就自己以为全都学到手了,于是辞别秦青而归。秦青并没有阻止她离去。在郊外大道旁边的长亭为薛谈置酒辞行时,不由得一边拍着桌案一边引吭悲歌。歌声振动林木,响遏行云。薛谈听后立即表示谢意,请求继续留下来跟秦青学唱歌,此后终生再不敢说可以出师了。秦青对朋友说:〃从前韩娥东行齐国去,途中没钱吃饭,过雍门卖唱乞食。她离去后留下的歌声绕梁回响,历时三日不消失,周围的人还以为她没有离开这里呢。韩娥在客栈住宿时,旅人侮辱她。韩娥长声哀哭。整个乡里的老老少少被她的歌声感动得相对哭泣,涕泪沾湿了衣裳。韩娥又拉长声唱歌,整个乡里人又都欢喜得手舞足蹈又跳又唱,不能自禁。于是送给韩娥充足的食物、礼品,热情地送她上路。由于这个缘故,雍门人至今还依然能歌善哭,这是效仿韩娥的遗风啊!


戚夫人
汉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人皆为之,后宫齐唱,常入云霄。(出《西京杂记》)
【译文】
汉朝时的戚夫人,善于跳翘袖折腰式样的舞蹈,能歌《出塞》、《入塞》等描摹出征将士盼望归乡的歌曲。她手下有侍候她的宫娥几百人,都跟她学得能唱一口好歌、跳一身好舞。常常是她跟她的侍女们在后宫一齐放声高唱,歌声响入云霄。


李龟年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今裴晋公移于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也。(出《明皇杂录》)
又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此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出《松窗录》)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都因为他们在歌舞上的杰出才华而负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特别是谱写出了《谓川》这样的绝妙好曲。由此,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东都洛阳为他们修造了豪华的住宅,侈华的程度超过了某些王公大臣。住宅建在洛阳的通远里,庭院的规模甲于京都长安的一些显贵的宅第。后来,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当良辰胜景,他为人唱歌数首,在坐的听众没有一人不停止饮酒掩面哭泣的。跟他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曾送李龟年诗一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在崔九的客厅里也曾几次听到过你的大名。正值江南风光最好的时候,在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又跟你相逢在异乡。堂殿中监崔涤,别人送他个雅号为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又    开元年间,宫中刚刚看重木芍药,就是现今的牡丹。得到四个品种:红、紫、浅红、通白。因为将这些牡丹移植在特为太真妃新建成的沉香亭边,又值花会繁开,玄宗皇帝乘照夜白宝马,太真妃乘步辇相随,前往沈香亭畔观赏牡丹。下诏特选梨园弟子中的优秀的歌手唱歌,得乐曲十六部。李龟年以唱歌能手而名噪一时。他手捧檀板,站在众歌手前边,刚要唱歌。玄宗说:〃观赏名花,面对爱妃,怎么能用旧曲旧词唱呢?〃于是,命李龟年持御用金花笺,宣召李白进宫,让他立刻写出《清平调》三章。李白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这时李白昨夜喝醉了酒现在还没有完全醒酒呢。只见他略一沉思,即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清平调》三章。这些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写罢,龟年立即进献。玄宗皇帝命令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伴奏,催促李龟年引喉唱之。太真妃杨玉环手持玻璃七宝杯,酌饮西域凉州供奉的葡萄美酒,满脸含笑地领会着歌中的情意。玄宗亲吹玉笛为李龟年伴奏。每吹完一曲将换新曲时,故意拖长笛声取悦太真妃。太真妃饮完酒,收起绣帕两次拜谢皇上的恩宠。李龟年常将此事讲给五王听。回想一下,以唱歌而赢得这么高的声誉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的呢。这也是一时的极致啊!玄宗皇帝亲自顾眷李白,尤其有别于其他学士。使得内宫总管大太监高力士深深地认为皇上让他给李白脱靴是奇耻大辱。后来有一天,太真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调》时,高力士故作戏言说:〃为这些歪词,娘娘你应该怨恨李白那小子深入骨髓,怎么还念念不忘呢?〃太真妃惊异不解地问:〃你怎么能说李翰林用诗侮辱我呢?〃高力士说:〃李白那小子用赵飞燕指代娘娘你,是作贱你了。赵飞燕后来失宠又有别欢,这不是借她来侮辱娘娘你么?〃太真妃听后很以为然,于是开始迁怒于李白。玄宗皇帝曾有三次欲拜李白为官,都因在宫里遭到太真妃、高力士的阻碍而作罢。


李衮
李衮善歌于江外,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昭言有表弟,请登末座,令衮弊衣而出,满坐嗤笑之。少顷命酒,昭曰:〃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喉啭一声,乐人皆大惊曰:〃是李八郎也。〃罗拜之。(出《国史补》)
【译文】
李衮在江南以歌唱得好闻名,而且名声一直轰动京师。崔昭自江南到京都长安朝拜皇帝,密秘带着李衮同来。到京城后,邀请宾客,并请首席乐师和京城中的著名歌手,来参加这个盛会。开宴前,崔昭说:〃我有个表弟从江南同来,请他入末座。〃于是让穿着破衣的李衮出来入席,满座的宾客都不屑一顾地耻笑崔昭。过了少许,崔昭命令仆人给诸位宾客斟酒,同时说:〃请我表弟给大家唱支歌,以助酒兴。〃众位宾客又鄙薄地笑了。待到一声歌起,在座的诸位乐工、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