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处理事情的过程。这是为了确保在办案过程中,警察不会滥用他们的权力。还有一点,美国人认为警察应该很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4:孩子不好管,就送他去当兵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三十几岁的人(像我这样的年纪)与更老的一代的差别在于,绝大部分人都没当过兵。我爸爸从1953年到1955年在一个空军基地服役过两年,当中尉。在美国,当兵是自愿的。没有必要像在以色列,男女必须为军队服役三四年。军队要求申请者的教育程度至少是高中文化。对于军官,经常要求大学毕业。西点军校就是有名的教育培养军官的学校。现在,美国军人的教育素质越来越高。    
    在美国,社会经济条件低于平均水平的人会倾向于当兵。他们进入军队会得到很好的机会,例如有机会进入军队赞助的大学。他们在其他方面赚钱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军队,他们可以为国家服务,这是很光荣的。其次,还能获得社会的尊重,也有不错的待遇,可以一步一步地往上发展。他们在军队服役20年之后,可以拿到数量可观的退休金。还可以做二三十年其他工作。    
    社会如何看待军人呢?总的来说是尊重和感谢。尤其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参加战争的士兵,都会受到尊重。无论美国人是否支持政府,他们都会尊重军人为国家的服务。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军队有200万人左右,大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参军是义务制,实际上有些像募兵制。每年都有招兵季节,体检、政审和加入训练。有些兵种用人紧俏,需要拉关系才行。比如,要成为女兵就需要拉关系。还有技术兵,如汽车兵等,对将来就业有帮助,也需要拉关系。    
    愿意当兵的人或愿意送孩子当兵的父母一般是经济条件较差的,这与以前的情况不一样。以前,优秀青年才当兵。当兵的转业很容易找到其他工作,转业军人通常优先就业。如果在部队当了官,还能带随军家属。现在,士兵的待遇降低了。另外,他们也有了其他更多更好的就业渠道。所以,弱势、经济条件不好的年轻人选择当兵的会多一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当兵的多一些。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南部和乡下当兵的多。当兵最多的地区是得克萨斯州。    
    袁岳(Victor Yuan):    
    有些家庭觉得孩子不好管,就送他去当兵,家长觉得军队是个管人的好地方。中国军队的变化,一是专业化训练增加,开始重视兵员转业后的出路问题。二是社会联系增加,战友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中国军队中,无论士兵还是军官,待遇都不是很高。在职业转换上,军人逐渐只能靠自己了,不像以前由军队安排。以前,许多军官在转业后可以安置在政法系统工作。现在,政法系统的专业化要求提高了,安排军官就出现问题了。社会上称“士兵”为“人民子弟兵”。解放军给人们的印象是社会救助者和保护安全者。在坐长途汽车时,如果车上有个解放军,你会觉得比较安全。另外一种说法是傻得跟大兵一样。在城市居住的人去当兵让人觉得家里条件不太好。现在,军人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5:每个城市的乞丐80%~90%是专业乞丐

    袁岳(Victor Yuan):    
    小时候,我们家那里的乞丐都来自另外一个更穷的县,几乎全部是。城市里的乞丐更加集中。现在,乞丐的重要变化是乞丐的职业化现象。每个城市的乞丐80%~90%是专业乞丐,只有少数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成为专业乞丐的原因是收入有保证。每月1 500~2 000元,这已经超过了城市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而且做乞丐的成本比较低。    
    从伦理上,人们觉得做乞丐怎样呢?乞丐人群主要来自比较穷困的农村。历史上,那些地区很穷,那里的人经常逃荒,那里有乞讨的传统。在湖南和山西的一些地方,有人靠乞讨盖起了小楼,而在家里种地的人,却盖不起楼。这让人们在心理上接受了乞讨。    
    目前,乞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些人利用孩子强行乞讨,而且使用不当手段寻找孩子。还有人利用流浪儿强行卖花。大部分乞讨者都来源于跨地区的农村流动人口。在北京和上海的地铁口、国际区、教堂,以及寺庙门口的乞丐,都有丐帮控制。乞讨现象在社会上还会继续存在。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认为在街上乞讨是道德不良的行为。现在,这种态度已经转变了许多。以前,我们把这些人叫“bums”(流氓),但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的说法是“无家可归者”。现在的乞丐分成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无家可归者,一种是职业乞丐。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你开车到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在红灯亮的时候车停下来,就会有人跑过来洗你的车,然后找你要钱。他们也算一种乞丐。还有,在华盛顿和纽约等一些大城市,有一些慈善组织帮助乞丐。比如,安排他们在街上卖报纸,赚一些钱。还有,有时你会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坐在地上,胸前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Will Work for Food!”(我给你工作,你给我吃的),但这种情况较少。很少人真正雇佣他,怕带他回家有什么问题。    
    最近,中国乞丐的数量在增加。我经常看到有四十几岁的妇女带着一个小孩乞讨,但那个小孩明显不是她亲生的。许多中国人跟我说,这是欺骗行为,在她上面还有一个大老板。在美国,很少看到这种情况。还有,在美国乞讨,只问一次。比如,他问你:“能不能给我点儿钱,让我买些吃的?”如果你说:“不行。”他就会说:“谢谢,打扰了。”他不会反复地问。还有,在中国,乞丐会拉你、碰你;在美国,这种身体接触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袁岳(Victor Yuan):    
    我注意到,美国的许多乞丐是很年轻的,而且男性居多。还有,他们是领救济金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实际上,乞丐可以去收容所,找到地方睡觉,可以拿到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救济。一般来说,乞丐不会在街上饿死、冻死。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6:原来领导实行家长制,现在是老板制

    袁岳(Victor Yuan):    
    11年前,我在机关工作,上级领导有许多。现在,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领导了。刚离开学校工作时,觉得要为领导工作,帮助领导进步。当时,我时常指出领导的错误,领导很生气,说:“到底谁是领导啊?”我知道了,原来不能这样对待领导。自己做企业之后,觉得领导是政府,因为民营企业要遵守国家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对领导还是蛮适应的。在社会组织里,领导还是可以与之谈判的。    
    现在,领导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若干变化。一是,原来领导实行家长制,现在则是老板制。原来领导就像不讲理的父母,你没有反驳的机会。但实际上,他也不能开除你。现在,大家习惯将领导称为“老板”。这表明领导的决定权扩大了。他可以开除你,而且财务上对你的影响力更大了。但是,你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反驳领导了。二是,领导多元化了。行业协会、俱乐部和联合会,都有“头儿”,这样产生了许多领导,你有多个意义上的领导。三是,我们自己也可以做领导了。比如,你创办了一家企业,很成功,那么你就是企业领导了。或者,你经常在媒体发表一些意见,得到认可,那么你就是民意领导了。或者,你参与社会工作也有机会成为社会工作的领导。过去,“领袖”这个词不能滥用;现在,有些活动就可以命名为“青年领袖营”了。只要你能够推动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成为领导。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最后,领导过去在我们面前依靠朴素的意识进行领导;现在,领导艺术和科学得到了重视。形象管理、资源协调和组织行为艺术都成为了领导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为政府工作了11年。我接触的领导基本上是政府中的。政府与公司一样,都有明确的级别制度。你知道自己的领导是谁,身份界线很清楚。但是,美国政府部门里平等融洽的同事气氛与合作精神都很强。刚进入美国政府部门工作时,我只有24岁,研究生刚毕业。第一天到办公室时,我发现大家彼此之间都是直接称呼名字,包括对五十几岁的人。只要是部长级以下,哪怕他比自己年纪大许多,比自己资历老许多,都是直接叫名字。    
    刚开始工作,我也像你(袁)一样,很直率。有一次,我和一位领导参加一个讨论。大家都谈了许多意见。我没说什么。领导问:“大为,你要不要补充一点?”我就说:“实际上你说的不完全正确。”然后,我就接着说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散会后,他说:“大为,你还很年轻,你刚才说的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最好是会后来讨论。”    
    现在,美国国务院的领导是鲍威尔。他在领导科学上做出了许多贡献。他有7条领导原则很有名。他说,作为一个领导,第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第二,要把所有人和任务联系起来。他举了一个帝国大厦的例子。曾经有一个人在那里调查大厦管理的班子,从最高的一百零几层到地下室,他问了许多人,问那些人怎么看帝国大厦的管理。到地下室时,他问那些倒垃圾的人,怎么看自己的工作。那些人说,我们天天把垃圾扔出来,我们的任务是保证任何人到帝国大厦都有很好的印象。第三,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工具。第四,授权他们做决定,信任他们的判断能力。第五,在他们做好事情时,给予承认,赞赏他们的工作。第六,做一些有难度的决定,不要犹豫。第七,刻苦地工作,让别人看到,做出榜样。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7:年轻人每5年都会经历2~3次职业调整

    袁岳(Victor Yuan):    
    1988年,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学校分配的。那时,大学生可以先自己找工作,找不到时再由学校分配。这种做法已经进步了。以前,大学生都是完全由学校分配的。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全市场化了。大学只完成对你的教育,找工作由你自己负责。大学只会帮你联系一些单位。    
    我现在的感觉是,如果公司需要人,基本可以在人才市场招聘到。另外,也可以在网上招聘。职员中的流动现象是很普通的。比如,被猎头盯上了、到客户那里工作了、到竞争对手公司去了、去留学了,等等。一般来说,工作的年轻人每5年都会经历2~3次职业调整。在一个单位呆3年的情况现在很少了,跳槽是正常的了。    
    单位都希望找到人才、留住人才。但是,如果人才的合理流动保持在适当比例,则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太长了,可能就不会有创新的积极性了。新人会带来新气息。单位在看待跳槽的问题上有三个特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